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寫字畫畫付酬勞,是對書畫家的尊重!

shufayi02

齊白石、徐悲鴻的潤格便簽

寫字、寫文章不只是文化活兒, 也是商業活兒, 自然是有市場價的, 現代商品社會如此, 古代農耕社會也如此。

古來聖賢文人, 在為人為官方面, 可以清廉, 但在出售文化產品方面, 因為是勞動所得, 那可就不客氣了, 例如鄭板橋寫對聯, 開價兩千兩銀子, 給一半就寫一半, 按酬出工。

唐中期, 有一人姓皇甫, 名湜。 當時任職洛陽, 已經混到吃不上飯的地步, 此時名相裴度坐鎮洛陽(當年平定淮西, 裴度算是“總指揮”, 韓愈是“總參謀長”), 聽說韓“參謀長”的學生連飯都吃不上了, 馬上派人去請皇甫湜來, 給了一個職務, 算是照顧。 817年後不久, 裴度平定淮西叛亂, 朝廷賞賜金銀財寶無數, 裴度信佛, 便重修“福先寺”。 要修廟, 就得請人把這件事記下來, 刻在石碑上。 碑文請誰呢?裴度首先想到“紅人”白居易, 皇甫湜得知, 當眾鬧情緒, 放著我皇甫湜這樣的奇才不用,

捨近求遠去求什麼白居易, 寒心啦, 對不起, 我辭職不幹啦。 裴度果然有度, 馬上解釋, 皇甫同學莫生氣, 本來想請您的, 我怕請不動, 所以捨近求遠去請白老師, 您要是樂意寫, 就請您了。

皇甫湜的情緒這才穩定下來, 裴度給了一鬥酒, 皇甫湜拿回家, 喝了半鬥, 碑文就寫出來了——“獨飲其半, 乘醉揮毫, 立就。 ”碑文使用的生僻字頗多, 這樣才顯得有水準嘛。 裴度看了文章, 讚歎, 奇才!馬上叫人以一千錢為酬。 沒想到皇甫湜對稿酬不滿意, 當場撕了裴度的信, 扔在地上, 要求每字三匹絹, 碑文共有三千多字, 半毛也不能少。

裴度卻不計較, 於是, 按照一個字三匹絹的價格重新開稿酬, 總計九千七百六十二匹絹。 當時又不能刷卡轉帳,

動用了大量的人來搬稿酬, 有擔的, 有挑的, 還有用小車推的, 洛陽一條大街上全是幫皇甫湜搬稿酬的人, 引得觀者覬覦不已。 當然, 滿腹經綸換來優勢生存資本也是應該的, 這不是對人格的侮辱, 而是對文化產品的尊重。

名家潤格一覽

大幅六兩, 中幅四兩, 小幅二兩。 書條、對聯一兩。 扇子、斗方五錢。 凡送禮物、食物, 總不如白銀為妙。 公之所送, 未必弟之所好也。 送現銀則心中喜樂, 書畫皆佳。 禮物既屬糾纏, 賒欠尤為賴帳。 年老神倦, 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 畫竹多於買竹錢, 紙高六尺價三千。 任渠話舊論交接, 只當秋風過耳也。 ——鄭燮

餘年七十有餘矣, 苦思休息而未能,因有惡觸, 心病大作, 畫刻日不暇給, 病倦交加,故將潤格增加。

自必叩門人少, 人若我棄,得其靜養, 庶保天年, 是為大幸矣。 白求及短減潤金賒欠退換諸君, 從此諒之, 不必見面,恐能病急。 餘不求人介紹, 有必欲介紹者, 勿望酬謝。 ——齊白石

淵明不為五鬥折腰去做官,我乃肯為五鬥折腰來作書。 做官作書何曾殊,但問意義之有無。 做官不以福民乃殃民,此等官僚害子孫。 如我作書言言皆已出:讀我詩篇,喜怒哀樂情洋溢;讀我文章,嬉笑怒駡可愈頭風疾;有時寫格言,使人資儆惕。 我今定價一聯一幅一扇米五鬥。 益人身與心,非徒糊我口。 還有一言,諸君諒焉。 非我高抬聲價趨人前,無奈紙幣膨脹不值錢。 ——黃炎培

