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沒有揉撚之前,古人是怎麼喝茶的

多年的茶山實戰經驗和經歷,

請大家要相信, 好茶葉一定是源於工藝和生態。 ”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茶文化的起源眾說紛紜, 認為起于周,

起于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都有, 直到茶仙陸羽, 把“茶”給定性了, 因此有了茶起源于唐代的說法。 其它說法則有起源于神農、起源于秦漢等說法。 經歷上千年的發展, 中國的飲茶文化主要可分為四個階段。 那麼在沒有揉撚之前, 古人是怎麼喝茶的呢?

煎飲

早在原始部落時期, 生產力低下, 當古人發現茶樹的葉子無毒能食的時候, 採食茶葉純粹是為了填飽肚子, 而不是去享受茶葉的色、香、味, 所以還不能算飲茶。 當人們發現, 茶能興奮精神、能作為藥用時, 茶開始從食糧中分離出來。 煎茶汁治病, 是飲茶的第一個階段, 當時茶葉產量少, 也常作為祭祀用品。 這是人們初步認識茶葉的階段。

羹飲

從先秦至兩漢, 茶從藥物轉變為飲品。 當時的飲用方法, 正象郭璞在《爾雅》注中所說的那樣:茶“可煮作羹飲”, 就是說, 煮茶時加粟米及調味的作料, 煮做粥狀。 至唐代, 還多用這種飲用方法。 飲時會添加許多佐料, 如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鹽等, 飲時連吃帶喝。 但茶仙陸羽則很不欣賞這種飲法,

認為破壞了茶的真味, 他提倡細煎慢品式的煎飲法。 也是從這時, 茶葉慢慢向飲品方向發展。

碾碎沖飲

此法早在三國時代就已山現了, 唐代開始流行, 盛于宋。 由於在當時並沒有揉撚這一道工序, 所以泡茶是不可行的。 當時采下的茶葉, 要先制餅, 飲時再搗未、沖沸水。 這同今天飲磚茶的方法是一樣的, 應該說是沖飲法的“祖宗”。 但這時以湯沖制的茶, 仍要加“愈、薑、桔子”之類拌和, 可以看出從羹飲法向沖飲法過渡的痕跡。 純用茶葉沖泡, 被唐人稱為“清茗”。 飲過清茗, 再咀嚼茶葉, 細品其味, 能獲得極大的享受。 到了宋朝, 此時已經是以飲沖泡(淹茶)的清茗為主, 羹飲法除邊遠地之外, 己很少見到。

飲茶文化經過了歷史的演變, 到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完整的體系, 時至今日的茶葉, 頗有一種諸子百家, 百花齊放的味道。 茶葉的盛世也是宣示了人類的進步, 對於健康的看重, 如此寒冬, 不如來一杯暖暖的熟茶, 客官, 您覺得呢?

雲南普洱茶人陳曉雷推薦——茶藝師董董個人號:sxc39999

更多專業的普洱茶沖泡和品鑒方法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