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懂6條金科玉律,分分鐘辨別做舊老白茶(附3條喝老白茶技能)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現在說到老白茶, 最讓人恨的牙癢癢的就是買到了做舊的白茶。

有許多茶友, 在微信上請村姑陳辨別自己買的老白茶是否正宗, 這時候的村姑陳是十分謹慎的, 生怕一個不小心就傷害了茶友們的心。

奈何這做舊白茶太可恨, 見縫插針, 總是能讓一些茶友身心遭受創傷。

這時候, 村姑陳就恨不得能把腦袋裡關於正宗老白茶的知識分享給茶友們,

以免買到做舊白茶。

或者, 恨不得到買茶現場, 給各位參謀參謀, 以規避被欺騙的可能。

說了這麼多, 最實際的還是把做舊白茶的相關知識分享給各位茶友, 希望在喝老白茶這條路上, 茶友們能少一些掉入陷阱的情況, 能夠買到正宗的白茶。

《2》

想要區分正宗老白茶和做舊老白茶, 就要瞭解一些必備的“套路”, 要熟知老白茶的規律。

規律一:看顏色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 它的顏色是豐富的、多變的, 層次是分明的, 如同深秋時節的樹林一般, 在墨綠的樹葉中會見到黃色葉片、枯色葉片, 還會有灰白色的葉片。

整體來說, 正宗老白茶給人的感覺就有一種疊翠流金的感覺, 讓人覺得很舒服, 這樣一餅色彩斑斕的茶, 讓人喝著就心情舒暢。

隨著白茶陳化年份的推移, 白茶中的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的含量就會增加, 對比之下, 古銅色、黃褐色、深褐色的葉片就會變多, 但不論葉片顏色如何加深, 給人的感覺依舊是顏色有層次感的、有立體感的。

而做舊的老白茶, 顏色就顯得昏沉、黑暗, 而且統一。

做舊老白茶, 顏色是統一黑色、黑褐色等, 看不出顏色的變化, 只有零星的白毫出現。

要知道, 經過高溫治療的老白茶, 色素已經失去了活性, 是不會有層次變化的, 在快火烘乾的時候, 已經讓白茶的顏色定型了。

是以, 白茶的顏色過於統一, 則當心是做舊茶。

《3》

規律二:看原料

看顏色, 這是我們拿到一款白茶之後首先會做的事兒。

除了要看白茶餅外面的顏色, 還要撬開看看裡面的顏色。

現在的做舊工藝, 當真要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來形容, 你說我的茶餅外觀顏色統一是做舊的, 那好, 我就用真的老白茶撒在外面, 看你還會不會說是假的。

這種做法就好比包餃子, 外邊的皮是很光鮮亮麗的, 可誰想到, 裡麵包的竟然是爛菜葉。

這種外面用老白茶, 裡面用新白茶的方式, 也是做舊。

第一次在某家買老白時, 最好能夠讓茶掌櫃把茶餅撬開, 看看例外的用料是否統一。

如果用料一致, 且外觀看起來顏色豐富有層次, 那麼這個茶的年份就不會有假。

如果用料不一致,那就拍拍屁股走人吧,不值得相信!

《4》

規律三:聞蓋香

在沖泡老白茶的時候,茶友們一定要使用白瓷蓋碗沖泡。

因為白瓷蓋碗是一面照妖鏡,白茶是否做舊、品質是否優質,都能通過蓋碗呈現。

且蓋碗最好是用白瓷的,一來沖泡起來方便;二來可以直接對比湯色,十分便捷;三來蓋碗不吸收香氣,能夠最真實還原老白茶的香氣。

如果是用紫砂壺沖泡,則會把這些不好的香氣先吸收一部分,從而影響我們對茶葉品質的整體判斷。

用蓋碗沖泡之後,我們先要聞聞蓋香。

如果蓋子上的香氣是清新的、舒服的、沒有濃烈刺激感的,則沒有造假的嫌疑,如果還有棗香、藥香、粽葉香等香氣,則屬於老白茶。

如果蓋子上的香氣刺激、臭、悶、有一股濃烈的發酵味,那麼這茶就是做舊無疑。

有怪味的茶,即便真的年份符合,也一定別喝!這種茶的品質沒有保證。

《5》

規律四:看湯色

聞完蓋香之後,就要觀察茶湯的顏色。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在沖泡的時候,是會有顏色的遞進和變化的。

