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成長的代價,體育產業的壞消息|韓牧專欄

一個接一個壞消息接踵而來, 似乎是體育產業最糟糕的時候, 很多產業人也開始進行反思。 不用過於沮喪, 這只不過是成長過程必然經歷的煩惱, 隨著春天的到來, 體育產業海選結束, 開始進入淘汰階段。 真正的好時期也將到來。

隔一段時間, 體育產業就會傳來“壞消息”。 然後便有很多人感歎道:“體育還是得回歸商業本質, 就是賺錢。 ”

這其中以樂視體育為代表, 包括眾多曾經一時風光的體育公司, 都正在遇到或多或少的麻煩。 我們似乎突然聽到了這些公司“停止了心跳”, 或向另一種不妙的境地奔跑, 然後進入“重病監護室”。 他們離死亡如此之近, 甚至與這個世界只隔著一扇窗簾:推開了, 我們就看到體育公司的另外一種生命的樣子。

“我為你翻山越嶺, 卻無心看風景。 ”這是張信哲的一句歌詞。

在過去兩年來, 體育產業在經歷各種翻山越嶺, 一座又一座,

遠沒有到下定義的時候。 所以這個時候, 無論是樂視體育還是其他公司都有絕地反擊的機會, 就看誰的團隊夠團結、心夠絕。 實際上, 對一家公司的衡量與評判應該用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 他們攀登了多少山峰?抓住了多少機會?又失去了怎樣的好牌?

但是在商業方面, 一家公司該得到的祝福與懲罰同樣無比殘酷。 當你擁有別人無法比擬的雄心壯志時, 自然會得到商業上的祝福;同樣, 在這個過程中所犯的致命錯誤, 也會得到懲罰。

祝福與懲罰。 既然我們參與了, 那就好好來享受它, 也不用刻意回避。 不管是先烈還是先驅, 在中國體育產業史都會留下抹不去的一筆。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 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

又是如何銘記的。 ”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瑪律克斯在《百年孤獨》中這樣說。

在體育產業嬰兒期的時候, 死亡與新生將會是長期的主題, 這個在新中國成立65年後才真正開放的產業, 如今靠著一紙“46號文件”在超過13億人口的大國掀起新一輪產業新生。 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尤其是享受到房地產與互聯網紅利的新貴們。 他們開始想方設法來表現出對體育產業的熱情——這種熱情在中國的大地上出現過多次, 享受到之前幾波浪潮的人都會明白, 一旦遲了就意味著兩手空空。

“我們就熟悉政策, 天天研究政策, 現在政策轉向了體育產業, 所以我們轉型進來了。 ”一位曾經從事地產的朋友這樣說,

如今他的公司開始向體育產業轉型, 通過場館、賽事、投資以及內容來參與體育。 從2014年底到2015年初那時開始, 像這樣“投奔”進來的熱情者不在少數。

兩年過去, 到了現在可以說, 體育產業第一批的“海選”算是結束, 接下來開始真正進入淘汰階段。

“我們手裡握了很多牌, 不希望成為淘汰者。 ”一位已經在體育產業投資數個項目的基金創始人這樣說。

沒有人願意成為淘汰者, 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最聰明也是抓住了體育產業核心的那個, 所以當一些死亡消息到來時, 世界變得一片沉寂。 大家立刻變得慌張, 對體育產業變得無比警惕, 甚至矯枉過正了, 在體育產業嬰兒期的時候, 都希望體育必須賺錢(然而在商業初期, 成長比賺錢更重要)。

這種反思沒有什麼不好, 在起起伏伏的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 這樣的論調還會爭論好幾次, 只是我們需要保持獨立思考, 我們看到死亡的大多數都不是因為資金自身問題導致, 而是團隊問題、合夥人撕逼、資金挪用、對體育產業未來不夠有信心……

有一些資料也佐證了體育產業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堪。 2016年, 懶熊體育智庫統計發現, 體育產業一共有235起創投事件發生, 涉及投資金額約196億元, 比之前15個月的174億還高。 但有一個趨勢很明顯, 就是投資方對早期創業項目非常謹慎了, 重點押注在B輪、C輪的公司——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 資本更願意賭“頭部”專案。

