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潮汕這些“上了年紀”的老建築,你對它瞭解有多少?

棉湖鎮位於廣東省揭西縣東部, 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粵東古鎮, 素有“土田肥美, 民物殷饒, 衣冠之族, 弦誦之家, 甲於通邑”美譽, 1996年, 棉湖鎮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在棉湖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建築, 作為棉湖人的你又是否瞭解它們深藏的歷史煙雲呢?

永昌古廟暨雲湖庵位於棉湖鎮南門居委北爺門, 始建於南宋, 明代洪武年間及清乾隆、嘉慶、光緒年間曾重修, 主建構為清代嘉慶十年(1805)所建。 永昌古廟由玄天古廟、雲湖庵、天后宮和雲湖境庵一排組成四聯體, 外加永昌門樓和流芳亭, 共同組成了一種道教、佛教和東南沿海地方崇拜三位一體的有特殊文化內涵的古建築物, 形成一種中西方文化、中原和東南沿海地區文化水乳交融而又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現象。 廟中的清代木雕、石雕構思奇巧、立意新穎、且刀法精煉,

逼真傳神, 令人讚歎。 1994年5月25日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慈濟古廟暨戲臺位於棉湖鎮米街居委安定門內, 古廟坐東向西,

包括宮埕和戲臺。 古廟二進, 主祀保生大帝, 配祀指揮大使和羅、李二將。 保生大帝相傳是晉代的道教真君吳猛, 棉湖民俗以吳猛為境主。 古廟被認為是棉湖最為古老的廟宇, 原建當在宋元之間。 現在的建構, 則出於雍正十年(即1732年)的重建。 慈濟古廟隔一大埕為古戲臺, 古戲臺原名“演梨閣”, 是建于清朝初年的高臺基亭閣式戲臺, 古時候用於酬神演戲, 現為棉湖漢樂社社址。 此戲臺為潮汕現存兩座古戲臺及省內保存完好的三座清代廟宇戲臺之一。 古戲臺重建三百多年來, 特別在建國初以前, 是棉湖的一個主要娛樂場所。 慈濟古廟與古戲臺都在1989年按清代原建進行重修。 1994年5月25日, 被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花果寺位於棉湖鎮解放路居委,原建於元大德四年(1300年),重建於清乾隆年間。隆慶本《潮陽縣誌》卷十《廢院》:“曰花果院,在坡尾村,元大德四年創。”花果寺原有天王殿、天井、大雄寶殿、觀音閣、地藏閣等建築,還有原建石刻四面造像佛、乾隆十二年(1747)陳來鳳石題匾及疑為民國時《李大縣長捐建糧地碑記》等文物。花果寺以大雄寶殿數柱中獨有右側由裡往外算第三石柱與柱礎之間有間隔縫隙,柱不著地,形成懸柱奇觀,為研究古代建築工藝和地質複雜情況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證。其遺存的四面造像佛,是揭西地區僅見得元代佛像石刻遺物,也是研究佛像在揭西地區傳播的實物證據之一。1990年5月24日列為揭西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后聖廟位於棉湖鎮竹園內居委沙壩尾,肇創於明代前後,現建構為清乾隆壬辰年(即1772年)所建。正殿祀天后聖母、花公媽和注生娘。左殿祀護法爺,右殿祀協天上帝即關帝。廟之左右各附小廟,左廟祀感天大帝,右廟祀文昌爺。福德廟之左為五福庵,各廟與庵均共牆,有小門相通。廟前有古榕兩株,旗杆夾一對。天后聖廟為研究棉湖鎮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的糖業、工商業、交通運輸業等的歷史發展和民俗文化史等提供了可以觸摸的實物依據。1999年1月12日,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字祖古廟位於棉湖至普甯市洪陽鎮公路近華僑醫院一側,俗稱“大路口宮”。初創年代不詳,重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前後,距今約250年,1993年曾重建。字祖古廟是當地人民紀念字祖倉頡的古廟宇,該廟是揭西縣僅存二個倉頡廟之一,而且比金和字祖聖廟要早100年以上。字祖古廟是棉湖鎮所有廟宇中較具悠久歷史和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清代廟宇。該廟環境清幽,入廟天井兩株榕樹連理而生,高拱入門,亦一新景觀。2003年7月21日,被定為揭西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城隍廟暨棉善古庵位於棉湖鎮方圍居委三角埕,城隍廟原附設于棉善古庵內側,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以後,距今近二百年。通常城隍廟是古代縣級以上建置才有的特殊廟宇。棉湖城隍廟是揭西縣古代唯一與縣級建置相配稱的城隍廟,是清代中葉以後揭陽縣分縣駐地設於棉湖的歷史反映,是揭陽縣古代僅有的二個城隍廟中的一個,也是潮汕地區歷史上所謂“九縣十城隍”的特殊現象的來源。2003年7月21日,城隍廟暨棉善古庵被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氏花園位於棉湖鎮新湖村委會新寨東面,庵前潭西側,原稱“經緯學校”,俗稱“武館”,創建人李備周,建於清代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是潮汕地區古代獨具一格的地方民辦初級文武學堂,素有棉湖“大觀園”、“粵東第一園”美譽。李氏花園以其獨特的建構、絢麗多姿的景觀、豐富的文史內涵和特殊的歷史人文意義而聞名遐邇。李氏花園主廳格局保存尚可,但所有匾聯則蕩然無存,觀瀾亭和小蘭亭全毀,至今未全面修復,今園內仍有潮汕名貴花種冬桂、百年木棉樹等,1999年1月12日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湖西祠堂,即為湖西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棉湖鎮湖西村,建於清末,該祠是第一次、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湖西村農會、普寧縣湖西區(六區)蘇維埃政府的舊址。湖西祠堂作為大革命時期紅色政權蘇維埃政府舊址,1978年8月1日,列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道書院,位於棉湖鎮南門居委興道中學後,是黃埔軍校第一次東征棉湖戰役的駐地。興道書院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是棉湖鎮古代重要書院之一,也是棉湖鎮近代文化的發祥地和當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78年8月1日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8月18日定為揭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揭西縣舉辦生態旅遊文化節期間,棉湖鎮政府在興道書院主廳堂兩側牆上設置了棉湖鎮概況、曾習經和許滌新三個展覽欄,三樂堂另設為棉湖戰役展覽室。興道書院也經修繕刷新,造鳳樓在保持原貌基礎上,稍予加固。三樂堂棉湖戰役展廳因此常關閉,每逢重大節日或特殊需要才開放供參觀。

