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有多少企業知道新紅利時代的到來—“工程師紅利”

中國的紅利時代並沒有結束, 只是由人口紅利升級為“工程師紅利”。 那麼, 有多少企業知道新紅利時代的到來, 從而張開雙臂, 擁抱新紅利時代的到來呢?

據媒體報導, 瑞銀中國日前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 中國正處於一輪創新熱潮之中, 尤其在資訊技術、新興工業、家電等行業的創新和研發能力較強, 人口紅利將升級為 “工程師紅利”。

毫無疑問, “勞動力紅利”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居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的重要因素, 甚至可以說在發展的起步與成長階段, 是最關鍵的因素。 正是有“勞動力紅利”做支撐, 中國企業及其產品才有競爭力, 才能夠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 才能連續多年保持出口拉動型增長格局。

但是, 隨著勞動力素質的不斷提高, 勞動者對收入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強, 第一代勞動者那種薪酬加奉獻的勞動格局、收入分配格局已經很難維持,

勞動力成本呈現不斷上升的態勢。 如果維持現狀, 多數企業將難以生存, 也無法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 所以, 很多分析都認為, 中國的“勞動力紅利”時代已經結束, 中國已經沒有能力繼續憑藉“勞動力紅利”參與國際競爭。

顯然, 這是不恰當的分析, 更是不恰當的結論。 “勞動力紅利”, 決不單指廉價勞動力, 也不單指簡單勞動, 更不只是加工收入。 “勞動力紅利”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 就看如何適應經濟發展要求、適應市場需求, 對“勞動力紅利”實施有效轉型。 如果轉型得當, “勞動力紅利”仍然是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而對當下的中國來說, 儘管低技術、低技能、低文化條件下的廉價勞動力已經淡出市場,

但是, 高技術、高技能、高文化的廉價勞動力已經來到市場, 並逐步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國際競爭力提升、經濟轉型步伐加快的新動力。

按照瑞銀中國相關人員提供的資料, 中國每年大學理工科的畢業生數量超過300萬人, 為美國的五倍, 而與此同時, 中國的研發人員薪資僅為美國的八分之一左右, 這種“工程師紅利”可以彌補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所帶來的影響。 “工程師紅利”, 無疑也是“勞動力紅利”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升級版的“勞動力紅利”。

而事實上, 中國推出的創新政策和創新目標, 實際也是圍繞“勞動力紅利”做文章。 所不同的是, 此輪“勞動力紅利”是伴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伴隨“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伴隨“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提升、伴隨“中國數量”向“中國品質”變化而行的, 是發展理念轉變的體現。 簡單地講, 就是“勞動力紅利”重要, 經濟轉型更重要。 以“工程師紅利”為基礎的“勞動力紅利”, 將繼續成為中國經濟、中國企業、中國產品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應當說, 按照中國目前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結構以及就業以後的收入情況來看, 是完全有條件釋放“工程師紅利”的, 是能夠有比較優勢的。 關鍵在於, 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企業的創新意識、創新動力。 要知道, 如果大學畢業生沒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是很難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 是不符合企業用人需要的。 為什麼出現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和企業引進人才難的矛盾, 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大學教育與企業需要存在脫節, 大學教育沒有適應企業發展需要, 沒有做到因需施教, 而是關門教學、閉門培養。 所以, 如何做好這方面的銜接, 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也是“工程師紅利”能否有效釋放的關鍵。

反過來,企業有沒有創新意識、創新動力,對大學生就業、大學生能力發揮也十分重要。因為,只有企業需求了,只有企業對創新者的重視度提高了,才能倒逼大學和大學生反思,倒逼大學和大學生轉變教學與學習觀念,圍繞企業需求去調整教學思路、轉變學習觀念,更好地適應企業需求和市場需要。自然,也就會形成良性迴圈。

對此,瑞銀中國的報告也指出,近十年來,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支出以18%的年化複合增速增長,遠高於GDP增速,中國正處於一輪創新熱潮之中。而推動這輪創新潮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中國政府對於研發的支持加大,二是居民的教育水準明顯提高,三是中國提供了對早期產品容忍度更高的測試環境,四是中國有充裕的資金來支持創新發展。這也意味著,釋放“工程師紅利”的條件和環境還是比較好的,是能夠讓“工程師紅利”成為新一輪發展的“勞動力紅利”的。尤其對褓經濟來說,這是最希望看到的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工程師紅利”需要伴隨實體經濟的發展而產生,需要有更好的發展實體經濟的條件和環境。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先生曾經提醒,清華大學的狀元百分之七、八十都棄工學文去了,轉行經濟管理、金融領域了。顯然,這是對實體經濟發展相當不利的現象,也是影響“工程師紅利”釋放的問題。毫無疑問,與目前對實體經濟的重視還沒完全到位有關,與實體經濟發展的環境還存在問題有關。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重視實體經濟決不能只放在口頭上,停在會議中,躺在文件裡,而必須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譬如信貸資金的投放、財政資金的使用、土地資源的提供等,都要切實向實體經濟傾斜。只要實體經濟復蘇了,實體企業不再步履艱難,那麼,“工程師紅利”一定會成為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籌碼。“勞動力紅利”沒有消失,消失的是我們的觀念還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譚浩俊【原創】

更多精彩文章,

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tanhaojun1962

也是“工程師紅利”能否有效釋放的關鍵。

反過來,企業有沒有創新意識、創新動力,對大學生就業、大學生能力發揮也十分重要。因為,只有企業需求了,只有企業對創新者的重視度提高了,才能倒逼大學和大學生反思,倒逼大學和大學生轉變教學與學習觀念,圍繞企業需求去調整教學思路、轉變學習觀念,更好地適應企業需求和市場需要。自然,也就會形成良性迴圈。

對此,瑞銀中國的報告也指出,近十年來,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支出以18%的年化複合增速增長,遠高於GDP增速,中國正處於一輪創新熱潮之中。而推動這輪創新潮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中國政府對於研發的支持加大,二是居民的教育水準明顯提高,三是中國提供了對早期產品容忍度更高的測試環境,四是中國有充裕的資金來支持創新發展。這也意味著,釋放“工程師紅利”的條件和環境還是比較好的,是能夠讓“工程師紅利”成為新一輪發展的“勞動力紅利”的。尤其對褓經濟來說,這是最希望看到的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工程師紅利”需要伴隨實體經濟的發展而產生,需要有更好的發展實體經濟的條件和環境。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先生曾經提醒,清華大學的狀元百分之七、八十都棄工學文去了,轉行經濟管理、金融領域了。顯然,這是對實體經濟發展相當不利的現象,也是影響“工程師紅利”釋放的問題。毫無疑問,與目前對實體經濟的重視還沒完全到位有關,與實體經濟發展的環境還存在問題有關。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重視實體經濟決不能只放在口頭上,停在會議中,躺在文件裡,而必須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譬如信貸資金的投放、財政資金的使用、土地資源的提供等,都要切實向實體經濟傾斜。只要實體經濟復蘇了,實體企業不再步履艱難,那麼,“工程師紅利”一定會成為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籌碼。“勞動力紅利”沒有消失,消失的是我們的觀念還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譚浩俊【原創】

更多精彩文章,

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tanhaojun196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