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對話:汽車產業未來戰略佈局投資熱點

探討嘉賓:中程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盛雪蓮、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文生、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翟俊、金沙江創投合夥人 潘曉峰、財裕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戴偉、三峽資本董事 毛凱軍

盛雪蓮:我先來講一下吧, 臺上唯一的女性, 我先來講一下, 本身在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領域, 包括上午和中午和其他溝通的時候也講, 我在新能源領域我們所瞭解的內容蠻淺的, 而且我們投資的角度, 或者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並不是很深, 這次過來, 其實也是過來學習的階段, 跟我們新能源、與未來出行行業結合的過程。

我簡單說話一下我們是做什麼, 或者我們能做什麼。 中程集團在整個領域裡面我們做的是相關產業與產業相關聯動的投資, 我們更偏重於做市場行業的整合和細分領域, 我們感興趣行業的並購業務, 中程整個資產管理規模有1.5萬億,

但是這1.5萬億裡面新能源投資的比例在總投比例裡面占得份額比較少, 因為新能源領域很熱, 就像我們剛剛講的, 你不提新能源, 不蹭新能源的熱度都不太好意思在市場上混, 因為新能源概念很熱, 很多人在蹭熱度。 真正投到新能源裡面, 我們發現這個水還是很深的, 所以我們在整個大的投資規模和範疇, 在我們投資比例裡面占得偏少。

但是隨著新能源市場不斷地發展從2011年左右開始關注了新能源領域, 我們真正投新能源相關的產業, 我們2014年才動手投, 我們在資本市場方面, 我們結合資本市場進行行業的整合和平夠, 這裡面我們會更關注幾個領域, 比如電池、電池原材料的領域, 舉一個例子,

比如說格林美(音), 我們也是他們的股東, 大巴的領域裡面像康盛(音)股份, 每個行業我舉一兩個例子, 最近我們也在關注新能源物流的企業, 比如說上市公司新海怡(音), 包括我們最近也在看出行的平臺, 這個是我們做了什麼, 從2014年開始大概投了相關的企業和行業。

接下來我們用什麼方式去做, 或者用什麼方式跟車企、新能源行業合作呢?我們往往用股債聯動的方式, 通過提供並購基金或者行業的基金, 對我們感興趣的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務, 包括我們的平臺, 用租賃的方式, 保理的形式。 而且我們在今年年末的時候, 可能也會有一支最新的供應鏈金融的基金, 做我們整個產業鏈相關的整合和融資, 這是我們更關注做什麼,

或者我們能做什麼。

第三塊就是我們即將會做什麼, 我們除了更加深入地細分領域裡面, 幫助企業通過供應鏈金融, 通過一站式的金融服務, 幫他們打造更好的產業服務和產業支援之外, 我們可能更關注的是在於幾個行業, 比如說新材料。 我們現在蠻關注與材料相關的產業, 包括這幾天過來以後, 經常問底下的大佬, 包括電池的技術, 電池的革新和革命, 因為我們很關注新材料的行業, 在新材料行業裡面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投入在裡面。 第二塊我們更加關注於物流行業, 包括新能源物流的製造, 新能源物流的運營和新能源物流後運營時代和市場。 在塊在運營平臺和新能源物流的車企等方面,

我們也已經有投入, 而且我們也即將, 可能會作為我的重點的投資的方向和投資的熱點。

剛才提到第一是在新材料, 第二是偏物流和物流行業, 第三是投資方面偏關注的就是剛才幾位老師都提出的關於運營平臺和後運營市場, 因為在運營平臺和運營市場裡面, 我們認為它是一個可以培育出獨角獸企業的一片非常好的市場, 雖然在裡面會有很漫長的過程, 包括也會有較大的投入, 但是我們願意嘗試在一些運營和後運營的市場裡面, 給他做成以供應鏈金融為主的, 結合我們本身的產業的投資。 但是在這裡面, 我們投資也偏更細分一點, 不是說每一個市場我們都會做, 我們會在重點區域或者重點類型的車型和重點類型的細分。 比如說我們看重偏小一些小型車的運營,這個是我們目前幾方面在做的事情。

翟俊:大家好,我是國投創新的翟俊,我們管的比較有特點的基金叫國家先進製造產業基金,這個基金是三部委發起的,主要就是投未來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剛才主持人說我們對未來汽車有什麼金融方面的支持和投資方面的策略,其實我們現在通過兩年的投資實踐下來,大家的行業觀點都差不多,就圍繞“四化”,共用出行我們不是特別關注,我們關注的還是製造業本身,以及製造業相關領域的產業升級,能不能代表國內或者全球最先進的方向。在電動化領域,應該說我們理解的投資的高峰期或者說最興奮的點,在過去的一到兩年,我們認為這個狀態你想再發現電動化領域的投資,我是指電池和電池的材料,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除非有新的技術和更大的投資出來,如果沒有的話,行業格局就定了,比如說比亞迪可能是第一梯隊,後面第二梯隊就不太明顯了。動力總成這塊,有一些在做的,但是是不是能夠代表全國的水準,我們還在評估,前兩年電動化過程當中,我們投資了相關的四個專案,大概投了40億。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我們更多關注智慧和網聯,實際上國內的業態和海外的業態,還不是特別一樣,對標國內,我們在智慧網聯這塊,我們想對標海外,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好的公司。但是看到最後,我們覺得缺的點比較多,博士整個解決方案,系統,包括硬體、軟體全部能夠提供,但是國內你看,基本上小的點上有一些創新的公司,但是這種創新的公司,這種公司是不是我們先進製造業產業基金來做,我們覺得離的還是有點遠。所以我們也在思考關於智慧網聯,因為智慧網聯牽扯面特別多,對標競爭對手,某種意義上來說也非常強大,所以我們也在思考,國內的機制和體制是不是能有更好的模式和優勢,能夠發揮國內的機制和體制,創新的製造交易機會。國家也在思索這方面的問題,我們產業基金也參與了,特別是發改委牽頭的關於智慧網聯發展戰略的思考,他們下一步可能會有一些動作,我們也在參與這方面的討論。應該說大的思路還是想利用這種國家的體制和機制的優勢,能夠打造一些共性的技術,但是這種共性的技術拿出來跟大家分享的話,可能也會有行業內的各個玩家參與進來,但是投資的體量和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未來產品大家的分享,這個會是我們產業基金下一步關注的。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在智慧網聯這個領域,可能更多的適合一些VC基金在一些具體的點上做一些佈局,但是一些大的資金是不是願意在這個領域做一些大的投入和很強的扶持,我認為大家還都在看。

