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今日立冬,做好兩件事,一年少生病,有啥習俗,你知道嗎?

“立, 建始也;冬, 終也, 萬物收藏也”。

立冬, 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 表示開始進入冬季。

立冬習俗, 你知道嗎?

一:民間賀冬

亦稱“拜冬”, 民間有祭祖、飲宴、蔔歲等習俗,

大家也會更換新衣慶賀往來。

二: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 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

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 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

因此, 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 祈求福祉。

三:冬泳

如今, 有些地方迎接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

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 立冬之日, 冬泳愛好者們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 冬泳都是不少人喜愛的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

四:吃餃子

說起立冬吃餃子, 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時, 在路上見許多百姓由於天冷耳朵都凍壞了, 於是在黃河邊支了口大鍋, 把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藥材放進去熬, 然後撈出來切碎, 包在像耳朵一樣的面皮裡再下鍋煮, 那個形狀和耳朵一樣, 包著這些餡料的就是餃子。

所以立冬吃餃子老人們也稱“安耳朵”, 更有“立冬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立冬, 做好兩件事, 一年少生病!第一件:注重“熱”

1、喝溫熱性茶水

立冬後, 天氣轉冷, 人體的生理機能也開始減退, 想要增強身體對氣候的適應能力, 尤其, 對於虛寒體質,

最好減少綠茶、白茶、黃茶等性寒之茶的飲用。

可以改喝茶性較溫的紅茶和花草茶, 既可以禦寒暖身, 還可以養胃助消化、預防感冒等疾病。

女人可以喝點刺玫紅茶, 可增強抗衰老作用, 非常時候秋冬季節飲用。

紅茶屬於溫熱性質的, 溫補不傷胃, 能幫助女性暖胃驅寒, 刺玫花中含有揮發油, 也有美白皮膚的作用, 長期泡水飲用, 能有效清除自由基, 消除臉部色斑沉著, 特別是女性蝴蝶斑, 有很好的淡化作用。 同時刺玫花性溫, 具有理氣解鬱, 化濕和中, 活血散瘀之功效。

男人可以喝點蒲公英根紅茶, 蒲公英可去火消炎, 護肝排毒, 預防肝損傷, 還有利於促進身體毒素的排出, 經過發酵工藝後, 蒲公英寒性降低, 不溫不燥, 非常適合秋冬季節飲用,尤其是抽煙喝酒的男士,是不錯的選擇。

2、晚上泡泡腳

人與植物雖然同屬生物,但人與植物體內流動的液體對溫度的要求不同,人血見寒易凝。

立冬後,人的手腳易涼,後背易冷,是氣血遇寒迴圈不暢所致,每天熱水泡泡腳,是不錯的選擇。

熱水泡腳能擴張腿腳的末梢血管,增加足部的皮膚血流量,促進血液迴圈,可改善手腳冰涼症狀。尤其對於冬天手腳冰涼的女性,熱水泡泡腳更有好處。

泡腳的方式很簡單,睡前泡腳以38~45℃浸泡約20分鐘即可。而在泡腳的時候,加點生薑、花椒、艾葉等一起泡腳,泡後再喝上一杯茶水,祛濕養生效果更佳!

3、外出做好保暖,保護心臟健康

立冬後,室內溫度較低,室內溫度較大,導致溫差大,而心臟最怕的就是溫差大。

心臟就像人體的發電機,到了冬天,為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這也使得冬天成為心臟的“多事之秋”。

在寒冬季節,室內外溫差大,加之氣候乾燥,人的生理機能時常處於應激狀態,這樣就加大了心臟的負荷;嚴重時會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多以,要避免寒冷時外出,如果外出,要備好圍巾、手套、帽子等保暖設備。需特別注意起夜或洗澡時的保暖措施。

4、注意肺部保暖

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內。

此時不加以保護,不僅會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致來年復發。

再喝熱茶的時候,可以先用鼻子從杯口緩緩深吸水蒸氣,每次可做十分鐘左右,再飲用茶水,早晚各一次。

有晨練習慣的老人最好等9點之後,陽光明媚、霧氣散去再鍛煉。

第二件:注重“補”

民諺雲: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立冬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1、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

