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帶一路”的法治化路徑》系列報導之一

編者按

當前, 全球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 為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中國政府先後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十大合作計畫”。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中非十大合作計畫”的深入實施, 中國和相關國家的企業界和法律界都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和挑戰。

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和非洲地區各國在經貿法律政策、民族宗教習慣、語言文化傳統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中國和相關國家企業在上述地區開展經貿投資時, 常常面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甚至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進而影響到國際經貿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在此背景下, 2017年10月12日, “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本期系列報導圍繞此次交流會議, 通過採訪數位國內外法學法律界專家代表, 共尋良策, 以期推動加強國際法學法律界的交流與合作, 共同開展經貿投資法律制度的研究, 提升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 從而使各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全球經濟調整期下的中國力量

2017年5月, 舉世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 會議總結了“一帶一路”合作的最新成果, 凝聚了各方共識, 加強了戰略對接, 簽署了眾多協定, 為“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指明了方向, 規劃了路徑,

明確了行動方案, 標誌著中國對外開放水準邁入了新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的開幕詞表示, 在各國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的今天, 僅憑單個國家的力量難以獨善其身, 也無法解決世界面臨的問題。 只有對接各國彼此政策, 在全球更大範圍內整合經濟要素和發展資源, 才能形成合力, 促進世界和平安寧和共同發展。 因此, 希望建立政策協調對接機制, 相互學習借鑒, 並在這一基礎上共同制定合作方案, 共同採取合作行動, 形成規劃銜接、發展融合、利益共用局面。

不管是“一帶一路”倡議, 還是“中非十大合作計畫”, 都是中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仍處深度調整期的當下,

通過擴大對外開放水準, 加大對外經濟合作力度, 給艱難復蘇的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2016年, 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4.3萬億元, 服務進出口總額突破5萬億元大關;中國投資者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7961家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 累計實現投資1701億美元。 2016年, 中國企業跨境並購交易金額達到2210億美元, 較上一年增長約103%, 位居世界第一。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境外投資一直保持著規模, 並且還在增長。 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快速發展, 為促進世界經濟和東道國經濟增長, 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帶一路”的倡議從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到現在正好四年時間, 從這四年的情況來看, “一帶一路”倡議取得了非常多的積極成果,

使得很多實際專案落地, 中國有更多的企業得以“走出去”, 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發展。 在“一帶一路”的宏大倡議中, 通過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等手段來實現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的互聯互通。

發展經濟需要法治保駕護航

雖然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十大合作計畫”的深入實施, 中國企業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 但是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和非洲地區各國在經貿法律政策、民族宗教習慣、語言文化傳統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中國企業在上述地區開展經貿投資時, 常常面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 甚至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進而影響到國際經貿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離不開法治的促進和保障,

加強國際法學、法律界的交流與合作, 共同開展經貿投資法律制度的研究, 提升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 已成為中國企業的迫切需要, 也成為中外法學法律界服務本國企業、推動本國經濟增長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此背景下, 2017年10月12日, 由中國法學會主辦, 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承辦的“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來自中國和亞洲、非洲、歐洲28個國家的180多位法學法律界和工商界代表出席會議。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 吉布地共和國駐華大使阿卜杜拉·米吉勒, 塞席爾前民主黨領袖、人權委員會委員尼科爾·加布裡埃爾, 國務院法制辦政法國防法制司司長、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吳浩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鳴起主持會議。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前任大法官、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月姣教授,“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香港)院長王貴國,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院長石靜霞分別代表有關方面作大會主旨發言。

“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是中國法學會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促進中外法學法律界交流與合作而舉辦的一次重要活動。本次研討會作為中國法學會與非洲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學法律界、經貿界開展務實合作的一次交流活動,旨在通過大會發言、互動交流、實地參訪等方式,説明中國“走出去”企業、涉外律師與外國經貿官員和專業律師建立聯繫,搭建一個交流資訊、釋疑解惑、增進友誼、開拓業務的平臺。

