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第十五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 韋力撰

我最初是從徐雁先生那裡得知有全國民間讀書年會這樣一個會。 因為此會的第一屆舉辦于南京, 當時支持此會的主要力量乃是譯林出版社社長蔡玉洗。 蔡社長是個有情懷的出版人, 他編了一份刊物名叫《開卷》, 而該刊的實際編輯者乃是董甯文先生。 後來蔡社長跟徐雁、薛冰、董甯文等人又共同辦起了民間讀書年會, 此會第一屆的開辦時間是2003年11月底。 從此之後, 全國民間讀書年會每年舉辦一屆, 並且每年換一個舉辦地, 一直延續到了今日。

讀書年會禮品之一

第三屆讀書年會的舉辦地是北京, 此屆的承辦單位乃是北京朝陽區文化館。 有著地利的原因, 我參加了這屆年會。 然而在開會之時, 我方得知這種年會其實是民間自辦刊物所舉辦者。 他們在會上所談的話題都跟辦刊有關, 而我並未自辦有類似的刊物, 故自此之後就再未參加過這樣的年會。

幾個月前, 諸暨的周音瑩女史給我來電話, 請我去參加第十五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 因為本屆年會是在她的爭取下舉辦于諸暨。 我感謝她的熱心邀請, 同時也直言自己確實沒有辦過民刊, 雖然在前些年曾做《藏書家》執行主編有三年的時間, 然而該刊的主辦單位乃是山東齊魯書社, 從屬性而言跟民刊一點不搭界。 而周老師卻告訴我說, 現在的讀書年會雖然有不少人辦有民刊, 但其性質已經有了轉變, 所以這樣的會議更多者是讀書人的一場聚會, 在那裡可以見到許多的新朋舊友。

讀書年會會議手冊

其實民間讀書年會聚會主體的轉變, 前幾年我已得知。 有時也很想前去參會, 以我的理解這樣的會更為輕鬆自如, 沒有那麼多的硬性指標, 也用不著達成怎樣的成果, 與眾位師友饕餮一番倒不失為一種休息的方式。 因為近幾年, 我的寫作速度明顯加快, 高強度的寫作與尋訪對我已經是超負荷。 我時常勸自己能將步伐慢下來, 但因慣性所致, 心中始終有著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其實我也清楚, 長時間的繃緊弓弦絕不是好辦法, 張弛有度才是一種佳境。 既然我控制不了自己此刻的心態, 倒不妨出外會會朋友。

崔文川先生設計的三款藏書票

這樣矛盾心態我已持續了一段時間, 恰在此時接到周音瑩的邀請,

終於給我的放鬆找到了藉口。 我知道舉辦一場聚會其費心費力的程度遠超與會者的想像, 周音瑩弱肩挑重擔, 所承受的壓力當然很大。 我卻將參與此會作為一種悠閒, 把這樣的話說出口, 聽來總是讓人覺得冷血。 但說實話, 我的所言確實是參會前的一種心態:既然朋友費心張羅一場盛宴, 我參與其中開懷痛飲, 當然也最令主人開心。

藏書票式樣

然而在開會前的幾天,周音瑩又告訴我,諸暨圖書館館長想讓我在讀書年會期間到他們館辦個講座。聞其所言,看來我的悠閒又打了折扣。近兩年我的講座辦得太多,雖然這種做法在傳播藏書文化方面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講座從準備到講述總要動一番腦筋,同時出外專門講座在往返的旅途上也是一種耽誤。故而今年下半年雖然我舉辦了幾場講座,但從受邀請的數量來看,我只講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畢竟,太多的講座會耽誤我的寫作進程。有不少的朋友勸諫我應當放慢寫作的腳步,以便細水長流。我明白朋友所言當然在理,但經歷過一場大的意外,讓自己明白了生命的無常。故而總是感覺“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趁著年富力強多出成果,免得年老色衰時後悔。這也正是我減少講座數量的主要心態。

但周音瑩的邀請我卻不能拒絕,因為這件事我對她有歉疚。一年前,她就邀請我前往諸暨圖書館舉辦講座,因為她知道當時我正在浙江省圖書館搞活動,為這件事諸暨圖書館館長還特意打電話給浙江省圖書館館長徐曉軍先生。朋友如此盛情,我當然不能推卻。恰好趕上蕭山古籍印務公司老闆張國富先生的兒子結婚,我決定參加完婚禮後再前往諸暨。

精美的筆記本

但人算不如天算,我在蕭山的當天天氣大變,一股寒流橫掃南方,而所有的電視和廣播都發出了預警,稱江南地區轉天將會下凍雨,高速路全部封閉。這種狀況顯然無法成行,按照航空公司在延誤時慣有的說法,這可以稱之為“天氣原因”或者叫“不可抗拒因素”。即便如此,我總要比航空公司禮貌一些,於是只好給周音瑩打電話,為這個鬼天氣向她表示歉意。周老師當然也聽到了這樣的預告,她對我的不能成行表示理解。而我卻明確地稱,為此事欠她一個情,今後一定還上。而此刻,真應了那句電影臺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看來到了還債的時刻,我當然立即應承下來前去辦這個講座。

答應下講座的轉天,我又接到了王振良先生的微信,王兄告訴我說,蕭山圖書館準備召開來新夏逝世三周年紀念會。而此會的召開時間與全國民間讀書年會報到日是同一天,因為蕭山館就是想借諸暨辦會之便召開來新夏紀念會。在10月27日上午開完紀念會後,當天下午就會送與會代表前往諸暨。

所得部分民刊

我與來先生交往有年,我從他那裡得到了不少的教誨。他的紀念會我當然要去參加,只是沒承想我原本想借讀書年會換換腦筋的心態已經完全不能得逞。參加年會之前,我還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因為11月4日我將在寧波舉辦的浙江書展上辦講座,而5日則是在中國第一大藏書樓天一閣舉辦講座。這些地點都在浙江,諸暨年會的舉辦時間是27日到30日,距寧波書會僅有四五天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往返京浙顯然更為勞頓。我本打算推遲到達諸暨的時間,在諸暨會後與紹興的方俞明先生約定好,請他帶我去尋訪幾處藏書樓遺址,而後再前往寧波,以這種方式來儘量縮短在外的時日。如今又要添加一場必須要參加的蕭山會,這更讓我的悠閒大打折扣。

王振良先生做事謹嚴,他張羅這樣一場紀念會,肯定已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情形,但我估計他不太可能想到我此次參會的心態。既然如此,我不由就鄭重其事起來,跟他爽快地說了一句“蕭山見”。

前往蕭山前的一天,浙圖的徐曉軍館長給我來微信,他聽說我前往蕭山開會,便告訴我說,去年與我約定的前往富陽看紙之事可以成行。近些年來,我陸續地在考察手工紙作坊,同時浙江古籍保護中心也建立了專門的手工修復紙紙庫。這樣的共同愛好使得我從該中心那裡打聽到不少紙作坊的資訊,而徐館長也是位有心人,他在實地考察過程中,如果發現傳統的造紙作坊遺跡等等都會將這個資訊轉告於我。這種成人之美的心態,當然令我很是感激。而今他又找到一處,並且帶我前去探看,當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

但是,在蕭山會和諸暨會期間,我已經安排得沒有了空閒,於是我向徐館彙報了這兩個會的舉辦時間。他聽聞我將前往諸暨,於是馬上又說,他也要在轉天前往諸暨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故帶我考察完富陽紙作坊後,可一併前往諸暨。有著如此的便利,我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於是在蕭山紀念會舉辦完畢後,當天下午我未曾跟書友們去參觀方志館,而是乘上徐館的車駛入了富陽的山村。

紙作坊保留完整程度超過了我的想像,而富陽之行讓我更大的收穫是看到了抄紙簾子的製作方法,這讓我對手工紙的製作有了進一步地瞭解。心滿意足後與徐館在當晚趕到了諸暨。

開會所住酒店

第十五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的舉辦地是諸暨市同方豪生大酒店,住宿地和開會地同在此酒店之中。在五星級的酒店舉辦三天的民間讀書年會,這份豪奢似乎跟民間二字有些忤格。看來我的觀念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社會畢竟在進步,讀書年會的規格也在與時俱進。在酒店大堂我遇到了方俞明先生,他把我帶到了報到處。辦完入住手續後,我陪徐館長走入宴會大廳,本屆年會的主辦方正在這裡請與會嘉賓就餐。

入口處的告示

宴會大廳內的熱鬧與酒店外的靜悄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看到裡面有十來個大圓桌,每個圓桌都坐滿了人。眾人的言談熱鬧非凡,遠沒有官辦會議的矜持。因為人太多,我來不及與朋友們一一打招呼,直接跟隨方俞明坐到了其中一桌上。又一次見到了周音瑩,經過她的介紹,我認識了諸暨市圖書館館長鄭永先生。鄭館一身的朝氣,與其聊天方得知,他每日裡都會鍛煉身體。在鄭館的介紹下,我又認識了該館的幾位老師。

在本桌者還有紹興市圖書館黨委書記兼館長王以儉先生,王館儒雅知禮,一身的文人氣息。雖然他話語不多,但他身上的這種氣息卻讓人有著本能的舒服。周音瑩又介紹我認識了諸暨市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兼台長陳仲明先生,我立即走上前感謝陳台長對本年會的辛勤付出。在此前,周音瑩已告訴我,她之所以有勇氣申辦此會,主要就是有陳仲明先生的支持。周在申報之時,陳台長時任諸暨市文化局局長,未曾想到年會還未舉行,陳局長已經轉任了電視臺台長。這個變化讓周音瑩頗感措手不及,然而陳台長卻有著鐵肩擔道義的義氣,他一如既往地支持年會,使得這次年會才得以順利辦成。