口頭鑒定, 每件一百元;題跋與蓋章, 每件五百元, 其跋語不超過一百字, 贗品不題。 ——張大千

衰翁新年七十六,醉拉龍賓揮虎僕。 倚醉狂索買醉錢,聊複爾爾曰從俗。 舊有潤格,鍥行略同坊肆書帙,今須再版。 餘亦衰且甚矣,深違在得之戒,時耶?境耶?不獲自已,知我者亮之。 堂匾二十兩楹聯三尺五兩,四尺六兩,五尺八兩,六尺十二兩橫、直幅三尺十四兩,四尺十八兩,五尺二十四兩,六尺三十二兩條幅視整張減半,琴條六兩,紈摺扇、冊頁每件四兩,一尺為度,寬則遞加。 山水視花卉例加三倍,點景加半,金箋加半篆與行書一例刻印每字四兩題詩、跋每件三十兩,磨墨費每件二錢,每兩作大洋一元四角

已未元旦老缶字訂於癖斯堂。 ——吳昌碩

漫畫(一方尺以內)每幅三十二萬元。 冊頁(一方尺)每幅三十二萬元。 立幅或橫幅,以紙面大小計,每方尺三十二萬元(例如普通小立幅兩方尺,即六十四萬元。 餘類推)。扇面與冊頁同。指定題材者加倍,其餘另議。書潤照畫減半。對聯四尺三十二萬元,五尺四十萬元,六尺四十八萬元。指定題材者加倍。其餘另議。屬件先潤後墨,半個月取件,或寄件。漫畫不須送紙,其餘紙請自備,或附款代買亦可,外埠請附回件郵資。廣告、祝壽、賀婚等字畫,除特例外,恕不應屬。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元旦豐子愷謹訂通信地:杭州靜江路八十五號。——豐子愷

年老體弱、精神衰退,謝絕一切無報酬筆墨勞動以限示。山水畫每平方尺一千五百美元;蘭竹梅花每平方尺五百美元;書法對聯每副四千港幣;立幅每平方尺二千港幣;題字詩堂每件三千港幣,以四字為限,過此面議;匾額每件六千港元;書法手卷每平方尺三千港元;以上價格為作者淨得數,所有調節等稅概由求者承擔。——陸儼少

畫、書法一律以現金交易為准。鈔票面前,人人平等。當場按件論價,鐵價不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糾纏講價,即時照原價加一倍;再講價者放惡狗咬之;惡臉惡言相向,驅逐出院!——黃永玉

自古字畫賣錢,我當然開價,去年每幅字仟元,每張畫仟五,今年人老筆也老,米價漲字畫價也漲。一、字斗方仟元,中堂仟伍;二、匾額一字伍佰;三、畫斗方仟伍,條幅仟伍,中堂貳仟。官也罷,民也罷,男也罷,女也罷,認錢不認官,看人不看性。一手交錢,一手拿貨,對誰都好,對你會更好。你不捨得錢,我捨不得墨,對誰也好,對我尤其好。生人熟人都是客,成交不成交請喝茶。——賈平凹

“潤筆”一詞出於北周時期鄭譯與楊堅之間發生的小故事,後世多視收取潤筆為文雅之事,如今它多被用來指代書畫家賣字畫所得到的報酬,書法家訂潤鬻字的風氣,也被社會廣泛接納。

北周時,鄭譯與楊堅有同學之誼,又幫助楊堅篡周建隋,但因貪贓枉法被彈劾,貶為開府、隆州刺史。後來,他奉詔回京治病,隋文帝楊堅在禮泉宮接見了他,並賜宴,與他一起喝酒,非常高興。這時,楊堅對鄭譯說:“貶退你已很久了,我心裡很掛念、憐憫你。”楊堅對在場的侍臣們說:“鄭譯與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難之時,他幫我說話。這些我何曾忘記?”於是,楊堅下詔恢復鄭譯沛國公的爵位和上柱國的官職,當場命內史令李德林起草詔書。這時,高熲對鄭譯開玩笑說:“筆幹了。”鄭譯笑道:“我出為刺史,拄著拐杖回來,沒得到一個錢,用什麼給你潤筆?”楊堅大笑。