但是我們作為管理國家先進製造產業基金,雖然沒有目前智慧網聯領域沒有很深的佈局,但是我們和業內進行交流,最近我們完成了大的交易,這個交易我們還是希望站在更高的高階來支援整個中國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

魏學哲:我們整車不如國外的,但是還是一些,真正落後的是零部件行業,零部件又最落後的就是汽車電子行業這塊,他講的我感同身受,在智慧網聯這一塊,其實是電子行業的一個延伸,這一塊在電機、電池這塊,大家起步的基礎差不多,但是在電子這一塊,本身的基礎就遠遠的落後。

翟俊:就拿傳統的電機來說,包括晶片,你最後發現都是英飛林(音)來提供,你想找一個做IGBT的,能夠提供汽車級的很少,比如說演算法,未來的碳化矽一些新的應用,國內和海外比差得比較巨大。

魏學哲:但是還是一個新機會,希望資本助推,在這個新的行業裡面有一些創造條件來做一些事情。

潘曉峰:我們主要做早期投資為主,就是幾個億,最主要的就是泛人工智慧、高端裝備、汽車,我本人未來十年什麼也不做,就做汽車、出行、大交通。我其實更關注低成本化,輕量化是必須持續做的,還有共用化,更有意思的是這幾波潮流是一起到來的,新能源汽車剛剛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還沒有到優劣的問題,只是動力系統上有一個簡單的替代,整個產業鏈會被重構,我們不是簡單的把發動機拿掉,新能源汽車就替代它們。所以說動力系統的改變會帶來整個產業鏈重構,都有機會。比如說最簡單的就是節電,以前工業應用的照明也好,功耗也好都要下來,技術要提升,都有機會,我們會在這裡面深度佈局。

我個人認為電池企業不是適合早期風險投資去投的,週期太長,電池從早期研發到應用,差不多要三十年,我們也投過,投進去七年,每年都有顯著的進步,但是要真正出來,就要20多年,我們就賣了,賣給了博士。電池不是不可以投,中後期可以投,企業做出來也要擴產,但是很難選,以後這個企業標的,動力系統這個電池占到整車,以前是一半左右,現在到30%左右,以後可能占到整車的1/3左右,這麼大的供應鏈,主機廠會不會放手,還是深度參與,形成強強結盟,這個都很難講。

另外實際上汽車本身就是幾萬億的市場,走到了出行,走到了大交通運輸就是幾十萬億的市場,因為產品的形態的改善,尤其是智慧化、網聯化以後會催生新的模式和新的業態,這塊值得佈局,無論是共用以及以後智慧的物流等等,因為我們如果從物流和出行方式來說是非常低效的,車的利用率就超低,加上停車等等這些方式都會改變,不會像現在這樣。到底變成什麼樣?我同意蔡總說的,看不清楚的,所有的潮流湧到一起,我們可以預期,我是偏樂觀的。

魏學哲:潘總也談了他們早期的投資,特別是新的技術的應用,也談對未來的預期從車到出行的系統,汽車行業確實是有風險要考慮的,比如說電池,現在鋰離子電池的就是30公斤每瓦的樣子,不可能是指數型的發展,還有就是談的壽命,汽車需要十年以上的壽命,現在電池壽命能夠做到多少?電池的安全性什麼樣子,這都是風險,所以投資有風險,是早期退出比較明智的。

戴偉:大家好,其實我們在汽車行業裡面也工作了20多年了,但是今天來還是以學習的態度,因為以前我們都傳統汽車行業裡面工作時間比較長,特別是思想也偏保守,因為我們認為,汽車是零部件裝配起來的,汽車核心的東西還是零部件,過去很多年一直專注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做很多投資和並購,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首鋼旗下的重工收購德爾福,是我們具體操辦的,也參與了投資,當時抓住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比較低谷的時候,退出一部分零部件企業,那個時候以非常合理的價錢買到了這個公司,後來又通過借殼在香港實現了上市,這個是我們做的。

當時有一個原因的,現在的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那個時候是北京市的工業司長,有一次到香港招商,找好我接待他,我就告訴他有一個並購的機會,因為那個時候德爾福是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公司,要把全球的自動和懸架賣出來,我告訴他這是一個難得的並購機會。當時他回去做了一個調研,迅速做出了決策要買。在當年的3月1號成立公司,3月30日跑去美國把協議簽了。當時做了調研得出什麼結論呢?就是北京這樣的城市,擁有汽車零部件核心技術的是空的,其他的零部件都是靠進口和中國的合資企業提供的,他得出這個結論以後,就覺得中國汽車零部件要想達到一定的水準和水準,需要走國際並購這條路,所以速度很快就決定了這個事情。

