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來到這裡,哪怕僅僅是經過這裡,人心之中都會窖滿滄桑

選文:匈奴的子孫 作者:雪漠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不知道這塊土地千年來變了多少?也許除了天空之外, 一切都變了, 也可能本來就是這樣。

據說, 蒙古高原從古時候起就遍地沙漠和戈壁, 那兒黃沙漫天, 無邊無際, 像大海一樣。 於是, 當時的人們就稱之為“瀚海”。 雖有“海”字, 但僅僅是取其“浩瀚”之意。 如果說大海是地球的子宮, 那麼這兒就像是地球的墓場。 看不到生機, 滿目蕭然。 來到這裡, 哪怕僅僅是經過這裡, 人心之中都會窖滿滄桑。 如果把它當成風景來觀賞, 那麼這裡無疑是美的, 但它是另一種美, 能激起人心中對天地的敬畏。

如果把它當成人類的居住地, 那麼就不得不追問一個問題:他們如何生存?如何活下去?

如果把它當成人類的居住地, 那麼就不得不追問一個問題:他們如何生存?

如何活下去?

這一路上, 我們老是追問這個問題, 土地的貧瘠、資源的匱乏, 總讓人心中有種濃濃的憂慮。 有時候, 對一部分人來說, 生存真的不是多麼輕鬆的事情。 能活下去, 而且是明朗快樂地活下去, 便是生命最大的尊嚴了。 或許, 這也正是上帝對他們的考驗, 看他們能不能像西西弗斯那樣, 接受命運給他們的一切。

越是瞭解這裡的生存環境, 我們就越是佩服古時候生活在這裡的蒙古人。 他們的強大是有理由的, 不是上蒼平白無故的恩賜。

因為, 只有強壯、彪悍、堅韌, 才能在這塊土地上活下去。 我很難想像, 假如叫一個林妹妹那樣的女子在這裡生活, 會怎麼樣?她能活下去嗎?估計很難。 不過, 假如林妹妹生在這裡、長在這裡, 也就沒有黛玉葬花的故事了, 她心中的詩情畫意, 也許會盡數化為蒙古高原上的黃風, 充斥著另一種味道。 所以, 生命是沒有如果的。 一旦有了“如果”, 眼前這個人就會消失, 變成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人。 就像蒙古人, 如果他們生長在江南水鄉那樣的地方, 還會不會這麼強悍?他們會不會變得像江南的煙雨一樣溫柔?很可能會。 但是, 世界上無論是沒有了粗獷的蒙古人, 還是沒有了細膩的江南人, 都會是一種遺憾。 哪怕蒙古人給世界帶來了太多的血腥,
留下了太多恐怖的記憶, 他們也仍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不能忽視的民族, 就像匈奴一樣。

當然, 蒙古人之所以會成為遊牧民族, 說明這裡還是有條件發展畜牧業的。 蒙古境內有一條額濟納河, 河邊水草豐美, 樹木叢生, 是放牧的上乘之地。 而南邊的陰山山脈, 更是森林密佈, 鳥獸眾多, 是打獵的好去處。 古時候, 匈奴便活躍于此, 世代繁衍。

這裡的春夏秋三季非常短暫倉促, 冬季極為漫長, 常伴有大風和暴雪, 氣候嚴寒。 所以, 即使這裡可以發展畜牧業, 有生存之資, 生活在這裡也不會是多麼愜意的事情。 數千年前, 這裡的生活必然是艱苦的。

但是, 在匈奴沒有窺見陰山之外、中原大地的壯美和富饒時, 他們還是很享受這裡的。

這裡有靜靜的黎明, 有朝霞, 有雨露, 有明月, 有清風, 有炊煙, 有女人, 也有詩情和畫意, 一切都顯得安詳、寧靜、祥和。 正如小學語文課本裡的那首詩中寫的:“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裡的牧民過著最原始的生活。 摔跤、放牧、射箭、打獵, 構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全部。 一切, 都像童話。

他們是絕不會想蓋房子的, 因為他們是個居無定所的民族。 哪裡有水草, 他們就馬鞭一揮, 奔向哪裡。 他們的行裝也簡單, 他們很明白什麼是物累。 他們從來只帶生活必需的東西, 尤其是帳篷。 走到哪裡, 帳篷就搭在哪裡, 哪裡就是家。 他們沒有國家、邊疆的概念。 對他們來說, 哪裡有水草, 哪裡就是他們的“國家”。

這樣的生存環境, 造就了匈奴人獨有的生活方式, 也造就了他們的群體性格。 他們的心, 永遠是遊蕩的, 永遠是漂泊的, 也永遠是堅韌和豪放的。 他們狂放不羈, 就像野馬和蒼鷹。 同時, 他們也是不安分的。

他們代表了中華民族最原始的一種生存狀態,

所以, 他們也是我們的祖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