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靠設計邁出新一步 長安睿騁CC離凱美瑞有多遠

如果把中國汽車市場比作一個班級, 那絕大部分自主車企都是偏科生。 儘管SUV科目成績斐然, 但在轎車這門功課上只能任由合資車企嘲笑。 可惜自主車企們似乎挺滿足目前的狀況, 管他偏不偏科, 拿到好成績(銷量)才是王道。

在這大環境下, 能堅持打造高品質轎車, 並向幾乎空白的B級轎車領域進發的自主車企, 絕對能稱作好學生。 就如長安汽車, 最近他們發佈了全新B級轎車睿騁CC, 又一款號稱能媲美合資產品的車型。 頗具工程師氣質的長安, 究竟能否在轎車領域上為中國汽車爭一口氣?

別忘了, 市場上還有許多堪稱學霸級的合資車企, 他們也在為本已非常完美的轎車產品不斷作升級改進。 看豐田的凱美瑞, 這款全球銷量超過1900萬的B級轎車, 即將迎來全新的換代。 全新的TNGA平臺, 更激進的設計, 新凱美瑞似乎將成為日系B級家轎的標杆。 像這樣的車型,

才是長安, 乃至整個中國車企最大的對手。

當然, 要拿新凱美瑞作睿騁CC的對手, 我實在編不下去。 但將前者比作後者的導師, 那味道就對了。 正如長安品牌公關總經理楊大勇所說“我們對轎車產品一直抱著一顆敬畏的心”言下之意, 長安在轎車路線上的每一步都必須謹慎小心。 因此, 睿騁CC直接對標新凱美瑞為時尚早, 最大限度地向其靠攏才是當務之急。

也許是長安真的找對了路子, 在睿騁CC身上, 能看到不少凱美瑞進化的身影。 從變化的角度來說, 兩者車都從一款“討好所有人”的車進化為更有自身性格取向的車型。 對於長安來說, 睿騁CC的設計跨度是前所未有的, 一改以往保守沉悶的印象, 設計上的突破絕不亞於第八代凱美瑞之于豐田。

說實話, 長安“生命動感”設計理念的含義我並未深刻瞭解, 我只關心自己是否喜歡這車, 以及別人會否喜歡它。 正如豐田的TNGA概念, 無論吹捧得多麼厲害, 最終還是要將神話落地, 在消費者面前呈現出怎樣的存在感, 才是最有價值的。

相比於此前曝光的概念圖, 眼前的這款睿騁CC准量產車造型上收斂了許多, 雖然少了些激進, 但多了幾分大氣。 這估計是從20歲小鮮肉到40歲大叔都能接受的設計。 流暢的大溜背設計很新穎, 這種設計首發也將會延續到未來的新款逸動上。

在長安汽車的造車理念裡,有一項至關重要的教條:“設計驅動技術變革”。通俗點說,就是所有新技術的疊加,都是由設計推動的。消費者需要怎樣的體驗,就把相應的科技技術添加上去,而不是盲目地堆砌配置。這一概念在睿騁CC的車內有更好的表達。

首先在內飾觀感上,長安很明白當下的中級轎車需要的是什麼。當新凱美瑞在向科技感靠攏,睿騁CC也在走同樣的道路。不同的是,新凱美瑞作為一款全球性車型,設計上要根據各地去人群的喜愛進行取捨;而睿騁CC只需全力滿足中國人喜好即可,這並不是什麼壞事,用長安的話來說這叫“國民化”,我們更喜歡稱之為“貼心”。

具體配置方面,官方尚未正式公佈,但從僅看拍攝車已經略知一二。例如覆蓋面積足夠大的全景天窗、主副駕8向電動座椅、ACC自我調整巡航、自動啟停、倒車雷達等。在主流配置方面相信睿騁CC不會落後於人,更大驚喜在於其主動安全功能。據悉,睿騁CC配有自動觸發式360°全景影像、PAB預警輔助制動、LDW車道偏離預警、TSR限速標識識別等多種智慧駕駛輔助配置。

儘管身板比現款睿騁略小,而且採用了溜背造型,但這都不影響睿騁CC的車內乘坐體驗。前排的表現不用多說,是必須及格的;而後排車頂留有凹槽,使173cm身高的體驗者也能獲得4指的距離;膝部空間更是有兩拳以上。