第二個事情就是中航汽車收購美國通用旗下的(英文)項目,也是創下了零部件海外並購最大的交易,這個交易也是抓住了難得的機遇和機會,買下來以後,很快兩年以後在香港就IPO,當時花了5億美元左右,現在是200多億的市值,當時我們參與並購的過程,也是其中一個股東,這兩家公司上市以後,分別我們都退出了。但是我們仍然非常關注汽車零部件這個領域,我們的想法,還是偏傳統一點,因為我們總是相信好的汽車是需要好的零部件造出來的,不是弄一些概念就可以的,要想把汽車工業做好,造出來高水準的車,靠概念是不行的。剛才蔡主席也說了,現在很多新能源汽車的參與者,有一些是做電池出身的,有一些是做網路出身的,有一些是做核心零部件出身的,大家都幹汽車,這個是蠻危險的,因為我們參與過這麼多的汽車項目和汽車零部件的並購,感覺到汽車這個產業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很容易可以做好的企業。如果你的基礎很好,就像國際上幾個大公司,你想在互聯網上在智慧出行或者大家提出來的共用,這個對於傳統汽車來說,觀念轉變很容易,不是很難的事情。反過來如果沒有造過汽車的拿一個概念來造汽車,這確實是蠻危險的。所以我們境外就成立一個並購基金,一直側重於幫助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走汽車並購,因為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要想達到很好的水準,必須要通過這樣一個可行或者便捷的路,這是企業自身的需求,特別需要新興的市場,需要新的客戶管道和機會,來提升我們中國汽車零部件的水準和整車製造業的水準,這是我們關注和主要投資的行業和領域。

在“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間都提出要“走出去”,現在有提出“請進來”,我們在境外就組織了一個基金,只要國內的企業在海外並購的標的是我們可以看得懂,看的明白的,國內企業的實力是夠的,在收購方和並購方評估過以後,我們就可以配合你提供財務投資或者債權融資都可以,只要有30%的資本,其他我們聯合自己投,或者聯合其他機構解決你並購的資金,使得我們有一些好的項目拿過來或者走出去。

國內的基金主要是投新技術和新材料,就剛才大家提到的汽車輕量化,仍然是一個趨勢,要找到一些好的材料,來解決汽車輕量化的問題,這些材料,基本上也找到了,當然不是全部了,我們和上海交大丁院士,國家工程院的院士,他從事鎂合金研究30多年,我們現在跟他合作,來研究,把他新材料如何能應用在汽車領域,汽車零部件領域裡面,這個已經放在探月工程車裡面,但是大量的民用化,對汽車的輕量化這個還需要一段路要走,我們在國內投汽車零部件還是側重新材料和新技術,至於現在說的智慧網聯模式這些東西,確實一下子也看不太懂,變化很大,很難判斷出來一個趨勢和結論,所以我們也是做一些我們熟悉的事情。

魏學哲:中國的汽車工業,特別是轎車工業,大概30年前合資建立起來的,零部件體系也是合資體系建立起來的,也就造成了今天整個零部件行業非常弱的重要原因,剛才戴總提了一個新的思路,也是中國一直嘗試的事情,到國外買零部件企業或者買技術,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毛凱軍: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三峽資本下面的一個三峽建信的股權基金的,三峽資本是一個很新的機構,成立兩三年,三峽大家都知道,就是水電站的那個三峽,三峽作為一個傳統的業務,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發展到了瓶頸,三峽集團一直想在新能源車,跟能源相關的領域做一些拓展,所以在2015年就成立了三峽資本,但是三峽資本是一純國企,所以又成立了股權投資資金,三峽建信還做一些資產性的業務,我們持有一些新能源的資產,當然我們這些業務剛剛開始,我們也是邊走邊看。

回到主題講一下對未來出行的看法,我到會場以後才瞭解會議的主題,這個主題對我來講是有點大了,我更熟悉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因為我做了一些投資,投了比較多,新能源車相對來說是我比較關注的行業。我對這個行業總體這麼多年接觸下來,這個行業的特徵是政府比產業走得快,產業比資本走得快,其實資本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是比較落後的,是一個後來者。我最早看行業的標的,我印象中是2010年當時看一個做鼓的企業,也是現在鼓的龍頭吧。當時講新能源汽車的概念,我們訪談下來,包括做鋰電的企業,政府2009年提出來電動車彎道超車,大家覺得這個是一個政府工程,過幾年又不了了之的檔,其實在那個年代,大家不接受這個概念,比亞迪是推的磷酸鐵鋁,大家都覺得不太經濟,不太現實。

我們以投傳統企業的思維,投了一些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公司,當時投特斯拉供應鏈的企業,當時那個公司就兩千多萬的利潤,我們投的估值也不貴,就幾個億的估值,當時開會的時候,委員提出要對賭,說今年兩千多萬,明年要八千萬,所以要對賭。企業說我沒有辦法對賭,信就投,不信就別投。我印象中不是2013就是2014年,那個時候我機構的機制比較好,我們委員反對無效,為了讓專案能通過,一開始是5票4票過,後來就改成5票3票過。這個機制挺好,幹了很多在國有企業看來比較大膽的事情。2014年正兒八經以新能源產業的思維去投電池,當時我們看了銀龍,那個時候其實都已經非常困難,我們把投決會、程式都走完了,當時我的老領導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簽協議。後來我們下定決心簽協議的時候,我就說這一輪融到20億至少不會死掉,很簡單的思維,最終下了決心,簽了協議,幫他們融到錢。三年前,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很火,但是三年前大家都看不清楚這個行業的,我印象中銀龍賣給北汽的電池要一萬塊錢,大家可以想想這個價格多高。

