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民間建築上看客家倫理文化

倫理教化是民間建築裝飾中最具精神教化意義的題材。 在中國古代社會, 倫理道德始終在社會意識形態中佔據著中心地位, 儒家思想便是講究道德, 追求德政的代表, 如孔子說:“道之以政, 齊之以刑, 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 齊之以禮, 有恥且格。 ”

長期以來, 儒家思想對於社會上層建築的統治, 使倫理道德觀念深入到社會人心各個層面, 諸如“三綱五常”、“忠孝節義”等道德規範約束著人們的心理觀念與行為舉止, 同時很自然也作用於建築上。 這類裝飾題材多以歷史典故, 生活生產場景, 書法楹聯等內容形式, 藉以褒揚孝悌、忠信、仁義、召示人倫之軌和儒家之禮, 以令人觸景而生尊老憐幼之情, 耳聞目濡而習修身齊家之道。

這些以生活環境為載體的裝飾題材潛移默化地對人們進行道德教化, 使建築的精神功能得以強化。 如“為善最樂”, 其題字便反映了客家人追求真善美和誠信仁愛之美德, 崇尚積德行善, 提倡互助友愛。 客家人牢記“不孝者不成大氣”的祖訓, 並把“孝敬父母”作為良俗代代相傳。 孝首先以孝敬父母為起點, 其後推廣為睦姻睦宗, 進而為民族盡大孝, 為國家盡全忠。

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 以此教育族人克盡孝道、尊長愛幼。 “耕讀傳家、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優良傳統, 如“”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庶子近焉”, 教育族人讀聖賢書, 其目的不只為了科舉及第, 更在於學習聖賢的行為。 做一個官吏, 不應當考慮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而要有忠君愛國的思想。

耕作人/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