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他賣掉北京的房子,拍下中國199個正在消失的手藝

大家好, 我是蛋蛋姐, 最近呀, 我看了一部紀錄片, 一邊狂吐槽一邊看, 有時候笑到不能自已, 有時候又忍不住淚目, 就這樣居然一口氣看了五集, 這部紀錄片叫《尋找手藝》

說真的, 我就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紀錄片, 可以說是極其粗糙, 各種穿幫鏡頭、尷尬場面頻頻出現, 連旁白都帶著不知道哪裡的口音, 讓你想哭又想笑

這個草台班子攝製組, 準備不足就算了, 還又窮又寒酸, 首先, 沒有做事先調研, 聽說有個地方的桑皮紙特別有名, 幾個人開著車直奔而去, 到了那裡之後發現, 所有的作坊早已廢棄, 那裡是這樣的......

看他們過去一趟不容易, 有個老人拿出了, 自己收藏的最後一捆桑樹皮, 說:你們拍一拍吧

其次, 團度成員極其不專業,

一個半吊子導演, 帶了兩個出發前, 學了一個星期的攝影師和錄音師, 還有一個湊熱鬧的司機

結果到山西治完鼻炎後, 不知道是覺得這劇組沒希望, 還是家裡真有事兒, 攝影師果斷跑路了, 無奈司機現場學了下開關機, 就兼職當了攝影師

最後, 這個團隊是真窮,

導演張景為了所謂的夢想, 賣了北京的房子, 也不知道是北京哪裡的房子, 反正才籌了100萬

到黃河去拍羊皮筏子, 那你總該玩個漂流吧, 結果團隊沒錢, 開著車傻呵呵玩起了戈壁漂移......

正如大家意料之中的, 這部紀錄片在正統派看來, 簡直上不了檯面,

它一度被20家電視臺拒收

導演在懷疑人生的絕望之下, 把它上傳到了彈幕網站B站, 沒想到引起了巨大反響, 人們一開始的彈幕是這樣的

最後一集的彈幕是這樣的

一口氣五集,根本停不下來,還沒看就沒了。。。不捨得看,五集 腰不酸 腿不疼

。。。更有人甚至看了五六遍

在90、00後雲集的B站,它的播放量居然一路飆升到73.4萬

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8

看之前,我真的懷疑,這群人莫不是導演請來的托?

然而當我一口氣看完的時候,居然覺得,這麼真誠、溫暖,有人情味的片子,怎麼能只有這麼點兒人看到呢

那麼這部糙片到底講了啥,何以受到人們如此之歡迎呢?

這個三人的草台班子,歷時126天,走遍全中國23個省市,拍攝了199位中國傳統手藝人,以及他們的144項傳統手工藝,這裡面的許多,都正在或即將從中國消失

在新疆喀什,吐爾遜江祖農和他的兩個侄子,正在做陶器

在整個喀什地區,就只有他們一家還在做陶器,他們家六代制陶,然而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已經沒有人願意或者會制陶了,到他這裡已成為最後一代

