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把哈雷改出了中國味道,名為“戈者”

伴著混合了洗手液氣息的機油味道, 和李斯特時而激昂又舒緩的古典鋼琴曲, 在這個位於北京偏僻郊區的工作室裡, 我們看到了一種神奇的對比與融合:代表沸騰與力量的哈雷機車, 與安靜唯美的圖騰藝術。

在這裡, 哈雷機車不再僅僅是美國文化的象徵, 它同時還能展現佛教與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 機車, 原來也可以很“中國”。

做中國文化的“哈雷夢”

大可, 本名張中奇, 1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

因機車情結和室友劉向結緣, 抱著共同的“哈雷夢”, 14年兩人創立了砥石工作室, 他們想要區別于歐美的風格, 讓中國的改裝機車擁有更多本國文化的特點。

“一直以來, 西方的主流價值觀主導著整個時代文化的各個方面。 而‘砥石’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裝工作室, 但我們做的每一件作品, 都會從詮釋中國文化的角度出發。 ”

憑藉著在央美歷練出的視野和實踐想法的能力, 再加上北京這座擁有最多文化資源的城市, 他們圍繞創意的所有環節都得以實現。 不過, 改裝機車的市場也有一定的空白, 所以他們選擇從較好操作的頭盔入手, 用彩繪的形式進入這個圈子。

當然, 大可二人並沒有止步於此, 他們想做的更多。

“‘砥石’的意思是磨刀石, 專門磨礪精緻的兵器。 我們的理想是讓每一倆機車擁有靈魂, 而不僅僅是做某一部件的彩繪, 砥石不利, 但可以利金。 ”

機車上的“六道輪回”

彩繪頭盔一出世, 便在圈內吸引了眾多的目光。

一位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的車主, 在和大可聊過之後, 願意把自己的愛車交給他們製作。

“這是第一個包括頭盔和整車的訂單, 主題是佛教題材, 這個題材有張力, 又有豐富的故事性和內涵。 在劉向的提示下, 我覺得‘六道輪回’這個主題特別合適。 ”

六道輪回-頭盔

六道輪回-油箱

油箱細部

有關這個題材往往故事極多,體系龐大,每個人對其理解不盡相同,大可選擇了其中很小一部分,表達了自己對於六道輪回的理解,它是一種“繁華與壓抑的共存”。

整個機車作品摻入了景泰藍的工藝和元素,將掐絲、填色的技巧運用到繪畫中,並參考了唐卡和法海寺壁畫的造型,全車以金線勾勒,用暗色填充,將三維曲面平面化,整個造型顯示出圖騰和符號的意向。

六道輪回-後泥瓦。地獄道在後泥瓦上分為三個部分,即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孤獨地獄。

人生第一台哈雷被撞毀

“六道輪回”的成功讓客戶非常滿意,讚譽和掌聲不斷。大可用賺到的這筆錢和之前的積蓄買了一台哈雷運動者1200R,作為自己20歲的生日禮物。

然而車沒騎多久,就被朋友借去出了意外,朋友騎著1200R與汽車發生了正面碰撞。當大可趕到現場時,見到的是一堆扭曲的鋼筋和滿身黑機油的朋友,1200R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車子前叉直接撞斷,輪轂嚴重破裂,1200R承受了所有的衝擊,還好朋友只受到輕傷。”

看著嚴重受損的心愛寶貝,大可不忍心拋棄它,將它拉回了工作室,準備修復。在這期間,大可幾乎沒有收入,很多次維修都因經濟困難停滯了,而且對機械的一無所知,也讓他走了很多彎路。

“那時,我拉著它跑了很多地方,就像一個貧困的父親帶著自己殘疾的兒子到處投醫。”

“戈者”的重生

雖然大可是一個有著較高繪畫技藝的美院學生,且與機車打交道的時間也不短,但真正面對一無所知的工程、電路走線和鑄造加工時,他低估了機械改裝的複雜程度和跨界創作的難度。

一切的工作都進行得十分困難。本以為三、四個月就能完成的作品,卻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得以與世人見面。

這個作品就是“戈者”。

“一開始,我會的只有擰螺絲,對機械一無所知。但是,整個車是一個非常嚴謹、精巧的工程。一個零件,哪怕尺寸差一點,你都裝不上,更別說要從一個幾乎報廢的車上,把所有東西做的幾近完美,現在想想,都覺得太難了。”

大可雖然平日裡沒心沒肺,但骨子裡卻充滿了執著和韌勁。從認識機車每個零部件到組織結構和機械的固定方式,再到機械電路的走線和加工、鑄造……在慢慢修復機械部件的過程中,大可也對這輛車的設計作出了新的思考。