晚宴結束後,方俞明先生帶我與徐曉軍、王以儉兩位館長前去一家茶館喝茶。我告訴他晚上自己尤其不敢喝茶,方兄卻告訴我這個茶館辦有一個讀書會,其名稱為甘棠讀書會。此會固定在每月18日活動,在當地頗具名氣。同時諸暨還有一個浣紗文學讀書會,此會辦的時間更長而涉獵的話題也更廣泛。今晚該會的核心人物玉蘭兒也將前往這家茶館與眾人見面。既然有這麼多愛書人在,我當然想聽聽他們的看法,而鄭永館長聞聽後,也一同前往。三位館長共同去參加一個民間讀書會的茶聚,可見民間讀書力量所帶來的凝聚力。

甘棠茶館辦得很雅致,走進室內瞬間感受到了濃濃的書卷氣。方俞明還邀請了勵雙傑和童銀舫兩位愛書人,又介紹我認識了紹興的愛書人阮建根先生。阮先生言語不多,但他面對圖書時的眼神,令我引以為同道。在這家茶館內還見到了研究當地相關文獻的何耕土先生,何老先生自稱剛從國外回來,他感慨著自己的眷鄉之情。給眾人泡茶者乃是嫺靜的德瑪小姐,她邊泡茶邊向我徵詢著一些看法,我也直言不諱地講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交流最讓人有舒適感。

玉蘭兒是典型的書女,她坦率地講到了讀到我幾本書後的觀感,同時她也提及諸暨當地在讀書選擇方面的偏好。玉蘭兒直言:浣紗文學讀書會的成員知道方俞明這個人,就是通過我所寫之書。後來他們與方先生取得了聯繫,請他來參加讀書會活動。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方俞明才把我等帶到了這裡。看來,愛書才是眾人相識的紐帶。

茶敘結束後,玉蘭兒送我跟王以儉回酒店。在路上,玉蘭兒仍然聊著她對一些書的看法,看來她的大多數心思都沉迷在了書中。諸暨當地能有這樣的資深愛書人,真的令人感到溫暖。

不知是何水果

10月28日早餐之後,集體在大酒店門口合影,在合影地的側旁有一棵大樹,樹上長著的青綠色果實我卻不明是什麼水果。我分別問過三人得到了三個答案,看來大家都是外地人。但分不清水果,並不影響與會者的熱情。大家在認真探討水果的同時,一併步入酒店內的會議室去參加正式的年會。

歷屆年會展板

駐足觀看

走進會議室,立即感受到了舉辦者在這方面的用心,因為在入口位置一字排開十幾個展板,每個展板上都有一張放大的集體合影,是第一屆到第十四屆的民間讀書年會照片。照片的下方,詳列出參會者的姓名,眾人紛紛在上面尋找著自己的倩影。我卻最為簡單,因為只參加過第三屆,果真在上面看到了十二年前的自己,當時的形象果真比如今有朝色。在看照片的過程中,北京的戴建華走到旁邊,指著照片上的一位說:“看我當年也參加了此會,在十二年前咱倆就同框了。”

找到了年輕的自己

我在記人方面的確水準很差,只覺得自己是在幾個月前剛剛認識戴先生的。當時我在海豚簽字新書,同一天陳子善先生也在該社簽字,因為陳先生簽字數量巨大,他特意請戴建華來幫忙鈐章。正是這個場合我見到了戴先生,當天晚上一同吃飯,在座者還有謝其章先生。其實第三屆讀書年會,我是跟謝先生共同參加的,卻沒能記住那場會上還有戴先生,而今通過這張照片得讓“有圖有真相”這句話再次應驗。

展板下方有與會者名錄

在展板的對面擺放著兩個長桌,上面放著一摞摞的民間刊物,眾人走上前紛紛取閱。這些刊物雖然從外觀裝幀上都很樸素,但每一份刊物都是編刊者的心血結晶。寫書不容易,其實編書同樣不容易。我在編《藏書家》的那些年,對此有著深切地體會:大多投來的稿品質都不高,而所約名家之稿則遲遲不能發來,幾番催促幾番解釋,搞得自己頗為心煩。所以編此刊三年後,我堅決將其交回了齊魯書社,因為我覺得編書遠不如寫書來得自在。也正因為如此,我對這些民刊的編者充滿了敬意:如此的為他人做嫁衣裳,還能如此的堅忍不拔,這份精神足令人敬佩。

紛紛取閱民刊

邊看邊品評

眾人就座之後,首先舉行了開幕式,按照慣例當然首先是領導致辭。第一位講話的人,是諸暨市委宣傳部部長王孔羽女士。王部長首先吟誦了當地鄉賢王冕的那句詩“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句詩出自王冕的《墨梅》

開幕式會場

開幕式正式開始

從那天開始,王冕的這首詩在各種媒體上大火,王冕又恰好是諸暨人,諸暨當地人民當然以有這位先賢為傲,而當地領導也當然會大力地宣講王冕。其實,就名氣而言,美女西施才真正的是家喻戶曉,而西施也是諸暨人。雖然她沒什麼文化,但女子無才便是德,西施的名聲要比王冕大的多。就文化而言,諸暨除了王冕還有楊鐵崖和陳洪綬,這三位被合稱為諸暨三賢。在大多數民眾心中,恐怕這三賢加起來也難敵西施的影響力。顯然王孔羽部長更看重文化的影響力,她在會中強調文化強則民族強。我把這句話理解為她對三賢的推崇,接下來轉念細想,而今凡事都可加上文化二字,西施也同樣如此,那王部長說得是西施呢還是三賢,我的糾結真是無聊。

坐在前面的王孔羽部長

領導講話之後,第一位上臺發言者是董甯文。讓他第一個發言,當然很應該,畢竟他是第一屆年會的創辦人之一。因為蔡玉洗有恙,本屆年會未能參加,董甯文便成了年會創始人的代表。他首先回顧了十四年來民間年會的歷程,又說今天是重陽節,所以鄭重地向與會的年長者祝以節日快樂。當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遲疑了片刻不知該不該鼓掌,因為我到底算不算老人,至少在心理上還不確定。我覺得董甯文的講話,有如行雲流水,而他的為人卻又那樣的謙遜——剛才我在細看第三屆年會合影時,無意中看到董甯文和蔡玉洗站在了合影人群的最後一排。

董甯文先生發言

接下來講話者乃是甘肅張掖圖書館館長黃岳年。我從資料上得知,第十四屆讀書年會的承辦人就是黃嶽年。他在講話中稱,張掖會結束後,他仍然看到當地的計程車上繼續播放著讀書年會的廣告,這種做法使得年會的影響力更為擴散開來。

之後講話者乃是浙江古籍社社長壽勤澤先生,他的講話內容恰好提到了《浙江文叢》,他說為了編這部大書,費了很多的心力物力,他們甚至到海外去尋找相關資料。而今已經出版了129位浙江籍或者客居浙江文人的詩文著作,到如今《浙江文叢》已經出到了500冊。壽勤澤老師在開幕式上受陳侃章先生委託,向讀書年會、圖書館和西施文化研究中心贈書,一種是《古往今來說西施》,一種就是《浙江文叢》已出版的五百冊。

周音瑩上臺示意性地領取贈書

黃岳年館長發言

王稼句的講話很有意思。他首先說,本屆年會因為特殊的原因,有著人數上的限制,事先有很多人想來參加,但因為不在邀請名單之上,故使得一些人為此不高興。他的這句話不知是否提高了在座者的榮耀感,至少讓我有了瞬間的與有榮焉。而王稼句又接著強調,他參加過第一屆年會,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參加拍照,使得有些人不承認他是“黃埔一期”。這種質疑之聲顯然令稼句先生不爽,好在他有了新發現,鄭重地跟大家說,近期找到了一張李傳新給他在第一屆年會上拍的一張照片,讓他確定為“一大代表”。

王稼句先生講話

稼句的講話更讓人感到民間年會有著無形的凝聚力,雖然它看似鬆散,然而卻讓一些人以參加此會為榮。這種年會的魅力究竟在哪裡呢?這值得相關專家做一番深層探討,而稼句先生講述這個小故事,倒並非是為了誇耀他的先知先覺。因為他接下來強調:應該把每次年會的資料都彙編在一起。他說張掖和天津出版了相關的文集,這種做法大有必要。更為難得者,王振良還搜集到不少人所記的年會日記,經過對比,發現這些日記中所記的內容與事實都有差異。所以個人的視角總有偏差在,而這更加突顯出了編纂文集的重要性。

主題研討會

開幕式舉辦完畢後,有了二十分鐘的茶歇,之後重回會場進行研討會。本研討會的主題是“讀書民刊的審美價值及讀書民刊與地方文化的相承”。主持者是上海巴金紀念館常務副館長周立民,周先生的主持頗具特色,在主持人席上宣佈讓大家隨意上臺發言,他不點名也不點評,只是坐在主席臺的側旁翻看手中的資料。他認為站到臺上的發言方式已經很嚴肅,如果能讓大家坐下來圍成一圈,那會議的活潑程度將更高。看來讓每位發言者都能無所顧及暢所欲言地發出自己的心聲,乃是周立民主持會議的本持想法。

主題研討會的主持人周立民館長

這樣的開會方式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但接下來的井然有序卻讓我對周立民的主持方式再三刮目。因為每位上臺講話之人既不用自告奮勇,也用不著自報家門,而是徑直走上台說出自己的觀點,說完之後轉身走下,而接下來的一位又飛身登臺。這個過程既無喧囂也無爭搶,形式上的自由不知是否能產生思想上的自由,但這樣的形式顯然比命題作文要真實許多。

投影一直放著這樣的懸念

第一位上臺發言者,是一位名為何澤的女子。她說自己就職於溫州市圖書館,她是代表《溫州讀書報》主編盧禮陽來發言。何澤的講話是念稿,似乎不易產生活躍的思想。而接下來的幾位自由登臺者,每人上來就講,不做自我介紹,我卻是第二次參加年會,故無法將講話人與在座的名單一一對應。文中漏記之人應當不少,只能記錄下一些自己熟識者的所言。