這就是“潤筆”的出處和來歷,後來它便用來指代書畫家賣字畫所得到的報酬。歷史上,收取潤筆一直被視為文雅之事,清初的戴易首先明碼標價,掛牌賣字,“榜於門,書一幅止受銀一錢,人樂購之。”但最具影響力的首推清代鄭板橋的筆榜,他將字幅的大小與價格聯繫起來,並稱“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此後,書法家訂潤鬻字演為風氣,並被社會廣泛接納,書法變得和其他商品一樣在市場上流通。

可能在一些人看來,不就是在紙上寫幾個字嗎?這點紙墨值幾個錢?其實,書法遠不是在紙上寫幾個字那麼簡單,若要估算成本和付出,那是非常高昂的。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從小就要用功練習,如果能得高人指點或貴人相助,幸運地脫穎而出,起碼也要30年以上,而最後成名成家的概率只有5%。這數十年來,他拜師學藝、臨池習書所耗費的時間、精力、筆墨、紙張、金錢,難以數計。書法家沈尹默練習書法時,曾一天寫完一刀宣紙,那可是整整100張啊!沈鵬《詠書》詩中說:“廢紙三千猶恨少”,這並非虛語。齊白石曾說:“別人看我的一幅畫好像很簡單,他哪裡知道,有時我私下裡曾畫了數遍。”

老子說:“大道至簡”。看似容易的寫字,其實要寫得用筆有法度、結字有神采、線條有質感、全篇氣韻生動,那真的非常難。每一幅書法作品都是獨特的“這一個”,而且創作過程是快速的,整幅字看起來就像是一條奔泄而下的河流;它是連續的,從開始一筆,到最後一畫,都會完滿呈現,不可逆轉;它又是一次性的,落筆即成,不容修改。所以,書法作品的成功率是很低的,甚至有時更賴天機造化,哪怕是大師、書聖也莫不如此。書法家耗費的宣紙和廢棄的劣作,往往要比一個畫家多得多。

所以,書法家創造性的勞動,理應得到尊重。如果你與書法家不是老友故交,或者不是書法家主動贈送,那麼你真心喜歡他的作品,向他索求時就應當付給潤筆。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索取就是不勞而獲。我們可以為一件衫、一餐飯、一晚唱K,而一擲千金,為何捨不得為喜歡的書法作品付出潤筆?更何況它會為你的廳堂添光增輝,使其格調高雅,看到它會使你身心愉快、神清氣爽,甚至還可以為你的資產保值增值。你何樂而不為呢?

下圖毛筆套裝由廠家直供,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購買頁面

餘類推)。扇面與冊頁同。指定題材者加倍,其餘另議。書潤照畫減半。對聯四尺三十二萬元,五尺四十萬元,六尺四十八萬元。指定題材者加倍。其餘另議。屬件先潤後墨,半個月取件,或寄件。漫畫不須送紙,其餘紙請自備,或附款代買亦可,外埠請附回件郵資。廣告、祝壽、賀婚等字畫,除特例外,恕不應屬。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元旦豐子愷謹訂通信地:杭州靜江路八十五號。——豐子愷

年老體弱、精神衰退,謝絕一切無報酬筆墨勞動以限示。山水畫每平方尺一千五百美元;蘭竹梅花每平方尺五百美元;書法對聯每副四千港幣;立幅每平方尺二千港幣;題字詩堂每件三千港幣,以四字為限,過此面議;匾額每件六千港元;書法手卷每平方尺三千港元;以上價格為作者淨得數,所有調節等稅概由求者承擔。——陸儼少

畫、書法一律以現金交易為准。鈔票面前,人人平等。當場按件論價,鐵價不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糾纏講價,即時照原價加一倍;再講價者放惡狗咬之;惡臉惡言相向,驅逐出院!——黃永玉

