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滇說茶1001夜之187 解構普洱

大滇說茶1001夜, 解構普洱茶。

在進入正題之前, 做個簡單提示。 關於夏天生茶不好喝, 會發酸的解釋:在高溫和高濕的情況下, 發酵進行較快, 香氣會低沉。 類比熟茶的發酵過程, 在人工發酵的第一階段, 青毛茶會發酸, 長白毛;紅茶的發酵過程裡, 在某個階段也會發酸;過了這個時期, 在秋高氣爽的時候, 茶會恢復正常。

進入今晚的正題, 解構普洱茶。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 把普洱茶的本來面目解構出來給大家, 一直是大滇的使命。 但在實際操作中, 面對各位熱情茶友的諸多問題, 大滇充滿了無力感。 為什麼?為什麼?……諸多的為什麼讓我無法回答。

其實答案只有一個:因為它本來就長成這樣。 茶樹的生長依賴於土壤, 樹種、氣候等諸多因素, 無法用統一的規則來解釋。 存在, 即是合理。 而為了解釋它的存在, 牽強的去找原因, 是大滇所不為也。 也因為這樣, 有了大滇夏令營的舉辦。

一 信事實, 信自己

在大滇的學茶經歷裡, 有一個重要的結論:什麼樣的老師, 都比不過實踐, 比不過事實本身。 對著茶樹, 什麼樣的大師都會變得無力。 正宗的鮮葉, 經過正確的加工, 成為毛茶, 經過正確的壓制、乾燥、成型, 這樣的一餅茶, 無需經過專家或者權威, 證明是老班章或者是麻黑;因為它本來就是。 因為親眼看著採摘, 看著製作, 熟悉它的味道;親自體驗它每一年的滋味變化,

你會因為某人說它不是正宗的而懷疑自己嗎?某些專家甚至根本沒有到過茶區就妄言不是大樹, 或者斷言某茶區根本沒有大樹。 所以, 大滇提倡有條件的茶友親歷茶區, 看看實際情況。 真相其實很簡單, 只是因為利益衝突的緣故使得普洱茶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是大大扭曲的。

二 古樹茶的大量存在, 是事實, 也無需假冒。

對古樹茶持有疑義的許多茶友, 第一感覺是覺得稀少珍貴, 不易得到。 可是當你面對著數千畝、上萬畝古茶樹林, 以及幾十戶人家的時候, 你作何感想?由於山頂居住人口極其稀少, 而茶樹資源非常豐富的時候, 我們甚至看到了許多茶樹根本來不及採摘, 何需假冒?供不應求是事實,

然而供不應求就會產生假冒?至少在某些山上, 這不會是事實;因為瓶頸是勞動力不足, 而非產量不足。 我們看到了在山上, 古樹茶沒人採摘的情況;當然, 臺地茶、小樹茶更加沒人採摘了;而在人口密集的地區, 當然, 什麼茶都有人採摘。

南糯山800年的古茶樹,

第一屆大滇普洱夏令營第一天。

三 特別實例, 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並存的例子

本次夏令營, 給大家印象最深的例子之一是在景邁。 隨便在林中, 相鄰三棵樹;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特徵明顯的茶樹並存, 且樹齡都在數百年之上。 如果採摘製作成毛茶, 很容易被專家下結論拼了臺地茶、小樹茶。 事實上, 各茶區甚少是單一品種的茶樹。 大滇的實踐經驗表明, 越是歷史悠久的茶區, 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混生的情況發生得越多;老班章、班盆、倚邦、景邁、猛宋等概無例外。

茶樹的多樣性還同時表現在變異。 同樣的品種不知道為什麼就發生了基因突變, 這就是紫芽。 在帕沙、在景邁、在大滇麻黑莊園, 我們都很容易發現紫芽的例子。 採摘鮮葉在嘴裡咀嚼的感覺, 明顯比旁邊的鮮葉澀得多。

這個人,站在這裡,只是為了,見證紫芽!

數百年的茶樹,發出這樣的嫩芽,既不肥壯,也不厚實;你會說,這不是大樹茶?而事物的另外一面,是我們總是在尋找那些肥壯的,專家們心目中的古樹茶。

春茶結束後,臺地茶經過修剪,發出了大量的芽,非常肥壯。本次夏令營的一個直觀結論就是;古樹茶與葉底厚實,肥壯、芽葉大小無關。

正文結束,下面是本次夏令營的一些場面。

大滇說茶1001夜,今晚到此結束。謝謝。OVER!

這個人,站在這裡,只是為了,見證紫芽!

數百年的茶樹,發出這樣的嫩芽,既不肥壯,也不厚實;你會說,這不是大樹茶?而事物的另外一面,是我們總是在尋找那些肥壯的,專家們心目中的古樹茶。

春茶結束後,臺地茶經過修剪,發出了大量的芽,非常肥壯。本次夏令營的一個直觀結論就是;古樹茶與葉底厚實,肥壯、芽葉大小無關。

正文結束,下面是本次夏令營的一些場面。

大滇說茶1001夜,今晚到此結束。謝謝。OVER!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