夏春錦先生講話

夏春錦說,大家都認為他是桐鄉人,因為他居住於桐鄉又在當地辦刊,但實際上他卻是福建人。他強調辦民刊不但要注意內在美,也要留意外在美。他介紹說自己編輯了幾部文集,而後他總結出越是專題性的文集影響力越大。他對辦刊之事心態很平和,夏春錦明言,刊物能出則出不能出則等,總之刊物要跟地方文化相結合,只有這樣刊物才接地氣。而後他談到了幾位桐鄉名人,比如張履祥、呂留良、木心等。而這些年我看到夏春錦最下功夫的事情,就是對木心的研究與宣傳。

王振良先生講話

王振良的講話也是談到了自己在身份上的偏差,他實際是東北人,而業界都把他視之為天津人。所以說祖籍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者是每到一地要為當地的文化有所貢獻。而我覺得振良兄的確做到了這一點。他講述了天津問津書院的運作方式,同時也告訴大家《問津文庫》已出版了六十二種。為了編這些書,幾乎佔用了他所有的業餘時間。他的這句話更讓我感到辦刊的不容易。王振良又談及他與《開卷》的合作,他明確地說出因為環境的變化,使得董甯文所主持的《開卷》在資金方面發生了問題。而王振良借助問津書院使得《開卷》得以延續至今。王振良同時說,他正在編一部小開本系列的《微天津》,希望大家踴躍投稿。

張元卿接續王振良的話,他講到了《微南京》的編纂之事,他說此刊每期約五萬字,而王振良的《微天津》僅及此之一半。張元卿說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已對《微南京》立項,同時他講到了南京與金九的關係,他說當地確認的南京金九故居搞錯了,因為那裡是金九母親的舊居。由此而說明,對鄉賢文化的努力發掘,更能展現出一些歷史史實的真面目,而這也正是《微南京》所追求的出版內容。

山西文聯的劉濤我第一次見到,他說自己的專業乃是研究戲曲,已經辦了幾年的民刊,其中有《家譜》《故紙》等等。他說自己的藏書主要是收集一些老的雜字冊,也就是古代的識字刻本。這樣的書他已收集到了一百多種。經過比刊,他發現這些雜字冊有很強的晉商文化,而這種文化其精神實旨乃是強調誠信,所以劉濤認為這樣的書直到今天還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周音瑩女史講話

周音瑩走上台介紹了《越覽》的辦刊情況,她特意感謝了陳仲明台長對本會的鼎力支持,同時她告訴大家,自己調到了西施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在此前,我曾看到她發過幾篇文章都是在強調諸暨才是真正的西施故里。蕭山在爭這個名號,故她轉發的文中列出許多史實,以證蕭山的故里爭搶沒有道理。看來周音瑩對自己的家鄉有著摯愛,她的這份摯愛讓我想起了艾青的名篇——《我愛這土地》。如今她又調到了專門研究西施文化的研究中心工作,可見她對西施之愛超過了艾青對家鄉土地之愛。

陳仲明台長闡述了廣播電視與民刊的暗合之處,因為這兩者都強調內容為王。他舉出了湖南衛視的例子,他說此台的成功不可複製。陳台長講話思路縝密口才尚佳,他能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分析同一件事物的利與弊。他坦陳現在看電視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但即便如此,因為長年的人氣積累,電視臺實力仍在,這樣比較起來,民刊的困難則更多。陳台長強調,既於目前的狀況,無論是電視臺還是民刊都應當與時俱進地探索新的傳播途徑。

阿瀅先生講話

阿瀅講述了他所主持的《琅環文庫》,此文庫已出十輯。阿瀅稱雖然該書基本是自費出版,但他卻讓很多作者借此實現了自己出書的夢想。

戴建華先生講話

而戴建華則介紹了他新進出版的《論書絕句三百首》,他說此書原本是想趕在年會之前全部印出,以便拿此來贈送給參會的朋友。然而,因為趕上北京正在開重大會議,使得印刷廠停工,故該書無論如何也無法趕制出來。所以他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先裝訂出160冊。因為這樣的書屬於非正式出版物,所以這160冊書既沒有印定價也沒有印出版社,這樣特別的書反而成了眾人追逐的尤物。然而戴先生卻稱因為書太重,他沒帶來幾本,只能返回後再寄給需要的書友們。

馮傳友先生講話

馮傳友以他那特有的高亢之音談到了《包商時報》從創刊至今的方方面面,馮先生做過電臺的主持人,所以他的講話口齒清晰邏輯完整,並且不乏感情用事時的高潮。他說《包商時報》獲得過多個一等獎,而該報中的“包商書生”副刊起到了巨大作用。雖然有著如此大的工作量,但該報其實僅兩位工作人員,一位是助手而另一位則是馮先生自己。而他本人主要的任務則是向各地的朋友約稿,正當本報辦得如日中天之時,在某位領導的要求下突然停刊了一年零五個月,後來因為更大的領導問到此報為何停刊,於是該刊迅速恢復。即便如此,馮先生也坦陳這份報紙至今未能恢復元氣。以前該報寄贈者有一千份之多,但現在則為六百份。由他的闡述讓我感覺到,很多事情經過一場挫折可能就會錯過了黃金時期,即使後來的補救措施再完善也難以追上時代的步伐。但馮傳友是位狂熱的愛書人,以他那飽滿的熱情,以及腳踏實地的工作方式,我總覺得《包商時報》終究會有一天再現輝煌。

張阿泉先生講話

張阿泉先生是我十年未見的朋友,我曾在呼和浩特與他幾次見面,就外形與氣質而言,他應屬民間讀書會中的另類,十年前所見與今日完全沒有走樣,依舊是長髮飄飄,透顯著或隱或現的書卷氣。他在台前說,自己主辦過2.5屆民間讀書年會:第四屆、第七屆以及第八屆的成都會也是他跟龔明德共同承辦,這一屆算是半屆。如此說來,阿泉先生確實是至今為止承辦民間讀書年會最多的人。阿泉的發言頗為犀利,他說來參加年會的各位代表其實都很辛苦,大家跑這麼遠並不是為了聽到一大堆的空話。他認為凡是與會的代表主持人都要一一做介紹,不應當僅僅介紹幾位大佬。而在講話時,都不要說一大堆官方語言,張先生認為民間讀書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種姿態,其更強調自由。他告誡各位,不要鼓動別人讀書,他認為這種方式很壞,因為讀書使人清貧與不合時宜。故而不要提倡全民閱讀,因為這樣的提法就如同全民發財,是不現實的事情。張先生又說,各地所辦民刊,內容不錯,但在裝幀方面略顯簡陋,應當於此有所提高。

上午的發言結束之後,下午各位代表又回到了原會場,而此時的會議桌已經擺成了方程的模樣。眾人圍坐四周,果真缺少了上午的莊重,而這種從善如流的做法也體現出了主辦方對大家意見的尊重。

徐雁先生忙著刷屏

下午的發言由徐雁先生主持,他當場宣佈下午的會議有三個主題:一是“西施文化之我見”;二是對《蠹魚文叢》一套書的研討;三則是申辦下一屆讀書年會。對於第一個話題首先發言者為王稼句先生,他首先講述了西施在蘇州的遺跡,其實比在諸暨還要多。這位西施雖然僅僅是位美女,然而與她有關聯的越王勾踐、吳王夫差、文仲等人,雖然這些人都幹出了轟轟烈烈的業績,可是他們的影響力卻都比不過西施。他舉例說如果上街做隨意的調查,恐怕十個人有九個人會知道西施,而這三位能瞭解者恐怕會少的多。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原因,稼句先生認為這是人們賦予西施太多的美德。

認真聽講

範笑我也講到了嘉興的西施遺跡,然而他卻能冷靜地一一道出這些遺跡其實都是附會。他的這番講話讓我想起幾年前的一段事情,當時笑我先生帶我在嘉興地區尋訪遺跡多處,其中之一就是到某個公園湖內,而該湖的湖邊就立著一尊西施雕像。這尊雕像因為風吹日曬,望上去滿目黑塵,當時我就笑稱這是自己看到的最醜西施。笑我聞言只是笑笑未曾言語,但他卻並沒有告訴我,這位醜西施立在湖邊是因為以訛傳訛。笑我兄一貫對跟嘉興有關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本能的回護,而此刻他卻能直言嘉興的西施遺跡均不真實,這份客觀冷靜令我大感意外。

走到後方觀察

周立民先生並未講述對西施文化的看法,他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那就是應當搜集歷代與西施有關的圖像,以此而編成一部書。他認為此書定會暢銷,因為這是一個“重顏值”的時代。周先生語言幽默風趣,每當其講話時我都會側耳細聽,因為他總能在不經意間說出一句包含著雙解的話。而這樣的話最能令人會心一笑,此刻他的發言果真引起了在座者的熱議。大家紛紛從歷代畫像的真偽角度來談論西施圖像的搜集問題,這樣的探討雖然難以立即達成成果,但無意間創造一個有意思的話題,而這正是周先生的絕妙之處。

壽勤澤社長講話

《蠹魚文叢》乃是夏春錦、周音瑩等人共同策劃的一套小叢書,該書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發行。壽勤澤社長介紹了此套叢書的成書過程,由此而顯現出該社對該叢書的重視。因為這是夏春錦等人正式編輯出版的第一套叢書,所以他們在方方面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而這份認真,也讓壽社長為之感動,但壽社長也提及此套叢書原本有5冊,但其中1冊因故未能印出。