立冬的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為了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

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堅果類的食物中富含油脂,冬季進補是非常好的選擇,諸如芝麻、花生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立冬蘿蔔賽參湯,不勞醫生開藥方

蘿蔔被稱為“平民人參”,蘿蔔軟爛,清香味淡,具有清痰止咳,溫中益氣之功效。羊肉性溫,適合冬季食用。

食材準備:

主料:羊肉400克,白蘿蔔50克,蒜苗15克,生薑1小塊,大料適量,桂皮適量

配料:食用油30克,紅油3小匙,醬油3小匙,高湯3大匙,料酒1/3大匙,胡椒粉少許,豆瓣醬3小匙,精鹽2小匙。

製作步驟:

1.羊肉洗淨切塊,白蘿蔔洗淨去皮切塊,生薑洗淨拍松,蒜苗洗淨切段。

2.往鍋裡放油,燒熱,放入薑、大料、桂皮、豆瓣醬、羊肉爆炒出香味,注入料酒、高湯,用中火燒。

3.然後加入白蘿蔔、鹽、胡椒粉、醬油,燒透至入味,放入蒜苗、紅油稍燒片刻即可。

非常適合秋冬季節飲用,尤其是抽煙喝酒的男士,是不錯的選擇。

2、晚上泡泡腳

人與植物雖然同屬生物,但人與植物體內流動的液體對溫度的要求不同,人血見寒易凝。

立冬後,人的手腳易涼,後背易冷,是氣血遇寒迴圈不暢所致,每天熱水泡泡腳,是不錯的選擇。

熱水泡腳能擴張腿腳的末梢血管,增加足部的皮膚血流量,促進血液迴圈,可改善手腳冰涼症狀。尤其對於冬天手腳冰涼的女性,熱水泡泡腳更有好處。

泡腳的方式很簡單,睡前泡腳以38~45℃浸泡約20分鐘即可。而在泡腳的時候,加點生薑、花椒、艾葉等一起泡腳,泡後再喝上一杯茶水,祛濕養生效果更佳!

3、外出做好保暖,保護心臟健康

立冬後,室內溫度較低,室內溫度較大,導致溫差大,而心臟最怕的就是溫差大。

心臟就像人體的發電機,到了冬天,為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這也使得冬天成為心臟的“多事之秋”。

在寒冬季節,室內外溫差大,加之氣候乾燥,人的生理機能時常處於應激狀態,這樣就加大了心臟的負荷;嚴重時會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多以,要避免寒冷時外出,如果外出,要備好圍巾、手套、帽子等保暖設備。需特別注意起夜或洗澡時的保暖措施。

4、注意肺部保暖

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內。

此時不加以保護,不僅會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致來年復發。

再喝熱茶的時候,可以先用鼻子從杯口緩緩深吸水蒸氣,每次可做十分鐘左右,再飲用茶水,早晚各一次。

有晨練習慣的老人最好等9點之後,陽光明媚、霧氣散去再鍛煉。

第二件:注重“補”

民諺雲: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立冬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1、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

立冬的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為了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

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堅果類的食物中富含油脂,冬季進補是非常好的選擇,諸如芝麻、花生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立冬蘿蔔賽參湯,不勞醫生開藥方

蘿蔔被稱為“平民人參”,蘿蔔軟爛,清香味淡,具有清痰止咳,溫中益氣之功效。羊肉性溫,適合冬季食用。

食材準備:

主料:羊肉400克,白蘿蔔50克,蒜苗15克,生薑1小塊,大料適量,桂皮適量

配料:食用油30克,紅油3小匙,醬油3小匙,高湯3大匙,料酒1/3大匙,胡椒粉少許,豆瓣醬3小匙,精鹽2小匙。

製作步驟:

1.羊肉洗淨切塊,白蘿蔔洗淨去皮切塊,生薑洗淨拍松,蒜苗洗淨切段。

2.往鍋裡放油,燒熱,放入薑、大料、桂皮、豆瓣醬、羊肉爆炒出香味,注入料酒、高湯,用中火燒。

3.然後加入白蘿蔔、鹽、胡椒粉、醬油,燒透至入味,放入蒜苗、紅油稍燒片刻即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