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舞臺上的精彩表演——東方快車謀殺案

跟夏洛特福爾摩斯相比, 波洛故事的影視劇改變率真不高, 除了前幾年的一部電視連續劇之外, 銀幕上我所能記得的, 也就兩部《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上的慘案》。

作為最完美的案例以及最精彩的破案, 東方快車謀殺案這個故事總是能聚集一大群奧斯卡級別的巨星來參與。 1974年那部是這樣, 今年這部也是如此。 所以從表演角度來說, 幾乎是無可挑剔, 人物的特點, 風格, 都有各種各樣微妙的細節來表現, 從隱忍到爆發, 每一個情緒的發展也是有脈可循。 被傑克船長耽誤了後半生的約翰尼德普, 表現出了可以與《黑彌撒》相媲美的演技, 一個可惡, 可憎, 可恨的——被害者。

其實這電影說劇透不劇透的, 那故事大概絕大部分人都知道。 而作為一部影史上的經典翻拍, 那麼我們看的重點, 是究竟能拍出什麼新意來!當然, 這裡我們且不去討論原著黨詬病的那些內容,

什麼波洛不像波洛反而像福爾摩斯之類, 咱們只從本片來談本片。

影片的結構很套路, 但也沒啥詬病, 先來個小故事為主角立威, 再由此引發出主線, 最後留個伏筆給“視市場而定誰也說不一定會不會有的續集”。 自然, 從結局來看, 如果有續集那應該是《尼羅河上的慘案》, 難道波洛的故事就只有這兩個可拍了嗎?

視角很像是一出話劇, 人物漸次於火車這個舞臺上登場。 這也是許多窄小空間影片的局限性, 《最後的晚餐》的梗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 這大概是隱喻耶穌在吃晚餐時候指出誰是那個舉報自己的兇手, 而波洛, 從來都自視極高。

舞臺劇風格對演員的要求當然更高, 所以即便故事的走向都已一清二楚,

可看這些好演員的表演依舊是能夠感覺到舒服和愉悅。 一定要走寫實主義的比利時口音還是聽得有點懵圈, 再偶爾夾雜點法語……毛主席都在說標準普通話了好不好?

對了, 裝逼, 本片最大的問題就是裝逼, 從腔調到臺詞到最後的質問和悲慟和自省, 所有人都拿捏著一付端得起放不下的架子。

倒不是說這樣不好, 只是這樣就更像一齣舞台劇而不是一部電影了……

也許這就是《東方快車謀殺案》在波洛故事中脫穎而出的緣故?男主的鬍子有點太吸引眼球, 難道這也是寫實的比利時風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