以3年的壽眉餅為例,來看看不同泡數的茶湯顏色是如何變化的。

第1泡(5秒出水):顏色呈現為秋香色,因為葉片還沒有完全舒展開,所以顏色不會太深。

第2泡(5秒出水):第二泡開始,顏色開始變深,多為杏色或者是深赤金色,顏色與第一泡有明顯變化。

第3泡(5秒出水):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白茶中的一些色素成分也開始慢慢析出,茶湯的顏色開始加深,這一泡開始,顏色為橘色或者是琥珀色。

第4泡(坐杯半分鐘):經過坐杯之後,茶湯中的色素變多了,顏色更深了,多為琥珀色或者是胭脂色。

之後的幾泡,湯色基本上在琥珀色、胭脂色中徘徊。

如果是煮過之後的老白茶,湯色更深,像煮了半小時的紅棗湯的顏色。

而做舊老白茶,因為經過高溫的炙烤,色素結構被破壞,沖泡後,湯色直接呈現為紅色,如果第一泡用快出水,茶湯的顏色依舊很深,那就要當心是否做舊了!

《6》

規律五:品茶湯

觀察完湯色之後,茶湯的滋味也能輔助我們判斷老白茶是否正宗。

正宗老白茶的滋味,如同湯色一般,是會有層次遞進和變化的,而不是一層不變的。

在正宗的老白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豐富的香氣。

經過多年的陳化,白茶中的香氣物質得到轉化,香型有所蛻變。

喝新茶的時候,香氣是清新的、鮮爽的,還有花香和草藥香。

而老茶,香氣也變老的,開始變得沉穩,保存得當、陳化良好的老白茶,香氣有藥香、棗香、粽葉香,有的茶還有薄荷香,整體來說香氣突出有特點。

而這些香氣,不僅僅在蓋香上能感受到,在湯水中也是存在的,且十分明顯。

正宗老白茶的湯水,也是有變化的。

首先,是它的醇厚感。

在陳化的過程中吧,白茶中負責醇厚的果膠物質在不斷豐富,使得沖泡後茶湯喝起來是飽和的、醇厚的、稠滑的,好像在喝牛奶一般。

其次,是它的潤滑度。

喝老白茶,口感的潤滑的,是爽口的,不會有一絲絲的負擔感。

最後,是它的柔和感。

老白茶最大的好處,在於它的湯水是極為溫潤的,是清甜的,是爽滑的,喝起來不會覺得苦澀難耐,反而會口舌生津。

做舊的老白茶,全然感受不到這些變化以及湯水的醇和感。

做舊的老白茶,因為內部的結構已經被破壞,這些營養物質、口感物質、香氣物質都被“殺死”了,所以整體的感受是沒有香氣,湯水苦澀,有強烈的刺激感。

《7》

規律六:看葉底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和做舊老白茶,除了外觀的顏色有明顯不同,這葉底的活性也千差萬別。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纖維結構沒有被破壞,完整地保留了茶葉的結構,不論是葉片還茶梗,都是自然的形態。

