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那個有可能拍出中國版《銀翼殺手》的導演,我們和他聊了聊

今天經典科幻續作《銀翼殺手2049》上映, 想想盼了幾年的《三體》還沒音訊, 仿佛又到了反思“中國為什麼拍不出好科幻片”的境地。

不過今天小娛倒想介紹一部新近上映的國產科幻片, 而且是網路大電影。 豆瓣7.4, 可能是今年網大最高評分的《海帶》, 在國慶日期間因為荒誕無厘頭但卻發人深思的劇情, 夾雜著比五毛錢還寒酸些的科幻特效, 而受到網友熱議。

海帶星人毀滅地球, 精神病患者拯救人類, 聽起來完全是個笑話, 然而在這部電影中, 我們看到了80年代《大氣層消失》、《瘋狂的兔子》等經典的影子, 那正是國產科幻片少有的輝煌時期,

沒有炫目的視覺呈現, 但卻以更加觸目驚心的劇情, 描繪出人類因溝通匱乏而信任缺失, 真理被邊緣化的反烏托邦圖景。

愛奇藝線上播放量896萬, 分賬票房177萬, 這樣的成績說不上亮眼, 但足以讓拍攝成本也只有100來萬的《海帶》, 在上千部網大中脫穎而出。 在被煽、色、腥和無腦搞笑題材搶佔的網大市場, 《海帶》的逆襲或許指向了另一種可能:小成本科幻電影也可以拍出佳作。

而操持這部電影的導演, 闞若涵, 93年出生, 北電畢業僅2年。

- 1 -

闞若涵給人的最直觀感受是, 自如。

他一身黑色日式休閒服, 一頂鴨舌帽, 個子不高, 卻給人一種能駕馭全域的氣場。 和視頻裡所見的一樣謙和, 一進門, 他就笑著同我握手招呼,

隨後輕鬆地往沙發上一靠, 示意:咱們開聊吧。

然而, 這些所有的輕鬆和愉悅, 自然是在作品獲得不俗口碑、投資方回本鬆口氣的情況下才有的表現。 去年9月時, 他和主創幾人還在為劇本的事情焦頭爛額。

最初, 他們交給資方的項目提案並不是《海帶》, 而是另一篇科幻網文《一日囚》。 “《一日囚》屬於硬科幻, 講述的是關於時間監獄的故事。 當時我和編劇就想, 時空這個概念好酷啊, 市場好像也沒有, 我們就做這個唄。 ”

想法和實操並非總劃等號, 他們很快遇到了麻煩:劇本怎麼改都不滿意。 事實上, 小說和電影有各自的語言體系, “有時候文字能一筆帶過, 而且畫面感唯美, 電影語言卻難以還原那種感覺。 ”他無奈。

一邊是資方已經交到手上的100多萬,

一邊是遲遲無法遞交和拍攝的劇本, 咋整?他和好友兼編劇陸子軒, 就在北京國貿某大廈的工作室裡抓耳撓腮、幾近絕望。

忽然, 他抬頭看到窗外一條飄帶狀的廣告, 上面寫啥記不清了。 恍惚間, 他幻想著自己是在國貿上班的白領, 仿佛看到天上飄過一則“天諭”, 寫著:離世界末日還有13天。

這個“世界末日”似乎拯救了他們:闞若涵激動地把想法告訴陸子軒, 劇情有了眉目, 很快就各種腦洞大開了——

“白領太普通了!主角換成精神病人!”陸子軒說。

“釣魚太普通了!釣起一條會說話的海帶!”闞若涵說。

……

接下來的工作如魚得水:他們10月寫好劇本, 11月選址、籌備, 最後在12月用11天半完成拍攝, 轉後期。

- 2 -

為什麼是海帶?闞若涵也說不出究竟。

似乎越沒道理, 越荒誕, 就越接近他的創作風格。

雖然裹著詼諧荒誕的外衣, 《海帶》的故事, 卻在試圖觸碰荒涼而現實的人性內核。

陸子軒解釋, 把目光聚焦到精神病患者群體, 並非純粹腦洞:“在中國, 精神病患者是一個比較尷尬的群體。 他們不像癌症患者, 在生命最艱難的時候至少有家人陪伴。 而精神病, 哪怕是最親的人也許都難以啟齒, 他們最難的時候, 卻只能依靠自我救贖。 ”

當精神病人抱著拯救世界的執念, 面臨的自然是各種質疑、嘲笑, 甚至壓迫。 影片中, 除了耳背卻洞察人世的奶奶, 以及惺惺相惜的患友, 從父母、親友、同事到醫生, 幾乎沒有人站在男主角這邊。

“男主角有個很偉大的名字, 衛仁磊, 為人類, 為人類獻身…”闞若涵念叨著。

聽起來似乎是中二病晚期+杞人憂天的故事翻版。 但是, 在杞人被嘲笑了兩千年後, 是否有人反思過:他的焦慮來自於一種悲天憫人、心系萬民的善良天性。

“我腦海裡有個這樣的畫面:杞人所處的時代民智未開, 每天活在熙熙攘攘的世界裡, 卻能靜靜駐足抬頭思考——這他媽簡直是個英雄!”闞若涵在《導演自白書》裡寫下了這麼一段。