這兩年這個行業確實發展的很快,發展非常快,快得有點像PE的價格投風投了,我們這些機構其實是PE,但是可能幹的是潘總的活,這個行業既是資金密集型,也是資本密集型。我們投了製造業和傳統零部件行業,我一個資金下去,至少管三五年沒有問題,而且他們會做一個計畫,今年按照多少產能買設備,那是非常穩定的,一旦進了幾個大客戶,就是可以預期的。但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這個行業是政府催熟的行業,我有一段時間覺得這個行業看得清楚了,鋰電池雖然目前看還有很多的缺陷和障礙,但是大家的共識,不一定共識,是我自己的看法,在現有的大的框架體系的情況下,可能三年、五年,再悲觀一點就是十年,我能夠把電池做得比較經濟,我不是說搞環保,搞彎道超車,就是電動車本身就做到能源車和傳統車一樣經濟,一樣高效,讓消費者實實在在的體會到新能源車是一個經濟的車,不是說當年特斯拉2008年出來一批富豪,基於環保去定,以後不需要,為什麼買新能源車,就是因為便宜,不僅使用便宜,採購成本也便宜。現在政府政策的變化可能會造成這個行業也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行業是建立在補貼基礎之上的,這個補貼沒有定數的情況下,會造成行業再洗牌,一個新的想進去撼動比亞迪這種企業不可能的,政府政府如果持續調整的話,會讓現在所有的企業,我感覺到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大家都在冒險,把兩三年以後研發的規劃,壓縮到一兩年做成,原來很多企業說我2020年要做到300的密度,現在不這麼講了,現在恨不得明年就做出來,就是把新產品的過程大幅壓短,因為沒有辦法,因為大家就是要降價,誰便宜我買誰的,這個對產業鏈的壓迫是非常大的,是逼他們,原來三五年走的路非要一兩年走完,這個時候大家就會犯錯,同時大家尋找新的機會和技術,這個行業未來兩三年可能還是一個動盪的狀態。

剛才講了很多新能源汽車行業,其實未來出行,自由出行這個概念,應該說是比這個大得多的概念,就我自己的經歷來看,跟蔡老一樣,看不清楚,但是體會來看就是首先得有電動化,自由出行,不管什麼樣的出行方式電動化首先是一個趨勢,你只要電動化了,後面的無人駕駛才有基礎。但是電動化是一個基礎,現在高自由出行和無人駕駛,我兩三年前就想找一些標的,但是沒有看到特別合適的,像國外的大公司有大量的資料,他們更擅長,這不是我們能做的,做硬體要回到汽車零部件的思維上看這些東西,或者半導體行業看這些東西,但是當務之急是把輔助駕駛搞起來,沿著這條鏈,但是這條鏈有多少非產業的東西進得去,不好說,所以這個行業到更大一個範圍看不明白,但是投資都是這樣子,走一步,看一步,不一定看明白才投,要一隻腳進去,做著做著就看明白了。

魏學哲:其實剛才談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能源,三峽是做新能源的,中國70%的電是煤電,棄風、棄光的電量的就是三個三峽的電量,新能源汽車是跟可再生能源共融的行業,但是風險也確實有。汽車行業一個大殺手就是召回政策,中國一方面是沒有補貼,另外一方面是希望沒有召回政策。全世界一個最大的氣囊公司破產,就是因為召回政策死掉了。如果我們電池這麼搞的話,不能想像這件事情。

韓永:大家好,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雖然我們公司這幾年發展速度蠻快的,但是在新能源汽車和未來出行影響力有限。

啟迪實際上是清華下面的校辦企業,我們是和紫光同方是平行的兄弟公司,是清華控股的企業,業務來看分為三大塊,一塊是科技園區,包括在全國有30多個科技園和100多個孵化器。第二就是科技產業,包括主要的產業佈局包括環保、新能源、大健康、TMT,另外就是科技金融,跟我們配套的有孵化器天使投資,有一些創業投資的基金,包括配合我們控股的龍頭企業有一些產業並購的基金,從啟迪的業務上來看,實際上就是三大塊,科技園區、科技產業和科技金融。

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這幾年也有一定的投資,但是行業影響相對有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個是在上游領域,就是我們下面的啟迪水務和啟迪清鹽有一個合作。我們第二個投資是BMS,做的相對不錯的企業,第三個方面是電池領域,我們啟迪參股的公司在湖南湘潭做的電池的材料和電池包的企業。另外一塊就是啟迪下面的啟迪國際,實際上我們是在香港的公司是景港汽車(音)往智慧網聯汽車轉型,現在在這個領域有一定的投資,所以這幾個方面已有的投資。

