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年營收超500億美金,躋身世界500強的餐飲供應鏈巨頭,不在國內?

今年7月份, 《財富》公佈了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 北美最大的食品供應商Sysco再次進入該榜單, 並位居第179位, 相比於去年提高了9位。 根據其提供的財務報告顯示, 其年營收高達503億美金。 占美國供應鏈市場份額的18%。

而當前國內市場的領先者年營業額僅為4億人民幣左右, 占預估市場的0.03%。

中美兩國的餐飲市場同樣龐大, 為何國內至今沒有誕生供應鏈巨頭?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 Sysco成立於1969年。 1970年, Sysco並購了8家食品公司, 並於該年上市, 後來又通過一系列的並購擴大了規模。 其年銷售額從成立時的1.15億美金漲到2016年的503億美金, 40多年翻了近400倍。

當下, Sysco市值為270億美元, 工人數45000人, 擁有2127萬平方英尺的倉庫面積車隊車輛數約為10000輛(其中90%自有)。 其次Sysco擁有40多萬種產品, 其中自有品牌占比約10%, 每年運送130億件食品和其他產品。

目前, Sysco為42萬家餐廳、飯店、醫院和學校提供冷凍和常溫食品, 包括鮮凍肉、蔬菜、餐具、廚房用品等,

行銷網路遍及美國、加拿大、愛爾蘭和巴哈馬等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 Sysco是個有錢任性的主, 其一直通過並購等方式支配市場地位從而獲得價格話語權。

這話不假。

但是玩並購搶市場的手法, 在任何國家任何行業都並不少見。

然而, Sysco為啥能脫穎而出, 而國內卻暫無“出頭鳥”?

市場環境因素

美餐飲供應鏈生存環境更佳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國內為啥沒有巨頭冒出頭來?

那麼, 我們首先從供應鏈企業生存的外在條件來對比。 餐飲界發現, 美國餐飲供應鏈企業在生存環境上存在以下幾個優勢:

1、餐品標準化程度高

與中餐相比, 西餐的標準化程度更高。

Sysco的主要業務是為餐企提供西式料理的食材和餐具廚房用品, 西式速食的標準化為供應鏈提供了便利條件。

中餐標準化是限制國內餐企快速擴張的老問題。

中式菜肴歷來以工序繁複但色香味俱全著稱, 這對食材供應鏈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中國市場, 就連 Sysco 也沒有足夠的信心, “如果我們進入中國, 我們也沒有那麼大的信心能做好”。

2、採購環境的差異性

美國政府對餐飲企業有嚴格的監管標準, 要求廚房面積必須有多大。 美國大部分餐企其門店都配備有儲藏保鮮設備, 並擁有相應的食材保鮮能力。 因此, 美國餐廳的採購習慣是一次採購幾天的量。

而在客流穩定的情況下, 美國餐廳一次採購的食材能維持其2-3天的正常運作。

所以, Sysco無需像國內餐飲供應鏈企業那樣, 必須每天早上準時將貨物配送到店。 其只需要在客戶下單後的24小時內發貨即可。

3、配送環境的差異性

在配送方面, 美國市場也與國內市場不大一樣。

在國內很多城市,白天不允許中型以上載貨載重車輛上路。而在美國則沒有這樣的規定。這意味著,美國供應鏈企業擁有更為寬鬆的配送條件。

目前Sysco的送貨車都是配備冷鏈設備的的大卡車,一輛車往往能夠覆蓋一個甚至好幾個街區。

從以上三個主要對比維度來看,美國供應鏈企業的生存環境確實要比國內更容易一些。

但是,外在環境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擁有同樣環境的其他供應鏈企業,為啥沒能競爭過Sysco?