而後夏春錦介紹了該出的編輯思想,上午開會結束時,夏春錦曾私下跟我聊天,他說正在著手組稿《蠹魚文叢》的第二輯,希望我能參與其中。該套叢書在報導之時,每位元與會者都得到了一套。雖然我還未來得及細細翻看,但也瞭解到了大致的內容:這套書都是與浙江有關者。而夏春錦也明言,他的這套叢書一是主要收對浙江人物歷史的研究,二者則是浙江籍的作者。然而他的這兩個要求我卻都做不到,因為我既不是浙江人,也沒有專門寫過一本跟浙江有關的書,所以我對他的盛情只能表未歉意。而此刻夏春錦在介紹該套叢書時仍然強調了這一點,壽社長接著他的話又做了相應的解釋。壽社長直言,他在編輯此書時,曾經勸夏春錦不要拘囿於這樣的範圍,更多者應強調書稿的品質。而夏春錦堅持自己的初衷。

其實對於夏春錦的堅持,我倒是能夠理解,因為他是本書的主編。古人有“選學”之說,收哪些不收哪些,也是一種學問。夏春錦有著這樣的選擇,當然有其堅持的道理。而接下來周音瑩對夏春錦的講述進行了補充,通過她的所言,更讓人體味到編一套書是何等之不易,但正因為他們的齊心努力,使得該書很快具有了影響力。

接下來則是《蠹魚文叢》第一輯相關作者的講話,其中的葉瑜蓀講述了許多豐子愷的軼聞。有一段最為感人:在特殊的年代桐鄉當地請豐子愷給某個劇場寫匾額,豐先生寫出了很大的字並且以此為榮。葉瑜蓀在多個史料中看到豐子愷談及這件事,然而由於身份的原因,這些字實際並沒有被正式使用。這番講述令在座者大為感慨。

陳子善先生寫了一本《浙江籍》,同時也納入了《蠹魚文叢》。這幾日他十分地忙亂,昨天他在蕭山參加了來新夏逝世三周年的會議,而後立即趕回上海去參加一個不可推託的重要會議,轉天他又乘高鐵趕來參加此會。由此也可看出,子善先生對於本會是何等之支持。而下午的會議開到一半時,他方匆忙趕到,主持人徐雁立即命其講話。陳老師摸不著頭腦,他歇息一會兒後,壽社長則提出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僅誇本叢書之好,他也希望在座者能夠提出一些批評意見,以便在此後的幾輯中能有所提高。

子善先生聞聽此言,他立即接話說,雖然該書編輯的不錯,他卻對裸脊裝一向反感。他的所言立即受到了周晨先生的“商榷”,周晨認為裸脊裝有其好處在,比如這種裝幀形式可以將書頁全部平攤開來,而其他的方式卻難以做到這一點。在此前周晨已經講述了在國際上圖書流行的主流做法,雖然中國近些年的書籍出版在裝幀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與國外的同類書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就很容易發現兩者之間的差距。

周晨先生近幾年所設計之書,在國際上連續獲了幾個大獎,他的所言當然在理。而子善老師則是從圖書館的使用角度論述了裸脊裝的弊端,他以香港大學圖書館為例,稱該館的藏書無論是裸脊裝還是平裝都會一律改為精裝,哪怕是薄薄的小冊也要進行改裝。因為只有如此,才會使得藏書長期保存和利用,而裸脊裝之書在插架過程中,連續抽插幾回就會使封皮脫落,一旦脫落後這本書將無法查找。

我仔細聽完周晨先生和子善先生的所言都有道理,只是他們兩者的著眼點略有差異。周先生是裝幀設計家,他希望中國書籍的裝幀水準逐漸追趕上國際先進水準。而子善先生則是著名的學者,他長期在大學內任教職,在教學的過程中,他能夠看到書籍在使用和流通過程中所發生的弊端。我真希望能夠多有這樣的碰撞性探討,以便使得書籍既美觀大方又結實耐用。不知道這種心態算不算是魚和熊掌的兼得。

我對於《蠹魚文叢》既未參與也未瞭解,故在現場並未言語,然而子善先生突然點名讓我講話。我只好借著壽社長的話題,對該書提供一點自己的意見。我是從書名角度來講出了自己的態度:這套書名為《蠹魚文叢》,望文生意這套叢書所收應當是關於研究書的書,雖然沒有這樣的規定,但顯然已經達成了業界共識。然而本叢書所收的四部書卻沒有一本是關於書的書,所以我倒覺得要想做到文題相符,不如另換一個叢書名。雖然說“浙江文叢”這個名稱已經被佔有,但完全可以想出一個近似的叢書名稱。比如“浙江文存”“浙江文苑”諸如此類。

在座的各位還有多人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對該書的看法,因為有些在座者我不知如何稱呼,故無法在此一一列出他們的高見。因為時間關係,討論無法繼續下去,主持人徐雁宣佈進入第三個環節,也就是申辦下一屆讀書年會。本次申辦者總計有三家:哈爾濱、鄭州、蘇州。

哈爾濱的申辦者是黑龍江省圖書館蕭紅文學館館長章海甯先生,章先生說讀書年會從來沒有在東三省舉辦過。而當地有著良好的讀書氛圍,尤其在暑假三伏天,很多人到哈爾濱去避暑,如果在這個階段於哈爾濱召開年會最為適宜。

第二位申辦者乃是鄭州的馬國興先生,馬先生介紹說他自辦刊物《我》長達二十多年。而他的申辦也得到了當地文化部門的支持,他特意請來了鄭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張文書先生,以及該局的陸炳旭處長。馬國興的講述頗長,他首先從鄭州的地理環境講起,而後提及也當地的人文歷史,接下來又講到了當地的讀書環境。他認為這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加在一起,而政府部門也予以鼎力支持,因為張文書副局長就是在本市負責全民閱讀推廣。

第三個申辦地蘇州讓我略感意外,因為本市的申辦人乃是蘇眉和吳眉眉兩位女史,她們的申報被與會者戲稱為“雙眉齊發”。在幾天的接觸中,兩位女史也未曾提及要有著這樣的申辦。而蘇眉用簡潔的語言陳述了蘇州所能承諾的申辦條件。

三家的申報引起了在座者熱烈的討論,究竟花落誰家,顯然難以達成共識。然而很快到了主辦方所定下的吃飯時間,晚飯之後與會者將集體前往諸暨大劇院去觀看演出,故會議無法延遲。徐雁與子善先生交換意見後,正式宣佈:現場不確定哪家征得了承辦權,這個結果留待明天講座之後再正式宣佈。

簡單的晚餐之後,眾人乘大巴前往諸暨劇院,專門聽詩朗誦於我而言還是第一次。此劇院外型前衛,能夠感到剛建成不久。而聽此朗誦的聽眾在門口卻排起了長隊,能有這麼多人喜歡這樣的讀書形式,這真的令人很欣慰。節目開始後,不同的朗誦者均飽含深情朗誦著不同的詩篇與散文,然其內容都是歌詠浙江或者諸暨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這些人的朗誦技巧是否高明我不清楚,因為我無法做出比較,但節目的編排卻有著意外的驚喜。

節目進行到後半部分時,主持人突然講到了第十五屆民間讀書年會在諸暨舉辦的事情,把這種聲音傳導到民眾之中,這確實是一種巧妙地結合。而接下來徐雁先生走到了舞臺當中,以他那特有的聲音朗誦出一段優美的散文。而後的一個節目則是張阿泉和周音瑩共同走到臺上,他兩人每人一段地穿插朗誦,很有舞臺風範。尤其張阿泉那一頭的長髮,極具舞臺效果,而周音瑩的著裝也與張阿泉的服飾有著完美的搭配。他們的朗誦引起了讀書年會的參會者熱烈的掌聲。會後周音瑩在群內所發的微信開玩笑,按照原本的設計他兩人最後要把手,可能因為緊張,卻忘了這個重要的動作。眾人在群中紛紛調侃,認為後補把手也不遲。我注意到,徐雁先生的臉上竟也塗抹了不少脂粉,真可謂“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暨陽學院的大門

第二天一早,主辦方用兩輛大巴將與會者帶到了諸暨圖書館。此前徐曉軍館長已給我講述過諸暨圖書館的特殊性:該館乃是辦在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內。一家市籍的圖書館何以辦在學校內,此前我卻未曾聽聞過。徐館長解釋說,這是當地為了提升教育影響力,以免費提供校園的形式,招一些名校來本地。但是建造這麼一所學院成本高昂,這個過程中消耗了當地不少的財政積蓄,致使無法短期內創建新的圖書館館址,故只好將圖書館搬在了學院的大樓內。

寬闊的校區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處在諸暨市的郊區,走入校園之內瞬間感到占地面積很巨大,從入校門起走到圖書館就有著長長的一段路。而講座的舉辦地乃是該館的一樓報告大廳,在大廳內再一次見到了諸暨市圖書館館長鄭永先生,我感謝他為這個講座所付出的辛勞。

高大的圖書館

圖書館大堂

關於講座題目我事先徵求了周音瑩的意見,因為時間匆忙,我來不及設計新的講座,於是將現有的幾個講座題目發給她。她選擇了《明代版本瑣談》,當時我就好奇她何以選這個題目。本想到達諸暨後瞭解她的想法,但諸暨會議期間安排得太滿,無暇談及這些閒話。趕往會場之後,我又想起了這個細節,可惜周音瑩坐得太遠,我沒辦法與之閒談。

新書區

我的講座有王稼句先生主持,他在開場白中熱情洋溢地表揚了我,而後我以PPT的形式講述了明代版本的分期及其時代特點。接下來的提問環節頗為踴躍,這些提問尤其以張掖圖書館館長黃岳年先生的所提最為專業。