未來這塊來看,我們也是考慮到我們啟迪這方面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一個方面來看,就是電池領域這塊,上游這一塊的碳酸鋰的提取,這是重點關注的方面。第二方面是電池這塊,整個電池行業這塊面對比較大的壓力,因為從政府部門出臺一個80億瓦斯,導致整個行業有比較大的擴張,大家比較擔心像多晶矽板的壓力。我們做電池加工設備這一塊,整個行業都上產能,這個從整個行業壓力比較大,我們可能更看好這種做電池生產線設備方面的企業。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從我們,比如說啟迪國際在智慧網聯汽車這一塊,現在也是和一些地方政府準備合作,做一些道路的改造,因為從自動駕駛來看,不光是汽車本身需要有各種雷射雷達等等方面的設備,另外一方面實際也要有配套的道路的基礎設施,我們這邊也是和一些地方政府在合作,可能對一些地方的道路進行相應的改造,我們有一些自動駕駛的汽車,這個方面做試運行,其他有自動駕駛的關鍵零部件的企業,可以在這上面做相應的實驗。一方面是提供這樣的服務,另一方面也是通過這個瞭解這個行業裡面哪些企業做的比較好,哪些企業有相對比較好的發展錢,這個也是我們尋找投資標的的一方面。

剛才主持人提到未來出行這一塊大的方向來看,其實從我個人的角度,我是對將來自動駕駛替代很大一部分個人車輛的空間還是蠻大的,因為我現在上班在北京,但是平時在北京、上海這些地方,上下班用滴滴打車,不管從我金錢的成本還是時間成本都比自己開車更好。因為上下班打車花一百塊錢,但是在商務區停車費就要一百塊錢,我路上通過滴滴打車,車上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不用把精力花在開車上面了,將來智慧駕駛能夠部分替代你開車的時間和精力,還是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的。

魏學哲:剛才六位分別講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或者是已經投過的專案,今天時間超的比較多,我希望能夠在5點半把這個論壇結束掉,後面的時間留給各位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看看是不是能夠提一些有趣的話題出來。

提問:各位嘉賓,假設買一個新車,有沒有可能去買一輛電動車,如果是應用車,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去買一個電動汽車,以現在的時間點來講。

戴偉:我本人已經預定了一個新能源汽車。

韓永:我個人角度,我更願意用滴滴轉車,我不想開車。

翟俊:新能源汽車這個含義比較寬泛,有混動也有插電的,混動的也很好,想充的時候就充一下,所以我認為這種趨勢性的問題,大家不用討論和懷疑它了。

(根據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比如說我們看重偏小一些小型車的運營,這個是我們目前幾方面在做的事情。

翟俊:大家好,我是國投創新的翟俊,我們管的比較有特點的基金叫國家先進製造產業基金,這個基金是三部委發起的,主要就是投未來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剛才主持人說我們對未來汽車有什麼金融方面的支持和投資方面的策略,其實我們現在通過兩年的投資實踐下來,大家的行業觀點都差不多,就圍繞“四化”,共用出行我們不是特別關注,我們關注的還是製造業本身,以及製造業相關領域的產業升級,能不能代表國內或者全球最先進的方向。在電動化領域,應該說我們理解的投資的高峰期或者說最興奮的點,在過去的一到兩年,我們認為這個狀態你想再發現電動化領域的投資,我是指電池和電池的材料,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除非有新的技術和更大的投資出來,如果沒有的話,行業格局就定了,比如說比亞迪可能是第一梯隊,後面第二梯隊就不太明顯了。動力總成這塊,有一些在做的,但是是不是能夠代表全國的水準,我們還在評估,前兩年電動化過程當中,我們投資了相關的四個專案,大概投了40億。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我們更多關注智慧和網聯,實際上國內的業態和海外的業態,還不是特別一樣,對標國內,我們在智慧網聯這塊,我們想對標海外,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好的公司。但是看到最後,我們覺得缺的點比較多,博士整個解決方案,系統,包括硬體、軟體全部能夠提供,但是國內你看,基本上小的點上有一些創新的公司,但是這種創新的公司,這種公司是不是我們先進製造業產業基金來做,我們覺得離的還是有點遠。所以我們也在思考關於智慧網聯,因為智慧網聯牽扯面特別多,對標競爭對手,某種意義上來說也非常強大,所以我們也在思考,國內的機制和體制是不是能有更好的模式和優勢,能夠發揮國內的機制和體制,創新的製造交易機會。國家也在思索這方面的問題,我們產業基金也參與了,特別是發改委牽頭的關於智慧網聯發展戰略的思考,他們下一步可能會有一些動作,我們也在參與這方面的討論。應該說大的思路還是想利用這種國家的體制和機制的優勢,能夠打造一些共性的技術,但是這種共性的技術拿出來跟大家分享的話,可能也會有行業內的各個玩家參與進來,但是投資的體量和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未來產品大家的分享,這個會是我們產業基金下一步關注的。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在智慧網聯這個領域,可能更多的適合一些VC基金在一些具體的點上做一些佈局,但是一些大的資金是不是願意在這個領域做一些大的投入和很強的扶持,我認為大家還都在看。

但是我們作為管理國家先進製造產業基金,雖然沒有目前智慧網聯領域沒有很深的佈局,但是我們和業內進行交流,最近我們完成了大的交易,這個交易我們還是希望站在更高的高階來支援整個中國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

魏學哲:我們整車不如國外的,但是還是一些,真正落後的是零部件行業,零部件又最落後的就是汽車電子行業這塊,他講的我感同身受,在智慧網聯這一塊,其實是電子行業的一個延伸,這一塊在電機、電池這塊,大家起步的基礎差不多,但是在電子這一塊,本身的基礎就遠遠的落後。

翟俊:就拿傳統的電機來說,包括晶片,你最後發現都是英飛林(音)來提供,你想找一個做IGBT的,能夠提供汽車級的很少,比如說演算法,未來的碳化矽一些新的應用,國內和海外比差得比較巨大。