陳冀平在當天的研討會上指出,作為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作為聯繫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開展國際、區際間的法學交流與合作,尤其重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非洲地區法學法律界的交往。到目前為止,中國法學會已經同世界上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法學法律組織建立了制度化的交流關係,先後舉辦了3屆“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3屆“中國-亞歐法律論壇”、5屆“中國-東盟法律論壇”、6屆“中非合作論壇-法律論壇”,主辦了4期“中非法律人才交流專案”研修班、9期中國-東盟法律培訓基地研修班等一系列對外法學交流活動。

匯四方智慧,收豐碩成果

當天的研討會以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法律問題為切入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背景,彙集中外企業界、法律界、法學界和政界四方智慧,取得豐碩成果。

實際上,此次中非法律交流活動早在前一天就已開展。2017年10月11日,“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非洲法語區國家法律專家訪華團”啟動儀式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

張鳴起啟動儀式上指出,加強中非法律交流與合作,是深化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重要舉措,也是中非法學法律界的共同願望。中非法學法律界要緊緊圍繞中非經貿投資法律制度開展研究,幫助雙方企業防範和化解法律風險,以法治合作促進經貿合作,推動中非實現共同發展。中國法學會此次承辦“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非洲法語區國家法律專家訪華團”專案,是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成果、深化中非務實合作的一次重要活動。希望非洲朋友在華期間多走多看、多聽多思,廣泛交流,為增進中非法學法律界之間的友好關係與緊密聯繫,推動中非經濟增長和經貿合作發揮積極作用。

啟動儀式後,張鳴起就“中國民法典編纂的幾個問題”作了專題講座,向訪華團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民法典編纂的歷史、主要內容、特色創新以及涉外民事關係的法律適用等內容,引起良好反響。

不論是“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非洲法語區國家法律專家訪華團”啟動儀式,還是“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都是中國法學會為加強中非法律交流作出的積極推動。訪華團代表喀麥隆行政與法官師範學院研究與成人教育中心研究員曼都·瑪朱莉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非洲與中國有著傳統友誼,非洲各國人民非常願意與中國人民開展務實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他們將利用這次學習考察的機會,深入瞭解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和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為中非友好添磚加瓦。吉布地駐華大使阿卜杜拉·米吉勒在研討會致辭中讚揚中國法學會為促進中非法律交流作出的積極貢獻,認為加強中非法律界的交流與合作符合中非各國人民的利益,有助於推動中非經貿合作,促進中非共同發展。希望中國企業能夠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積極服務當地社會,尋求和諧發展、包容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

在致辭中,陳冀平對本屆“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提出三點期望:一是要突出針對性,聚焦“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法律問題。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大局出發,緊緊圍繞經貿投資領域最受關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比較,為各國政府和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和借鑒。二是要體現創新性,探索具有“一帶一路”特色的糾紛調處機制。各國法學法律界要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在法律服務、糾紛調處等領域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經貿往來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三是要增強使命感,發揮法治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中外法學法律界要相互學習借鑒、彼此取長補短,通過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務實合作,推動沿線各國經貿合作便利化,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多元互動、包容和諧的法治環境。

在本次研討會上,專家學者、與會嘉賓的討論不僅包含宏觀的政策環境和頂層設計的問題,也涉及微觀的投資、貿易、基建、糾紛解決等許多問題。來自非洲、亞洲“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友人關心中國的投資能夠給投資對象國帶來多少實實在在的好處,能否在擴大就業、增加稅收、技術轉讓、能力建設上幫助他們走出全球經融危機下的陰影,而中國專家、律師和企業界的朋友則更多關心我們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是否會遭遇法律風險,投資能否得到回報。兩個問題雖然關注角度不同,但實際上大家在中外雙方利益長遠穩定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只有保護好海外的投資利益,讓企業置身於良好法治環境和服務環境,讓企業正常經營能夠盈利,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才能形成國家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國務院法制辦政法國防法制司司長、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吳浩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鳴起主持會議。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前任大法官、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月姣教授,“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香港)院長王貴國,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院長石靜霞分別代表有關方面作大會主旨發言。

“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是中國法學會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促進中外法學法律界交流與合作而舉辦的一次重要活動。本次研討會作為中國法學會與非洲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學法律界、經貿界開展務實合作的一次交流活動,旨在通過大會發言、互動交流、實地參訪等方式,説明中國“走出去”企業、涉外律師與外國經貿官員和專業律師建立聯繫,搭建一個交流資訊、釋疑解惑、增進友誼、開拓業務的平臺。