衛仁磊就是他腦海裡杞人的化身。當編劇給他配上這麼一段臺詞:“比起世界末日,我寧可是自己瘋了。”看到這,觀眾仿佛被狠狠抽了一耳光,分不清究竟是這個“杞人”瘋了,還是這個社會病了。

- 3 -

科幻題材,在國產電影中一直扮演著諱莫如深的角色,作品更是屈指可數。

前不久,愛奇藝推出的另一部低成本科幻片《孤島終結》,同這次的《海帶》,一併成為網路電影在科幻領域的旁敲側擊。

“因為沒有太多先例,所以無論我怎麼拍都是可行的,反正就是嘗試嘛……”

這或許是所有年輕導演的共性:初生牛犢不怕虎,想方設法玩新招。

明明是沉重嚴肅的社會及倫理話題,他卻用一種輕鬆歡快的電影語言敘述;配樂音響大得出奇,甚至有些喧賓奪主,超越視覺感受;常規的電影都是16:9寬螢屏,他卻在影片中前後兩次故意插入4:3畫幅,讓人忍不住聯想到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布達佩斯大飯店》。

“我就是喜歡不老實講故事的,”這個說法似乎帶著任性,但他馬上又解釋了一番,“我在想,16:9的畫幅如果代表外面的世界,那4:3的畫幅是屬於衛仁磊的,是不被人理解的內在。”

所謂不老實,其實是新生代導演進行風格探索的手段。像是剛學會好多招式的武者,在悟得武學真諦之前,恨不得招招都能用上。

可觀眾一旦挑剔起來,不免會這樣吐槽:太尷尬了,各種風格一鍋粥,簡直是東北亂燉!

當然,更多的聲音則給予鼓勵——“一般看到網路大電影我都自動獎星評價,然而這一部,刷新了我對網大的認知。”某豆瓣網友如是寫道。

截圖自豆瓣評論

網友的評價是有緣由的。資料顯示,過去一兩年裡,“網路大電影”的概念在歷經無數的鼓吹發酵後,年產高達兩三千部。而絕大部分的影片充斥著低俗、暴力或毫無深意的劇情。審美要求逐漸拔高的觀眾,不由得對“網大”二字產生偏見了。

據愛奇藝網大公關負責人解釋,今年的網路電影產量明顯下降,這並非僅是市場冷卻的信號,更是在回歸理性。上個月,在愛奇藝舉辦的網路大電影論壇上,副總裁楊向華重申了“網大精品化”的倡議,接下來將著力於“大愛中國青年導演計畫”,讓網路電影成為培育更多優秀青年導演的處女地。

令人欣喜的是,網路大電影雖沒像最初人們期待的那樣成為人才富礦,但也絕不是黑洞。去年娛樂資本論曾經報導過2016年的網大青年導演生存現狀(點擊藍字複習),而如今,這批人多數已經進入網劇甚至電視劇拍攝領域,有了更為成熟的作品。網路大電影正在成為中國影視人才教育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4 -

網大的投資體量一般不大。以《海帶》為例的100多萬投資,在網大市場中算是普遍水準。

依照闞若涵的說法,他們幾個哥們基本上是在無私奉獻勞動力的。同時他也認為,資本壓力小對於年輕的團隊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兒。

“可能以後我也會面臨向市場妥協的問題,但在此之前,我需要不斷拓寬自己的上限。”

闞若涵相當清楚,自己作為一個新人導演,應該如何去調整期待與現實之間的閥值。“遺憾肯定會有,畢竟電影是一種商業行為。但我覺得自己的表現,對得起投資人啦。”

“10分的話,我給20分哈哈哈……開玩笑的,7分吧。”他笑成一團,聲音雖然不大,卻藏不住滿滿的自信。

用陸子軒的話說,他的這個好友“有想法,有天賦”。然而,闞若涵還需要打磨的,是天賦之外。

他需要開發自己,需要更多靈感素材。

音樂是其一,能不斷刺激他的大腦皮層,説明他具象化畫面感。“甚至在電影腳本沒出來,我就已經想要了要用那些配樂。”從小喜歡音樂的他,最常聽的是嘻哈,搖滾和電音。

他能清晰描述《七宗罪》的經典橋段:摩根•弗裡曼扮演的警探沙摩塞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彼時,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警探米爾斯正在琢磨案發現場的照片。沒有緊張的鼓點,背景音樂用的是巴赫的《G弦上的詠歎調》。

“那種反差太強烈了。直到最後,你才會明白導演的高明所在。”

最近,他在聽的是電影《臥虎藏龍》和《英雄》的原聲配樂,打算為年底開拍的一部武俠片尋找靈感。“我在想將古箏、二胡和電音結合起來,會不會產生新鮮的東西。”保持新鮮感,對他來說太重要了。

“我會慢慢探索自己的風格,反正我還年輕。總有一天我會走到那一步。”

他說這話時,毫不含糊,從容不迫。

闞若涵(右二)、陸子軒(左二)

