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芯國際28納米環比大增38.9% 梁孟松:未來兩年是過渡期

國內半導體代工製造巨頭中芯國際第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 資料顯示, 2017年第三季度, 中芯國際實現收入7.70億美元, 相比上一季度增加2.5% , 經營利潤達2270.5萬美元, 較上一季度增加5.0%, 毛利1.77億美元, 較上季度減少8.7% , 同比下滑23.6%, 毛利率23.0 %, 同比下跌7個百分點, 每股基本盈利0.01美元。

此外, 業績公告中還給出了公司對於今年第四季度的預期:季度收入增加1%至3%, 毛利率介於18%至20%的範圍內。

不過相比業績資料, 公告中更加引人矚目的資訊, 其實是上個月剛剛在中芯國際“三顧茅廬”的邀請下出任公司聯合首席執行官的梁孟松博士,

對公司的現狀及前景所做出的評價:

我們第三季業績與指引相符, 收入與前一季相比成長2.5%。 環比增長主要來源於智慧手機相關出貨全面復蘇。

從制程上看, 28納米晶圓收入環比成長38.9%, 0.18微米晶圓收入環比成長33.8%。

在之前的三年中, 中芯國際憑藉高產能利用率推動收入和盈利雙增長, 而這兩年, 我們進入了過渡期, 為下一階段的成長準備好技術和工廠。

短期來說, 我們的成長動力包括:28 納米、快閃記憶體、指紋識別感測器和電源管理晶片。

長期來說, 我們會加快執行速度, 將資源聚焦於關鍵技術平臺, 從而努力成為晶圓代工廠優選夥伴。

作為半導體領域的泰斗級人物, 梁孟松多年來在台積電和三星積累的行業經驗, 給中芯國際帶來積極影響,

將快速見到成效, 三星當年的彎道超車便是前車之鑒, 上述報告個中細節值得細細品味。

首先可以看出, 中芯國際在28nm晶圓收入方面仍然能保持穩定的增長, 在28nm這一主流工藝平臺中, 中國28nm制程服務市場仍有需求缺口, 除去台積電、聯電擴產部分, 中芯拿下剩餘的17.2萬片/ 年需求缺口應該沒有懸念。

而梁孟松將未來兩年定義為中芯國際發展的過渡期, 這個時間跨度就很值得推敲了, 要知道中芯目前在14nm晶圓領域並非完全是零基礎, 上海新12 寸晶圓廠建成後將成為大陸第一條14nm線, 預計2018年投產。

從經驗上看, 如果兩年後中芯國際方能達到14nm 量產, 則該公司與台積電、聯電等企業的差距依然巨大, “為下一階段的成長準備好技術和工廠”,

此話的弦外之音, 有直追行業龍頭的野心和計畫。

在兩年的時間段內, 怕是中芯國際對10nm甚至是7nm 技術, 都已做好了佈局和準備。

*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或領英公司頁面(全球半導體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