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要想寫好格律詩,這些方法少不了

喜歡寫格律詩的朋友, 都想把詩寫得生動感人。 但要想寫出一首讓人感動的格律詩, 就必須把握住詩歌描繪的景物與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之間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 如果你描寫的是樂景, 那麼就應當用來寫樂情。 如果你描寫的是哀景, 那麼就應當用來抒哀情, 這是比較常規的寫法, 當然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者以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這兩種情況在詩歌寫作中也比較常見。 現將上述寫法以實例進行解說。

​一、以樂景寫樂情, 就是通過描寫讓人賞心悅目的景物來表達詩人內心的喜悅或熱愛之情。 這種寫法在詩歌寫作中比較常見, 可以說是一種主要的寫法。

唐代詩人孟郊的七絕《登科後》就用了以樂景寫樂情的方法。 全詩是:“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天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的後兩句活靈活現地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

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這兩句神妙之處, 就在於詩人情與詩中景相合, 意到筆到, 將詩人策馬賓士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 描繪得生動鮮明, 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宋人俞國寶在寫七律《風人松(題酒肆)》時也用了這種寫法:“一春長費買花錢,

日日醉湖邊。 玉驄慣識西湖路, 驕嘶過沽酒樓前。 紅杏香中歌舞, 綠楊影裡秋千。 暖風十裡麗人天, 花壓鬢雲偏。 畫船載得春歸去, 余情付湖水湖煙。 明日重扶殘醉, 來尋陌上花鈿。 ”這首詩通過描寫春光明媚時, 在杏花和綠楊中, 遊玩的人帶了坐船遊, 飲酒, 歌舞, 使讀者充分感覺到春遊的愉快和喜悅。 情景交融, 生動感人。

二、以樂景寫哀情, 就是通過描寫亮麗的景物來反襯內心的傷感的寫法。 王夫之的《薑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 以哀景寫樂, 一倍增其哀樂。 ”正因為如此, 這種寫法在詩歌寫作中也較為常見。 詩人所寫景物, 有時從對立面的角度反襯心理, 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氣氛之間的矛盾,

以樂景寫哀情, 的確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唐代謝渾有一首著名的七絕《謝亭送別》就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寫法:“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詩的前兩問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而充滿詩意的景色, 反襯出詩人的離愁別恨,

可以說是將這種寫法發揮到了極致。

唐人元稹的五絕《行宮》也用了這種寫法:“寥落古行宮,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閑坐說玄宗。 ”這首詩所要表現的是淒涼哀怨的心境, 但卻著意描繪紅豔的宮花。 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 烘托歡樂情緒的, 但在這裡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 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髮相映襯, 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淒寂心境相映襯, 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 “紅花”這一景物, 在這裡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都是利用好的景致與惡的心情的矛盾, 來突出中心思想, 即王夫之《薑齋詩話》所說的“以樂景寫哀”, 一倍增其哀。

​三、以哀景寫哀情,就是通過描寫淒涼的景物來表達內心的哀傷。這種寫法也被詩人們廣泛運用,成為一種主要的寫法。

唐人柳宗元的七絕《柳州榕葉落盡偶題》就是用的這種寫法:“宦情羈思共淒淒,春半如秋意轉速。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詩人寫此詩時,正值陽春二月,身為逐客,遠在異鄉,獨立庭院,見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百感交集,眼中的花盡葉落之景與心中的淒黯迷惘之情交融為一,從而化而為詩。

唐人韋江著名的七絕《題金陵圖》也用了這種寫法:“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台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裡,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一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並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四、以哀景寫樂情,就是通過描寫淒涼的景物來反襯內心的愉悅之情,這種寫法也是一種主要的寫法,被人廣泛使用。

