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打虎”你聽過嗎?

昨天同事問我要不要出去吃點補的玩意, 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今兒個冬至“冬天進補, 春天打虎”, 沒聽說過嗎, 我特意查閱了下文章, 還真有這說法!

“大雪”節氣, 通常落在西曆每年的12月7-8日左右, 這時太陽到達黃經255°。 今年大雪交節時刻為12月7日零時41分。 這時候, 天氣進一步變冷(俗稱“小雪封地, 大雪封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至此而雪盛也”。 其實, 比起小雪節氣來, 大雪節氣不一定就下大雪, 因為在我國北方, 大雪後各地降水量都在進一步減少。

當然, 大雪前後, 如果遇上強冷空氣前沿與暖空氣交鋒, 也會降大雪, 甚至暴雪。 如果厚厚的積雪覆蓋大地, 可以保持住地面的溫度, 為冬小麥等越冬作物創造良好的環境, 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 以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 所以民諺說“瑞雪兆豐年”。

看唐代元稹的《詠廿四氣詩·大雪十一月節》:

積陰成大雪,

看處亂霏霏。 玉管鳴寒夜, 披書曉絳帷。

黃鐘隨氣改, 鶡鳥不鳴時。 何限蒼生類, 依依惜暮暉。

詩中說, 經過半年來的陰長陽消, 已到了陰氣最盛的時候(下一個節氣冬至開始出現陽氣), 到處雪霏霏。 富貴人家和讀書人都在設法消磨著寒夜, 候氣室的黃鐘律管也快要飛灰回應冬至了, 鶡鳥也冷得不再鳴叫, 陰極的冬末, 就如同一天中的暮色那樣, 令蒼生珍惜不已。

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鶡鴠(hé dàn)不鳴, 二候虎始交, 三候荔挺出”。 這是說, 此時因天氣寒冷, 鶡鴠不再鳴叫了;然後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蒲草“荔挺”也開始抽出新芽——可以看出, 古人說的七十二候物候現象, 好些都是靠不住的, 有人解釋為陽氣萌動導致“虎始交”“荔挺出”, 可是冬至未到,

怎麼會有陽氣萌動呢?

鶡鴠, 即“寒號鳥”。 它其實不是鳥, 而是一種齧齒動物, 學名鼯鼠, 它的前後肢之間有寬寬的皮膜, 可以從樹上向下輕快地滑翔。 傳說它一入冬就掉毛, 在窩裡冷得直哆嗦, 鳴曰:“得過且過, 明天壘窩。 ”等到了大雪, 冷得連叫都叫不出聲了(童話裡乾脆說是被凍死了)。

按傳統養生說法, “大雪”節氣是進補的好時節, 有“冬天進補, 開春打虎”的說法。 這時進補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 使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貯存於體內, 有助於體內陽氣的斂藏, 以保證開春時的陽氣生髮、體健神旺。 民間有俗語“小雪醃菜, 大雪醃肉”, 想必也是為進補準備吧。

你們老家還有什麼說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