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孫健敏:一個真正富有企業家精神的組織會是什麼樣?

演講 / 孫健敏, 著名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 華夏基石領銜專家

根據2017年10月28日第五屆華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論壇孫健敏教授《企業家精神是幹出來的》主題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在當今社會中, 很多事情不是因為我們不理解, 而是因為我們對這個概念的解讀有差異;我們不是沒有共同的語言, 但是對語言的理解不同, 從而產生了矛盾。 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所以要談企業家精神, 首先取決於我們怎麼理解企業家精神。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

我們把企業家精神的發展概括成這樣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Richard Cantillon在1730年前後率先提出“企業家精神”一詞。 企業家是Entrepreneur, 企業家精神是Entrepreneurship, 由此他把整個社會分為兩個階級, 一個階級是拿固定工資的人, 另一個階級是不以固定工資作為收入的人, 也就是投入固定的成本費用, 獲得不確定收益的企業家。

第二階段, Jean-Baptiste Say發展了這個理論——能把資源從價值低的地方移到價值高的地方, 帶來更大價值的這些人是企業家。 因此, 如果將企業家定義成Entrepreneur, 那麼企業家不僅追求現金流, 而且還追求價值。

第三階段, Joseph Schumpter建立了企業家理論, Peter Drucker則創新了企業家理論——創造財富的不光是土地、資源等等, 還有企業家。

究竟何謂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就是創新, 就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或者用全新的方式和方法做別人做過的事情。 創新思維有兩個基本思路, 一個是把熟悉的事物看做是陌生的, 再按照新的思維研究;另一個是以熟悉的態度對待陌生的事物, 也可能產生創新的想法。

Peter Drucker把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聯繫起來創造了這樣一個學科。

他曾經說:“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它”, 講的不是方法, 而是思路。 對此他這樣解釋——他分析美國從70年代末期開始從“managerial economy”進入了“entrepreneurial economy”, 特別強調:企業家精神是社會創新的精神, 企業家不以財務盈利為主要目的。 所以他講, 現代大學的創立和發展, 是“企業家精神史”的最好的教科書。 企業家精神, 也即是“創新”, 是一個經濟或社會術語, 而不是技術術語。 用現代經濟學家的需求術語而不是供給術語來講, 就是改變消費者從資源中獲得的價值和滿意度。 換言之, 一定以客戶為中心, 給客戶創造價值, 讓客戶滿意、覺得有價值。

企業家要學會創新

Drucker的第二個思想就是強調企業家一定要系統創新。

我對此解讀出兩點:一是系統性的創新要持續不斷。

不管取得了什麼東西, 都要學會創造性破壞, 不滿足現狀, 打破已有的東西, 包括已經成功的東西, 再繼續探索。 二是創新是全面的、整體的。 Drucker本身的解釋更多是指向管理, 為此他舉了一個例子:麥當勞把標準化操作做到了極致, 最後可以做到在世界任何角落、任何一個員工做出的漢堡都是一樣的, 這就是創新, 是企業家精神。 而且, 一個企業想做大的同時, 這個企業家一定做好了註定要失敗的準備, 失敗、犯錯誤是如影隨形的。 所以任正非說: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 對成功視而不見, 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 而是危機感。 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 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 怎樣才能存活下去,

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 大家要準備迎接, 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 這是歷史規律。 ”

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企業家必須隨時做好失敗的準備, 但是面對失敗的時候, 還能夠坦然的接受, 然後捲土重來。 系統性的創新是有目的、有組織的, 是尋求變化。 當成功的企業家面臨變化時, 不是被動接受, 而是利用變化, 要將變化為己所用。 為己所用也不是只考慮盈利, 而是為客戶創造價值。 不管個人動機是什麼, 發財致富也好, 好奇心也好、聲望或榮譽也好, 但是有一點前提:要創造價值, 為社會有所貢獻。 所以成功的企業家志向往往很高遠, 不會滿足于現有東西的改進, 他們會努力創造新的、不同價值、不同滿足的方式。 他們把“材料”轉換成資源,或者把現有的資源整組合成新的更有生產力的構造。