魏學哲:但是還是一個新機會,希望資本助推,在這個新的行業裡面有一些創造條件來做一些事情。

潘曉峰:我們主要做早期投資為主,就是幾個億,最主要的就是泛人工智慧、高端裝備、汽車,我本人未來十年什麼也不做,就做汽車、出行、大交通。我其實更關注低成本化,輕量化是必須持續做的,還有共用化,更有意思的是這幾波潮流是一起到來的,新能源汽車剛剛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還沒有到優劣的問題,只是動力系統上有一個簡單的替代,整個產業鏈會被重構,我們不是簡單的把發動機拿掉,新能源汽車就替代它們。所以說動力系統的改變會帶來整個產業鏈重構,都有機會。比如說最簡單的就是節電,以前工業應用的照明也好,功耗也好都要下來,技術要提升,都有機會,我們會在這裡面深度佈局。

我個人認為電池企業不是適合早期風險投資去投的,週期太長,電池從早期研發到應用,差不多要三十年,我們也投過,投進去七年,每年都有顯著的進步,但是要真正出來,就要20多年,我們就賣了,賣給了博士。電池不是不可以投,中後期可以投,企業做出來也要擴產,但是很難選,以後這個企業標的,動力系統這個電池占到整車,以前是一半左右,現在到30%左右,以後可能占到整車的1/3左右,這麼大的供應鏈,主機廠會不會放手,還是深度參與,形成強強結盟,這個都很難講。

另外實際上汽車本身就是幾萬億的市場,走到了出行,走到了大交通運輸就是幾十萬億的市場,因為產品的形態的改善,尤其是智慧化、網聯化以後會催生新的模式和新的業態,這塊值得佈局,無論是共用以及以後智慧的物流等等,因為我們如果從物流和出行方式來說是非常低效的,車的利用率就超低,加上停車等等這些方式都會改變,不會像現在這樣。到底變成什麼樣?我同意蔡總說的,看不清楚的,所有的潮流湧到一起,我們可以預期,我是偏樂觀的。

魏學哲:潘總也談了他們早期的投資,特別是新的技術的應用,也談對未來的預期從車到出行的系統,汽車行業確實是有風險要考慮的,比如說電池,現在鋰離子電池的就是30公斤每瓦的樣子,不可能是指數型的發展,還有就是談的壽命,汽車需要十年以上的壽命,現在電池壽命能夠做到多少?電池的安全性什麼樣子,這都是風險,所以投資有風險,是早期退出比較明智的。

戴偉:大家好,其實我們在汽車行業裡面也工作了20多年了,但是今天來還是以學習的態度,因為以前我們都傳統汽車行業裡面工作時間比較長,特別是思想也偏保守,因為我們認為,汽車是零部件裝配起來的,汽車核心的東西還是零部件,過去很多年一直專注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做很多投資和並購,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首鋼旗下的重工收購德爾福,是我們具體操辦的,也參與了投資,當時抓住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比較低谷的時候,退出一部分零部件企業,那個時候以非常合理的價錢買到了這個公司,後來又通過借殼在香港實現了上市,這個是我們做的。

當時有一個原因的,現在的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那個時候是北京市的工業司長,有一次到香港招商,找好我接待他,我就告訴他有一個並購的機會,因為那個時候德爾福是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公司,要把全球的自動和懸架賣出來,我告訴他這是一個難得的並購機會。當時他回去做了一個調研,迅速做出了決策要買。在當年的3月1號成立公司,3月30日跑去美國把協議簽了。當時做了調研得出什麼結論呢?就是北京這樣的城市,擁有汽車零部件核心技術的是空的,其他的零部件都是靠進口和中國的合資企業提供的,他得出這個結論以後,就覺得中國汽車零部件要想達到一定的水準和水準,需要走國際並購這條路,所以速度很快就決定了這個事情。

第二個事情就是中航汽車收購美國通用旗下的(英文)項目,也是創下了零部件海外並購最大的交易,這個交易也是抓住了難得的機遇和機會,買下來以後,很快兩年以後在香港就IPO,當時花了5億美元左右,現在是200多億的市值,當時我們參與並購的過程,也是其中一個股東,這兩家公司上市以後,分別我們都退出了。但是我們仍然非常關注汽車零部件這個領域,我們的想法,還是偏傳統一點,因為我們總是相信好的汽車是需要好的零部件造出來的,不是弄一些概念就可以的,要想把汽車工業做好,造出來高水準的車,靠概念是不行的。剛才蔡主席也說了,現在很多新能源汽車的參與者,有一些是做電池出身的,有一些是做網路出身的,有一些是做核心零部件出身的,大家都幹汽車,這個是蠻危險的,因為我們參與過這麼多的汽車項目和汽車零部件的並購,感覺到汽車這個產業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很容易可以做好的企業。如果你的基礎很好,就像國際上幾個大公司,你想在互聯網上在智慧出行或者大家提出來的共用,這個對於傳統汽車來說,觀念轉變很容易,不是很難的事情。反過來如果沒有造過汽車的拿一個概念來造汽車,這確實是蠻危險的。所以我們境外就成立一個並購基金,一直側重於幫助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走汽車並購,因為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要想達到很好的水準,必須要通過這樣一個可行或者便捷的路,這是企業自身的需求,特別需要新興的市場,需要新的客戶管道和機會,來提升我們中國汽車零部件的水準和整車製造業的水準,這是我們關注和主要投資的行業和領域。