他們家所處的那個位置,佈滿了林林總總的手工藝品作坊,慢慢地成為了旅遊區,陶器也漲價了

然而吐爾遜江祖農並不開心,他說:便宜點賣,這樣商店可以快快地賣,我可以多多地勞動

他寧願5毛錢賣10個,也不想5塊錢賣一個,只是希望可以製作更多的陶器

的確,他深深地愛著他手上的陶器,他制陶這個破破爛爛的房子,已經有400年的歷史

政府征地,要拿1整個單元的12套房子,來拆除這座老宅,這對於普通人得是多大的誘惑啊,然而吐爾遜江祖農硬是沒同意

同樣是新疆,兩兄弟正在做英吉沙小刀,這是全世界最精美的手工刀具之一,這樣一根燒的通紅的鋼材

在他們兩兄弟的巧手下,經過四十多道工序,和無數次修正,最後蛻變為如此精美的小刀,上面的每一個花紋,都是用貝殼等純手工鑲上去的

在西藏,有位銅制佛像鍛造大師叫土旦,他學習鍛造佛像16年,如今29歲的他名震整個西藏

他做的最高的佛像有5米,倒模、剪裁、高溫軟化、雕琢形狀、花紋,幾乎每一步都由純手工完成,且每一個構造都有佛學含義

最厲害的是,他甚至可以,用一整張銅片做出一尊佛像,不經過任何焊接

有時候訂單一來就是1000尊,從來不缺生意做

按理說土旦應該特別有錢才對,然而並不是,因為每當賺到錢的時候,他就造佛像捐給窮寺院,有時候成本好幾十萬的佛像說捐就捐了,沒錢的時候就白給幹活

因為他覺得,人死了就死了,但他捐的佛像將永遠擺在寺裡造福後人

西藏德格印經院,于群山環抱之中,這座印經院涵蓋30萬塊經版,收藏了超過70%的藏文化典籍

這裡保留著最古老的雕版印刷,每天十幾個雕版師傅迎窗而坐,刀起刀落之下,經文一點點顯現,雕刻成為他們生活的全部

這個21歲的小哥,已經在這裡刻了8年,刻一塊經版大概收入一千多元

當導演問能不能快點刻,多賺一點的時候,這小哥卻說:不是不是,刻的時候好好刻,慢慢刻,對這個板子好一點嘛,這個不好好刻的話,我們死了的時候,因為這個,害怕得很

於他而言,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敬畏和信仰

在貴州白興村,有門手藝叫楓香染,張臘四老大姐是楓香染的能手

用楓香樹脂和牛油,在炭火上熬成楓香油,這種楓香油極其難找,當丈夫熬壞的時候,老大姐臉上是掩飾不住的落寞

楓香染的圖案很自由,先用白布畫草圖,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小貓、小狗、小兔,然後用楓香油覆蓋

老大姐的楓香染做得極其精美

然而,當攝製組提出要買一些的時候,老大姐卻一件也不捨得賣,因為那每一件都有故事,有她外婆留給她的,媽媽留給她的,還有她留給她女兒的,這些承載著他家族溫度的楓香染,她要留給她的後代

只是,無論他們的手藝有多麼精湛,不管這些製品有多麼精美,它們中有許多,卻要永遠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在雲南西雙版納,80歲的老人坎溫,正盤坐在牆角做油紙傘,他這一做就是數十年

幾年前,當媒體發現這位“傣族制傘傳承人”時,村裡還有4人做傘,可是,待攝製組拍攝時,卻已只剩下坎溫老人一人了

削傘骨、剖竹子,固定傘骨、棉線定型。。。

油紙傘的製作極其複雜,80歲的坎溫一直專注於手上,每一步都做的極其認真

然而當他固定傘骨架時,導演第一次哭了,這個線整整斷了8次,每斷一次老人都會呆呆的愣神,然後又焦急的進入下一次,直到第八次才終於成功

也許是前面崩的太緊,也許是棉線的品質不行,又或許是,坎溫老人真的老啦

導演說:

說起來也沒什麼好哭的,但是我就是每看一次,就哭一次

最後離開時,攝製組買下了,老人家中最後的5把油紙傘,那時的老人開心的像個孩子,他把所有的傘都重新整理了一遍

視頻上傳到了B站,許多網友看到傘想要買,導演興沖沖的統計了一下,一共有20多把

只是當電話打過去的時候,電話那頭說:今年2月,坎溫老人已經去世了,最後一個做油紙傘的人也不在了,這門手藝也隨之消失了

在貴州小黃村,真和養號兩位老人正在造紙,中國從唐代就開始使用,距今已經1500年的宣紙,它們中的許多就是這麼造出來的

只是工業化像一個,威力巨大的武器,所到之處片甲不留

這種供養了中國上千年的造紙術,似乎再也難以留存下去了,儘管她們純手工,儘管一天也就做十幾張,家裡還是積壓了幾百張

於是她們決定,把家裡的原料用完就不做了,這是她們最後一次造紙,沒想到恰巧被攝製組趕上了

當導演組拍下造紙全過程,老人激動地說:這次我們的照片和名字,可以到北京去了

彈幕裡是一片網友跟評

到南京啦

到香港啦

到英國啦

到悉尼啦

到紐約啦

。。。

只是從這一刻起,這門手藝也徹底從這個村子消失了

中國的傳統宣紙手藝,從貴州小黃村消失了,中國的傳統油紙傘手藝,從雲南西雙版納消失了,中國的傳統制陶手藝,即將從新疆喀什消失

。。。。。。

紀錄片中144項手藝中的許多,正在或即將消失

我曾感歎,它們的生命力是那麼頑強,躲過了千年中國的無數次戰爭,甚至有幸走過了,那段混亂無序的時代

然而無論如何,我也不會想到,這些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手藝,會消失在現代文明的中國