“以前的我追求細節,從‘六道輪回’的絢爛色彩和繁複程度就可以看出來。但之後我和劉向經常一起討論,我們並不是特別喜歡畫一個滿是‘花’的摩托車,而是更喜歡機械本身的那種不誇張、不奢華的美,這種美感也更符合我的性格。”

“我很喜歡春秋戰國,那個時代塑造了中國人骨子裡的剛烈和浪漫。那時的文字、藝術和工藝都充滿了生命力。”

“就像這件黑紅色的漆器,鳥蟲篆的銘文,舒展、精緻,剛烈而又溫柔,知死而向生。”

大可說:“我喜歡那個時代的文化,一種衰落的士的精神,這是我想在這台車上傳達的。”

完成後的整台車黑紅交替,猶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精緻漆器。器內塗朱紅,明快熱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連續的“回”字形雲雷紋飾分佈在油箱上,看著兩千年前的紋樣圖案,仿佛這是一件戰國時代的兵器,正等待主人攜它上陣。

“我將自己置身於古代的情景中。面對車身,如古人面對木胎,先人們在兵器、樂器、日用器上繪製的紋案,現在的我在哈雷摩托車上繪製出來,這真是有趣的傳承。”

油箱側面是手寫的金色“戈”字,字體摘自大王光戈。

“戈者,這是我為它取的名字。”

“戈者”即兵者,一種中國商朝至戰國時期的進攻性兵器,戰車上的戈兵借助車勢,用戈頭割裂車邊敵人的頭顱,像鐮刀一樣。

大可說,“在這次的創作中,車座是全車從設計到製作完成,投入時間和成本很高的部分,設計方案推翻過幾十次,返工三次。”

“第一次的嘗試是想通過泥模鑄造來實現,第二次的嘗試是用鋁板鍛造焊接,但都因效果不理想而放棄了。”

“最後呈現的車座是一個大膽而複雜的設計。用了40片5毫米厚的植鞣皮和5片線切割的青銅板組合而成,借鑒了傳統刀具的刀柄結構,中間穿了三根承重軸,將皮子與青銅板用卯釘卯緊,兩邊用青銅鑄件緊固。”

從建模開始,先是用高密度海綿做實體模型,然後取橫截面的形狀裁皮,並且要十分準確地對準所有孔位,接著鉚接所有的部件,切削和打磨出最後的形狀,最後拋光著色,大可前後花了整整四個月的時間。

氣門頂杆罩是青銅材料加工後手工雕鑿的四個鳥蟲篆體字元,從左至右依次是“敬天法祖”。

發動機左側的離合器蓋油泥做的是“饕餮”的浮雕。

排氣筒附加了兩個有饕餮紋飾的鑄造青銅罩,尾端用數控車床切削,焊接固定,排氣筒前段裹了黑色的防燙布。

把手兩端各有一拇指大的人臉造型,雕好蠟模後用青銅鑄造。車身有幾處綁皮條的裝飾。

就這樣,大可在沒有任何技術和資金支援的情況下,將嬉皮士奉為象徵的哈雷摩托車賦予了戰國時代的文化圖騰。

當聊起藝術創作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精神時,大可說:“首先,藝術創作者應該是勤奮的,你要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創作裡,不管你有多少天分,都應當發自內心的熱愛你所做的事情,並持之以恆地去做。工作是神聖的,讓它成為一種習慣。”

“另外,還應該有‘空杯’的境界,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藝術理應成為當代寓言’,明知盛裝之後是空杯,做樂之後也是空杯,不過這一瞬間如此輝煌。”

六道輪回-油箱

油箱細部

有關這個題材往往故事極多,體系龐大,每個人對其理解不盡相同,大可選擇了其中很小一部分,表達了自己對於六道輪回的理解,它是一種“繁華與壓抑的共存”。

整個機車作品摻入了景泰藍的工藝和元素,將掐絲、填色的技巧運用到繪畫中,並參考了唐卡和法海寺壁畫的造型,全車以金線勾勒,用暗色填充,將三維曲面平面化,整個造型顯示出圖騰和符號的意向。

六道輪回-後泥瓦。地獄道在後泥瓦上分為三個部分,即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孤獨地獄。

人生第一台哈雷被撞毀

“六道輪回”的成功讓客戶非常滿意,讚譽和掌聲不斷。大可用賺到的這筆錢和之前的積蓄買了一台哈雷運動者1200R,作為自己20歲的生日禮物。

然而車沒騎多久,就被朋友借去出了意外,朋友騎著1200R與汽車發生了正面碰撞。當大可趕到現場時,見到的是一堆扭曲的鋼筋和滿身黑機油的朋友,1200R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車子前叉直接撞斷,輪轂嚴重破裂,1200R承受了所有的衝擊,還好朋友只受到輕傷。”

