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這個季節,全中國最好吃的包子你知道在哪裡嗎?

包子皮還可以吹氣球?

中華第一湯包就是這麼霸氣!

湯包大師陶晉良:我吹的不是泡泡糖!

風物君語

風物之旅吃貨團到達江蘇靖江後

第一頓飯就是傳說中的蟹黃湯包!

饑腸轆轆的頂級吃貨們

一窩蜂奔向了正在製作湯包的後廚

“哇噻, 這麼酷”

“聞著味道就應該好吃”

“靖江這湯包, 餡兒裡全是蟹肉, 北方的包子沒法比”

……

單看湯包的製作流程

大家就已經咽了好多口水了

那這中華第一湯包到底有啥秘密呢?

靖江的湯包, 吃它仿佛在初吻

▼ 喝著吃

▼嘬著吃

▼燙著嘴也得吃

GIF

風物之旅大部分隊友都是第一次吃湯包,

簡直無從下嘴……

“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吃湯包之前, 大家都默默念了這吃包要訣。

要吃得先“開天窗”——從湯包上面入手, 輕輕地在包子上方咬破一個小口, 或者用筷子在上面戳個孔, 不過別太用力了。 這時候再把嘴湊過去, 一點點吮吸湯汁。 湯汁兒肯定會燙, 所以吃湯包也考驗你的耐性。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話在湯包上同樣適用。

朕下江南的糗事都被你們知道了!哼

傳說當年乾隆去靖江吃湯包時, 直接吃到後背上!

他當時一上桌就抓起湯包張嘴就咬, 結果湯汁直接射出來濺到衣袖上, 燙得他手足無措。 但由於味道實在太鮮美, 手裡的湯包捨不得丟, 湯汁嘩啦啦地往外濺, 著急的他趕忙抬起手吸走袖子上的湯汁。 這時乾隆的手已經舉到肩膀了, 結果剩下的湯汁被直接甩到後背上。

GIF

性感無比的湯包

江蘇靖江,是一個需要調動味覺去感受的長江邊城,“9 月正是吃靖江湯包的時候,10 月到 12 月蟹都很肥。”靖江南園賓館的湯包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陶晉良說。

靖江蟹黃湯包最大的特色就是湯汁鮮美,而且裡面除了鮮美湯汁和三輛蟹肉外,沒有豬肉團。陶晉良師傅告訴我們,以前湯包裡也會加點雞肉、豬肉,“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所以現在都只放蟹肉。”

一個是做湯包的高手,一個是吃美食的行家,湯包大師陶晉良正在傳授朱學東老師吃湯包的秘密。

這麼性感的湯包怎麼做成的?

靖江湯包吃是一絕,它的做法也是一絕。“一”加“一”得出了靖江湯包的“兩絕”。

這皮兒薄如紙,湯汁鮮美,吹彈可破的湯包,經過 30 多道工序被製作出來。最複雜的步驟就在熬制湯汁。

這是第一步,調製湯汁的原材料首先要取豬蹄膀的厚皮,切細然後用文火在雞湯中煨上一段時間。等到豬皮完全溶入湯中之後再冷卻成透明的皮凍;其次才是選用鮮美的蟹肉,將它和豬腿心肉與雞湯、薑蒜末、皮凍一起攪拌均勻。等 11 月蟹肥了之後,湯汁裡還會加入蟹黃。

其次還有一個重要步驟是做湯包皮。

GIF

GIF

師傅們的動作如此飄逸

GIF

靖江的蟹黃湯包皮很薄,仿佛透明,這麼薄的皮怎麼能兜住湯餡呢?

這便是因為他們採用了韌性更好的高筋面。陶師傅告訴我們,他們現在用的高筋面來自附近的張家港,跟北方的中筋面不同。

廚房裡擀面的師傅都是用兩根兩頭尖的擀面棒擀面,經過揉、捏,製成極薄的面皮,且厚薄均勻,軟硬適中。

最後一步就是包湯包,將調好的料包入面皮中,這就是考驗師傅技術的時刻了,每個動作都很有技巧,講究輕、柔、均勻,每個包子上面是25-32道褶。

靖江湯包最多 32 道褶子,不能再多了,多了中間那坨面疙瘩就會厚的煮不熟。

同行對植物在行的史軍老師也體驗了一把包湯包,第一個湯包就這麼驚險地包成了。

晶瑩剔透的湯包出鍋了!

靖江湯包是怎麼來的?

