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動力電池回收不容忽視,發展難題如何破局?

近年來,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下,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 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漸進入報廢期, 車用動力電池回收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如何突破產業發展困局, 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 特別是自2014年開始市場呈爆發式增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統計, 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0.7萬輛, 市場累計量達到100萬輛。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十三五”新興戰略產業, 預計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動力電池的使用年限一般是5-8年,

這意味著從2018年開始, 我國首批進入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將面臨報廢回收的問題。 據預測, 到2020年前後, 我國車用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預計將會達到20萬噸的規模, 並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 動力電池回收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對報廢動力電池進行如何回收利用, 將是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

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對環境保護及資源節約具有重要的意義:

(1)報廢電池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處置, 將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雖然鋰離子動力電池中不包含汞、鎘、鉛等毒害性較大的重金屬元素, 但也會帶來環境污染。 例如其電極材料一旦進入到環境中, 可與環境中其它物質發生水解、分解、氧化等化學反應,

可能造成重環境污染等, 包括提升土壤的PH值, 處理不當則可能產生有毒氣體。

(2)電池回收再利用有利於資源節約, 提高電池使用價值。 組成鋰離子電池的正極、負極、隔膜、電解質等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價金屬。 有研究表明, 回收鋰離子電池可節約51.3%的自然資源, 包括減少45.3%的礦石消耗和57.2%的化石能源消耗, 如果能得到合理回收利用, 會起到節約資源的目的。 同時從車用報廢電池雖然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使用要求, 但可以滿足其他應用領域的性能要求, 如用於風光儲能、智慧電網的削峰填穀、通信基站的後備電源等, 因而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可實現動力電池價值的再利用, 有效降低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

雖然動力電池回收產業被認為具有重要的市場價值,

但我們也應看到, 目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 產業閉環尚未形成, 發展較為緩慢, 2015年, 國內報廢動力電池回收率僅為2%, 究其原因, 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 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 雖然目前政府已經陸續頒佈了一些政策法規, 但沒有強制性的法律政策, 也沒有真正將責任落實, 明確處罰細則的法規;

第二, 行業發展不規範。 行業標準不健全, 同時電池品類規格多, 生產企業多, 車企多, 回收企業零散, 主要以小作坊為主, 不利於動力電池回收規範化、規模化發展;

第三, 市場尚未成熟。 雖然, 動力電池回收問題刻不容緩, 但是由於我國動力電池才開始進入回收高峰期,

因此之前的市場並不成熟, 社會對動力電池回收的重要性意識不夠;

第四, 回收成本較高, 經濟性和安全性不佳。 由於電池在尺寸、結構等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 造成電池拆解較為複雜, 效率低下, 回收工藝成本高。 同時由於報廢電池的再利用必須經過品質檢測和狀態評估, 而前期電池一致性差, 缺乏完整的資料記錄, 設備和人工成本較高, 電池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也無法保障。 因而動力電池回收的經濟性和安全性較低, 使得很多企業和資本望而卻步。

那麼如何推動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發展呢, 我們認為動力電池回收是一個複雜、相互制約的產業, 其發展需要彙聚多方之合力, 形成一個良性互動迴圈, 才能推動產業的快速發展。

(1)國家應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加強監管, 引導產業規範發展。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處理的專門立法, 缺乏回收利用企業准入條件和管理辦法, 同時我國電池回收標準體系缺失, 制約車用動力電池有效回收利用, 應加快對動力電池回收法規及標準體系建設,提高動力電池回收的規範性,創造動力電池回收的良好環境。同時制定和實施動力電池回收激勵和懲罰措施,選擇代表性城市開展示範試點工作,鼓勵有一定技術實力的企業開展回收的產業化工作,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稅收優惠,對消費者可以採用押金和獎勵並行的制度,並做到“令出必行”,對未按照回收政策履行責任義務的企業進行必要的懲罰,包括行政處罰和經濟處罰,引導產業規範發展。

(2)行業需整合產業優勢資源,搭建平臺,推進電池有效回收。

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上下游企業的協作,也需要更加集中化和規模化的產業形式。建議由行業機構牽頭,整合行業優勢資源,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鼓勵重點企業做優做強,形成規模化;搭建動力電池生產商、電動汽車生產商及協力廠商回收機構的合作平臺,聯合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及再利用工作,建立影響力強、覆蓋面廣的回收網路,形成可持續的迴圈經濟模式,推進電池有效回收。

(3)回收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優化工藝,提質增效創新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掌握回收處理技術,但回收工藝水準較低,回收電池的安全性和經濟性較低,企業需要加大對報廢電池拆解、重組、測試和壽命預測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同時提高拆解、重組和回收技術的工藝水準和自動化水準,提高拆解、重組和回收過程的效率及產品品質,降低成本,創新商業模式,使動力電池回收材料和再利用電池出廠具有經濟可行性和經濟性,推動電池回收產業可持續發展。

(撰稿人:鄧小芝)

作者: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線上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yxh@d1ev.com。

應加快對動力電池回收法規及標準體系建設,提高動力電池回收的規範性,創造動力電池回收的良好環境。同時制定和實施動力電池回收激勵和懲罰措施,選擇代表性城市開展示範試點工作,鼓勵有一定技術實力的企業開展回收的產業化工作,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稅收優惠,對消費者可以採用押金和獎勵並行的制度,並做到“令出必行”,對未按照回收政策履行責任義務的企業進行必要的懲罰,包括行政處罰和經濟處罰,引導產業規範發展。

(2)行業需整合產業優勢資源,搭建平臺,推進電池有效回收。

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上下游企業的協作,也需要更加集中化和規模化的產業形式。建議由行業機構牽頭,整合行業優勢資源,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鼓勵重點企業做優做強,形成規模化;搭建動力電池生產商、電動汽車生產商及協力廠商回收機構的合作平臺,聯合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及再利用工作,建立影響力強、覆蓋面廣的回收網路,形成可持續的迴圈經濟模式,推進電池有效回收。

(3)回收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優化工藝,提質增效創新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掌握回收處理技術,但回收工藝水準較低,回收電池的安全性和經濟性較低,企業需要加大對報廢電池拆解、重組、測試和壽命預測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同時提高拆解、重組和回收技術的工藝水準和自動化水準,提高拆解、重組和回收過程的效率及產品品質,降低成本,創新商業模式,使動力電池回收材料和再利用電池出廠具有經濟可行性和經濟性,推動電池回收產業可持續發展。

(撰稿人:鄧小芝)

作者: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線上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yxh@d1ev.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