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孔子為何“九不食”?他是在追求奢侈?還是追求養生?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在春秋戰國醫療條件較差的情況下, 孔子依然能得享73歲高齡, 其養生之道值得現代人借鑒。 孔子有“九不食”之說, 在《論語·鄉黨篇》同一章中, 還提到孔子的“九不食”, 九種情況下的食品不吃, 這與其說是講究飲食, 更該說是講究飲食之禮, 也是孔子的養生之道。

孔子

《論語·鄉黨篇》中講吃, 全文是:“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食饋而揭, 焦餒而肉敗, 不食。 色惡, 不食。 臭惡, 不食。 失飪, 不食。 不時, 不食。 割不正, 不食。 不得其醬, 不食。 肉雖多, 不使勝食氣。 唯酒無量, 不及亂。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薑食, 不多食。 ”“祭於公, 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 出三日不食之矣。 ”

北宋的朱熹在《四書集注-論語集注》中說:“食精則能養人, 膾粗則能害人。 不厭, 言以是為善, 此謂必欲如是也。 ”朱熹認為, 食精了, 容易消化吸收, 就能養人。 肉粗了, 不易消化吸收, 非但不能養身還可能傷害人體。

與現代營養學並不矛盾。

古人飲食

何為九“不食”?

一、糧食經久發黴了、魚肉腐爛變質了,不吃(可能有毒)。

二、食物的顏色變壞了,不吃(營養下降)。

三、食物的味道變壞了,不吃(可能腐爛有毒)。

四、烹調失當(或生或焦)的食物,不吃(不好消化, 損傷腸胃)。

五、五穀不成、果實未熟,不吃(營養未到最佳狀態)。

六、食物割得不方正,不吃(古代禮節)。

七、作料放得不適當,不吃(影響味道和營養)。

八、市場上買來的酒和幹肉,不吃(古代禮節或者怕不乾淨)。

九、祭祀用過的肉, 超過三天(以防變質), 不吃(怕腐爛變質, 吃壞身體)。

這九個“不食”中,除了“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籠統地講“沽酒市脯不食”,現今認為與古代禮儀有關。 其餘六個“不食”, 實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飲食衛生習慣, 與食品安全有關。 大家知道, 中餐講究色香味俱全, 發黴變質, 顏色不對, 味道不對, 烹調失當後都認為有毒或者沒有太多的營養價值了。 所謂“病從口入”, 吃的東西不對, 最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春季各種病菌春染病高發, 天氣逐步炎熱潮濕起來,

微生物活躍, 容易引發食物腐敗變質, 故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 吃對了才能增強身體免疫力。

論語鄉黨

孔子提倡吃應季的食物“不時不食”, 是指糧食未成熟, 果實未熟時吃了, 都是指這些不該吃的時候吃了, 容易傷人, 所以不時不食。 在中醫認為,

食物和藥物一要講究“氣”, 和“味”, 它們的氣味只有在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時候, 才能得天地之精氣。 進入我們體內才能發揮效用。 在吃反季蔬果時, 應注意陰陽平衡, 夏季陽熱較盛應少吃燥熱的食物, 冬季則應少吃寒涼的食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六條

1、食物多樣, 穀類為主

2、吃動平衡, 健康體重

3、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4、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5、少鹽少油, 控糖限酒

6、杜絕浪費, 興新食尚

我們把這居民膳食六條與孔子的“九不食”其實是孔子的養生之道, 與現代進行對比發現, 有很多可取之處, 因為我國的飲食文化都是一脈相承, 源遠流長, 也與古代的禮節有關, 古代講究“名不正, 言不順”, 食物也是, 講究適當。 孔子提到“唯酒無量, 不及亂”,認為飲酒必佐佳餚,忌空腹飲酒,忌喝得大醉,提倡喝酒有度,對現代人仍有指導意義。

圖片源於網路

參考資料:

1、李抱樸.圖解中國養生術.南海出版公司 [L] 2008

2、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L〕2016年5月

3、孔子.論語鄉黨.萬卷出版公司〔L〕2008年1月

作者資訊:張光成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高級會員

不及亂”,認為飲酒必佐佳餚,忌空腹飲酒,忌喝得大醉,提倡喝酒有度,對現代人仍有指導意義。

圖片源於網路

參考資料:

1、李抱樸.圖解中國養生術.南海出版公司 [L] 2008

2、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L〕2016年5月

3、孔子.論語鄉黨.萬卷出版公司〔L〕2008年1月

作者資訊:張光成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高級會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