能帶來系統創新機會的七個來源

能帶來系統創新機會的七個來源可分為兩類,前四個(未預料到的: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敗、意外的外部事件;不一致性;基於流程需要的創新;產業結構或市場結構的變化)是一類,來源於企業內部。後三個(人口結構的變化;認知和價值觀的變化;新知識(科學的和非科學的))歸為一類,來源於企業外部。

對此我有兩點感觸——

第一點: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敗、意外的外部事件。我們很多中國企業,不擅長於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在重複犯別人曾經犯過的錯誤,擅長於去學習或者模仿新的東西。成功的人和成功的企業,源於那種持之以恆、聚焦。這些企業不是沒犯過錯誤,但是他們總是知道在錯誤裡面怎麼尋找改進的機會。

第二點:基於流程需要的創新。這裡提出五個基本的準則,分別是:

1. A self-contained process

2. One “weak” or “missing link”

3. A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objectives

4. That the specifications for the solution can be defined clearly;

5.Widespread realization that "there ought to be a better way”, that is,high receptivity.

後面三個來源是在組織外部的,其中,認知和價值觀的變化才是本質。人口結構的變化是一個現象,最終體現在人們消費觀念、消費習慣、興趣愛好的差異。這些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並不見得可以意識得到。

魯冠球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個企業家,他低調、有抱負,西方總結出來企業家的特徵和我們國內所說企業家的特徵,在他身上都能夠體現。我特別喜歡他的一句話:

“境界和思想可以超越,精神可以昇華,但是力量不可超越”。

他說:一切都是幹出來的,別人工作5天,你就365天都不休息,盡心、盡責、盡力去做一定能成功。我不行,我兒子幹,兒子不行,孫子幹。這就是誇父精神,他是真正的實幹家。我心目中的老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胸懷全球,放眼世界、事無巨細、雄才大略,你聽他講話,會熱血沸騰、盪氣迴腸;但是你看他做事,又會覺得潤物細無聲,他將這兩個極端的分寸、程度,把握得非常到位。

我也喜歡任正非的一句話:“要敢想敢做,要勇於走向孤獨。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的企業,這是生命充實激越起來的根本途徑。”

真正的企業家不遠,就在身邊。比如“華為六君子”,各有特點,其中劍鋒兄是我的楷模。在我心中,一直認為他有最明顯的企業家特徵。從他帶著人大的教授編書開始,甚至早到他讀本科的時候印名片,我們幾個人大的人聚在一起,為什麼是他把這幾個人攏到一起去了?他先是成立和君諮詢,然後做現在的華夏基石。他揮金如土,造福中國企業,給我們提供了這個平臺,大家有收穫,我們還亮了相,他成就了事業,這是三贏。

國內還有很多企業家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我理解的企業家精神很現實,更多是在實幹中體現。什麼是精神?精神是對於客觀事物的反映。企業家精神是某些人的做法能夠激發我們內心的感受。不是由於他說了什麼,而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讓你覺得這個人很給力,這叫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的七個特徵

我理解的企業家精神有七個特徵:天賦使命、善於發現、不甘平庸、敢於冒險、勇於擔當、艱苦奮鬥、樂善好施。

凡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他們都有一種天賦使命感。不是誰要求他這樣去做,而是他的使命感驅使他一直在做。任正非已經70多歲了,已經世界頂尖了,他還折騰什麼?這就是因為天賦使命感。其實我們華為六君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我媽常勸我,身體要緊,反正功成名就了還折騰什麼?一天16個小時在辦公室幹啥?我就覺得舍我其誰也!