一方水土一方人。湯包最開始不起源于江浙。北宋的時候市場上最早出現的湯包在河南開封。後來這種“灌湯的饅頭”被傳到了江南淮陽一帶,於是螃蟹被引入了湯包這個系列,成為了江浙一代的特色小吃。

實際上靖江的湯包從一開始也還不是個街頭小吃,從這麼複雜的製作和食用工序上你就能感受到,它不是重慶小面,也不是沙縣小吃。

陶晉良說,直到 70 年代,靖江湯包的供應量還非常有限,由於那時候螃蟹是定量供給的,因此賓館裡的湯包一天最多也就不過五六十籠。

但改革開放以後,做湯包的賓館變多了,它也慢慢成了個大眾化的小吃。

1987 年,從靖江總部飯店學會湯包手藝的陶晉良被當時靖江第一家賓館南園賓館聘請去做湯包。工資也從 40 多漲到了 150 多元一個月。那一年之後,靖江做湯包的賓館也多了起來。現在南園賓館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賣 2000 萬元的湯包。

朱學東老師說:“味蕾是最誠實的,什麼都瞞不過味蕾。即使你被粗糲的食物餵養成了習慣,一旦品味到精緻美味,依然也會驚豔的。”

所以當2012 年《舌尖上的中國》中關於靖江湯包的部分播出後,有不少人專程從外地趕去靖江,品嘗這一令人驚歎的美味。

GIF

《舌尖上的中國》片段

“吃完這個湯包,我才知道之前吃的湯包都是假的!”何嘉華老師笑著說道。

今天已吃撐,明天吃什麼?我也不知道,明天繼續跟隨風物之旅的腳步!

GIF

性感無比的湯包

江蘇靖江,是一個需要調動味覺去感受的長江邊城,“9 月正是吃靖江湯包的時候,10 月到 12 月蟹都很肥。”靖江南園賓館的湯包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陶晉良說。

靖江蟹黃湯包最大的特色就是湯汁鮮美,而且裡面除了鮮美湯汁和三輛蟹肉外,沒有豬肉團。陶晉良師傅告訴我們,以前湯包裡也會加點雞肉、豬肉,“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所以現在都只放蟹肉。”

一個是做湯包的高手,一個是吃美食的行家,湯包大師陶晉良正在傳授朱學東老師吃湯包的秘密。

這麼性感的湯包怎麼做成的?

靖江湯包吃是一絕,它的做法也是一絕。“一”加“一”得出了靖江湯包的“兩絕”。

這皮兒薄如紙,湯汁鮮美,吹彈可破的湯包,經過 30 多道工序被製作出來。最複雜的步驟就在熬制湯汁。

這是第一步,調製湯汁的原材料首先要取豬蹄膀的厚皮,切細然後用文火在雞湯中煨上一段時間。等到豬皮完全溶入湯中之後再冷卻成透明的皮凍;其次才是選用鮮美的蟹肉,將它和豬腿心肉與雞湯、薑蒜末、皮凍一起攪拌均勻。等 11 月蟹肥了之後,湯汁裡還會加入蟹黃。

其次還有一個重要步驟是做湯包皮。

GIF

GIF

師傅們的動作如此飄逸

GIF

靖江的蟹黃湯包皮很薄,仿佛透明,這麼薄的皮怎麼能兜住湯餡呢?

這便是因為他們採用了韌性更好的高筋面。陶師傅告訴我們,他們現在用的高筋面來自附近的張家港,跟北方的中筋面不同。

廚房裡擀面的師傅都是用兩根兩頭尖的擀面棒擀面,經過揉、捏,製成極薄的面皮,且厚薄均勻,軟硬適中。

最後一步就是包湯包,將調好的料包入面皮中,這就是考驗師傅技術的時刻了,每個動作都很有技巧,講究輕、柔、均勻,每個包子上面是25-32道褶。

靖江湯包最多 32 道褶子,不能再多了,多了中間那坨面疙瘩就會厚的煮不熟。

同行對植物在行的史軍老師也體驗了一把包湯包,第一個湯包就這麼驚險地包成了。

晶瑩剔透的湯包出鍋了!

靖江湯包是怎麼來的?

一方水土一方人。湯包最開始不起源于江浙。北宋的時候市場上最早出現的湯包在河南開封。後來這種“灌湯的饅頭”被傳到了江南淮陽一帶,於是螃蟹被引入了湯包這個系列,成為了江浙一代的特色小吃。

實際上靖江的湯包從一開始也還不是個街頭小吃,從這麼複雜的製作和食用工序上你就能感受到,它不是重慶小面,也不是沙縣小吃。

陶晉良說,直到 70 年代,靖江湯包的供應量還非常有限,由於那時候螃蟹是定量供給的,因此賓館裡的湯包一天最多也就不過五六十籠。

但改革開放以後,做湯包的賓館變多了,它也慢慢成了個大眾化的小吃。

1987 年,從靖江總部飯店學會湯包手藝的陶晉良被當時靖江第一家賓館南園賓館聘請去做湯包。工資也從 40 多漲到了 150 多元一個月。那一年之後,靖江做湯包的賓館也多了起來。現在南園賓館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賣 2000 萬元的湯包。

朱學東老師說:“味蕾是最誠實的,什麼都瞞不過味蕾。即使你被粗糲的食物餵養成了習慣,一旦品味到精緻美味,依然也會驚豔的。”

所以當2012 年《舌尖上的中國》中關於靖江湯包的部分播出後,有不少人專程從外地趕去靖江,品嘗這一令人驚歎的美味。

GIF

《舌尖上的中國》片段

“吃完這個湯包,我才知道之前吃的湯包都是假的!”何嘉華老師笑著說道。

今天已吃撐,明天吃什麼?我也不知道,明天繼續跟隨風物之旅的腳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