善本室內黃色的燈光

無紫外線燈管

講座完畢後,接下來是簽字環節,我想到了眾人所關心的下一屆舉辦地的結果,於是立即走出會議廳,坐在外面給各位師友簽字。等我簽完後,眾師友紛紛告訴我,鄭州取得了下一屆讀書年會的舉辦權。但這個結果是如何產生的,因我未在現場,故無法描述。

善本室內的珍藏

每部書都有題簽

簽字完畢後,鄭館帶我參觀圖書館。首先觀覽了圖書館的各方面設施,因為是新館的原因,該館的硬體設施確實不錯。而後參觀了古籍部,因為古籍部內使用的是無紫外線燈管,故拍出的照片均呈現一片橙黃色。為此鄭館特意讓工作人員拿出幾本善本,讓我到閱覽室觀看。這些書各具特色,從內容角度來說,則大多是與諸暨有關者。看來該館仍然是在走以鄉邦文獻為特色藏品的收書思路。

專用設備

整齊地排列

之後主辦方宴請眾位代表,按照既定的安排,下午周音瑩等人將帶與會者前去參觀諸暨的歷史遺跡。此次來諸暨前,我也做過相應的功課,當地有幾座藏書樓遺址在。當時周音瑩告訴我,她將請陳仲明台長帶我去訪這些遺跡。可是到達諸暨後,因為排程得緊湊,我完全沒有時間單獨行動。故到此時,我只好向周音瑩表達歉意,告訴她我不再跟大部隊一同去參觀,而是請方俞明等幾位師友帶我去尋訪藏書樓。周老師表示理解,於是我跟在座的各位一一話別。由此而結束了我的第十五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之旅,轉而踏上了歷史遺跡尋蹤之路。

藏書票式樣

然而在開會前的幾天,周音瑩又告訴我,諸暨圖書館館長想讓我在讀書年會期間到他們館辦個講座。聞其所言,看來我的悠閒又打了折扣。近兩年我的講座辦得太多,雖然這種做法在傳播藏書文化方面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講座從準備到講述總要動一番腦筋,同時出外專門講座在往返的旅途上也是一種耽誤。故而今年下半年雖然我舉辦了幾場講座,但從受邀請的數量來看,我只講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畢竟,太多的講座會耽誤我的寫作進程。有不少的朋友勸諫我應當放慢寫作的腳步,以便細水長流。我明白朋友所言當然在理,但經歷過一場大的意外,讓自己明白了生命的無常。故而總是感覺“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趁著年富力強多出成果,免得年老色衰時後悔。這也正是我減少講座數量的主要心態。

但周音瑩的邀請我卻不能拒絕,因為這件事我對她有歉疚。一年前,她就邀請我前往諸暨圖書館舉辦講座,因為她知道當時我正在浙江省圖書館搞活動,為這件事諸暨圖書館館長還特意打電話給浙江省圖書館館長徐曉軍先生。朋友如此盛情,我當然不能推卻。恰好趕上蕭山古籍印務公司老闆張國富先生的兒子結婚,我決定參加完婚禮後再前往諸暨。

精美的筆記本

但人算不如天算,我在蕭山的當天天氣大變,一股寒流橫掃南方,而所有的電視和廣播都發出了預警,稱江南地區轉天將會下凍雨,高速路全部封閉。這種狀況顯然無法成行,按照航空公司在延誤時慣有的說法,這可以稱之為“天氣原因”或者叫“不可抗拒因素”。即便如此,我總要比航空公司禮貌一些,於是只好給周音瑩打電話,為這個鬼天氣向她表示歉意。周老師當然也聽到了這樣的預告,她對我的不能成行表示理解。而我卻明確地稱,為此事欠她一個情,今後一定還上。而此刻,真應了那句電影臺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看來到了還債的時刻,我當然立即應承下來前去辦這個講座。

答應下講座的轉天,我又接到了王振良先生的微信,王兄告訴我說,蕭山圖書館準備召開來新夏逝世三周年紀念會。而此會的召開時間與全國民間讀書年會報到日是同一天,因為蕭山館就是想借諸暨辦會之便召開來新夏紀念會。在10月27日上午開完紀念會後,當天下午就會送與會代表前往諸暨。

所得部分民刊

我與來先生交往有年,我從他那裡得到了不少的教誨。他的紀念會我當然要去參加,只是沒承想我原本想借讀書年會換換腦筋的心態已經完全不能得逞。參加年會之前,我還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因為11月4日我將在寧波舉辦的浙江書展上辦講座,而5日則是在中國第一大藏書樓天一閣舉辦講座。這些地點都在浙江,諸暨年會的舉辦時間是27日到30日,距寧波書會僅有四五天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往返京浙顯然更為勞頓。我本打算推遲到達諸暨的時間,在諸暨會後與紹興的方俞明先生約定好,請他帶我去尋訪幾處藏書樓遺址,而後再前往寧波,以這種方式來儘量縮短在外的時日。如今又要添加一場必須要參加的蕭山會,這更讓我的悠閒大打折扣。

王振良先生做事謹嚴,他張羅這樣一場紀念會,肯定已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情形,但我估計他不太可能想到我此次參會的心態。既然如此,我不由就鄭重其事起來,跟他爽快地說了一句“蕭山見”。

前往蕭山前的一天,浙圖的徐曉軍館長給我來微信,他聽說我前往蕭山開會,便告訴我說,去年與我約定的前往富陽看紙之事可以成行。近些年來,我陸續地在考察手工紙作坊,同時浙江古籍保護中心也建立了專門的手工修復紙紙庫。這樣的共同愛好使得我從該中心那裡打聽到不少紙作坊的資訊,而徐館長也是位有心人,他在實地考察過程中,如果發現傳統的造紙作坊遺跡等等都會將這個資訊轉告於我。這種成人之美的心態,當然令我很是感激。而今他又找到一處,並且帶我前去探看,當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

但是,在蕭山會和諸暨會期間,我已經安排得沒有了空閒,於是我向徐館彙報了這兩個會的舉辦時間。他聽聞我將前往諸暨,於是馬上又說,他也要在轉天前往諸暨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故帶我考察完富陽紙作坊後,可一併前往諸暨。有著如此的便利,我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於是在蕭山紀念會舉辦完畢後,當天下午我未曾跟書友們去參觀方志館,而是乘上徐館的車駛入了富陽的山村。

紙作坊保留完整程度超過了我的想像,而富陽之行讓我更大的收穫是看到了抄紙簾子的製作方法,這讓我對手工紙的製作有了進一步地瞭解。心滿意足後與徐館在當晚趕到了諸暨。

開會所住酒店

第十五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的舉辦地是諸暨市同方豪生大酒店,住宿地和開會地同在此酒店之中。在五星級的酒店舉辦三天的民間讀書年會,這份豪奢似乎跟民間二字有些忤格。看來我的觀念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社會畢竟在進步,讀書年會的規格也在與時俱進。在酒店大堂我遇到了方俞明先生,他把我帶到了報到處。辦完入住手續後,我陪徐館長走入宴會大廳,本屆年會的主辦方正在這裡請與會嘉賓就餐。

入口處的告示

宴會大廳內的熱鬧與酒店外的靜悄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看到裡面有十來個大圓桌,每個圓桌都坐滿了人。眾人的言談熱鬧非凡,遠沒有官辦會議的矜持。因為人太多,我來不及與朋友們一一打招呼,直接跟隨方俞明坐到了其中一桌上。又一次見到了周音瑩,經過她的介紹,我認識了諸暨市圖書館館長鄭永先生。鄭館一身的朝氣,與其聊天方得知,他每日裡都會鍛煉身體。在鄭館的介紹下,我又認識了該館的幾位老師。

在本桌者還有紹興市圖書館黨委書記兼館長王以儉先生,王館儒雅知禮,一身的文人氣息。雖然他話語不多,但他身上的這種氣息卻讓人有著本能的舒服。周音瑩又介紹我認識了諸暨市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兼台長陳仲明先生,我立即走上前感謝陳台長對本年會的辛勤付出。在此前,周音瑩已告訴我,她之所以有勇氣申辦此會,主要就是有陳仲明先生的支持。周在申報之時,陳台長時任諸暨市文化局局長,未曾想到年會還未舉行,陳局長已經轉任了電視臺台長。這個變化讓周音瑩頗感措手不及,然而陳台長卻有著鐵肩擔道義的義氣,他一如既往地支持年會,使得這次年會才得以順利辦成。

晚宴結束後,方俞明先生帶我與徐曉軍、王以儉兩位館長前去一家茶館喝茶。我告訴他晚上自己尤其不敢喝茶,方兄卻告訴我這個茶館辦有一個讀書會,其名稱為甘棠讀書會。此會固定在每月18日活動,在當地頗具名氣。同時諸暨還有一個浣紗文學讀書會,此會辦的時間更長而涉獵的話題也更廣泛。今晚該會的核心人物玉蘭兒也將前往這家茶館與眾人見面。既然有這麼多愛書人在,我當然想聽聽他們的看法,而鄭永館長聞聽後,也一同前往。三位館長共同去參加一個民間讀書會的茶聚,可見民間讀書力量所帶來的凝聚力。

甘棠茶館辦得很雅致,走進室內瞬間感受到了濃濃的書卷氣。方俞明還邀請了勵雙傑和童銀舫兩位愛書人,又介紹我認識了紹興的愛書人阮建根先生。阮先生言語不多,但他面對圖書時的眼神,令我引以為同道。在這家茶館內還見到了研究當地相關文獻的何耕土先生,何老先生自稱剛從國外回來,他感慨著自己的眷鄉之情。給眾人泡茶者乃是嫺靜的德瑪小姐,她邊泡茶邊向我徵詢著一些看法,我也直言不諱地講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交流最讓人有舒適感。

玉蘭兒是典型的書女,她坦率地講到了讀到我幾本書後的觀感,同時她也提及諸暨當地在讀書選擇方面的偏好。玉蘭兒直言:浣紗文學讀書會的成員知道方俞明這個人,就是通過我所寫之書。後來他們與方先生取得了聯繫,請他來參加讀書會活動。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方俞明才把我等帶到了這裡。看來,愛書才是眾人相識的紐帶。