這種老白茶,沖泡過後,葉底依舊是鮮活的,只是經過沸水沖泡後,幹茶吸水變得飽和了。

沖泡後的葉底,看起來是有活性的,用手輕輕揉捏,是有彈性的,是能舒展的。

做舊的老白茶,則失去了活性,這些都是因為高溫導致的。

高溫狀態下,白茶的鹹味結構被破號,被蒸熟,所以看起來沒有活力的,用手指輕輕揉撚,葉片輕易就破了,爛了。

這樣的茶,自然不符合老茶的標準。

這6條,就是鑒別做舊老白茶和自然陳化老白茶的方法。

除了要學會鑒別,我們還需要掌握3個技能。

《8》

技能一:喝老白茶,先從“年紀輕”的茶開始喝

喝老白茶,也是有方法和規律的。

剛開始我們喝茶的時候,對老白茶的瞭解還是一個空白,還不知道幾年的白茶該有什麼模樣,這時候如果貿然喝年份特別老的茶,容易出問題。

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存放年限沒有那麼久遠的茶開始喝。

比如先喝3年的茶,再喝4年的茶,把每個年份茶的特點熟悉之後,就不會上當受騙啦。

《9》

技能二:別貪小便宜

這其實也是我們需要修煉的技能之一。

現在老白茶的市場,可謂魚龍混雜,不論是什麼年份的茶,都能在某寶上看到只需要幾十元的茶。

白茶的地位,今時不同往日,價格方面也絕對不會是幾十元,尤其是年份老的白茶,更不可能是這個價位。

往往這些所謂的便宜的茶,都不會有很好的品質,大部分有做舊的嫌疑。

想喝白茶,可別貪小便宜,尤其是老白茶!

《10》

技能三:喝老茶,學會存茶才是關鍵

除了存新茶,日常買到的老白茶也是需要做好保存工作的。

存茶的要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多次分享了,在此簡單地羅列2個大的保存要點。

存白茶的環境要求:乾燥、陰涼、無異味、適當通風

存白茶的容器要求:遮光、密封、乾燥、無異味

這些要點把握好,輕鬆存出好白茶。

《11》

路漫漫其修遠兮,對很多茶友來說,喝老白茶的這條路還很漫長。

不論您是新人還是老茶客,這些鑒定做舊白茶的技能是必須要具備的,只有我們修煉好了火眼金睛,才能輕鬆區分出這些妖魔鬼怪。

你們的火眼金睛,修煉到何階段了呢?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如果用料不一致,那就拍拍屁股走人吧,不值得相信!

《4》

規律三:聞蓋香

在沖泡老白茶的時候,茶友們一定要使用白瓷蓋碗沖泡。

因為白瓷蓋碗是一面照妖鏡,白茶是否做舊、品質是否優質,都能通過蓋碗呈現。

且蓋碗最好是用白瓷的,一來沖泡起來方便;二來可以直接對比湯色,十分便捷;三來蓋碗不吸收香氣,能夠最真實還原老白茶的香氣。

如果是用紫砂壺沖泡,則會把這些不好的香氣先吸收一部分,從而影響我們對茶葉品質的整體判斷。

用蓋碗沖泡之後,我們先要聞聞蓋香。

如果蓋子上的香氣是清新的、舒服的、沒有濃烈刺激感的,則沒有造假的嫌疑,如果還有棗香、藥香、粽葉香等香氣,則屬於老白茶。

如果蓋子上的香氣刺激、臭、悶、有一股濃烈的發酵味,那麼這茶就是做舊無疑。

有怪味的茶,即便真的年份符合,也一定別喝!這種茶的品質沒有保證。

《5》

規律四:看湯色

聞完蓋香之後,就要觀察茶湯的顏色。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在沖泡的時候,是會有顏色的遞進和變化的。

以3年的壽眉餅為例,來看看不同泡數的茶湯顏色是如何變化的。

第1泡(5秒出水):顏色呈現為秋香色,因為葉片還沒有完全舒展開,所以顏色不會太深。

第2泡(5秒出水):第二泡開始,顏色開始變深,多為杏色或者是深赤金色,顏色與第一泡有明顯變化。

第3泡(5秒出水):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白茶中的一些色素成分也開始慢慢析出,茶湯的顏色開始加深,這一泡開始,顏色為橘色或者是琥珀色。

第4泡(坐杯半分鐘):經過坐杯之後,茶湯中的色素變多了,顏色更深了,多為琥珀色或者是胭脂色。

之後的幾泡,湯色基本上在琥珀色、胭脂色中徘徊。

如果是煮過之後的老白茶,湯色更深,像煮了半小時的紅棗湯的顏色。

而做舊老白茶,因為經過高溫的炙烤,色素結構被破壞,沖泡後,湯色直接呈現為紅色,如果第一泡用快出水,茶湯的顏色依舊很深,那就要當心是否做舊了!