在“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間都提出要“走出去”,現在有提出“請進來”,我們在境外就組織了一個基金,只要國內的企業在海外並購的標的是我們可以看得懂,看的明白的,國內企業的實力是夠的,在收購方和並購方評估過以後,我們就可以配合你提供財務投資或者債權融資都可以,只要有30%的資本,其他我們聯合自己投,或者聯合其他機構解決你並購的資金,使得我們有一些好的項目拿過來或者走出去。

國內的基金主要是投新技術和新材料,就剛才大家提到的汽車輕量化,仍然是一個趨勢,要找到一些好的材料,來解決汽車輕量化的問題,這些材料,基本上也找到了,當然不是全部了,我們和上海交大丁院士,國家工程院的院士,他從事鎂合金研究30多年,我們現在跟他合作,來研究,把他新材料如何能應用在汽車領域,汽車零部件領域裡面,這個已經放在探月工程車裡面,但是大量的民用化,對汽車的輕量化這個還需要一段路要走,我們在國內投汽車零部件還是側重新材料和新技術,至於現在說的智慧網聯模式這些東西,確實一下子也看不太懂,變化很大,很難判斷出來一個趨勢和結論,所以我們也是做一些我們熟悉的事情。

魏學哲:中國的汽車工業,特別是轎車工業,大概30年前合資建立起來的,零部件體系也是合資體系建立起來的,也就造成了今天整個零部件行業非常弱的重要原因,剛才戴總提了一個新的思路,也是中國一直嘗試的事情,到國外買零部件企業或者買技術,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毛凱軍: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三峽資本下面的一個三峽建信的股權基金的,三峽資本是一個很新的機構,成立兩三年,三峽大家都知道,就是水電站的那個三峽,三峽作為一個傳統的業務,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發展到了瓶頸,三峽集團一直想在新能源車,跟能源相關的領域做一些拓展,所以在2015年就成立了三峽資本,但是三峽資本是一純國企,所以又成立了股權投資資金,三峽建信還做一些資產性的業務,我們持有一些新能源的資產,當然我們這些業務剛剛開始,我們也是邊走邊看。

回到主題講一下對未來出行的看法,我到會場以後才瞭解會議的主題,這個主題對我來講是有點大了,我更熟悉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因為我做了一些投資,投了比較多,新能源車相對來說是我比較關注的行業。我對這個行業總體這麼多年接觸下來,這個行業的特徵是政府比產業走得快,產業比資本走得快,其實資本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是比較落後的,是一個後來者。我最早看行業的標的,我印象中是2010年當時看一個做鼓的企業,也是現在鼓的龍頭吧。當時講新能源汽車的概念,我們訪談下來,包括做鋰電的企業,政府2009年提出來電動車彎道超車,大家覺得這個是一個政府工程,過幾年又不了了之的檔,其實在那個年代,大家不接受這個概念,比亞迪是推的磷酸鐵鋁,大家都覺得不太經濟,不太現實。

我們以投傳統企業的思維,投了一些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公司,當時投特斯拉供應鏈的企業,當時那個公司就兩千多萬的利潤,我們投的估值也不貴,就幾個億的估值,當時開會的時候,委員提出要對賭,說今年兩千多萬,明年要八千萬,所以要對賭。企業說我沒有辦法對賭,信就投,不信就別投。我印象中不是2013就是2014年,那個時候我機構的機制比較好,我們委員反對無效,為了讓專案能通過,一開始是5票4票過,後來就改成5票3票過。這個機制挺好,幹了很多在國有企業看來比較大膽的事情。2014年正兒八經以新能源產業的思維去投電池,當時我們看了銀龍,那個時候其實都已經非常困難,我們把投決會、程式都走完了,當時我的老領導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簽協議。後來我們下定決心簽協議的時候,我就說這一輪融到20億至少不會死掉,很簡單的思維,最終下了決心,簽了協議,幫他們融到錢。三年前,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很火,但是三年前大家都看不清楚這個行業的,我印象中銀龍賣給北汽的電池要一萬塊錢,大家可以想想這個價格多高。

這兩年這個行業確實發展的很快,發展非常快,快得有點像PE的價格投風投了,我們這些機構其實是PE,但是可能幹的是潘總的活,這個行業既是資金密集型,也是資本密集型。我們投了製造業和傳統零部件行業,我一個資金下去,至少管三五年沒有問題,而且他們會做一個計畫,今年按照多少產能買設備,那是非常穩定的,一旦進了幾個大客戶,就是可以預期的。但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這個行業是政府催熟的行業,我有一段時間覺得這個行業看得清楚了,鋰電池雖然目前看還有很多的缺陷和障礙,但是大家的共識,不一定共識,是我自己的看法,在現有的大的框架體系的情況下,可能三年、五年,再悲觀一點就是十年,我能夠把電池做得比較經濟,我不是說搞環保,搞彎道超車,就是電動車本身就做到能源車和傳統車一樣經濟,一樣高效,讓消費者實實在在的體會到新能源車是一個經濟的車,不是說當年特斯拉2008年出來一批富豪,基於環保去定,以後不需要,為什麼買新能源車,就是因為便宜,不僅使用便宜,採購成本也便宜。現在政府政策的變化可能會造成這個行業也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行業是建立在補貼基礎之上的,這個補貼沒有定數的情況下,會造成行業再洗牌,一個新的想進去撼動比亞迪這種企業不可能的,政府政府如果持續調整的話,會讓現在所有的企業,我感覺到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大家都在冒險,把兩三年以後研發的規劃,壓縮到一兩年做成,原來很多企業說我2020年要做到300的密度,現在不這麼講了,現在恨不得明年就做出來,就是把新產品的過程大幅壓短,因為沒有辦法,因為大家就是要降價,誰便宜我買誰的,這個對產業鏈的壓迫是非常大的,是逼他們,原來三五年走的路非要一兩年走完,這個時候大家就會犯錯,同時大家尋找新的機會和技術,這個行業未來兩三年可能還是一個動盪的狀態。