茶敘結束後,玉蘭兒送我跟王以儉回酒店。在路上,玉蘭兒仍然聊著她對一些書的看法,看來她的大多數心思都沉迷在了書中。諸暨當地能有這樣的資深愛書人,真的令人感到溫暖。

不知是何水果

10月28日早餐之後,集體在大酒店門口合影,在合影地的側旁有一棵大樹,樹上長著的青綠色果實我卻不明是什麼水果。我分別問過三人得到了三個答案,看來大家都是外地人。但分不清水果,並不影響與會者的熱情。大家在認真探討水果的同時,一併步入酒店內的會議室去參加正式的年會。

歷屆年會展板

駐足觀看

走進會議室,立即感受到了舉辦者在這方面的用心,因為在入口位置一字排開十幾個展板,每個展板上都有一張放大的集體合影,是第一屆到第十四屆的民間讀書年會照片。照片的下方,詳列出參會者的姓名,眾人紛紛在上面尋找著自己的倩影。我卻最為簡單,因為只參加過第三屆,果真在上面看到了十二年前的自己,當時的形象果真比如今有朝色。在看照片的過程中,北京的戴建華走到旁邊,指著照片上的一位說:“看我當年也參加了此會,在十二年前咱倆就同框了。”

找到了年輕的自己

我在記人方面的確水準很差,只覺得自己是在幾個月前剛剛認識戴先生的。當時我在海豚簽字新書,同一天陳子善先生也在該社簽字,因為陳先生簽字數量巨大,他特意請戴建華來幫忙鈐章。正是這個場合我見到了戴先生,當天晚上一同吃飯,在座者還有謝其章先生。其實第三屆讀書年會,我是跟謝先生共同參加的,卻沒能記住那場會上還有戴先生,而今通過這張照片得讓“有圖有真相”這句話再次應驗。

展板下方有與會者名錄

在展板的對面擺放著兩個長桌,上面放著一摞摞的民間刊物,眾人走上前紛紛取閱。這些刊物雖然從外觀裝幀上都很樸素,但每一份刊物都是編刊者的心血結晶。寫書不容易,其實編書同樣不容易。我在編《藏書家》的那些年,對此有著深切地體會:大多投來的稿品質都不高,而所約名家之稿則遲遲不能發來,幾番催促幾番解釋,搞得自己頗為心煩。所以編此刊三年後,我堅決將其交回了齊魯書社,因為我覺得編書遠不如寫書來得自在。也正因為如此,我對這些民刊的編者充滿了敬意:如此的為他人做嫁衣裳,還能如此的堅忍不拔,這份精神足令人敬佩。

紛紛取閱民刊

邊看邊品評

眾人就座之後,首先舉行了開幕式,按照慣例當然首先是領導致辭。第一位講話的人,是諸暨市委宣傳部部長王孔羽女士。王部長首先吟誦了當地鄉賢王冕的那句詩“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句詩出自王冕的《墨梅》

開幕式會場

開幕式正式開始

從那天開始,王冕的這首詩在各種媒體上大火,王冕又恰好是諸暨人,諸暨當地人民當然以有這位先賢為傲,而當地領導也當然會大力地宣講王冕。其實,就名氣而言,美女西施才真正的是家喻戶曉,而西施也是諸暨人。雖然她沒什麼文化,但女子無才便是德,西施的名聲要比王冕大的多。就文化而言,諸暨除了王冕還有楊鐵崖和陳洪綬,這三位被合稱為諸暨三賢。在大多數民眾心中,恐怕這三賢加起來也難敵西施的影響力。顯然王孔羽部長更看重文化的影響力,她在會中強調文化強則民族強。我把這句話理解為她對三賢的推崇,接下來轉念細想,而今凡事都可加上文化二字,西施也同樣如此,那王部長說得是西施呢還是三賢,我的糾結真是無聊。

坐在前面的王孔羽部長

領導講話之後,第一位上臺發言者是董甯文。讓他第一個發言,當然很應該,畢竟他是第一屆年會的創辦人之一。因為蔡玉洗有恙,本屆年會未能參加,董甯文便成了年會創始人的代表。他首先回顧了十四年來民間年會的歷程,又說今天是重陽節,所以鄭重地向與會的年長者祝以節日快樂。當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遲疑了片刻不知該不該鼓掌,因為我到底算不算老人,至少在心理上還不確定。我覺得董甯文的講話,有如行雲流水,而他的為人卻又那樣的謙遜——剛才我在細看第三屆年會合影時,無意中看到董甯文和蔡玉洗站在了合影人群的最後一排。

董甯文先生發言

接下來講話者乃是甘肅張掖圖書館館長黃岳年。我從資料上得知,第十四屆讀書年會的承辦人就是黃嶽年。他在講話中稱,張掖會結束後,他仍然看到當地的計程車上繼續播放著讀書年會的廣告,這種做法使得年會的影響力更為擴散開來。

之後講話者乃是浙江古籍社社長壽勤澤先生,他的講話內容恰好提到了《浙江文叢》,他說為了編這部大書,費了很多的心力物力,他們甚至到海外去尋找相關資料。而今已經出版了129位浙江籍或者客居浙江文人的詩文著作,到如今《浙江文叢》已經出到了500冊。壽勤澤老師在開幕式上受陳侃章先生委託,向讀書年會、圖書館和西施文化研究中心贈書,一種是《古往今來說西施》,一種就是《浙江文叢》已出版的五百冊。

周音瑩上臺示意性地領取贈書

黃岳年館長發言

王稼句的講話很有意思。他首先說,本屆年會因為特殊的原因,有著人數上的限制,事先有很多人想來參加,但因為不在邀請名單之上,故使得一些人為此不高興。他的這句話不知是否提高了在座者的榮耀感,至少讓我有了瞬間的與有榮焉。而王稼句又接著強調,他參加過第一屆年會,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參加拍照,使得有些人不承認他是“黃埔一期”。這種質疑之聲顯然令稼句先生不爽,好在他有了新發現,鄭重地跟大家說,近期找到了一張李傳新給他在第一屆年會上拍的一張照片,讓他確定為“一大代表”。

王稼句先生講話

稼句的講話更讓人感到民間年會有著無形的凝聚力,雖然它看似鬆散,然而卻讓一些人以參加此會為榮。這種年會的魅力究竟在哪裡呢?這值得相關專家做一番深層探討,而稼句先生講述這個小故事,倒並非是為了誇耀他的先知先覺。因為他接下來強調:應該把每次年會的資料都彙編在一起。他說張掖和天津出版了相關的文集,這種做法大有必要。更為難得者,王振良還搜集到不少人所記的年會日記,經過對比,發現這些日記中所記的內容與事實都有差異。所以個人的視角總有偏差在,而這更加突顯出了編纂文集的重要性。

主題研討會

開幕式舉辦完畢後,有了二十分鐘的茶歇,之後重回會場進行研討會。本研討會的主題是“讀書民刊的審美價值及讀書民刊與地方文化的相承”。主持者是上海巴金紀念館常務副館長周立民,周先生的主持頗具特色,在主持人席上宣佈讓大家隨意上臺發言,他不點名也不點評,只是坐在主席臺的側旁翻看手中的資料。他認為站到臺上的發言方式已經很嚴肅,如果能讓大家坐下來圍成一圈,那會議的活潑程度將更高。看來讓每位發言者都能無所顧及暢所欲言地發出自己的心聲,乃是周立民主持會議的本持想法。

主題研討會的主持人周立民館長

這樣的開會方式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但接下來的井然有序卻讓我對周立民的主持方式再三刮目。因為每位上臺講話之人既不用自告奮勇,也用不著自報家門,而是徑直走上台說出自己的觀點,說完之後轉身走下,而接下來的一位又飛身登臺。這個過程既無喧囂也無爭搶,形式上的自由不知是否能產生思想上的自由,但這樣的形式顯然比命題作文要真實許多。

投影一直放著這樣的懸念

第一位上臺發言者,是一位名為何澤的女子。她說自己就職於溫州市圖書館,她是代表《溫州讀書報》主編盧禮陽來發言。何澤的講話是念稿,似乎不易產生活躍的思想。而接下來的幾位自由登臺者,每人上來就講,不做自我介紹,我卻是第二次參加年會,故無法將講話人與在座的名單一一對應。文中漏記之人應當不少,只能記錄下一些自己熟識者的所言。

夏春錦先生講話

夏春錦說,大家都認為他是桐鄉人,因為他居住於桐鄉又在當地辦刊,但實際上他卻是福建人。他強調辦民刊不但要注意內在美,也要留意外在美。他介紹說自己編輯了幾部文集,而後他總結出越是專題性的文集影響力越大。他對辦刊之事心態很平和,夏春錦明言,刊物能出則出不能出則等,總之刊物要跟地方文化相結合,只有這樣刊物才接地氣。而後他談到了幾位桐鄉名人,比如張履祥、呂留良、木心等。而這些年我看到夏春錦最下功夫的事情,就是對木心的研究與宣傳。

王振良先生講話

王振良的講話也是談到了自己在身份上的偏差,他實際是東北人,而業界都把他視之為天津人。所以說祖籍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者是每到一地要為當地的文化有所貢獻。而我覺得振良兄的確做到了這一點。他講述了天津問津書院的運作方式,同時也告訴大家《問津文庫》已出版了六十二種。為了編這些書,幾乎佔用了他所有的業餘時間。他的這句話更讓我感到辦刊的不容易。王振良又談及他與《開卷》的合作,他明確地說出因為環境的變化,使得董甯文所主持的《開卷》在資金方面發生了問題。而王振良借助問津書院使得《開卷》得以延續至今。王振良同時說,他正在編一部小開本系列的《微天津》,希望大家踴躍投稿。