內部優勢

標準化體系嚴控成本

餐飲界在《財富》公佈的五百強榜單中注意到,Sysco的年營收是503億,但其利潤僅為9億,占比約1.8%,遠低於大部分與其排名相近的企業。

換言之,供應鏈市場是一個利潤值相對較低的行業,儘管Sysco獨佔了近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但是Sysco也改變不了這個現狀。

對於企業來講,生存比發展更為重要。

Sysco的生存關鍵,就是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高效率的運作方式。美國的工人工資較高,因此Sysco需要在內部管理上下更多功夫。

1、產地標準化採購

食材分揀是國內常見的供應鏈環節,而在Sysco的中心倉庫並不存在這樣的工種。

因為Sysco壓根不需要在倉庫分揀食材。Sysco的蔬菜在入場之間已經在場地標準化了。

食材從附近的農場收割過來,直接裝箱監測,1小時運送到sysco的中心倉庫。

sysco產地標準化,還是有賴於集約化經營和高超的種植技術。源頭的品質控制,可以為後續的流通環節省去非常多的麻煩。

2、上游供應商打造

儘管西餐的標準化程度較高,但是其所需的食材同樣也是五花八門的。因此,Sysco通過和本地農場以及其他食品公司建立關係來滿足顧客多種多樣的需求。

同時,Sysco依靠龐大的採購數量,與供應商簽訂長期採購合同,從而在原料價格浮動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相對穩定的出售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要成為Sysco供應商並不容易,必須經過嚴格的流程和審查標準 才能納入體系。如此一來,Sysco就有效避免了從上游供應鏈出現的一些安全問題,做到食材來源有跡可循。

而從 2008年 開始,Sysco 開始升級它的供應鏈體系,目標是打造一個全新的價值導向的價值鏈體系。現在,Sysco 的產品種類範圍很廣,這不光為顧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還有助於銷售收入的穩定和多元化。

3、配送體系構造

Sysco庫房產品的嚴謹管理,其只允許每月出現兩三單錯誤,因此錯誤率非常低。

目前,Sysco基本可以做到訂貨後24小時內發貨。

Sysco擁有1萬輛配送車隊,每一輛車配備一個送貨員沒有搬貨的工作人員。依靠配送車輛的配備的冷鏈設備和推車等輔助工具,Sysco能有效保證配送的效率。

而當客戶指出其配送產品品質的問題時,Sysco的做法是在第一時間內補全貨物,而不是檢查貨物。

完善的服務體系,為Sysco留下了許多忠誠的客戶。

國內餐飲供應鏈大有可為

相較於美國市場,中國餐飲供應服務集中度極低。

目前來講,國內餐飲供應鏈服務主要有三種常見的模式:

A.產地源頭直供模式

B.批發市場自采模式

C.協力廠商專業服務模式

縱觀現今餐飲市場的供應鏈管理,多數中小型餐廳仍存在以單店為中心,由經理或廚師長進行食材採購的傳統模式。這種模式容易造成食材需求種類多、數量少、採購時間與選擇空間都很有限,以及品控不好管理等問題。

近年來我們也看到不少中餐連鎖企業進行了中央廚房的嘗試,但由於成本過高而導致運營困難。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中央廚房之所以效果不好,有一個原因是沒有認清:中央廚房≠供應鏈。

供應鏈是貫穿產品由原材料供應到消費者餐桌上的各項業務活動,而中央廚房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事實上,經過這幾年的摸索,當前國內餐飲供應鏈正從無序化走向有序化,從盲人摸象階段走向透明化。其最顯著的表現,則是專業化的協力廠商供應鏈服務商正在冒頭。

儘管連鎖餐飲企業正在經歷飛速發展階段,但中國的餐飲行業,中小商家依然以絕對比重佔據大多數。這些中小門店需求多種多樣,需求量有限,這就要求協力廠商供應商必須要有足夠的定制化和整合能力才能形成規模效應,而這恰恰是中國供應鏈市場最大的商機。

如今,餐飲行業將迎來供應鏈為王的時代,尤其是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的連鎖企業。

供應鏈的核心是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整合食品安全、物流、採購、產品資訊源等,提高效率和品質,建立長效的成本控制機制。

鑒於目前國內供應鏈的現狀,其快速發展的契機也許會是跨行業大佬資源整合之時。

原創聲明:本文由餐飲界策劃整編,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在國內很多城市,白天不允許中型以上載貨載重車輛上路。而在美國則沒有這樣的規定。這意味著,美國供應鏈企業擁有更為寬鬆的配送條件。

目前Sysco的送貨車都是配備冷鏈設備的的大卡車,一輛車往往能夠覆蓋一個甚至好幾個街區。

從以上三個主要對比維度來看,美國供應鏈企業的生存環境確實要比國內更容易一些。

但是,外在環境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擁有同樣環境的其他供應鏈企業,為啥沒能競爭過Sysco?