剛才講了很多新能源汽車行業,其實未來出行,自由出行這個概念,應該說是比這個大得多的概念,就我自己的經歷來看,跟蔡老一樣,看不清楚,但是體會來看就是首先得有電動化,自由出行,不管什麼樣的出行方式電動化首先是一個趨勢,你只要電動化了,後面的無人駕駛才有基礎。但是電動化是一個基礎,現在高自由出行和無人駕駛,我兩三年前就想找一些標的,但是沒有看到特別合適的,像國外的大公司有大量的資料,他們更擅長,這不是我們能做的,做硬體要回到汽車零部件的思維上看這些東西,或者半導體行業看這些東西,但是當務之急是把輔助駕駛搞起來,沿著這條鏈,但是這條鏈有多少非產業的東西進得去,不好說,所以這個行業到更大一個範圍看不明白,但是投資都是這樣子,走一步,看一步,不一定看明白才投,要一隻腳進去,做著做著就看明白了。

魏學哲:其實剛才談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能源,三峽是做新能源的,中國70%的電是煤電,棄風、棄光的電量的就是三個三峽的電量,新能源汽車是跟可再生能源共融的行業,但是風險也確實有。汽車行業一個大殺手就是召回政策,中國一方面是沒有補貼,另外一方面是希望沒有召回政策。全世界一個最大的氣囊公司破產,就是因為召回政策死掉了。如果我們電池這麼搞的話,不能想像這件事情。

韓永:大家好,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雖然我們公司這幾年發展速度蠻快的,但是在新能源汽車和未來出行影響力有限。

啟迪實際上是清華下面的校辦企業,我們是和紫光同方是平行的兄弟公司,是清華控股的企業,業務來看分為三大塊,一塊是科技園區,包括在全國有30多個科技園和100多個孵化器。第二就是科技產業,包括主要的產業佈局包括環保、新能源、大健康、TMT,另外就是科技金融,跟我們配套的有孵化器天使投資,有一些創業投資的基金,包括配合我們控股的龍頭企業有一些產業並購的基金,從啟迪的業務上來看,實際上就是三大塊,科技園區、科技產業和科技金融。

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這幾年也有一定的投資,但是行業影響相對有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個是在上游領域,就是我們下面的啟迪水務和啟迪清鹽有一個合作。我們第二個投資是BMS,做的相對不錯的企業,第三個方面是電池領域,我們啟迪參股的公司在湖南湘潭做的電池的材料和電池包的企業。另外一塊就是啟迪下面的啟迪國際,實際上我們是在香港的公司是景港汽車(音)往智慧網聯汽車轉型,現在在這個領域有一定的投資,所以這幾個方面已有的投資。

未來這塊來看,我們也是考慮到我們啟迪這方面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一個方面來看,就是電池領域這塊,上游這一塊的碳酸鋰的提取,這是重點關注的方面。第二方面是電池這塊,整個電池行業這塊面對比較大的壓力,因為從政府部門出臺一個80億瓦斯,導致整個行業有比較大的擴張,大家比較擔心像多晶矽板的壓力。我們做電池加工設備這一塊,整個行業都上產能,這個從整個行業壓力比較大,我們可能更看好這種做電池生產線設備方面的企業。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從我們,比如說啟迪國際在智慧網聯汽車這一塊,現在也是和一些地方政府準備合作,做一些道路的改造,因為從自動駕駛來看,不光是汽車本身需要有各種雷射雷達等等方面的設備,另外一方面實際也要有配套的道路的基礎設施,我們這邊也是和一些地方政府在合作,可能對一些地方的道路進行相應的改造,我們有一些自動駕駛的汽車,這個方面做試運行,其他有自動駕駛的關鍵零部件的企業,可以在這上面做相應的實驗。一方面是提供這樣的服務,另一方面也是通過這個瞭解這個行業裡面哪些企業做的比較好,哪些企業有相對比較好的發展錢,這個也是我們尋找投資標的的一方面。

剛才主持人提到未來出行這一塊大的方向來看,其實從我個人的角度,我是對將來自動駕駛替代很大一部分個人車輛的空間還是蠻大的,因為我現在上班在北京,但是平時在北京、上海這些地方,上下班用滴滴打車,不管從我金錢的成本還是時間成本都比自己開車更好。因為上下班打車花一百塊錢,但是在商務區停車費就要一百塊錢,我路上通過滴滴打車,車上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不用把精力花在開車上面了,將來智慧駕駛能夠部分替代你開車的時間和精力,還是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的。

魏學哲:剛才六位分別講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或者是已經投過的專案,今天時間超的比較多,我希望能夠在5點半把這個論壇結束掉,後面的時間留給各位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看看是不是能夠提一些有趣的話題出來。

提問:各位嘉賓,假設買一個新車,有沒有可能去買一輛電動車,如果是應用車,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去買一個電動汽車,以現在的時間點來講。

戴偉:我本人已經預定了一個新能源汽車。

韓永:我個人角度,我更願意用滴滴轉車,我不想開車。

翟俊:新能源汽車這個含義比較寬泛,有混動也有插電的,混動的也很好,想充的時候就充一下,所以我認為這種趨勢性的問題,大家不用討論和懷疑它了。

(根據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