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定增變局引“活水” 定增基金翻身加倉

在上市公司再融資新政、減持新規等影響之下, 定增市場在2017年出現了很大變故, 一時間定增市場門可羅雀。 當時市場一度認為, 定增市場將出現騰籠換鳥、減速換擋, 如今這一趨勢已展現新動向, 定增市場的新價值發現強勢回歸。

近期, 不論是養老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產業資本逐鹿定增市場, 還是定增基金在三季度的“翻盤”表現, 引發了投資者對定增機會的新思考。 定增市場的新發展趨勢已經顯現, 優質定增專案, 優質定增產品, 仍將在市場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定增市場替換“選手”

在一系列政策的調整之下,

今年上市公司定增的“變局”已成必然。 西南證券10月23日最新發佈的跟蹤一年期定增專案的研報顯示, 最近一年, 處於董事會預案階段的定增專案共計116個, 擬募資2483.3億元;最近一年股東大會已經通過的定增專案共計217個, 擬募資5643.43元;最新資料顯示, 發審會/並購重組委已通過但尚未取得批文專案共計104個;截至最新, 證監會批准但還未發行的項目共計151個;截至目前破發的股份有173只。 今年以來, 三年期定增項目快速萎縮, 此外, 以定增股份上市日統計, 2017年上半年定增規模為6704.77億元, 僅為去年全年的43%。 這一切都與2016年600家上市公司順利完成定增融資, 定增規模突破1.6萬億的“盛況”形成鮮明對比。

但是, 近期定增市場的參與者發生的變化,

特別是養老金、產業資本、保險資本等定增市場參與者的結構性調整, 引發市場關注。

日前, 塔牌集團發佈《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暨上市公告》, 以每股10.08元發行2.98億股, 募資總額29.99億元。 大成基金成為本次定增的申購對象之一, 以3億元獲配2976.19萬股;資金來源則透露了不一樣的資訊, 其管理的全國社保基金四一一組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二組合都參與其中。 此前, 洛陽鉬業的定增中, 博時基金作為發行對象, 以20個投資帳戶參與認購, 其中包括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二組合、全國社保基金五零一組合、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三組合、全國社保基金四零二組合、基本養老保險901組合等。 博時基金在洛陽鉬業的此次定增中獲配5.26億股、獲配金額20.11億元。

除了社保基金、養老金之外, 產業資本、政府引導資金等對上市公司定增的參與也是可圈可點。 近日, 景嘉微公告, 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不超過13億元的資金。 公司與華芯投資和湖南高新創投簽署了《非公開發行股票之認購意向協定》。 華芯投資作為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唯一管理人, 有意向全權代表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參與認購部分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 湖南高新創投作為推進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而打造的政府性投融資平臺, 有意向以其名義或控制子公司名義參與認購部分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

當然,

有進也有退, 作為定增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保險資金參與定增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今年1月, 中國人壽擬以150億元現金參與申萬宏源定增專案, 不過這一事項最終在8月初終止。 今年3月底, 中國人壽參與認購京能電力非公開發行股份, 耗資近30億元, 交易後持股比例超過10%。 近期, 中國人壽認購了中國聯通非公開發行股份31.77億股, 認購金額為216.99億元。 不過, 再融資新政、減持新規再疊加保險業自身監管的新要求, 險資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熱情已被降低不少, 更有部分保險資金因為各方面政策調整後, 打消了原本參與定增的意向。

定增基金“翻身仗”

在上市公司定增市場烈火烹油之際, 公募基金也是定增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但是, 隨後各類政策的落地,

讓公募定增產品面臨收益與流動性困局等, 這在今年上半年表現明顯。 不過, 三季度, 公募定增基金的表現起色不少。

隨著公募基金三季報數據全部披露完畢, 定增基金最新動向也浮出水面。 Wind資訊統計資料顯示, 受上半年減持、再融資新規影響, 定增基金二季度普遍收益慘澹, 虧損基金占比近七成, 而定增基金三季報顯示有20多檔基金扭虧為盈, 虧損基金占比不足一成。 定增基金打了個翻身仗。

回顧三季報數據發現, 雖然部分定增基金對股票配置力度的加大為基金帶來可觀利潤, 但是優選標的、參與上市公司定增仍是定增基金的重要“錢途”。 信誠鼎利定增表示, 三季度定增佈局的以電解鋁為代表的週期板塊和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成長板塊表現積極, 帶來淨值快速增長。優質定增資產在與時間賽跑中贏得勝利,迎來底部反彈。目前本基金已經進入部分定增個股解禁期,將會止盈部分獲利個股。

同樣,也有定增基金繼續在定增專案上積極進取的。九泰銳意定增表示,將定向增發投資作為基金的核心策略,將80%以上非現金資產投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三季度,九泰銳意定增把握定增投資機會,新增參與4個定增專案的投資,完成新增定增投資2.11億元。基金根據市場運行情況,及時進行了定增投資策略的調整完善,在定增投資標的選擇方面更加關注上市公司中長期核心競爭力與內生成長性,通過更加嚴格的基本面標準選擇優勢的上市公司進行投資。

大成定增靈活則表示,年初以來,監管機構對於非公開發行市場出臺了多項規範性政策,使得定增增發市場規模萎縮,一度導致專案供應不足,新規後各類資金參與方也受到嚴格限制,在二三季度之間達到均衡,項目平均折價率開始回升。本基金管理人抓住市場機遇,積極參與優質定增項目報價,截至當前,已經基本完成定增專案建倉,自基金成立以來累計獲取定增專案12個,定增倉位約66%。