卻能靜靜駐足抬頭思考——這他媽簡直是個英雄!”闞若涵在《導演自白書》裡寫下了這麼一段。

衛仁磊就是他腦海裡杞人的化身。當編劇給他配上這麼一段臺詞:“比起世界末日,我寧可是自己瘋了。”看到這,觀眾仿佛被狠狠抽了一耳光,分不清究竟是這個“杞人”瘋了,還是這個社會病了。

- 3 -

科幻題材,在國產電影中一直扮演著諱莫如深的角色,作品更是屈指可數。

前不久,愛奇藝推出的另一部低成本科幻片《孤島終結》,同這次的《海帶》,一併成為網路電影在科幻領域的旁敲側擊。

“因為沒有太多先例,所以無論我怎麼拍都是可行的,反正就是嘗試嘛……”

這或許是所有年輕導演的共性:初生牛犢不怕虎,想方設法玩新招。

明明是沉重嚴肅的社會及倫理話題,他卻用一種輕鬆歡快的電影語言敘述;配樂音響大得出奇,甚至有些喧賓奪主,超越視覺感受;常規的電影都是16:9寬螢屏,他卻在影片中前後兩次故意插入4:3畫幅,讓人忍不住聯想到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布達佩斯大飯店》。

“我就是喜歡不老實講故事的,”這個說法似乎帶著任性,但他馬上又解釋了一番,“我在想,16:9的畫幅如果代表外面的世界,那4:3的畫幅是屬於衛仁磊的,是不被人理解的內在。”

所謂不老實,其實是新生代導演進行風格探索的手段。像是剛學會好多招式的武者,在悟得武學真諦之前,恨不得招招都能用上。

可觀眾一旦挑剔起來,不免會這樣吐槽:太尷尬了,各種風格一鍋粥,簡直是東北亂燉!

當然,更多的聲音則給予鼓勵——“一般看到網路大電影我都自動獎星評價,然而這一部,刷新了我對網大的認知。”某豆瓣網友如是寫道。

截圖自豆瓣評論

網友的評價是有緣由的。資料顯示,過去一兩年裡,“網路大電影”的概念在歷經無數的鼓吹發酵後,年產高達兩三千部。而絕大部分的影片充斥著低俗、暴力或毫無深意的劇情。審美要求逐漸拔高的觀眾,不由得對“網大”二字產生偏見了。

據愛奇藝網大公關負責人解釋,今年的網路電影產量明顯下降,這並非僅是市場冷卻的信號,更是在回歸理性。上個月,在愛奇藝舉辦的網路大電影論壇上,副總裁楊向華重申了“網大精品化”的倡議,接下來將著力於“大愛中國青年導演計畫”,讓網路電影成為培育更多優秀青年導演的處女地。

令人欣喜的是,網路大電影雖沒像最初人們期待的那樣成為人才富礦,但也絕不是黑洞。去年娛樂資本論曾經報導過2016年的網大青年導演生存現狀(點擊藍字複習),而如今,這批人多數已經進入網劇甚至電視劇拍攝領域,有了更為成熟的作品。網路大電影正在成為中國影視人才教育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4 -

網大的投資體量一般不大。以《海帶》為例的100多萬投資,在網大市場中算是普遍水準。

依照闞若涵的說法,他們幾個哥們基本上是在無私奉獻勞動力的。同時他也認為,資本壓力小對於年輕的團隊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兒。

“可能以後我也會面臨向市場妥協的問題,但在此之前,我需要不斷拓寬自己的上限。”

闞若涵相當清楚,自己作為一個新人導演,應該如何去調整期待與現實之間的閥值。“遺憾肯定會有,畢竟電影是一種商業行為。但我覺得自己的表現,對得起投資人啦。”

“10分的話,我給20分哈哈哈……開玩笑的,7分吧。”他笑成一團,聲音雖然不大,卻藏不住滿滿的自信。

用陸子軒的話說,他的這個好友“有想法,有天賦”。然而,闞若涵還需要打磨的,是天賦之外。

他需要開發自己,需要更多靈感素材。

音樂是其一,能不斷刺激他的大腦皮層,説明他具象化畫面感。“甚至在電影腳本沒出來,我就已經想要了要用那些配樂。”從小喜歡音樂的他,最常聽的是嘻哈,搖滾和電音。

他能清晰描述《七宗罪》的經典橋段:摩根•弗裡曼扮演的警探沙摩塞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彼時,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警探米爾斯正在琢磨案發現場的照片。沒有緊張的鼓點,背景音樂用的是巴赫的《G弦上的詠歎調》。

“那種反差太強烈了。直到最後,你才會明白導演的高明所在。”

最近,他在聽的是電影《臥虎藏龍》和《英雄》的原聲配樂,打算為年底開拍的一部武俠片尋找靈感。“我在想將古箏、二胡和電音結合起來,會不會產生新鮮的東西。”保持新鮮感,對他來說太重要了。

“我會慢慢探索自己的風格,反正我還年輕。總有一天我會走到那一步。”

他說這話時,毫不含糊,從容不迫。

闞若涵(右二)、陸子軒(左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