“估值太高、太貴了。 ”一些投資方對體育產業的B輪、C輪項目感慨道, 但他們還是願意將資金投注到這些項目中,甚至很多投資方還爭得頭破血流。

很顯然,大家對體育產業的未來並沒有失去信心,只是方式與姿勢有些變化。實際上也正常,儘管46號檔像一趟駛向未來的高速列車,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創業者都可以買到車票。因為創業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創始人要帶領團隊不斷走出舒適區,保持長久的ALL IN狀態,哪個時間段哪個業務大意忽視了,那裡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創業絕不屬於多數者的遊戲,一定是少數人的“過山車”。

反過來說,體育產業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其他領域同樣也出現過,創業者、投資方、大的轉型公司等都需要一批批淘汰沉澱,他們的犧牲成就後來者可以站在他們的屍體上高昂前行。

我們來看一組資料,來自2016年西班牙《國家報》——每7分鐘就可以誕生一家創業公司,使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創業市場。也就是說,當錶盤上的分針每轉動7圈,中國就會誕生一家創業公司。而根據懶熊體育資料庫的統計發現,體育產業的創業公司已經超過1000家,這還是那些活躍的。如果仔細看看那些資料庫,裡面已經躺著各個細分領域死去的公司——在這個每年死亡977萬人口的大國,這些公司的關門倒閉並不需要什麼儀式感,總是悄無聲息地離開,秘不發喪。

或許,就像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描述的那樣:活著的公司是相似的,死去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同。

但是,機會也就此誕生,體育產業開始由海選進入淘汰階段,盲目者開始清醒,敢於創業的人也會掂量掂量自己,投資方自然下手十分慎重,而之前體育公司的人才與資源又開始流入市場,進行新的組合與震盪。說白了,體育公司也是一種在亡命天涯後又浴火重生的“動物”罷了。

看得更長遠點,我們需要足夠的耐心去等待產業的成長——核心則是體育人口的增加,那時會是第一個收穫的時節。

可以說,體育產業真正有趣的時候到來了,這屬於勇敢者的遊戲。“勇敢者”不會被壞消息所嚇倒,因為那不過是漫長道路上的一次“成長的代價”。

作者簡介:韓牧,安徽人,懶熊體育創始人。出版小說集多部。曾任《財經天下週刊》高級記者、介面新聞體育總監。

》》點擊下方圖片看更多文章《《

但他們還是願意將資金投注到這些項目中,甚至很多投資方還爭得頭破血流。

很顯然,大家對體育產業的未來並沒有失去信心,只是方式與姿勢有些變化。實際上也正常,儘管46號檔像一趟駛向未來的高速列車,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創業者都可以買到車票。因為創業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創始人要帶領團隊不斷走出舒適區,保持長久的ALL IN狀態,哪個時間段哪個業務大意忽視了,那裡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創業絕不屬於多數者的遊戲,一定是少數人的“過山車”。

反過來說,體育產業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其他領域同樣也出現過,創業者、投資方、大的轉型公司等都需要一批批淘汰沉澱,他們的犧牲成就後來者可以站在他們的屍體上高昂前行。

我們來看一組資料,來自2016年西班牙《國家報》——每7分鐘就可以誕生一家創業公司,使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創業市場。也就是說,當錶盤上的分針每轉動7圈,中國就會誕生一家創業公司。而根據懶熊體育資料庫的統計發現,體育產業的創業公司已經超過1000家,這還是那些活躍的。如果仔細看看那些資料庫,裡面已經躺著各個細分領域死去的公司——在這個每年死亡977萬人口的大國,這些公司的關門倒閉並不需要什麼儀式感,總是悄無聲息地離開,秘不發喪。

或許,就像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描述的那樣:活著的公司是相似的,死去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同。

但是,機會也就此誕生,體育產業開始由海選進入淘汰階段,盲目者開始清醒,敢於創業的人也會掂量掂量自己,投資方自然下手十分慎重,而之前體育公司的人才與資源又開始流入市場,進行新的組合與震盪。說白了,體育公司也是一種在亡命天涯後又浴火重生的“動物”罷了。

看得更長遠點,我們需要足夠的耐心去等待產業的成長——核心則是體育人口的增加,那時會是第一個收穫的時節。

可以說,體育產業真正有趣的時候到來了,這屬於勇敢者的遊戲。“勇敢者”不會被壞消息所嚇倒,因為那不過是漫長道路上的一次“成長的代價”。

作者簡介:韓牧,安徽人,懶熊體育創始人。出版小說集多部。曾任《財經天下週刊》高級記者、介面新聞體育總監。

》》點擊下方圖片看更多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