郭氏大樓位於棉湖鎮永昌古廟後左側,又名郭氏大夫第,建于清雍正年間至乾隆初年,歷時十四年。該樓坐西北向東南,主體為硬山頂建築,坐落中軸對稱,賓主分明,層面錯落有致,素有“潮汕民居古建築之最”、“潮汕喬家大院”的美譽,1994年5月25日,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8月18日,被公佈為揭陽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5月10日,列省級第六批文保單位。

行走于古鎮那些老舊的建築之中,仿佛穿越時光邂逅了一段歷史煙雲,這座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小鎮,有著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等著我們去探尋。上述所列的這些的棉湖老建築,只是其中一些,由於資料、時間及文章的篇幅有限,有一些未能進行詳細的介紹,大家可以找一些我們過往的推文進行瞭解,而有一些老建築還尚未去進行探尋,不知你是否願意,和我們一起去尋找這些遠去的歷史文化。

圖文編輯:潮汕人家

法律顧問:廣東啟源律師事務所

聲明:

我們尊重所有原創作品。向原創作者致敬!文字美圖視頻音樂等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花果寺位於棉湖鎮解放路居委,原建於元大德四年(1300年),重建於清乾隆年間。隆慶本《潮陽縣誌》卷十《廢院》:“曰花果院,在坡尾村,元大德四年創。”花果寺原有天王殿、天井、大雄寶殿、觀音閣、地藏閣等建築,還有原建石刻四面造像佛、乾隆十二年(1747)陳來鳳石題匾及疑為民國時《李大縣長捐建糧地碑記》等文物。花果寺以大雄寶殿數柱中獨有右側由裡往外算第三石柱與柱礎之間有間隔縫隙,柱不著地,形成懸柱奇觀,為研究古代建築工藝和地質複雜情況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證。其遺存的四面造像佛,是揭西地區僅見得元代佛像石刻遺物,也是研究佛像在揭西地區傳播的實物證據之一。1990年5月24日列為揭西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后聖廟位於棉湖鎮竹園內居委沙壩尾,肇創於明代前後,現建構為清乾隆壬辰年(即1772年)所建。正殿祀天后聖母、花公媽和注生娘。左殿祀護法爺,右殿祀協天上帝即關帝。廟之左右各附小廟,左廟祀感天大帝,右廟祀文昌爺。福德廟之左為五福庵,各廟與庵均共牆,有小門相通。廟前有古榕兩株,旗杆夾一對。天后聖廟為研究棉湖鎮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的糖業、工商業、交通運輸業等的歷史發展和民俗文化史等提供了可以觸摸的實物依據。1999年1月12日,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字祖古廟位於棉湖至普甯市洪陽鎮公路近華僑醫院一側,俗稱“大路口宮”。初創年代不詳,重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前後,距今約250年,1993年曾重建。字祖古廟是當地人民紀念字祖倉頡的古廟宇,該廟是揭西縣僅存二個倉頡廟之一,而且比金和字祖聖廟要早100年以上。字祖古廟是棉湖鎮所有廟宇中較具悠久歷史和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清代廟宇。該廟環境清幽,入廟天井兩株榕樹連理而生,高拱入門,亦一新景觀。2003年7月21日,被定為揭西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城隍廟暨棉善古庵位於棉湖鎮方圍居委三角埕,城隍廟原附設于棉善古庵內側,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以後,距今近二百年。通常城隍廟是古代縣級以上建置才有的特殊廟宇。