張元卿接續王振良的話,他講到了《微南京》的編纂之事,他說此刊每期約五萬字,而王振良的《微天津》僅及此之一半。張元卿說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已對《微南京》立項,同時他講到了南京與金九的關係,他說當地確認的南京金九故居搞錯了,因為那裡是金九母親的舊居。由此而說明,對鄉賢文化的努力發掘,更能展現出一些歷史史實的真面目,而這也正是《微南京》所追求的出版內容。

山西文聯的劉濤我第一次見到,他說自己的專業乃是研究戲曲,已經辦了幾年的民刊,其中有《家譜》《故紙》等等。他說自己的藏書主要是收集一些老的雜字冊,也就是古代的識字刻本。這樣的書他已收集到了一百多種。經過比刊,他發現這些雜字冊有很強的晉商文化,而這種文化其精神實旨乃是強調誠信,所以劉濤認為這樣的書直到今天還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周音瑩女史講話

周音瑩走上台介紹了《越覽》的辦刊情況,她特意感謝了陳仲明台長對本會的鼎力支持,同時她告訴大家,自己調到了西施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在此前,我曾看到她發過幾篇文章都是在強調諸暨才是真正的西施故里。蕭山在爭這個名號,故她轉發的文中列出許多史實,以證蕭山的故里爭搶沒有道理。看來周音瑩對自己的家鄉有著摯愛,她的這份摯愛讓我想起了艾青的名篇——《我愛這土地》。如今她又調到了專門研究西施文化的研究中心工作,可見她對西施之愛超過了艾青對家鄉土地之愛。

陳仲明台長闡述了廣播電視與民刊的暗合之處,因為這兩者都強調內容為王。他舉出了湖南衛視的例子,他說此台的成功不可複製。陳台長講話思路縝密口才尚佳,他能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分析同一件事物的利與弊。他坦陳現在看電視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但即便如此,因為長年的人氣積累,電視臺實力仍在,這樣比較起來,民刊的困難則更多。陳台長強調,既於目前的狀況,無論是電視臺還是民刊都應當與時俱進地探索新的傳播途徑。

阿瀅先生講話

阿瀅講述了他所主持的《琅環文庫》,此文庫已出十輯。阿瀅稱雖然該書基本是自費出版,但他卻讓很多作者借此實現了自己出書的夢想。

戴建華先生講話

而戴建華則介紹了他新進出版的《論書絕句三百首》,他說此書原本是想趕在年會之前全部印出,以便拿此來贈送給參會的朋友。然而,因為趕上北京正在開重大會議,使得印刷廠停工,故該書無論如何也無法趕制出來。所以他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先裝訂出160冊。因為這樣的書屬於非正式出版物,所以這160冊書既沒有印定價也沒有印出版社,這樣特別的書反而成了眾人追逐的尤物。然而戴先生卻稱因為書太重,他沒帶來幾本,只能返回後再寄給需要的書友們。

馮傳友先生講話

馮傳友以他那特有的高亢之音談到了《包商時報》從創刊至今的方方面面,馮先生做過電臺的主持人,所以他的講話口齒清晰邏輯完整,並且不乏感情用事時的高潮。他說《包商時報》獲得過多個一等獎,而該報中的“包商書生”副刊起到了巨大作用。雖然有著如此大的工作量,但該報其實僅兩位工作人員,一位是助手而另一位則是馮先生自己。而他本人主要的任務則是向各地的朋友約稿,正當本報辦得如日中天之時,在某位領導的要求下突然停刊了一年零五個月,後來因為更大的領導問到此報為何停刊,於是該刊迅速恢復。即便如此,馮先生也坦陳這份報紙至今未能恢復元氣。以前該報寄贈者有一千份之多,但現在則為六百份。由他的闡述讓我感覺到,很多事情經過一場挫折可能就會錯過了黃金時期,即使後來的補救措施再完善也難以追上時代的步伐。但馮傳友是位狂熱的愛書人,以他那飽滿的熱情,以及腳踏實地的工作方式,我總覺得《包商時報》終究會有一天再現輝煌。

張阿泉先生講話

張阿泉先生是我十年未見的朋友,我曾在呼和浩特與他幾次見面,就外形與氣質而言,他應屬民間讀書會中的另類,十年前所見與今日完全沒有走樣,依舊是長髮飄飄,透顯著或隱或現的書卷氣。他在台前說,自己主辦過2.5屆民間讀書年會:第四屆、第七屆以及第八屆的成都會也是他跟龔明德共同承辦,這一屆算是半屆。如此說來,阿泉先生確實是至今為止承辦民間讀書年會最多的人。阿泉的發言頗為犀利,他說來參加年會的各位代表其實都很辛苦,大家跑這麼遠並不是為了聽到一大堆的空話。他認為凡是與會的代表主持人都要一一做介紹,不應當僅僅介紹幾位大佬。而在講話時,都不要說一大堆官方語言,張先生認為民間讀書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種姿態,其更強調自由。他告誡各位,不要鼓動別人讀書,他認為這種方式很壞,因為讀書使人清貧與不合時宜。故而不要提倡全民閱讀,因為這樣的提法就如同全民發財,是不現實的事情。張先生又說,各地所辦民刊,內容不錯,但在裝幀方面略顯簡陋,應當於此有所提高。

上午的發言結束之後,下午各位代表又回到了原會場,而此時的會議桌已經擺成了方程的模樣。眾人圍坐四周,果真缺少了上午的莊重,而這種從善如流的做法也體現出了主辦方對大家意見的尊重。

徐雁先生忙著刷屏

下午的發言由徐雁先生主持,他當場宣佈下午的會議有三個主題:一是“西施文化之我見”;二是對《蠹魚文叢》一套書的研討;三則是申辦下一屆讀書年會。對於第一個話題首先發言者為王稼句先生,他首先講述了西施在蘇州的遺跡,其實比在諸暨還要多。這位西施雖然僅僅是位美女,然而與她有關聯的越王勾踐、吳王夫差、文仲等人,雖然這些人都幹出了轟轟烈烈的業績,可是他們的影響力卻都比不過西施。他舉例說如果上街做隨意的調查,恐怕十個人有九個人會知道西施,而這三位能瞭解者恐怕會少的多。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原因,稼句先生認為這是人們賦予西施太多的美德。

認真聽講

範笑我也講到了嘉興的西施遺跡,然而他卻能冷靜地一一道出這些遺跡其實都是附會。他的這番講話讓我想起幾年前的一段事情,當時笑我先生帶我在嘉興地區尋訪遺跡多處,其中之一就是到某個公園湖內,而該湖的湖邊就立著一尊西施雕像。這尊雕像因為風吹日曬,望上去滿目黑塵,當時我就笑稱這是自己看到的最醜西施。笑我聞言只是笑笑未曾言語,但他卻並沒有告訴我,這位醜西施立在湖邊是因為以訛傳訛。笑我兄一貫對跟嘉興有關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本能的回護,而此刻他卻能直言嘉興的西施遺跡均不真實,這份客觀冷靜令我大感意外。

走到後方觀察

周立民先生並未講述對西施文化的看法,他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那就是應當搜集歷代與西施有關的圖像,以此而編成一部書。他認為此書定會暢銷,因為這是一個“重顏值”的時代。周先生語言幽默風趣,每當其講話時我都會側耳細聽,因為他總能在不經意間說出一句包含著雙解的話。而這樣的話最能令人會心一笑,此刻他的發言果真引起了在座者的熱議。大家紛紛從歷代畫像的真偽角度來談論西施圖像的搜集問題,這樣的探討雖然難以立即達成成果,但無意間創造一個有意思的話題,而這正是周先生的絕妙之處。

壽勤澤社長講話

《蠹魚文叢》乃是夏春錦、周音瑩等人共同策劃的一套小叢書,該書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發行。壽勤澤社長介紹了此套叢書的成書過程,由此而顯現出該社對該叢書的重視。因為這是夏春錦等人正式編輯出版的第一套叢書,所以他們在方方面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而這份認真,也讓壽社長為之感動,但壽社長也提及此套叢書原本有5冊,但其中1冊因故未能印出。

而後夏春錦介紹了該出的編輯思想,上午開會結束時,夏春錦曾私下跟我聊天,他說正在著手組稿《蠹魚文叢》的第二輯,希望我能參與其中。該套叢書在報導之時,每位元與會者都得到了一套。雖然我還未來得及細細翻看,但也瞭解到了大致的內容:這套書都是與浙江有關者。而夏春錦也明言,他的這套叢書一是主要收對浙江人物歷史的研究,二者則是浙江籍的作者。然而他的這兩個要求我卻都做不到,因為我既不是浙江人,也沒有專門寫過一本跟浙江有關的書,所以我對他的盛情只能表未歉意。而此刻夏春錦在介紹該套叢書時仍然強調了這一點,壽社長接著他的話又做了相應的解釋。壽社長直言,他在編輯此書時,曾經勸夏春錦不要拘囿於這樣的範圍,更多者應強調書稿的品質。而夏春錦堅持自己的初衷。

其實對於夏春錦的堅持,我倒是能夠理解,因為他是本書的主編。古人有“選學”之說,收哪些不收哪些,也是一種學問。夏春錦有著這樣的選擇,當然有其堅持的道理。而接下來周音瑩對夏春錦的講述進行了補充,通過她的所言,更讓人體味到編一套書是何等之不易,但正因為他們的齊心努力,使得該書很快具有了影響力。

接下來則是《蠹魚文叢》第一輯相關作者的講話,其中的葉瑜蓀講述了許多豐子愷的軼聞。有一段最為感人:在特殊的年代桐鄉當地請豐子愷給某個劇場寫匾額,豐先生寫出了很大的字並且以此為榮。葉瑜蓀在多個史料中看到豐子愷談及這件事,然而由於身份的原因,這些字實際並沒有被正式使用。這番講述令在座者大為感慨。

