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愛樂之城》導演達米恩:一個做夢的傻瓜

文/傑西

人氣爆棚的《La La Land》果然成了今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暫且不提金球獎7提7中, 光是靠動人而遺憾的愛情故事, 美麗帥氣的石頭姐、高司令,

單曲迴圈屬性的OST, 《愛樂之城》霸屏朋友圈長達半個月, 其實毫不稀奇。

稀奇的是這位《愛樂之城》的編劇/導演, Damien Chazelle(達米恩·查澤雷), 到底何德何能, 僅32歲就憑藉第三部作品, 成為奧斯卡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導演”?今天咱來扒扒這位《La La Land》背後的男人, 一個電影狂人的奮鬥史。

全家都是學霸, 深受藝術薰陶

Damien 出生于美國的羅德島, 母親是作家和大學歷史教授, 父親主業普林斯頓大學電腦教授, 副業研究音樂和政治。 自帶優秀基因的 Damien, 成長於良好的家庭環境, 加上深受迪士尼電影的薰陶, 從小就對拍電影十分感興趣, 大學選擇在哈佛大學學電影。 有時候真的不能否認, 天才, 就是好天賦+好氛圍雙重塑造的產物。

Damien從小就愛鼓搗攝像機

差一點成為職業爵士樂鼓手

大概每個人的追夢之旅, 都會繞點彎路。 在學電影之前, 其實還有個小插曲。

要感謝父母的音樂薰陶, 小時候 Damien 對音樂就有別樣的親和力。 高中時候迷上爵士, 夢想成為職業爵士鼓手, 最多的時候一天狂練8個小時。 可惜一直無法克服在人群面前表演的恐懼, 遂放棄。

高中時期的爵士鼓手Damien

但對於有心人來說, 任何經歷都是財富。 雖未成為職業爵士鼓手, 但曾有一位嚴格得堪稱瘋狂的音樂老師簡直永生難忘啊, 最後這段爵士鼓手的記憶, 成了 Damien 成名作《爆裂鼓手》的靈感來源。

遇見追夢的“好基友”, 開啟電影夢想

“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想來是有一定道理的。 音樂已成為 Damien 生命的一部分, 怎麼可能輕易放棄呢?巧的是, 剛上大學他就遇到了命運的好基友——Justin Hurwitz(賈斯汀·赫爾維茨)

一個做過鼓手, 一個搞音樂創作, 兩人在大學初期甚至還組過一個叫 Chester French的獨立流行樂隊。 說Justin是Damien“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恐怕都不為過, 如果沒有Justin幫忙做音樂, 恐怕Damien永遠也沒法碰歌舞片。 他們很早就知道對方是可以分享電影愛好的那種人, 於是他倆在大學期間, 花了5萬美元搗鼓出來了電影處女作。 Damien 自編自導了一部黑白歌舞片《Guy and Madeline on a Park Bench 公園長椅上的蓋伊與瑪德琳》, Justin則負責歌曲創作。

“Music was such an important part of my life. It’s just sort of a world and a language that I know firsthand, I love more specifically just what the possibilities are of combining music and film.”

音樂是我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音樂是一個世界,是一種我直接能夠領悟的語言,我特別喜歡將音樂和電影結合起來的可能性。

現在看起來,這部處女作簡直就是《La La Land》的預演。

La La Land 是一個長達6年的夢想

2009年,Damien 離開波士頓來到洛杉磯,那裡有好萊塢,是所有電影人實現夢想的城市。那裡的每個人都在追夢中起起伏伏,都想在這個城市裡發聲,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同身受的他想給LA拍一部情書,正是《La La Land》。但這種個人印記太明顯的故事,加上又是復古的歌舞片,對投資方來說根本就是個冒險,他只能暫且擱置。Damien轉而繼續發掘自己的經歷,創作了《Whiplash 爆裂鼓手》的劇本。為了募集基金,他甚至先拍了一個18分鐘的短片拿去參賽。這一次他得到了命運的垂青,短片獲獎,長片開拍。這個同樣帶著個人印記的《爆裂鼓手》最終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並拿下了最佳男配角。

因為《爆裂鼓手》名聲大噪的Damien,終於讓《La La Land》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這個夢想了。

"So much of my time in L.A. was trying to make this movie, specifically. In a way, I even made Whiplash in order to make this movie, and so, so much of my experience in L.A. has felt like the road to finally get this on the screen. So, it does kind of become about itself."

在洛杉磯我花了很多時間嘗試著去拍這個電影,為了拍這個電影我甚至去拍了《爆裂鼓手》,而且我在洛杉磯的很多經歷,就是為我將這部電影呈現到銀幕上而做鋪墊的。所以這個電影似乎也在講述著它自己。

“It’s all personal” 打動人心靠走心

然而《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的成功,是因為它們都是“夢想家”灑的雞湯嗎?