看著嚴重受損的心愛寶貝,大可不忍心拋棄它,將它拉回了工作室,準備修復。在這期間,大可幾乎沒有收入,很多次維修都因經濟困難停滯了,而且對機械的一無所知,也讓他走了很多彎路。

“那時,我拉著它跑了很多地方,就像一個貧困的父親帶著自己殘疾的兒子到處投醫。”

“戈者”的重生

雖然大可是一個有著較高繪畫技藝的美院學生,且與機車打交道的時間也不短,但真正面對一無所知的工程、電路走線和鑄造加工時,他低估了機械改裝的複雜程度和跨界創作的難度。

一切的工作都進行得十分困難。本以為三、四個月就能完成的作品,卻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得以與世人見面。

這個作品就是“戈者”。

“一開始,我會的只有擰螺絲,對機械一無所知。但是,整個車是一個非常嚴謹、精巧的工程。一個零件,哪怕尺寸差一點,你都裝不上,更別說要從一個幾乎報廢的車上,把所有東西做的幾近完美,現在想想,都覺得太難了。”

大可雖然平日裡沒心沒肺,但骨子裡卻充滿了執著和韌勁。從認識機車每個零部件到組織結構和機械的固定方式,再到機械電路的走線和加工、鑄造……在慢慢修復機械部件的過程中,大可也對這輛車的設計作出了新的思考。

“以前的我追求細節,從‘六道輪回’的絢爛色彩和繁複程度就可以看出來。但之後我和劉向經常一起討論,我們並不是特別喜歡畫一個滿是‘花’的摩托車,而是更喜歡機械本身的那種不誇張、不奢華的美,這種美感也更符合我的性格。”

“我很喜歡春秋戰國,那個時代塑造了中國人骨子裡的剛烈和浪漫。那時的文字、藝術和工藝都充滿了生命力。”

“就像這件黑紅色的漆器,鳥蟲篆的銘文,舒展、精緻,剛烈而又溫柔,知死而向生。”

大可說:“我喜歡那個時代的文化,一種衰落的士的精神,這是我想在這台車上傳達的。”

完成後的整台車黑紅交替,猶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精緻漆器。器內塗朱紅,明快熱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連續的“回”字形雲雷紋飾分佈在油箱上,看著兩千年前的紋樣圖案,仿佛這是一件戰國時代的兵器,正等待主人攜它上陣。

“我將自己置身於古代的情景中。面對車身,如古人面對木胎,先人們在兵器、樂器、日用器上繪製的紋案,現在的我在哈雷摩托車上繪製出來,這真是有趣的傳承。”

油箱側面是手寫的金色“戈”字,字體摘自大王光戈。

“戈者,這是我為它取的名字。”

“戈者”即兵者,一種中國商朝至戰國時期的進攻性兵器,戰車上的戈兵借助車勢,用戈頭割裂車邊敵人的頭顱,像鐮刀一樣。

大可說,“在這次的創作中,車座是全車從設計到製作完成,投入時間和成本很高的部分,設計方案推翻過幾十次,返工三次。”

“第一次的嘗試是想通過泥模鑄造來實現,第二次的嘗試是用鋁板鍛造焊接,但都因效果不理想而放棄了。”

“最後呈現的車座是一個大膽而複雜的設計。用了40片5毫米厚的植鞣皮和5片線切割的青銅板組合而成,借鑒了傳統刀具的刀柄結構,中間穿了三根承重軸,將皮子與青銅板用卯釘卯緊,兩邊用青銅鑄件緊固。”

從建模開始,先是用高密度海綿做實體模型,然後取橫截面的形狀裁皮,並且要十分準確地對準所有孔位,接著鉚接所有的部件,切削和打磨出最後的形狀,最後拋光著色,大可前後花了整整四個月的時間。

氣門頂杆罩是青銅材料加工後手工雕鑿的四個鳥蟲篆體字元,從左至右依次是“敬天法祖”。

發動機左側的離合器蓋油泥做的是“饕餮”的浮雕。

排氣筒附加了兩個有饕餮紋飾的鑄造青銅罩,尾端用數控車床切削,焊接固定,排氣筒前段裹了黑色的防燙布。

把手兩端各有一拇指大的人臉造型,雕好蠟模後用青銅鑄造。車身有幾處綁皮條的裝飾。

就這樣,大可在沒有任何技術和資金支援的情況下,將嬉皮士奉為象徵的哈雷摩托車賦予了戰國時代的文化圖騰。

當聊起藝術創作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精神時,大可說:“首先,藝術創作者應該是勤奮的,你要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創作裡,不管你有多少天分,都應當發自內心的熱愛你所做的事情,並持之以恆地去做。工作是神聖的,讓它成為一種習慣。”

“另外,還應該有‘空杯’的境界,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藝術理應成為當代寓言’,明知盛裝之後是空杯,做樂之後也是空杯,不過這一瞬間如此輝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