自古字畫賣錢,我當然開價,去年每幅字仟元,每張畫仟五,今年人老筆也老,米價漲字畫價也漲。一、字斗方仟元,中堂仟伍;二、匾額一字伍佰;三、畫斗方仟伍,條幅仟伍,中堂貳仟。官也罷,民也罷,男也罷,女也罷,認錢不認官,看人不看性。一手交錢,一手拿貨,對誰都好,對你會更好。你不捨得錢,我捨不得墨,對誰也好,對我尤其好。生人熟人都是客,成交不成交請喝茶。——賈平凹

“潤筆”一詞出於北周時期鄭譯與楊堅之間發生的小故事,後世多視收取潤筆為文雅之事,如今它多被用來指代書畫家賣字畫所得到的報酬,書法家訂潤鬻字的風氣,也被社會廣泛接納。

北周時,鄭譯與楊堅有同學之誼,又幫助楊堅篡周建隋,但因貪贓枉法被彈劾,貶為開府、隆州刺史。後來,他奉詔回京治病,隋文帝楊堅在禮泉宮接見了他,並賜宴,與他一起喝酒,非常高興。這時,楊堅對鄭譯說:“貶退你已很久了,我心裡很掛念、憐憫你。”楊堅對在場的侍臣們說:“鄭譯與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難之時,他幫我說話。這些我何曾忘記?”於是,楊堅下詔恢復鄭譯沛國公的爵位和上柱國的官職,當場命內史令李德林起草詔書。這時,高熲對鄭譯開玩笑說:“筆幹了。”鄭譯笑道:“我出為刺史,拄著拐杖回來,沒得到一個錢,用什麼給你潤筆?”楊堅大笑。

這就是“潤筆”的出處和來歷,後來它便用來指代書畫家賣字畫所得到的報酬。歷史上,收取潤筆一直被視為文雅之事,清初的戴易首先明碼標價,掛牌賣字,“榜於門,書一幅止受銀一錢,人樂購之。”但最具影響力的首推清代鄭板橋的筆榜,他將字幅的大小與價格聯繫起來,並稱“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此後,書法家訂潤鬻字演為風氣,並被社會廣泛接納,書法變得和其他商品一樣在市場上流通。

可能在一些人看來,不就是在紙上寫幾個字嗎?這點紙墨值幾個錢?其實,書法遠不是在紙上寫幾個字那麼簡單,若要估算成本和付出,那是非常高昂的。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從小就要用功練習,如果能得高人指點或貴人相助,幸運地脫穎而出,起碼也要30年以上,而最後成名成家的概率只有5%。這數十年來,他拜師學藝、臨池習書所耗費的時間、精力、筆墨、紙張、金錢,難以數計。書法家沈尹默練習書法時,曾一天寫完一刀宣紙,那可是整整100張啊!沈鵬《詠書》詩中說:“廢紙三千猶恨少”,這並非虛語。齊白石曾說:“別人看我的一幅畫好像很簡單,他哪裡知道,有時我私下裡曾畫了數遍。”

老子說:“大道至簡”。看似容易的寫字,其實要寫得用筆有法度、結字有神采、線條有質感、全篇氣韻生動,那真的非常難。每一幅書法作品都是獨特的“這一個”,而且創作過程是快速的,整幅字看起來就像是一條奔泄而下的河流;它是連續的,從開始一筆,到最後一畫,都會完滿呈現,不可逆轉;它又是一次性的,落筆即成,不容修改。所以,書法作品的成功率是很低的,甚至有時更賴天機造化,哪怕是大師、書聖也莫不如此。書法家耗費的宣紙和廢棄的劣作,往往要比一個畫家多得多。

所以,書法家創造性的勞動,理應得到尊重。如果你與書法家不是老友故交,或者不是書法家主動贈送,那麼你真心喜歡他的作品,向他索求時就應當付給潤筆。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索取就是不勞而獲。我們可以為一件衫、一餐飯、一晚唱K,而一擲千金,為何捨不得為喜歡的書法作品付出潤筆?更何況它會為你的廳堂添光增輝,使其格調高雅,看到它會使你身心愉快、神清氣爽,甚至還可以為你的資產保值增值。你何樂而不為呢?

下圖毛筆套裝由廠家直供,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購買頁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