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不抄襲我們也能拍出好綜藝

看多了最近的國產綜藝, 只有兩個字可以代表小萬的心情:疲倦!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國產綜藝飽受山寨和抄襲的爭議, 每每看到國產綜藝中與國外綜藝相似的橋段時, 也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小萬的臉色:尷尬!

然而, 最近一檔名叫《兒行千里》的國產綜藝“橫空出世”, 看完之後, 小萬只有一件事想做:那就是為它瘋狂打call!

這檔走“溫情”路線的綜藝, 沒有流量明星加持, 沒有刻意製造話題, 更沒有戲劇化的狗血故事情節。

這樣正經的一檔綜藝, 小萬原以為它的收視率會“撲街”。

但是萬萬沒想到, 《兒行千里》自開播以來好評如潮, 豆瓣評分更是一路飆升, 目前, 它的評分已經高達9.3分, 完全稱得上是國產綜藝裡的“扛把子”!

《兒行千里》最大的特色是它的真。

在當代快節奏生活之下, 這檔節目不僅試圖喚醒長久被冷落的“孝道”, 更試圖讓觀眾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家風”。

這檔節目的主持人是我們熟悉的“何老師”——何炅, 提起何炅, 小萬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快樂大本營》。

主持《快樂大本營》十年以來,

何老師早已經是“快樂”的代名詞。

然而, 作為《兒行千里》的唯一主持人, 何炅這次的主持風格不再是“快樂”, 而是最接地氣的“質樸”。

之所以是這樣的主持風格, 因為《兒行千里》就是這樣一檔“質樸”的節目。

《兒行千里》的質樸, 在於把鏡頭對準了最平凡的普通人。

目前, 這檔節目播出的幾期邀請的嘉賓有戰地記者, 也有普通的海外學子, 還有艱苦守護的沙漠綠化者……

這些職業不同的嘉賓, 代表的就是普通人的你我。

值得一提的是, 《兒行千里》現場觀眾的胸前都掛著標牌, 標牌上面試各種各樣的數位, 數位代表著每個人離家的距離。

節目第一期的嘉賓是麻省理工的博士後何江。

培養出這樣一個高學歷的兒子,何江的父母卻只是辛苦種地的農民。

在何江的成長過程中,他感觸最深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雖然沒有讀過幾年書,但何江的父母最常做的事是一閑下來就陪兒子讀書。

何江出國深造那天,父母把他送到鄉鎮的汽車站。

母親突然問他想不想吃菱角?然後一個人趟著水,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泥巴摘到了一些菱角,拿給兒子路上吃。

何江當時吃著這些菱角,眼睛卻不敢直視媽媽。

看到這裡,小萬想起了《背影》中朱自清刻畫的那個父親,也想起了龍應台《目送》中的一句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除了感人,在《兒行千里》的父母身上,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們教育子女時“開明”的一面。

第三期節目中,請來的嘉賓是電影製作人鄭若行。

離家八年的她毅然決然從繁華的香港回來,只為了拍攝自己的父親。

鄭若行的父親是一名手工藝匠人,從小到大,鄭若行經常收到鄭爸爸給她做的各種手工藝品。

鄭若行以節氣為時間軸,拍攝了關於父親的紀錄片《爸爸的木匠小屋》,引800萬網友點贊,鄭爸也成為當之無愧的“網紅”。

鄭若行父母教育女兒的方式就是“放養”,鄭若行在節目中說:

“父親從不過多問我的學習,有次接我放學,他還去初中部接我,但我已經讀高中了。”就是這樣放養式的教育,讓很多人羡慕不已,就連何炅也在現場直呼:“欠我這麼一個爸爸。”