不。電影讓人動容是因為故事足夠走心,觀眾一不小心就會看見過去或現在那個追夢的自己。講真,這種帶著個人印記的電影,其實最容易引發人們的共鳴。因為太瞭解追夢過程中經歷的困難和挫折,所乙太瞭解不是每個夢想都會成功,不是每段愛情都能走到最後,那些為了達到目標付出的努力和代價,為了獲得認可走火入魔般的自我較勁,因為現實妥協了夢想和愛情的遺憾,這些微妙又走心的情緒,Damien統統都懂,並通過電影表達了出來。

“La La Land on a emotional level was all about stuff that I felt or that I’d lived through or that I had experienced. That I think is the best way to work, no matter what genre you’re working in, to try to find what’s personal in it.”

在情感層面上,《愛樂之城》包含了我內心的感受,我所經歷的事情。不管是你是在拍什麼類型的電影,在電影裡努力去找尋一些個人的東西,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拍電影方式。

小時候寫作文,老師總說要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拍電影也是一樣的啊,恰恰是因為“It’s all personal”,才讓這些電影有了讓人起雞皮疙瘩的代入感。

32歲的 Damien Chazelle,這份成績單已經讓人能看到他輝煌的未來了。終有一天,他會成為人盡皆知的大師,創作出圓潤到無可挑剔的作品,那會是最耀眼的時刻。然而最美好的時光,卻永遠停留在此,是《爆裂鼓手》,是《愛樂之城》,是初出茅廬的青澀下,掩蓋不住的鋒芒畢露。

讓我們敬最單純的渴望,致心懷夢想的傻子們。

- END -

Learning is for using.

會用才算會英語

Justin則負責歌曲創作。

“Music was such an important part of my life. It’s just sort of a world and a language that I know firsthand, I love more specifically just what the possibilities are of combining music and film.”

音樂是我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音樂是一個世界,是一種我直接能夠領悟的語言,我特別喜歡將音樂和電影結合起來的可能性。

現在看起來,這部處女作簡直就是《La La Land》的預演。

La La Land 是一個長達6年的夢想

2009年,Damien 離開波士頓來到洛杉磯,那裡有好萊塢,是所有電影人實現夢想的城市。那裡的每個人都在追夢中起起伏伏,都想在這個城市裡發聲,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同身受的他想給LA拍一部情書,正是《La La Land》。但這種個人印記太明顯的故事,加上又是復古的歌舞片,對投資方來說根本就是個冒險,他只能暫且擱置。Damien轉而繼續發掘自己的經歷,創作了《Whiplash 爆裂鼓手》的劇本。為了募集基金,他甚至先拍了一個18分鐘的短片拿去參賽。這一次他得到了命運的垂青,短片獲獎,長片開拍。這個同樣帶著個人印記的《爆裂鼓手》最終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並拿下了最佳男配角。

因為《爆裂鼓手》名聲大噪的Damien,終於讓《La La Land》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這個夢想了。

"So much of my time in L.A. was trying to make this movie, specifically. In a way, I even made Whiplash in order to make this movie, and so, so much of my experience in L.A. has felt like the road to finally get this on the screen. So, it does kind of become about itself."

在洛杉磯我花了很多時間嘗試著去拍這個電影,為了拍這個電影我甚至去拍了《爆裂鼓手》,而且我在洛杉磯的很多經歷,就是為我將這部電影呈現到銀幕上而做鋪墊的。所以這個電影似乎也在講述著它自己。

“It’s all personal” 打動人心靠走心

然而《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的成功,是因為它們都是“夢想家”灑的雞湯嗎?

不。電影讓人動容是因為故事足夠走心,觀眾一不小心就會看見過去或現在那個追夢的自己。講真,這種帶著個人印記的電影,其實最容易引發人們的共鳴。因為太瞭解追夢過程中經歷的困難和挫折,所乙太瞭解不是每個夢想都會成功,不是每段愛情都能走到最後,那些為了達到目標付出的努力和代價,為了獲得認可走火入魔般的自我較勁,因為現實妥協了夢想和愛情的遺憾,這些微妙又走心的情緒,Damien統統都懂,並通過電影表達了出來。

“La La Land on a emotional level was all about stuff that I felt or that I’d lived through or that I had experienced. That I think is the best way to work, no matter what genre you’re working in, to try to find what’s personal in it.”

在情感層面上,《愛樂之城》包含了我內心的感受,我所經歷的事情。不管是你是在拍什麼類型的電影,在電影裡努力去找尋一些個人的東西,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拍電影方式。

小時候寫作文,老師總說要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拍電影也是一樣的啊,恰恰是因為“It’s all personal”,才讓這些電影有了讓人起雞皮疙瘩的代入感。

32歲的 Damien Chazelle,這份成績單已經讓人能看到他輝煌的未來了。終有一天,他會成為人盡皆知的大師,創作出圓潤到無可挑剔的作品,那會是最耀眼的時刻。然而最美好的時光,卻永遠停留在此,是《爆裂鼓手》,是《愛樂之城》,是初出茅廬的青澀下,掩蓋不住的鋒芒畢露。

讓我們敬最單純的渴望,致心懷夢想的傻子們。

- END -

Learning is for using.

會用才算會英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