而我更不知道的是,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在導演沒有拍到的中國角落,還有多少中國傳統手藝,連同那些手藝人一起正在消失,而我們卻無可奈何

那麼慶倖,有個叫張景的中國導演,賣了他北京的房子,拍攝了這個紀錄片,而恰巧我還看到了

我想,當某一天,有人問起中國傳統手藝,有人問起中國工匠精神,我還可以告訴他有部紀錄片叫《尋找手藝》,那裡有你苦苦尋找的答案

一口氣五集,根本停不下來,還沒看就沒了。。。不捨得看,五集 腰不酸 腿不疼

。。。更有人甚至看了五六遍

在90、00後雲集的B站,它的播放量居然一路飆升到73.4萬

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8

看之前,我真的懷疑,這群人莫不是導演請來的托?

然而當我一口氣看完的時候,居然覺得,這麼真誠、溫暖,有人情味的片子,怎麼能只有這麼點兒人看到呢

那麼這部糙片到底講了啥,何以受到人們如此之歡迎呢?

這個三人的草台班子,歷時126天,走遍全中國23個省市,拍攝了199位中國傳統手藝人,以及他們的144項傳統手工藝,這裡面的許多,都正在或即將從中國消失

在新疆喀什,吐爾遜江祖農和他的兩個侄子,正在做陶器

在整個喀什地區,就只有他們一家還在做陶器,他們家六代制陶,然而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已經沒有人願意或者會制陶了,到他這裡已成為最後一代