《6》

規律五:品茶湯

觀察完湯色之後,茶湯的滋味也能輔助我們判斷老白茶是否正宗。

正宗老白茶的滋味,如同湯色一般,是會有層次遞進和變化的,而不是一層不變的。

在正宗的老白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豐富的香氣。

經過多年的陳化,白茶中的香氣物質得到轉化,香型有所蛻變。

喝新茶的時候,香氣是清新的、鮮爽的,還有花香和草藥香。

而老茶,香氣也變老的,開始變得沉穩,保存得當、陳化良好的老白茶,香氣有藥香、棗香、粽葉香,有的茶還有薄荷香,整體來說香氣突出有特點。

而這些香氣,不僅僅在蓋香上能感受到,在湯水中也是存在的,且十分明顯。

正宗老白茶的湯水,也是有變化的。

首先,是它的醇厚感。

在陳化的過程中吧,白茶中負責醇厚的果膠物質在不斷豐富,使得沖泡後茶湯喝起來是飽和的、醇厚的、稠滑的,好像在喝牛奶一般。

其次,是它的潤滑度。

喝老白茶,口感的潤滑的,是爽口的,不會有一絲絲的負擔感。

最後,是它的柔和感。

老白茶最大的好處,在於它的湯水是極為溫潤的,是清甜的,是爽滑的,喝起來不會覺得苦澀難耐,反而會口舌生津。

做舊的老白茶,全然感受不到這些變化以及湯水的醇和感。

做舊的老白茶,因為內部的結構已經被破壞,這些營養物質、口感物質、香氣物質都被“殺死”了,所以整體的感受是沒有香氣,湯水苦澀,有強烈的刺激感。

《7》

規律六:看葉底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和做舊老白茶,除了外觀的顏色有明顯不同,這葉底的活性也千差萬別。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纖維結構沒有被破壞,完整地保留了茶葉的結構,不論是葉片還茶梗,都是自然的形態。

這種老白茶,沖泡過後,葉底依舊是鮮活的,只是經過沸水沖泡後,幹茶吸水變得飽和了。

沖泡後的葉底,看起來是有活性的,用手輕輕揉捏,是有彈性的,是能舒展的。

做舊的老白茶,則失去了活性,這些都是因為高溫導致的。

高溫狀態下,白茶的鹹味結構被破號,被蒸熟,所以看起來沒有活力的,用手指輕輕揉撚,葉片輕易就破了,爛了。

這樣的茶,自然不符合老茶的標準。

這6條,就是鑒別做舊老白茶和自然陳化老白茶的方法。

除了要學會鑒別,我們還需要掌握3個技能。

《8》

技能一:喝老白茶,先從“年紀輕”的茶開始喝

喝老白茶,也是有方法和規律的。

剛開始我們喝茶的時候,對老白茶的瞭解還是一個空白,還不知道幾年的白茶該有什麼模樣,這時候如果貿然喝年份特別老的茶,容易出問題。

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存放年限沒有那麼久遠的茶開始喝。

比如先喝3年的茶,再喝4年的茶,把每個年份茶的特點熟悉之後,就不會上當受騙啦。

《9》

技能二:別貪小便宜

這其實也是我們需要修煉的技能之一。

現在老白茶的市場,可謂魚龍混雜,不論是什麼年份的茶,都能在某寶上看到只需要幾十元的茶。

白茶的地位,今時不同往日,價格方面也絕對不會是幾十元,尤其是年份老的白茶,更不可能是這個價位。

往往這些所謂的便宜的茶,都不會有很好的品質,大部分有做舊的嫌疑。

想喝白茶,可別貪小便宜,尤其是老白茶!

《10》

技能三:喝老茶,學會存茶才是關鍵

除了存新茶,日常買到的老白茶也是需要做好保存工作的。

存茶的要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多次分享了,在此簡單地羅列2個大的保存要點。

存白茶的環境要求:乾燥、陰涼、無異味、適當通風

存白茶的容器要求:遮光、密封、乾燥、無異味

這些要點把握好,輕鬆存出好白茶。

《11》

路漫漫其修遠兮,對很多茶友來說,喝老白茶的這條路還很漫長。

不論您是新人還是老茶客,這些鑒定做舊白茶的技能是必須要具備的,只有我們修煉好了火眼金睛,才能輕鬆區分出這些妖魔鬼怪。

你們的火眼金睛,修煉到何階段了呢?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