僅從設計層面去看,睿騁CC實現了從中庸到特徵化的轉變,這對於長安來說意義深遠。若果說逸動、CS75等車型給長安貼上了技術與品質的標籤,那麼睿騁CC則賦予了長安品牌更鮮明的外顯印象。在打好技術基礎之後再談設計,就好比數學考試時做完應用題再做選擇題,高分值的題目已經攻陷了,接下來的路將會越走越暢順。

與凱美瑞相比,睿騁CC起碼在意思上走對路了。儘管設計上還未能像新凱美瑞那樣一鳴驚人,但這種穩妥的步伐顯然更適合目前的長安,這也是一個成熟車企該有的表現。

TNGA平臺為新凱美瑞帶來的不僅是設計的突破,還有更多技術層面的東西。例如更輕的車架、更強的車身剛性、更低的車體重心等,這都是睿騁CC必須面對的課題。一直以優秀底盤調校著稱的長安,會賦予睿騁CC怎樣的駕乘表現?1.5T與6AT的動力總成會否出現新的驚喜?解答了這些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得出它與新凱美瑞的真實距離。

不過別忘了,這兩款車壓根不是面對同一個消費群體,若睿騁CC能擁有新凱美瑞的8成功力,再配一個7成的價格,豈不是成了一款“中國式”的凱美瑞?

在長安汽車的造車理念裡,有一項至關重要的教條:“設計驅動技術變革”。通俗點說,就是所有新技術的疊加,都是由設計推動的。消費者需要怎樣的體驗,就把相應的科技技術添加上去,而不是盲目地堆砌配置。這一概念在睿騁CC的車內有更好的表達。

首先在內飾觀感上,長安很明白當下的中級轎車需要的是什麼。當新凱美瑞在向科技感靠攏,睿騁CC也在走同樣的道路。不同的是,新凱美瑞作為一款全球性車型,設計上要根據各地去人群的喜愛進行取捨;而睿騁CC只需全力滿足中國人喜好即可,這並不是什麼壞事,用長安的話來說這叫“國民化”,我們更喜歡稱之為“貼心”。

具體配置方面,官方尚未正式公佈,但從僅看拍攝車已經略知一二。例如覆蓋面積足夠大的全景天窗、主副駕8向電動座椅、ACC自我調整巡航、自動啟停、倒車雷達等。在主流配置方面相信睿騁CC不會落後於人,更大驚喜在於其主動安全功能。據悉,睿騁CC配有自動觸發式360°全景影像、PAB預警輔助制動、LDW車道偏離預警、TSR限速標識識別等多種智慧駕駛輔助配置。

儘管身板比現款睿騁略小,而且採用了溜背造型,但這都不影響睿騁CC的車內乘坐體驗。前排的表現不用多說,是必須及格的;而後排車頂留有凹槽,使173cm身高的體驗者也能獲得4指的距離;膝部空間更是有兩拳以上。

僅從設計層面去看,睿騁CC實現了從中庸到特徵化的轉變,這對於長安來說意義深遠。若果說逸動、CS75等車型給長安貼上了技術與品質的標籤,那麼睿騁CC則賦予了長安品牌更鮮明的外顯印象。在打好技術基礎之後再談設計,就好比數學考試時做完應用題再做選擇題,高分值的題目已經攻陷了,接下來的路將會越走越暢順。

與凱美瑞相比,睿騁CC起碼在意思上走對路了。儘管設計上還未能像新凱美瑞那樣一鳴驚人,但這種穩妥的步伐顯然更適合目前的長安,這也是一個成熟車企該有的表現。

TNGA平臺為新凱美瑞帶來的不僅是設計的突破,還有更多技術層面的東西。例如更輕的車架、更強的車身剛性、更低的車體重心等,這都是睿騁CC必須面對的課題。一直以優秀底盤調校著稱的長安,會賦予睿騁CC怎樣的駕乘表現?1.5T與6AT的動力總成會否出現新的驚喜?解答了這些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得出它與新凱美瑞的真實距離。

不過別忘了,這兩款車壓根不是面對同一個消費群體,若睿騁CC能擁有新凱美瑞的8成功力,再配一個7成的價格,豈不是成了一款“中國式”的凱美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