新價值回歸

政策調整給定增市場帶來的變化是明顯而持續的,定增的新價值正在強勢回歸,優質定增專案、優質定增產品、專業投資機構將在市場上找到自己新的一席之地。

財通基金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527減持新規”是定增市場的分水嶺,新規實施之後,大量以套利或者投機為目的的“熱錢”退出市場,定增市場的存留機構都相對專業和理性,整個報價體系的秩序逐漸恢復,優質標的和普通標的之間的折價差異非常明顯,市場分化明顯。

財通基金進一步表示,新規之後,定增的供需格局發生較大變化,定增出資方的議價能力在增強。這導致兩個方面的變化:第一,定增報價釋放利好,拉抬股價的現象幾乎不再出現,相反,很多定增報價之前會儘量控制正股價格,尤其是發行日首日定價的標的;第二,定增的發行方更願意與定增參與機構溝通,現在定增發行前,高級別的溝通和現場調研更頻繁。財通基金認為,在新規之後,除了中標折價變大之外,正股價格中的“含金量”也在提高。同時,隨著和公司溝通越來越充分,對於專案本身的把握在增強,使得這段時間定增專案的整體浮盈情況較好。

此外,新規之後,定增機構的“馬太效應”也更加明顯。隨著參與定增的資金整體在減少,各家機構的可投資金都在減少,但相比之下大機構或者客戶結構較好的機構受到的衝擊會更小。財通基金在今年前三季度中標58個定增專案,規模175億元,參與次數占比達到全市場46%,相當於定增市場半壁江山,中標率比往年更高。在定增市場向“價值化投資”靠攏的時候,定增機構強者恒強的趨勢更加明顯,馬太效應加劇。

事實上,處於“供給”一端的上市公司,更是對定增市場的新變化感觸頗深。滬市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表示,新政、新規出臺之後,定增市場的參與資金有減少的情況,上市公司定增項目尋找資金方的難度也增加了。但是,存留在當前市場上的定增參與資金,明顯對定增項目的品質、定增公司的正股表現等的要求提高了,該董秘表示:“不像此前的資金只看重定增折價,他們現在更關注定增項目本身的品質,關注定增公司正股的表現,定增投資越來越成為一個價值導向的投資,對於上市公司來講,有壓力,但是這是政策的導向、市場的趨勢,只能去適應新的情況。”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帶來淨值快速增長。優質定增資產在與時間賽跑中贏得勝利,迎來底部反彈。目前本基金已經進入部分定增個股解禁期,將會止盈部分獲利個股。

同樣,也有定增基金繼續在定增專案上積極進取的。九泰銳意定增表示,將定向增發投資作為基金的核心策略,將80%以上非現金資產投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三季度,九泰銳意定增把握定增投資機會,新增參與4個定增專案的投資,完成新增定增投資2.11億元。基金根據市場運行情況,及時進行了定增投資策略的調整完善,在定增投資標的選擇方面更加關注上市公司中長期核心競爭力與內生成長性,通過更加嚴格的基本面標準選擇優勢的上市公司進行投資。

大成定增靈活則表示,年初以來,監管機構對於非公開發行市場出臺了多項規範性政策,使得定增增發市場規模萎縮,一度導致專案供應不足,新規後各類資金參與方也受到嚴格限制,在二三季度之間達到均衡,項目平均折價率開始回升。本基金管理人抓住市場機遇,積極參與優質定增項目報價,截至當前,已經基本完成定增專案建倉,自基金成立以來累計獲取定增專案12個,定增倉位約66%。

新價值回歸

政策調整給定增市場帶來的變化是明顯而持續的,定增的新價值正在強勢回歸,優質定增專案、優質定增產品、專業投資機構將在市場上找到自己新的一席之地。

財通基金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527減持新規”是定增市場的分水嶺,新規實施之後,大量以套利或者投機為目的的“熱錢”退出市場,定增市場的存留機構都相對專業和理性,整個報價體系的秩序逐漸恢復,優質標的和普通標的之間的折價差異非常明顯,市場分化明顯。

財通基金進一步表示,新規之後,定增的供需格局發生較大變化,定增出資方的議價能力在增強。這導致兩個方面的變化:第一,定增報價釋放利好,拉抬股價的現象幾乎不再出現,相反,很多定增報價之前會儘量控制正股價格,尤其是發行日首日定價的標的;第二,定增的發行方更願意與定增參與機構溝通,現在定增發行前,高級別的溝通和現場調研更頻繁。財通基金認為,在新規之後,除了中標折價變大之外,正股價格中的“含金量”也在提高。同時,隨著和公司溝通越來越充分,對於專案本身的把握在增強,使得這段時間定增專案的整體浮盈情況較好。

此外,新規之後,定增機構的“馬太效應”也更加明顯。隨著參與定增的資金整體在減少,各家機構的可投資金都在減少,但相比之下大機構或者客戶結構較好的機構受到的衝擊會更小。財通基金在今年前三季度中標58個定增專案,規模175億元,參與次數占比達到全市場46%,相當於定增市場半壁江山,中標率比往年更高。在定增市場向“價值化投資”靠攏的時候,定增機構強者恒強的趨勢更加明顯,馬太效應加劇。

事實上,處於“供給”一端的上市公司,更是對定增市場的新變化感觸頗深。滬市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表示,新政、新規出臺之後,定增市場的參與資金有減少的情況,上市公司定增項目尋找資金方的難度也增加了。但是,存留在當前市場上的定增參與資金,明顯對定增項目的品質、定增公司的正股表現等的要求提高了,該董秘表示:“不像此前的資金只看重定增折價,他們現在更關注定增項目本身的品質,關注定增公司正股的表現,定增投資越來越成為一個價值導向的投資,對於上市公司來講,有壓力,但是這是政策的導向、市場的趨勢,只能去適應新的情況。”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