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昆曲的舞臺,多大才合適?|博物館傳奇

博物館傳奇·第三季

說起昆曲的歷史, “家家收拾起, 戶戶不提防”, 是掛在口頭的一句話。 收拾起, 不提防, 是昆曲兩個曲牌的第一句唱。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 四大皆空相”, “不提防餘年值亂離”。 “家家收拾起, 戶戶不提防”, 是說在昆曲最鼎盛的明末清初, 家家戶戶都會唱昆曲。

不過昆曲幾百年歷史, 留下來的文物並不多。 中國昆曲博物館的館藏, 大多是一些手抄昆曲曲譜, 戲服, 樂器等, 年代也都不算久遠。 但是也有幾件大傢伙。 比如鎮館之寶——堂名燈擔。

“鎮館之寶”堂名燈擔

什麼是堂名燈擔?對昆曲瞭解不多的人開始絕對蒙圈。 通俗地說, 這就是一個可以一擔挑的小舞臺。 過去大戶人家, 慶祝生日, 小孩滿月, 想要熱鬧一下, 就請個戲班子來家裡唱堂會。 堂名擔, 就是一個可以拆卸裝箱的小舞臺, 由戲班子挑到人家的廳堂, 再組裝起來。

昆曲博物館收藏的這副堂名擔,

大約製作于民國初年, 紅木的, 全部榫卯結構, 像一座木頭圍成的小房子, 雕樑畫棟, 裡面可以放一張長條桌, 兩張長凳, 坐得下5、6,7、8個人, 演員們分坐桌子兩邊, 自拉自唱, 清唱, 不表演。 這種坐唱的演出形式就叫堂名。

昆曲博物館內演出

昆博的這副堂名擔,

是蘇州蘇劇藝人崔水生家祖傳的, 1980年代捐給了博物館。 崔水生家祖上在清光緒末年創建了一個堂名戲班, 叫寶和堂, 既唱昆曲也唱京戲, 生意最好的時候, 一天要趕三四場堂會。 民國24年, 也就是1935年, 寶和堂又陸續投資製作了三副紫檀木圍屏燈擔, 現藏昆曲博物館的這副就是其中之一。 據說寶和堂的班主崔錦亭的岳父是當時紅木傢俱作坊的老闆, 所以他家的堂名擔, 製作之精美, 是當時堂名戲班中首屈一指的珍品。 而且這副堂名擔還自帶舞臺燈光, 在紫檀圍屏的頂端, 三面都懸掛玻璃蓮花彩燈, 可以安裝電珠或者插上蠟燭, 所以稱為燈擔, 晚上演出時燈彩輝煌, 如夢似幻。

昆博古戲臺

中國昆曲博物館坐落在蘇州平江路張家巷的一處老宅中, 這裡原是全晉會館, 本身就是一處全國文保單位, 是清乾隆年間山西商人集資建造的一個聚會場所。 蘇州歷史上有100多所會館、公所, 它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會館中, 還有一座非常精美的古戲臺, 也是江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戲臺。

據說當年經常有京劇、昆曲以及一些地方戲的演出, 昆曲傳字輩的演員也曾經在這個舞臺上演過戲。 這個古戲臺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圓形的穹頂, 可以把聲音聚攏來再發散出去, 好像一個擴音器, 能讓聲音傳得更遠。

古戲臺穹頂

所以除了堂名燈擔,這個古戲臺也算是昆曲博物館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

大到上千人觀看的大劇院,小到廳堂上的一副堂名擔,昆曲演出的舞臺可大可小。什麼樣的尺度最合適?著名作家黃裳曾經寫到他有一回去頤和園,看到了那兒的三層大戲樓,於是明白了為什麼當年清宮承應大戲,都是些鬧得人頭疼的鬼神亂出、妖魔畢現的連台大戲,黃裳說,這麼大的舞臺,如果演的是昆曲遊園驚夢,遙遙看去,杜麗娘和春香在臺上,簡直像兩個小女孩在捉迷藏,好像不太合適。

館藏手抄昆曲曲本

作者 陳靜

所以除了堂名燈擔,這個古戲臺也算是昆曲博物館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

大到上千人觀看的大劇院,小到廳堂上的一副堂名擔,昆曲演出的舞臺可大可小。什麼樣的尺度最合適?著名作家黃裳曾經寫到他有一回去頤和園,看到了那兒的三層大戲樓,於是明白了為什麼當年清宮承應大戲,都是些鬧得人頭疼的鬼神亂出、妖魔畢現的連台大戲,黃裳說,這麼大的舞臺,如果演的是昆曲遊園驚夢,遙遙看去,杜麗娘和春香在臺上,簡直像兩個小女孩在捉迷藏,好像不太合適。

館藏手抄昆曲曲本

作者 陳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