陳冀平在當天的研討會上指出,作為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作為聯繫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開展國際、區際間的法學交流與合作,尤其重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非洲地區法學法律界的交往。到目前為止,中國法學會已經同世界上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法學法律組織建立了制度化的交流關係,先後舉辦了3屆“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3屆“中國-亞歐法律論壇”、5屆“中國-東盟法律論壇”、6屆“中非合作論壇-法律論壇”,主辦了4期“中非法律人才交流專案”研修班、9期中國-東盟法律培訓基地研修班等一系列對外法學交流活動。

匯四方智慧,收豐碩成果

當天的研討會以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法律問題為切入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背景,彙集中外企業界、法律界、法學界和政界四方智慧,取得豐碩成果。

實際上,此次中非法律交流活動早在前一天就已開展。2017年10月11日,“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非洲法語區國家法律專家訪華團”啟動儀式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

張鳴起啟動儀式上指出,加強中非法律交流與合作,是深化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重要舉措,也是中非法學法律界的共同願望。中非法學法律界要緊緊圍繞中非經貿投資法律制度開展研究,幫助雙方企業防範和化解法律風險,以法治合作促進經貿合作,推動中非實現共同發展。中國法學會此次承辦“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非洲法語區國家法律專家訪華團”專案,是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成果、深化中非務實合作的一次重要活動。希望非洲朋友在華期間多走多看、多聽多思,廣泛交流,為增進中非法學法律界之間的友好關係與緊密聯繫,推動中非經濟增長和經貿合作發揮積極作用。

啟動儀式後,張鳴起就“中國民法典編纂的幾個問題”作了專題講座,向訪華團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民法典編纂的歷史、主要內容、特色創新以及涉外民事關係的法律適用等內容,引起良好反響。

不論是“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畫-非洲法語區國家法律專家訪華團”啟動儀式,還是“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都是中國法學會為加強中非法律交流作出的積極推動。訪華團代表喀麥隆行政與法官師範學院研究與成人教育中心研究員曼都·瑪朱莉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非洲與中國有著傳統友誼,非洲各國人民非常願意與中國人民開展務實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他們將利用這次學習考察的機會,深入瞭解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和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為中非友好添磚加瓦。吉布地駐華大使阿卜杜拉·米吉勒在研討會致辭中讚揚中國法學會為促進中非法律交流作出的積極貢獻,認為加強中非法律界的交流與合作符合中非各國人民的利益,有助於推動中非經貿合作,促進中非共同發展。希望中國企業能夠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積極服務當地社會,尋求和諧發展、包容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

在致辭中,陳冀平對本屆“國際投資經貿法律風險及對策”研討會提出三點期望:一是要突出針對性,聚焦“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法律問題。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大局出發,緊緊圍繞經貿投資領域最受關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比較,為各國政府和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和借鑒。二是要體現創新性,探索具有“一帶一路”特色的糾紛調處機制。各國法學法律界要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在法律服務、糾紛調處等領域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經貿往來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三是要增強使命感,發揮法治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中外法學法律界要相互學習借鑒、彼此取長補短,通過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務實合作,推動沿線各國經貿合作便利化,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多元互動、包容和諧的法治環境。

在本次研討會上,專家學者、與會嘉賓的討論不僅包含宏觀的政策環境和頂層設計的問題,也涉及微觀的投資、貿易、基建、糾紛解決等許多問題。來自非洲、亞洲“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友人關心中國的投資能夠給投資對象國帶來多少實實在在的好處,能否在擴大就業、增加稅收、技術轉讓、能力建設上幫助他們走出全球經融危機下的陰影,而中國專家、律師和企業界的朋友則更多關心我們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是否會遭遇法律風險,投資能否得到回報。兩個問題雖然關注角度不同,但實際上大家在中外雙方利益長遠穩定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只有保護好海外的投資利益,讓企業置身於良好法治環境和服務環境,讓企業正常經營能夠盈利,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才能形成國家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