棉湖城隍廟是揭西縣古代唯一與縣級建置相配稱的城隍廟,是清代中葉以後揭陽縣分縣駐地設於棉湖的歷史反映,是揭陽縣古代僅有的二個城隍廟中的一個,也是潮汕地區歷史上所謂“九縣十城隍”的特殊現象的來源。2003年7月21日,城隍廟暨棉善古庵被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氏花園位於棉湖鎮新湖村委會新寨東面,庵前潭西側,原稱“經緯學校”,俗稱“武館”,創建人李備周,建於清代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是潮汕地區古代獨具一格的地方民辦初級文武學堂,素有棉湖“大觀園”、“粵東第一園”美譽。李氏花園以其獨特的建構、絢麗多姿的景觀、豐富的文史內涵和特殊的歷史人文意義而聞名遐邇。李氏花園主廳格局保存尚可,但所有匾聯則蕩然無存,觀瀾亭和小蘭亭全毀,至今未全面修復,今園內仍有潮汕名貴花種冬桂、百年木棉樹等,1999年1月12日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湖西祠堂,即為湖西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棉湖鎮湖西村,建於清末,該祠是第一次、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湖西村農會、普寧縣湖西區(六區)蘇維埃政府的舊址。湖西祠堂作為大革命時期紅色政權蘇維埃政府舊址,1978年8月1日,列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道書院,位於棉湖鎮南門居委興道中學後,是黃埔軍校第一次東征棉湖戰役的駐地。興道書院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是棉湖鎮古代重要書院之一,也是棉湖鎮近代文化的發祥地和當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78年8月1日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8月18日定為揭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揭西縣舉辦生態旅遊文化節期間,棉湖鎮政府在興道書院主廳堂兩側牆上設置了棉湖鎮概況、曾習經和許滌新三個展覽欄,三樂堂另設為棉湖戰役展覽室。興道書院也經修繕刷新,造鳳樓在保持原貌基礎上,稍予加固。三樂堂棉湖戰役展廳因此常關閉,每逢重大節日或特殊需要才開放供參觀。

郭氏大樓位於棉湖鎮永昌古廟後左側,又名郭氏大夫第,建于清雍正年間至乾隆初年,歷時十四年。該樓坐西北向東南,主體為硬山頂建築,坐落中軸對稱,賓主分明,層面錯落有致,素有“潮汕民居古建築之最”、“潮汕喬家大院”的美譽,1994年5月25日,定為揭西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8月18日,被公佈為揭陽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5月10日,列省級第六批文保單位。

行走于古鎮那些老舊的建築之中,仿佛穿越時光邂逅了一段歷史煙雲,這座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小鎮,有著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等著我們去探尋。上述所列的這些的棉湖老建築,只是其中一些,由於資料、時間及文章的篇幅有限,有一些未能進行詳細的介紹,大家可以找一些我們過往的推文進行瞭解,而有一些老建築還尚未去進行探尋,不知你是否願意,和我們一起去尋找這些遠去的歷史文化。

圖文編輯:潮汕人家

法律顧問:廣東啟源律師事務所

聲明:

我們尊重所有原創作品。向原創作者致敬!文字美圖視頻音樂等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