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很多老人都是餓死的!你卻以為他們吃得很好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避衰老, 直到有一天, “吃飯”這件“小事”也會變得困難重重。 2012年, 中國營養學會老年營養分會針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5個城市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的營養狀況調查發現, 16%存在營養不良, 37%面臨營養風險, 相當於一半以上老年人具有營養問題。 專家認為, 如果針對農村和8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調查, 營養情況一定更不樂觀。 營養和飲食關係密切, 沒有好好吃飯是造成老年人營養不良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想要吃好必須闖過“五道關”。

第一關:咬不動

老年人因齲齒、牙周病等, 可能出現明顯的牙齒鬆動、脫落, 嚴重影響咀嚼能力。 另外, 即使裝配假牙, 但若裝配、使用不當, 咀嚼不適和困難仍會存在。 咬不動、嚼不爛、咽不下, 不知困擾多少老人進食。

支招:

存在咀嚼困難的老年人應把食物做得細軟, 大致遵循以下原則:

將食物切小切碎, 或延長烹調時間;

肉類食物可切成肉絲、肉片後烹飪, 也可剁碎成肉糜製作成丸子食用;

堅果、雜糧等堅硬食物可碾碎成粉或細小顆粒食用, 比如芝麻粉、核桃粉、玉米粉;

質地較硬的果蔬可粉碎榨汁食用;

多採用燉、煮、蒸、燴、燜等烹調方法, 減少煎炸和熏烤。

如果是高齡老年人, 咀嚼能力嚴重下降, 飯菜更應煮軟燒爛, 比如軟飯、稠粥、細軟的麵食等。

為了年老時我們能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每個人從小就應學會正確護牙, 早晚刷牙, 定期檢查, 防治牙病。 老年人如有牙齒缺失, 一定要選正規口腔醫院配戴合適的假牙。

第二關:食之無味

隨著人體的衰老, 舌乳頭上的味蕾數量會逐漸減少, 導致味覺降低。 吃飯時, 一旦食之無味, 老年人的食欲便會大大減低, 不利於營養元素的攝入。 有些老人為了滿足味覺, 過量加入鹽、醬油等高鈉調味品, 或貪吃重口味食品, 久而久之, 使血壓居高不下, 加重心腎負擔, 非常損害健康。

支招:

烹飪時, 老年人不能僅憑品嘗來判斷鹹味是否合適, 使用量具更為準確和可控。

可將鹽用量具量出, 每餐按量添加, 一天不得超過6克。 一般來說, 20毫升醬油含有食鹽3克, 10克黃醬含有食鹽1.5克。 如果菜里加了醬油和醬類, 就要相應減少食鹽用量。

老年人還可嘗試通過一些方式增加食物味道, 比如加醋少糖, 因為放少許醋可提高菜肴的鮮香味, 減少用鹽量, 而加糖會掩蓋鹹味;

學會適量添加蔥、薑、蒜、果皮等天然調味料, 利於豐富味覺體驗。

細嚼慢嚥可幫助老年人味覺器官充分發揮作用, 提高味覺感受, 更好地品味食品。

第三關:嘴裡發幹

進入老年後, 唾液腺發生萎縮, 唾液分泌隨之減少, 分泌量大致降為年輕時的1/3, 且唾液稀薄、澱粉酶含量降低。 然而, 唾液對進食、消化非常重要。 唾液不僅可以濕潤、溶解食物, 便於形成食物團, 利於吞咽, 還有助於消化。 因為唾液含有澱粉酶、溶菌酶等, 能對食物中的澱粉進行簡單分解, 溶菌酶還能殺滅闖入口腔的有害微生物。 因此, 老年人唾液減少, 隨之而來的就可能是不好吞咽、消化不良等問題。

支招:

保持身體水分充足, 利於唾液分泌,然而,老年人普遍存在飲水不足問題,原因在於,老年人口渴中樞反應慢,對口渴不敏感,一旦感到口渴、口幹,體內一般已經缺水較重了。

因此,建議老人養成主動、定時飲水的習慣,最好少量多次,每次50毫升~100毫升,每天飲水量以1500毫升~1700毫升為宜,不低於1200毫升。

清晨、睡前1~2小時喝1杯水,還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代謝廢物排出。

口腔乾燥的老人還可在就餐時準備一些較為濕潤的食物,比如粥類、湯羹等,覺得幹了就喝一口,濕潤口腔。

在吃較為乾燥的餅乾、麵包時,可放入牛奶或湯中浸軟再吃。

細嚼慢嚥,咀嚼鮮檸檬、酸蘿蔔等酸味食物,也利於促進唾液分泌。

第四關:消化不良

研究發現,年過60歲的人,50%存在胃黏膜變薄、肌纖維萎縮,造成胃腸蠕動變得緩慢、無力;同時,胃液分泌降為年輕時的1/5,且胃酸度下降,導致消化功能減退。因此,很多老年人在飯後容易打嗝、胃脹,動不動就消化不良和便秘。

支招:

消化吸收能力不好的老人宜少食多餐,以免每餐進食較多,造成消化不良,又不會因為進食較少,造成營養攝入不足。

一般情況下,三餐可這樣安排: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30~20:00。

兩餐之間可加餐,補充正餐進食的不足,但要合理安排一天食物的攝入量,保證穀類、蔬菜、水果、豆類和動物性食品充足的同時,注意不要過量。

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利於改善老年人消化功能,因為運動能加強胃腸蠕動和消化系統的血液迴圈,促進消化腺分泌,利於促進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吸收,還能保持大便通暢。

步行(每天堅持6000步)、慢跑、游泳、做操、太極拳都是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方式。

第五關:心態不對

如果子女或晚輩不在身邊,很多老年人對飲食的重視程度就會降低,對食物的興趣也會隨之減弱。由於食物種類單調,非常容易造成感官上的疲勞,導致食欲進一步下降。老兩口用餐或一人用餐時,還會考慮近期吃完的可能性,使食物選擇更加受限,甚至連續數日食用幾種同樣的食物。另外,老年人的食物選擇也會受到心情的影響。受到意外刺激,出現生氣、緊張、孤獨、憂鬱時,老年人對食物的選擇就會減少,不利營養平衡。

支招:

老年人應改變認識,即使老兩口自己用餐,也要保證食物種類的豐富,並通過變換烹飪方法和食物的花色品種,烹製自己喜愛的食物,提升進食的樂趣。

老年人要刻意保持開朗的心情,不為任何小事而傷感,不為世事變遷而動容,以平常心對待他人和社會;

最好摒棄閉門不出的習慣,多參加群體活動,積極與人交流,利於保持愉快的情緒。

作為子女,應多陪老人進餐,在飯桌上瞭解老人胃口的好壞,以及最近食物攝入的多少,是判斷老人健康情況的重要指標。

最後,克服上述飲食障礙,享受生活、品嘗美食、促進健康,老年生活完全可以過得非常精彩。▲(作者:健康行者,轉載請告知)

利於唾液分泌,然而,老年人普遍存在飲水不足問題,原因在於,老年人口渴中樞反應慢,對口渴不敏感,一旦感到口渴、口幹,體內一般已經缺水較重了。

因此,建議老人養成主動、定時飲水的習慣,最好少量多次,每次50毫升~100毫升,每天飲水量以1500毫升~1700毫升為宜,不低於1200毫升。

清晨、睡前1~2小時喝1杯水,還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代謝廢物排出。

口腔乾燥的老人還可在就餐時準備一些較為濕潤的食物,比如粥類、湯羹等,覺得幹了就喝一口,濕潤口腔。

在吃較為乾燥的餅乾、麵包時,可放入牛奶或湯中浸軟再吃。

細嚼慢嚥,咀嚼鮮檸檬、酸蘿蔔等酸味食物,也利於促進唾液分泌。

第四關:消化不良

研究發現,年過60歲的人,50%存在胃黏膜變薄、肌纖維萎縮,造成胃腸蠕動變得緩慢、無力;同時,胃液分泌降為年輕時的1/5,且胃酸度下降,導致消化功能減退。因此,很多老年人在飯後容易打嗝、胃脹,動不動就消化不良和便秘。

支招:

消化吸收能力不好的老人宜少食多餐,以免每餐進食較多,造成消化不良,又不會因為進食較少,造成營養攝入不足。

一般情況下,三餐可這樣安排: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30~20:00。

兩餐之間可加餐,補充正餐進食的不足,但要合理安排一天食物的攝入量,保證穀類、蔬菜、水果、豆類和動物性食品充足的同時,注意不要過量。

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利於改善老年人消化功能,因為運動能加強胃腸蠕動和消化系統的血液迴圈,促進消化腺分泌,利於促進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吸收,還能保持大便通暢。

步行(每天堅持6000步)、慢跑、游泳、做操、太極拳都是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方式。

第五關:心態不對

如果子女或晚輩不在身邊,很多老年人對飲食的重視程度就會降低,對食物的興趣也會隨之減弱。由於食物種類單調,非常容易造成感官上的疲勞,導致食欲進一步下降。老兩口用餐或一人用餐時,還會考慮近期吃完的可能性,使食物選擇更加受限,甚至連續數日食用幾種同樣的食物。另外,老年人的食物選擇也會受到心情的影響。受到意外刺激,出現生氣、緊張、孤獨、憂鬱時,老年人對食物的選擇就會減少,不利營養平衡。

支招:

老年人應改變認識,即使老兩口自己用餐,也要保證食物種類的豐富,並通過變換烹飪方法和食物的花色品種,烹製自己喜愛的食物,提升進食的樂趣。

老年人要刻意保持開朗的心情,不為任何小事而傷感,不為世事變遷而動容,以平常心對待他人和社會;

最好摒棄閉門不出的習慣,多參加群體活動,積極與人交流,利於保持愉快的情緒。

作為子女,應多陪老人進餐,在飯桌上瞭解老人胃口的好壞,以及最近食物攝入的多少,是判斷老人健康情況的重要指標。

最後,克服上述飲食障礙,享受生活、品嘗美食、促進健康,老年生活完全可以過得非常精彩。▲(作者:健康行者,轉載請告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