內部優勢

標準化體系嚴控成本

餐飲界在《財富》公佈的五百強榜單中注意到,Sysco的年營收是503億,但其利潤僅為9億,占比約1.8%,遠低於大部分與其排名相近的企業。

換言之,供應鏈市場是一個利潤值相對較低的行業,儘管Sysco獨佔了近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但是Sysco也改變不了這個現狀。

對於企業來講,生存比發展更為重要。

Sysco的生存關鍵,就是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高效率的運作方式。美國的工人工資較高,因此Sysco需要在內部管理上下更多功夫。

1、產地標準化採購

食材分揀是國內常見的供應鏈環節,而在Sysco的中心倉庫並不存在這樣的工種。

因為Sysco壓根不需要在倉庫分揀食材。Sysco的蔬菜在入場之間已經在場地標準化了。

食材從附近的農場收割過來,直接裝箱監測,1小時運送到sysco的中心倉庫。

sysco產地標準化,還是有賴於集約化經營和高超的種植技術。源頭的品質控制,可以為後續的流通環節省去非常多的麻煩。

2、上游供應商打造

儘管西餐的標準化程度較高,但是其所需的食材同樣也是五花八門的。因此,Sysco通過和本地農場以及其他食品公司建立關係來滿足顧客多種多樣的需求。

同時,Sysco依靠龐大的採購數量,與供應商簽訂長期採購合同,從而在原料價格浮動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相對穩定的出售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要成為Sysco供應商並不容易,必須經過嚴格的流程和審查標準 才能納入體系。如此一來,Sysco就有效避免了從上游供應鏈出現的一些安全問題,做到食材來源有跡可循。

而從 2008年 開始,Sysco 開始升級它的供應鏈體系,目標是打造一個全新的價值導向的價值鏈體系。現在,Sysco 的產品種類範圍很廣,這不光為顧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還有助於銷售收入的穩定和多元化。

3、配送體系構造

Sysco庫房產品的嚴謹管理,其只允許每月出現兩三單錯誤,因此錯誤率非常低。

目前,Sysco基本可以做到訂貨後24小時內發貨。

Sysco擁有1萬輛配送車隊,每一輛車配備一個送貨員沒有搬貨的工作人員。依靠配送車輛的配備的冷鏈設備和推車等輔助工具,Sysco能有效保證配送的效率。

而當客戶指出其配送產品品質的問題時,Sysco的做法是在第一時間內補全貨物,而不是檢查貨物。

完善的服務體系,為Sysco留下了許多忠誠的客戶。

國內餐飲供應鏈大有可為

相較於美國市場,中國餐飲供應服務集中度極低。

目前來講,國內餐飲供應鏈服務主要有三種常見的模式:

A.產地源頭直供模式

B.批發市場自采模式

C.協力廠商專業服務模式

縱觀現今餐飲市場的供應鏈管理,多數中小型餐廳仍存在以單店為中心,由經理或廚師長進行食材採購的傳統模式。這種模式容易造成食材需求種類多、數量少、採購時間與選擇空間都很有限,以及品控不好管理等問題。

近年來我們也看到不少中餐連鎖企業進行了中央廚房的嘗試,但由於成本過高而導致運營困難。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中央廚房之所以效果不好,有一個原因是沒有認清:中央廚房≠供應鏈。

供應鏈是貫穿產品由原材料供應到消費者餐桌上的各項業務活動,而中央廚房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事實上,經過這幾年的摸索,當前國內餐飲供應鏈正從無序化走向有序化,從盲人摸象階段走向透明化。其最顯著的表現,則是專業化的協力廠商供應鏈服務商正在冒頭。

儘管連鎖餐飲企業正在經歷飛速發展階段,但中國的餐飲行業,中小商家依然以絕對比重佔據大多數。這些中小門店需求多種多樣,需求量有限,這就要求協力廠商供應商必須要有足夠的定制化和整合能力才能形成規模效應,而這恰恰是中國供應鏈市場最大的商機。

如今,餐飲行業將迎來供應鏈為王的時代,尤其是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的連鎖企業。

供應鏈的核心是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整合食品安全、物流、採購、產品資訊源等,提高效率和品質,建立長效的成本控制機制。

鑒於目前國內供應鏈的現狀,其快速發展的契機也許會是跨行業大佬資源整合之時。

原創聲明:本文由餐飲界策劃整編,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