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三國演義》自問世以來,備受世人的喜愛,但老來不讀《三國》

《三國演義》自問世以來, 備受世人的喜愛和推崇。

《三國》之所以廣泛流傳、備受喜愛, 一個主要原因乃在於其特有的文化內涵與豐富的表現形式。

簡單地講, 以《三國》為質核的“三國文化”, 其基本內容應有兩個層面:

一是歷史文化的《三國》。 即小說文本本身所承載的有關“三國”的歷史文化;

二是《三國》的歷史文化。 即小說文本創作、傳播、研究、衍生過程中產生的歷史文化產物和現象。 二者往往交織在一起, 在不同時代或時期都能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對“三國文化”進行不斷的創新與豐富。

三國文化

“三國文化”在名勝古跡、歷史常識、傳說故事、成語俗語、學術研究、文藝創作諸多領域和層面都有廣泛反映。 根據《三國》改編或受其影響而創作的各類文藝作品, 影響了包括戲曲、小說、曲藝、電影、電視劇、廣播劇、美術等各種形式。 如經久不衰的國粹京劇, 《三國》就是其常見常新的題材;又如近些年來頗受關注的電視講堂說三國、品三國都是其中的一個熱點和賣點。

由此來看, 長期以來人們喜愛《三國》, 正是基於對歷史文化《三國》的反復解讀, 進而在不斷發展的《三國》歷史文化中再創作《三國》、享受《三國》, 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與反映出了我們這個民族某種特有的性格及民眾的審美趣味。

俗語有“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之說, 如同說“少兒不宜”、“老人不宜”。 對於“老不讀《三國》”, 有兩種說法較有意味:

一是“老讀《三國》是為賊”。 “賊”, 奸詐之義。 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 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 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

二是“老讀《三國》淚空垂”。 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 常常會喚起曾幾何時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 產生老驥伏櫪、英雄遲暮的感慨, 無奈一把辛酸老淚。

品浮沉知進退:粉絲福利【www.phgou.cn】最大淘寶優惠平臺

品浮沉知進退:粉絲福利【www.phgou.cn】最大淘寶優惠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