企業家精神也十分善於發現。真正的企業家從來不覺得不確定是什麼嚴重的事,覺得不確定才是常態,確定才不是常態。他們善於在不確定中找到機會,這些人往往是不甘平庸的,他不見得要做名人、賺多少錢,他在意的不是財富、名利,他在意的是能做點事情、能夠超越自己,這就是敢於冒險,勇於擔當。實質上這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比如做產品是要考慮客戶的,而且不能僅僅單純的投其所好,因為任何產品都有社會意義,具有教育意義。我想表達的看法就是,企業家不是看到能賺錢就去做,而是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

至於艱苦奮鬥,這不僅僅是在生理上、物質上的,艱苦奮鬥更要和自我批判精神聯繫在一起。人在物質上艱苦奮鬥不難,難的是在精神上艱苦奮鬥。我每天都把自己當成個傻子,覺得要從頭來過,還想跟我在讀的碩士、博士去奮力一搏,憑什麼你會的我就不會?我不服,我還要奮鬥。空杯心態不易,在現在這個時代,不空杯就會被淘汰。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我們不知道什麼,而是我們已知的東西錯了,我們更要不斷地去更新,去學習。

最後,真正的企業家一定是樂善好施的,當然不僅僅是分享財富,但真正的企業家一定是不貪財的。

人人都可以踐行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不是企業家獨有的,企業家精神是人人可以餞行的。每個人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在相當程度上都可以實現企業家精神。它體現在每個人的言談舉止中;反映在一個人所有的活動中;也可以是一個組織的精神、一個社會的精神。

一個真正富有企業家精神的組織,一定是敢於和善於不斷創新的組織;一個富有企業家精神的社會,一定是不安現狀、不斷進取的社會。

最後,用一副對聯作為我今天演講的結束,與大家共勉。

上聯:“把詩移到眼前,忘記當下的苟且,用奮鬥描畫美好的遠方。”

下聯:“把話落在腳下,無視身邊的骨幹,以實幹變現豐滿的理想。”

(文字整理/編輯 張曉倩)

—————————

華夏基石e洞察(微信號ID:chnstonewx):由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泰斗、諮詢業開拓者、《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劍鋒教授領銜,資深媒體人及企業文化諮詢專家宋勁松先生聯合創辦,我們努力提供最具原創性、思想性和實踐意義的管理文章,是中國頂尖管理智庫平臺和原創中國管理思想策源地。權威、理性、睿見,高級管理者必讀!

他們把“材料”轉換成資源,或者把現有的資源整組合成新的更有生產力的構造。

能帶來系統創新機會的七個來源

能帶來系統創新機會的七個來源可分為兩類,前四個(未預料到的: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敗、意外的外部事件;不一致性;基於流程需要的創新;產業結構或市場結構的變化)是一類,來源於企業內部。後三個(人口結構的變化;認知和價值觀的變化;新知識(科學的和非科學的))歸為一類,來源於企業外部。

對此我有兩點感觸——

第一點: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敗、意外的外部事件。我們很多中國企業,不擅長於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在重複犯別人曾經犯過的錯誤,擅長於去學習或者模仿新的東西。成功的人和成功的企業,源於那種持之以恆、聚焦。這些企業不是沒犯過錯誤,但是他們總是知道在錯誤裡面怎麼尋找改進的機會。

第二點:基於流程需要的創新。這裡提出五個基本的準則,分別是:

1. A self-contained process

2. One “weak” or “missing link”

3. A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objectives

4. That the specifications for the solution can be defined clearly;

5.Widespread realization that "there ought to be a better way”, that is,high receptivity.

後面三個來源是在組織外部的,其中,認知和價值觀的變化才是本質。人口結構的變化是一個現象,最終體現在人們消費觀念、消費習慣、興趣愛好的差異。這些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並不見得可以意識得到。

魯冠球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個企業家,他低調、有抱負,西方總結出來企業家的特徵和我們國內所說企業家的特徵,在他身上都能夠體現。我特別喜歡他的一句話:

“境界和思想可以超越,精神可以昇華,但是力量不可超越”。

他說:一切都是幹出來的,別人工作5天,你就365天都不休息,盡心、盡責、盡力去做一定能成功。我不行,我兒子幹,兒子不行,孫子幹。這就是誇父精神,他是真正的實幹家。我心目中的老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胸懷全球,放眼世界、事無巨細、雄才大略,你聽他講話,會熱血沸騰、盪氣迴腸;但是你看他做事,又會覺得潤物細無聲,他將這兩個極端的分寸、程度,把握得非常到位。