鄭爸爸在現場也公開自己的教育秘方,就是簡單的“讓他們自由”。

鄭爸表示要釋放孩子的天性,不能一味的抹殺,而自由、浪漫、舒展,這三個詞就是鄭家家風的關鍵字,也是促使他們家庭和睦的源泉。

看《兒行千里》,我們會覺得這檔節目離我們很近,父母對子女的愛,總是最真切最溫和的。

無論何時,父母永遠在背後默默注視著我們展翅高飛。

“兒行千里母擔憂”,當我們終於飛累的那一天,別忘了回家陪伴父母。陪伴,永遠是最深情的記掛。

何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生活其實是最好的編劇,它會給我們更多的考驗,這些故事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來的都是普通人,但當他們遇到了不普通的人生際遇,能夠用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去面對,同為普通人的觀眾會從中找到力量,這就是來賓們的故事最打動人的地方。”

節目把鏡頭對準普通人的家風故事,用最為質樸的方式來呈現故事背後的感染力,每一次都給觀眾以感動。

不少觀眾在看了節目後,紛紛表示“走心”、“暖心”、“感動”。

《兒行千里》為國產綜藝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不抄襲、無山寨,只要真正“走心”,觀眾總會買帳的。

千萬要記住:跟風一時爽,死相很難看。要想收視好,走心是王道!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豆瓣或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節目第一期的嘉賓是麻省理工的博士後何江。

培養出這樣一個高學歷的兒子,何江的父母卻只是辛苦種地的農民。

在何江的成長過程中,他感觸最深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雖然沒有讀過幾年書,但何江的父母最常做的事是一閑下來就陪兒子讀書。

何江出國深造那天,父母把他送到鄉鎮的汽車站。

母親突然問他想不想吃菱角?然後一個人趟著水,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泥巴摘到了一些菱角,拿給兒子路上吃。

何江當時吃著這些菱角,眼睛卻不敢直視媽媽。

看到這裡,小萬想起了《背影》中朱自清刻畫的那個父親,也想起了龍應台《目送》中的一句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除了感人,在《兒行千里》的父母身上,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們教育子女時“開明”的一面。

第三期節目中,請來的嘉賓是電影製作人鄭若行。

離家八年的她毅然決然從繁華的香港回來,只為了拍攝自己的父親。

鄭若行的父親是一名手工藝匠人,從小到大,鄭若行經常收到鄭爸爸給她做的各種手工藝品。

鄭若行以節氣為時間軸,拍攝了關於父親的紀錄片《爸爸的木匠小屋》,引800萬網友點贊,鄭爸也成為當之無愧的“網紅”。

鄭若行父母教育女兒的方式就是“放養”,鄭若行在節目中說:

“父親從不過多問我的學習,有次接我放學,他還去初中部接我,但我已經讀高中了。”就是這樣放養式的教育,讓很多人羡慕不已,就連何炅也在現場直呼:“欠我這麼一個爸爸。”

鄭爸爸在現場也公開自己的教育秘方,就是簡單的“讓他們自由”。

鄭爸表示要釋放孩子的天性,不能一味的抹殺,而自由、浪漫、舒展,這三個詞就是鄭家家風的關鍵字,也是促使他們家庭和睦的源泉。

看《兒行千里》,我們會覺得這檔節目離我們很近,父母對子女的愛,總是最真切最溫和的。

無論何時,父母永遠在背後默默注視著我們展翅高飛。

“兒行千里母擔憂”,當我們終於飛累的那一天,別忘了回家陪伴父母。陪伴,永遠是最深情的記掛。

何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生活其實是最好的編劇,它會給我們更多的考驗,這些故事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來的都是普通人,但當他們遇到了不普通的人生際遇,能夠用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去面對,同為普通人的觀眾會從中找到力量,這就是來賓們的故事最打動人的地方。”

節目把鏡頭對準普通人的家風故事,用最為質樸的方式來呈現故事背後的感染力,每一次都給觀眾以感動。

不少觀眾在看了節目後,紛紛表示“走心”、“暖心”、“感動”。

《兒行千里》為國產綜藝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不抄襲、無山寨,只要真正“走心”,觀眾總會買帳的。

千萬要記住:跟風一時爽,死相很難看。要想收視好,走心是王道!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豆瓣或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