他們家所處的那個位置,佈滿了林林總總的手工藝品作坊,慢慢地成為了旅遊區,陶器也漲價了

然而吐爾遜江祖農並不開心,他說:便宜點賣,這樣商店可以快快地賣,我可以多多地勞動

他寧願5毛錢賣10個,也不想5塊錢賣一個,只是希望可以製作更多的陶器

的確,他深深地愛著他手上的陶器,他制陶這個破破爛爛的房子,已經有400年的歷史

政府征地,要拿1整個單元的12套房子,來拆除這座老宅,這對於普通人得是多大的誘惑啊,然而吐爾遜江祖農硬是沒同意

同樣是新疆,兩兄弟正在做英吉沙小刀,這是全世界最精美的手工刀具之一,這樣一根燒的通紅的鋼材

在他們兩兄弟的巧手下,經過四十多道工序,和無數次修正,最後蛻變為如此精美的小刀,上面的每一個花紋,都是用貝殼等純手工鑲上去的

在西藏,有位銅制佛像鍛造大師叫土旦,他學習鍛造佛像16年,如今29歲的他名震整個西藏

他做的最高的佛像有5米,倒模、剪裁、高溫軟化、雕琢形狀、花紋,幾乎每一步都由純手工完成,且每一個構造都有佛學含義

最厲害的是,他甚至可以,用一整張銅片做出一尊佛像,不經過任何焊接

有時候訂單一來就是1000尊,從來不缺生意做

按理說土旦應該特別有錢才對,然而並不是,因為每當賺到錢的時候,他就造佛像捐給窮寺院,有時候成本好幾十萬的佛像說捐就捐了,沒錢的時候就白給幹活

因為他覺得,人死了就死了,但他捐的佛像將永遠擺在寺裡造福後人

西藏德格印經院,于群山環抱之中,這座印經院涵蓋30萬塊經版,收藏了超過70%的藏文化典籍

這裡保留著最古老的雕版印刷,每天十幾個雕版師傅迎窗而坐,刀起刀落之下,經文一點點顯現,雕刻成為他們生活的全部

這個21歲的小哥,已經在這裡刻了8年,刻一塊經版大概收入一千多元

當導演問能不能快點刻,多賺一點的時候,這小哥卻說:不是不是,刻的時候好好刻,慢慢刻,對這個板子好一點嘛,這個不好好刻的話,我們死了的時候,因為這個,害怕得很

於他而言,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敬畏和信仰

在貴州白興村,有門手藝叫楓香染,張臘四老大姐是楓香染的能手

用楓香樹脂和牛油,在炭火上熬成楓香油,這種楓香油極其難找,當丈夫熬壞的時候,老大姐臉上是掩飾不住的落寞

楓香染的圖案很自由,先用白布畫草圖,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小貓、小狗、小兔,然後用楓香油覆蓋

老大姐的楓香染做得極其精美

然而,當攝製組提出要買一些的時候,老大姐卻一件也不捨得賣,因為那每一件都有故事,有她外婆留給她的,媽媽留給她的,還有她留給她女兒的,這些承載著他家族溫度的楓香染,她要留給她的後代

只是,無論他們的手藝有多麼精湛,不管這些製品有多麼精美,它們中有許多,卻要永遠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在雲南西雙版納,80歲的老人坎溫,正盤坐在牆角做油紙傘,他這一做就是數十年

幾年前,當媒體發現這位“傣族制傘傳承人”時,村裡還有4人做傘,可是,待攝製組拍攝時,卻已只剩下坎溫老人一人了

削傘骨、剖竹子,固定傘骨、棉線定型。。。

油紙傘的製作極其複雜,80歲的坎溫一直專注於手上,每一步都做的極其認真

然而當他固定傘骨架時,導演第一次哭了,這個線整整斷了8次,每斷一次老人都會呆呆的愣神,然後又焦急的進入下一次,直到第八次才終於成功

也許是前面崩的太緊,也許是棉線的品質不行,又或許是,坎溫老人真的老啦

導演說:

說起來也沒什麼好哭的,但是我就是每看一次,就哭一次

最後離開時,攝製組買下了,老人家中最後的5把油紙傘,那時的老人開心的像個孩子,他把所有的傘都重新整理了一遍

視頻上傳到了B站,許多網友看到傘想要買,導演興沖沖的統計了一下,一共有20多把

只是當電話打過去的時候,電話那頭說:今年2月,坎溫老人已經去世了,最後一個做油紙傘的人也不在了,這門手藝也隨之消失了

在貴州小黃村,真和養號兩位老人正在造紙,中國從唐代就開始使用,距今已經1500年的宣紙,它們中的許多就是這麼造出來的

只是工業化像一個,威力巨大的武器,所到之處片甲不留

這種供養了中國上千年的造紙術,似乎再也難以留存下去了,儘管她們純手工,儘管一天也就做十幾張,家裡還是積壓了幾百張

於是她們決定,把家裡的原料用完就不做了,這是她們最後一次造紙,沒想到恰巧被攝製組趕上了

當導演組拍下造紙全過程,老人激動地說:這次我們的照片和名字,可以到北京去了

彈幕裡是一片網友跟評

到南京啦

到香港啦

到英國啦

到悉尼啦

到紐約啦

。。。

只是從這一刻起,這門手藝也徹底從這個村子消失了

中國的傳統宣紙手藝,從貴州小黃村消失了,中國的傳統油紙傘手藝,從雲南西雙版納消失了,中國的傳統制陶手藝,即將從新疆喀什消失

。。。。。。

紀錄片中144項手藝中的許多,正在或即將消失

我曾感歎,它們的生命力是那麼頑強,躲過了千年中國的無數次戰爭,甚至有幸走過了,那段混亂無序的時代

然而無論如何,我也不會想到,這些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手藝,會消失在現代文明的中國

而我更不知道的是,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在導演沒有拍到的中國角落,還有多少中國傳統手藝,連同那些手藝人一起正在消失,而我們卻無可奈何

那麼慶倖,有個叫張景的中國導演,賣了他北京的房子,拍攝了這個紀錄片,而恰巧我還看到了

我想,當某一天,有人問起中國傳統手藝,有人問起中國工匠精神,我還可以告訴他有部紀錄片叫《尋找手藝》,那裡有你苦苦尋找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