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登科:紙上得來終覺“深”——紙與我的書畫生活

關於作者

王登科, 遼寧海城人。 曾任《中國書法報》副總編輯。 現任榮寶齋《藝術品》期刊主編, 中國書協楷書專業委員會委員, 故宮博物院中國書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清華大學書畫高研班特聘教授。 吉林大學歷史學博士。 文化學者、藝術評論家。 日本京都教育大學東洋史學部研究者。

紙上得來終覺"深" ——紙與我的書畫生活

王登科/文

從事書畫的人總是離不開宣紙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種紙張。 從入門開始的舊報紙、毛邊紙、元書紙, 到創作階段的棉料、淨皮, 甚至作為藏珍的老宣紙, 每個書畫家都經歷過從廉價到精製的用紙階段, 從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用紙經驗。 於是書畫家的個性與風格也隨著這些經驗的日積月累而漸至完善與成熟。

——普通機制毛邊紙

一般說來, 好的紙張(如陳年老紙), 由於風化與沉澱, 紙性愈加柔和與細膩, 無論書寫還是繪畫均能得心應手, 其特徵是遇墨暈而不漲, 澀而不枯, 潤而不滑。 所謂的“老紙為寶”, 正是說明這個道理。 因此書畫家應當留心廠肆間的舊楮陳紙一藏, 留待清興忽來的揮灑之用。

——40年舊書紙

這種紙張, 適於表達古意盎然的書疏雅逸之趣。 於畫更能表現極見筆跡墨痕的文人畫風標。 蕭索簡遠的寫意山水、純厚概括的花卉翎毛以及寫意人物, 如果運用的好, 更會有意想不到的古雅之美。

當然, 百年以上的老紙至今難能一見, 有的也正成為藏家之拱璧摩娑之物, 遑論潑墨與揮毫。

——半生熟宣紙

其實如有幾十年前的紙張,無論是紅旗棉料、淨皮,還是夾江、遷安,也應是案頭的上上品了。我曾於舊肆間揀到幾十年前的舊帳本、書皮紙,偶爾書之畫之,竟也是爽心悅目、得心應手,甚至真能體會古人所謂的“如錐畫沙、如印印泥”的美妙境界了。

我的書畫經歷,正是在對紙張性能的適應與體會中,漸至積累了一些所謂的經驗與技巧。

——牛皮紙

初學之際,經濟拮据,只能選擇毛邊、元書紙一類便宜的紙張來練字。上好的宣紙如同舊時代尋常之家過年的餃子,是奢侈品,偶爾有什麼展覽與應酬,買來幾張,待揮灑之際,心有餘悸,躡手躡腳,顧不上什麼心得體會。

——廣西龍凰牌宣紙

條件稍好,臨帖習字便以四川夾江、廣西龍凰紙為材料。因此,對這兩種紙似乎深有體會。如我在八屆中青展中獲二等獎的對聯作品,便是在平時練字的廣西龍凰牌的紙上完成的。雖說此紙乾澀粗糙,但由於平時一直使用,加之情緒調動的恰到好處,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見,好的宣紙固然是品質精良,但你如果不甚熟悉它的品質與性能,仍然不會出現應有的效果。因此,我主張用你最為熟悉和常用的紙張,根據紙的乾澀、輕柔程度,調整你的用筆速度與節奏,甚至選擇墨的稠潤程度,都是寫好作品的重要保證。

——遷安紙

經過幾十年的用紙體驗與心得,我覺得不同的紙張適宜不同的風格創造。真正的書畫家,應當學會使用各種品質的紙張。一層不變的用紙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講會限制你風格的多樣性,滯礙你的創造與激情,過於得心應手反倒造成千篇一律的重複寫畫。君不見當代書壇畫壇一些陳腐篇什,除卻心態的原因之外,更有工具材料、尤其是紙張選擇的問題吧!

——半生熟煮捶宣

近年以來,我的案頭存放著各種不同的紙張。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題材、不同的用途,我都會選擇不同的紙張來創作。偶爾也會有興之所至、漫無目的地鋪上陌生的紙類,條件反射,也會根據紙的性能與品質,寫畫成與紙質相吻合與匹配的一種風格。

我曾在河北遷安紙上畫出了一系列的“印象中的印象”的一組畫,是我用傳統的筆墨方法去闡釋高更、梵古的一些作品。

——河北遷安紙

正是遷安紙上粗糲的紋理與茸毛,激發了我以粗線括勒出那些異質同構的形象。它沒有氤氳滲透的感覺,卻有樸質與跳宕的呈現,在削弱了所謂傳統因素的同時,筆底毫端卻呈現了一種意想不到的奇異之美,這是在生宣紙上無法實現的一種境界。

——安徽粗制麻紙

我臨寫大字《瘞鶴銘》時,選擇的是安徽的粗制麻紙。紙面上夾雜著草皮與纖維,粗重線條運行後便會留下虛實相間的雜痕,這與《瘞鶴銘》之摩崖風格極為吻合。這也是我看到紙質後而突發出的一種書寫衝動而帶來的一種“不期然”的效果。

——書皮封面

——拍賣圖錄

此外,我還嘗試過在銅版紙上畫人像、在打磨過的牛皮紙及名片紙上寫字,也都出現了很好的效果。我最近畫了一組以貴州儺戲的臉譜為原型的人像,便是畫在夾江產的一種廉價紙上。這種紙上有一種漂白物,紙不吸水,畫上去紙面便呈現出凸凹不平,但這些卻為著色與乾擦提供了便捷的條件。漂白物使色彩變得柔和,凸凹感使乾擦變得自然生動。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肌理構成,這與其說是本人的“遷想”,倒不如說是用紙過程中的“妙得”。