我也喜歡任正非的一句話:“要敢想敢做,要勇於走向孤獨。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的企業,這是生命充實激越起來的根本途徑。”

真正的企業家不遠,就在身邊。比如“華為六君子”,各有特點,其中劍鋒兄是我的楷模。在我心中,一直認為他有最明顯的企業家特徵。從他帶著人大的教授編書開始,甚至早到他讀本科的時候印名片,我們幾個人大的人聚在一起,為什麼是他把這幾個人攏到一起去了?他先是成立和君諮詢,然後做現在的華夏基石。他揮金如土,造福中國企業,給我們提供了這個平臺,大家有收穫,我們還亮了相,他成就了事業,這是三贏。

國內還有很多企業家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我理解的企業家精神很現實,更多是在實幹中體現。什麼是精神?精神是對於客觀事物的反映。企業家精神是某些人的做法能夠激發我們內心的感受。不是由於他說了什麼,而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讓你覺得這個人很給力,這叫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的七個特徵

我理解的企業家精神有七個特徵:天賦使命、善於發現、不甘平庸、敢於冒險、勇於擔當、艱苦奮鬥、樂善好施。

凡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他們都有一種天賦使命感。不是誰要求他這樣去做,而是他的使命感驅使他一直在做。任正非已經70多歲了,已經世界頂尖了,他還折騰什麼?這就是因為天賦使命感。其實我們華為六君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我媽常勸我,身體要緊,反正功成名就了還折騰什麼?一天16個小時在辦公室幹啥?我就覺得舍我其誰也!

企業家精神也十分善於發現。真正的企業家從來不覺得不確定是什麼嚴重的事,覺得不確定才是常態,確定才不是常態。他們善於在不確定中找到機會,這些人往往是不甘平庸的,他不見得要做名人、賺多少錢,他在意的不是財富、名利,他在意的是能做點事情、能夠超越自己,這就是敢於冒險,勇於擔當。實質上這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比如做產品是要考慮客戶的,而且不能僅僅單純的投其所好,因為任何產品都有社會意義,具有教育意義。我想表達的看法就是,企業家不是看到能賺錢就去做,而是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

至於艱苦奮鬥,這不僅僅是在生理上、物質上的,艱苦奮鬥更要和自我批判精神聯繫在一起。人在物質上艱苦奮鬥不難,難的是在精神上艱苦奮鬥。我每天都把自己當成個傻子,覺得要從頭來過,還想跟我在讀的碩士、博士去奮力一搏,憑什麼你會的我就不會?我不服,我還要奮鬥。空杯心態不易,在現在這個時代,不空杯就會被淘汰。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我們不知道什麼,而是我們已知的東西錯了,我們更要不斷地去更新,去學習。

最後,真正的企業家一定是樂善好施的,當然不僅僅是分享財富,但真正的企業家一定是不貪財的。

人人都可以踐行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不是企業家獨有的,企業家精神是人人可以餞行的。每個人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在相當程度上都可以實現企業家精神。它體現在每個人的言談舉止中;反映在一個人所有的活動中;也可以是一個組織的精神、一個社會的精神。

一個真正富有企業家精神的組織,一定是敢於和善於不斷創新的組織;一個富有企業家精神的社會,一定是不安現狀、不斷進取的社會。

最後,用一副對聯作為我今天演講的結束,與大家共勉。

上聯:“把詩移到眼前,忘記當下的苟且,用奮鬥描畫美好的遠方。”

下聯:“把話落在腳下,無視身邊的骨幹,以實幹變現豐滿的理想。”

(文字整理/編輯 張曉倩)

—————————

華夏基石e洞察(微信號ID:chnstonewx):由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泰斗、諮詢業開拓者、《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劍鋒教授領銜,資深媒體人及企業文化諮詢專家宋勁松先生聯合創辦,我們努力提供最具原創性、思想性和實踐意義的管理文章,是中國頂尖管理智庫平臺和原創中國管理思想策源地。權威、理性、睿見,高級管理者必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