陳子善先生寫了一本《浙江籍》,同時也納入了《蠹魚文叢》。這幾日他十分地忙亂,昨天他在蕭山參加了來新夏逝世三周年的會議,而後立即趕回上海去參加一個不可推託的重要會議,轉天他又乘高鐵趕來參加此會。由此也可看出,子善先生對於本會是何等之支持。而下午的會議開到一半時,他方匆忙趕到,主持人徐雁立即命其講話。陳老師摸不著頭腦,他歇息一會兒後,壽社長則提出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僅誇本叢書之好,他也希望在座者能夠提出一些批評意見,以便在此後的幾輯中能有所提高。

子善先生聞聽此言,他立即接話說,雖然該書編輯的不錯,他卻對裸脊裝一向反感。他的所言立即受到了周晨先生的“商榷”,周晨認為裸脊裝有其好處在,比如這種裝幀形式可以將書頁全部平攤開來,而其他的方式卻難以做到這一點。在此前周晨已經講述了在國際上圖書流行的主流做法,雖然中國近些年的書籍出版在裝幀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與國外的同類書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就很容易發現兩者之間的差距。

周晨先生近幾年所設計之書,在國際上連續獲了幾個大獎,他的所言當然在理。而子善老師則是從圖書館的使用角度論述了裸脊裝的弊端,他以香港大學圖書館為例,稱該館的藏書無論是裸脊裝還是平裝都會一律改為精裝,哪怕是薄薄的小冊也要進行改裝。因為只有如此,才會使得藏書長期保存和利用,而裸脊裝之書在插架過程中,連續抽插幾回就會使封皮脫落,一旦脫落後這本書將無法查找。

我仔細聽完周晨先生和子善先生的所言都有道理,只是他們兩者的著眼點略有差異。周先生是裝幀設計家,他希望中國書籍的裝幀水準逐漸追趕上國際先進水準。而子善先生則是著名的學者,他長期在大學內任教職,在教學的過程中,他能夠看到書籍在使用和流通過程中所發生的弊端。我真希望能夠多有這樣的碰撞性探討,以便使得書籍既美觀大方又結實耐用。不知道這種心態算不算是魚和熊掌的兼得。

我對於《蠹魚文叢》既未參與也未瞭解,故在現場並未言語,然而子善先生突然點名讓我講話。我只好借著壽社長的話題,對該書提供一點自己的意見。我是從書名角度來講出了自己的態度:這套書名為《蠹魚文叢》,望文生意這套叢書所收應當是關於研究書的書,雖然沒有這樣的規定,但顯然已經達成了業界共識。然而本叢書所收的四部書卻沒有一本是關於書的書,所以我倒覺得要想做到文題相符,不如另換一個叢書名。雖然說“浙江文叢”這個名稱已經被佔有,但完全可以想出一個近似的叢書名稱。比如“浙江文存”“浙江文苑”諸如此類。

在座的各位還有多人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對該書的看法,因為有些在座者我不知如何稱呼,故無法在此一一列出他們的高見。因為時間關係,討論無法繼續下去,主持人徐雁宣佈進入第三個環節,也就是申辦下一屆讀書年會。本次申辦者總計有三家:哈爾濱、鄭州、蘇州。

哈爾濱的申辦者是黑龍江省圖書館蕭紅文學館館長章海甯先生,章先生說讀書年會從來沒有在東三省舉辦過。而當地有著良好的讀書氛圍,尤其在暑假三伏天,很多人到哈爾濱去避暑,如果在這個階段於哈爾濱召開年會最為適宜。

第二位申辦者乃是鄭州的馬國興先生,馬先生介紹說他自辦刊物《我》長達二十多年。而他的申辦也得到了當地文化部門的支持,他特意請來了鄭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張文書先生,以及該局的陸炳旭處長。馬國興的講述頗長,他首先從鄭州的地理環境講起,而後提及也當地的人文歷史,接下來又講到了當地的讀書環境。他認為這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加在一起,而政府部門也予以鼎力支持,因為張文書副局長就是在本市負責全民閱讀推廣。

第三個申辦地蘇州讓我略感意外,因為本市的申辦人乃是蘇眉和吳眉眉兩位女史,她們的申報被與會者戲稱為“雙眉齊發”。在幾天的接觸中,兩位女史也未曾提及要有著這樣的申辦。而蘇眉用簡潔的語言陳述了蘇州所能承諾的申辦條件。

三家的申報引起了在座者熱烈的討論,究竟花落誰家,顯然難以達成共識。然而很快到了主辦方所定下的吃飯時間,晚飯之後與會者將集體前往諸暨大劇院去觀看演出,故會議無法延遲。徐雁與子善先生交換意見後,正式宣佈:現場不確定哪家征得了承辦權,這個結果留待明天講座之後再正式宣佈。

簡單的晚餐之後,眾人乘大巴前往諸暨劇院,專門聽詩朗誦於我而言還是第一次。此劇院外型前衛,能夠感到剛建成不久。而聽此朗誦的聽眾在門口卻排起了長隊,能有這麼多人喜歡這樣的讀書形式,這真的令人很欣慰。節目開始後,不同的朗誦者均飽含深情朗誦著不同的詩篇與散文,然其內容都是歌詠浙江或者諸暨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這些人的朗誦技巧是否高明我不清楚,因為我無法做出比較,但節目的編排卻有著意外的驚喜。

節目進行到後半部分時,主持人突然講到了第十五屆民間讀書年會在諸暨舉辦的事情,把這種聲音傳導到民眾之中,這確實是一種巧妙地結合。而接下來徐雁先生走到了舞臺當中,以他那特有的聲音朗誦出一段優美的散文。而後的一個節目則是張阿泉和周音瑩共同走到臺上,他兩人每人一段地穿插朗誦,很有舞臺風範。尤其張阿泉那一頭的長髮,極具舞臺效果,而周音瑩的著裝也與張阿泉的服飾有著完美的搭配。他們的朗誦引起了讀書年會的參會者熱烈的掌聲。會後周音瑩在群內所發的微信開玩笑,按照原本的設計他兩人最後要把手,可能因為緊張,卻忘了這個重要的動作。眾人在群中紛紛調侃,認為後補把手也不遲。我注意到,徐雁先生的臉上竟也塗抹了不少脂粉,真可謂“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暨陽學院的大門

第二天一早,主辦方用兩輛大巴將與會者帶到了諸暨圖書館。此前徐曉軍館長已給我講述過諸暨圖書館的特殊性:該館乃是辦在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內。一家市籍的圖書館何以辦在學校內,此前我卻未曾聽聞過。徐館長解釋說,這是當地為了提升教育影響力,以免費提供校園的形式,招一些名校來本地。但是建造這麼一所學院成本高昂,這個過程中消耗了當地不少的財政積蓄,致使無法短期內創建新的圖書館館址,故只好將圖書館搬在了學院的大樓內。

寬闊的校區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處在諸暨市的郊區,走入校園之內瞬間感到占地面積很巨大,從入校門起走到圖書館就有著長長的一段路。而講座的舉辦地乃是該館的一樓報告大廳,在大廳內再一次見到了諸暨市圖書館館長鄭永先生,我感謝他為這個講座所付出的辛勞。

高大的圖書館

圖書館大堂

關於講座題目我事先徵求了周音瑩的意見,因為時間匆忙,我來不及設計新的講座,於是將現有的幾個講座題目發給她。她選擇了《明代版本瑣談》,當時我就好奇她何以選這個題目。本想到達諸暨後瞭解她的想法,但諸暨會議期間安排得太滿,無暇談及這些閒話。趕往會場之後,我又想起了這個細節,可惜周音瑩坐得太遠,我沒辦法與之閒談。

新書區

我的講座有王稼句先生主持,他在開場白中熱情洋溢地表揚了我,而後我以PPT的形式講述了明代版本的分期及其時代特點。接下來的提問環節頗為踴躍,這些提問尤其以張掖圖書館館長黃岳年先生的所提最為專業。

善本室內黃色的燈光

無紫外線燈管

講座完畢後,接下來是簽字環節,我想到了眾人所關心的下一屆舉辦地的結果,於是立即走出會議廳,坐在外面給各位師友簽字。等我簽完後,眾師友紛紛告訴我,鄭州取得了下一屆讀書年會的舉辦權。但這個結果是如何產生的,因我未在現場,故無法描述。

善本室內的珍藏

每部書都有題簽

簽字完畢後,鄭館帶我參觀圖書館。首先觀覽了圖書館的各方面設施,因為是新館的原因,該館的硬體設施確實不錯。而後參觀了古籍部,因為古籍部內使用的是無紫外線燈管,故拍出的照片均呈現一片橙黃色。為此鄭館特意讓工作人員拿出幾本善本,讓我到閱覽室觀看。這些書各具特色,從內容角度來說,則大多是與諸暨有關者。看來該館仍然是在走以鄉邦文獻為特色藏品的收書思路。

專用設備

整齊地排列

之後主辦方宴請眾位代表,按照既定的安排,下午周音瑩等人將帶與會者前去參觀諸暨的歷史遺跡。此次來諸暨前,我也做過相應的功課,當地有幾座藏書樓遺址在。當時周音瑩告訴我,她將請陳仲明台長帶我去訪這些遺跡。可是到達諸暨後,因為排程得緊湊,我完全沒有時間單獨行動。故到此時,我只好向周音瑩表達歉意,告訴她我不再跟大部隊一同去參觀,而是請方俞明等幾位師友帶我去尋訪藏書樓。周老師表示理解,於是我跟在座的各位一一話別。由此而結束了我的第十五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之旅,轉而踏上了歷史遺跡尋蹤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