杜甫的五律《禹廟》就用了這種寫法:“禹廟空山裡,秋風落日斜。荒庭垂桔柑,古屋畫龍蛇。雲氣噱青壁,江聲走白沙。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這首詩以淒涼悲哀的感情,寫杜甫登臨古廟,緬懷先賢大禹的豐功偉績。因為作者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他無時無刻總想著心中的百姓,希望能繼承發揚大禹為改善人民生活環境的傳統,自己乘著不同的交通工具,走遍了大江南北,最終鑿通了三峽,使三巴人民得以安居樂業。而大禹廟由於年代失修,滿目衰敗荒涼,這裡山空、風寒、庭荒、屋舊,很明顯這些景物與詩人激越情感的抒發是不甚融洽的。高明的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反襯手法,以此來沖淡和調和心中悲哀的程度。因此,山雖空而廟猶存,秋風蕭索之中,襯以熙和的斜日。庭院雖然荒涼而桔柑卻垂滿枝頭。屋雖舊,而壁畫尚存。這一抑一揚的手法,既真實地表現了客觀的事物,又符合感情冷落與低沉。通過頸聯大氣磅礴地寫景,為結句歌頌大禹,抒發作者發自內心的希望和感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我通過實例講述了寫作格律詩不能不掌握的四種寫法,也許講得不夠透徹。希望朋友們在仔細磋磨和研讀之後,經過消化吸收,能夠掌握上述寫作技巧,為自己的藝術創作實踐服務,使自己的寫作水準更上一層樓。當然如果你還有疑義,可以關注我的同名公眾號,裡面有更為詳細的解讀。(免責聲明:圖片來自網路,著作權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一倍增其哀。

​三、以哀景寫哀情,就是通過描寫淒涼的景物來表達內心的哀傷。這種寫法也被詩人們廣泛運用,成為一種主要的寫法。

唐人柳宗元的七絕《柳州榕葉落盡偶題》就是用的這種寫法:“宦情羈思共淒淒,春半如秋意轉速。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詩人寫此詩時,正值陽春二月,身為逐客,遠在異鄉,獨立庭院,見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百感交集,眼中的花盡葉落之景與心中的淒黯迷惘之情交融為一,從而化而為詩。

唐人韋江著名的七絕《題金陵圖》也用了這種寫法:“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台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裡,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一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並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四、以哀景寫樂情,就是通過描寫淒涼的景物來反襯內心的愉悅之情,這種寫法也是一種主要的寫法,被人廣泛使用。

杜甫的五律《禹廟》就用了這種寫法:“禹廟空山裡,秋風落日斜。荒庭垂桔柑,古屋畫龍蛇。雲氣噱青壁,江聲走白沙。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這首詩以淒涼悲哀的感情,寫杜甫登臨古廟,緬懷先賢大禹的豐功偉績。因為作者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他無時無刻總想著心中的百姓,希望能繼承發揚大禹為改善人民生活環境的傳統,自己乘著不同的交通工具,走遍了大江南北,最終鑿通了三峽,使三巴人民得以安居樂業。而大禹廟由於年代失修,滿目衰敗荒涼,這裡山空、風寒、庭荒、屋舊,很明顯這些景物與詩人激越情感的抒發是不甚融洽的。高明的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反襯手法,以此來沖淡和調和心中悲哀的程度。因此,山雖空而廟猶存,秋風蕭索之中,襯以熙和的斜日。庭院雖然荒涼而桔柑卻垂滿枝頭。屋雖舊,而壁畫尚存。這一抑一揚的手法,既真實地表現了客觀的事物,又符合感情冷落與低沉。通過頸聯大氣磅礴地寫景,為結句歌頌大禹,抒發作者發自內心的希望和感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我通過實例講述了寫作格律詩不能不掌握的四種寫法,也許講得不夠透徹。希望朋友們在仔細磋磨和研讀之後,經過消化吸收,能夠掌握上述寫作技巧,為自己的藝術創作實踐服務,使自己的寫作水準更上一層樓。當然如果你還有疑義,可以關注我的同名公眾號,裡面有更為詳細的解讀。(免責聲明:圖片來自網路,著作權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