各類紙張示例

——打印紙

——油皮紙

——拍賣圖錄

——纖維紙

——普通機制毛邊紙

——手工毛邊紙

——仿古宣

——粉箋紙

——紅旗淨皮

——半生熟宣(偏生)

——淨皮

——仿古信箋紙

▼ 請向左滑動觀看全部~~

——灑金宣

總之,紙張的選擇與使用是體現一位書畫家的構思與立意、風格與個性的物質保證。事實證明,大膽的選擇紙張與材料,它會敦促書畫家沿著自然的軌跡去表達創造的激情。傳統的書畫材料造就了一整套超穩定的封閉系統,那麼,選擇好材料與紙張,或許能為你開啟一扇更加寬敞的境界之門。

——半生熟宣紙

其實如有幾十年前的紙張,無論是紅旗棉料、淨皮,還是夾江、遷安,也應是案頭的上上品了。我曾於舊肆間揀到幾十年前的舊帳本、書皮紙,偶爾書之畫之,竟也是爽心悅目、得心應手,甚至真能體會古人所謂的“如錐畫沙、如印印泥”的美妙境界了。

我的書畫經歷,正是在對紙張性能的適應與體會中,漸至積累了一些所謂的經驗與技巧。

——牛皮紙

初學之際,經濟拮据,只能選擇毛邊、元書紙一類便宜的紙張來練字。上好的宣紙如同舊時代尋常之家過年的餃子,是奢侈品,偶爾有什麼展覽與應酬,買來幾張,待揮灑之際,心有餘悸,躡手躡腳,顧不上什麼心得體會。

——廣西龍凰牌宣紙

條件稍好,臨帖習字便以四川夾江、廣西龍凰紙為材料。因此,對這兩種紙似乎深有體會。如我在八屆中青展中獲二等獎的對聯作品,便是在平時練字的廣西龍凰牌的紙上完成的。雖說此紙乾澀粗糙,但由於平時一直使用,加之情緒調動的恰到好處,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見,好的宣紙固然是品質精良,但你如果不甚熟悉它的品質與性能,仍然不會出現應有的效果。因此,我主張用你最為熟悉和常用的紙張,根據紙的乾澀、輕柔程度,調整你的用筆速度與節奏,甚至選擇墨的稠潤程度,都是寫好作品的重要保證。

——遷安紙

經過幾十年的用紙體驗與心得,我覺得不同的紙張適宜不同的風格創造。真正的書畫家,應當學會使用各種品質的紙張。一層不變的用紙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講會限制你風格的多樣性,滯礙你的創造與激情,過於得心應手反倒造成千篇一律的重複寫畫。君不見當代書壇畫壇一些陳腐篇什,除卻心態的原因之外,更有工具材料、尤其是紙張選擇的問題吧!

——半生熟煮捶宣

近年以來,我的案頭存放著各種不同的紙張。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題材、不同的用途,我都會選擇不同的紙張來創作。偶爾也會有興之所至、漫無目的地鋪上陌生的紙類,條件反射,也會根據紙的性能與品質,寫畫成與紙質相吻合與匹配的一種風格。

我曾在河北遷安紙上畫出了一系列的“印象中的印象”的一組畫,是我用傳統的筆墨方法去闡釋高更、梵古的一些作品。

——河北遷安紙

正是遷安紙上粗糲的紋理與茸毛,激發了我以粗線括勒出那些異質同構的形象。它沒有氤氳滲透的感覺,卻有樸質與跳宕的呈現,在削弱了所謂傳統因素的同時,筆底毫端卻呈現了一種意想不到的奇異之美,這是在生宣紙上無法實現的一種境界。

——安徽粗制麻紙

我臨寫大字《瘞鶴銘》時,選擇的是安徽的粗制麻紙。紙面上夾雜著草皮與纖維,粗重線條運行後便會留下虛實相間的雜痕,這與《瘞鶴銘》之摩崖風格極為吻合。這也是我看到紙質後而突發出的一種書寫衝動而帶來的一種“不期然”的效果。

——書皮封面

——拍賣圖錄

此外,我還嘗試過在銅版紙上畫人像、在打磨過的牛皮紙及名片紙上寫字,也都出現了很好的效果。我最近畫了一組以貴州儺戲的臉譜為原型的人像,便是畫在夾江產的一種廉價紙上。這種紙上有一種漂白物,紙不吸水,畫上去紙面便呈現出凸凹不平,但這些卻為著色與乾擦提供了便捷的條件。漂白物使色彩變得柔和,凸凹感使乾擦變得自然生動。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肌理構成,這與其說是本人的“遷想”,倒不如說是用紙過程中的“妙得”。

各類紙張示例

——打印紙

——油皮紙

——拍賣圖錄

——纖維紙

——普通機制毛邊紙

——手工毛邊紙

——仿古宣

——粉箋紙

——紅旗淨皮

——半生熟宣(偏生)

——淨皮

——仿古信箋紙

▼ 請向左滑動觀看全部~~

——灑金宣

總之,紙張的選擇與使用是體現一位書畫家的構思與立意、風格與個性的物質保證。事實證明,大膽的選擇紙張與材料,它會敦促書畫家沿著自然的軌跡去表達創造的激情。傳統的書畫材料造就了一整套超穩定的封閉系統,那麼,選擇好材料與紙張,或許能為你開啟一扇更加寬敞的境界之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