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國船企海外仲裁頻遭“滑鐵盧”怎麼破?中國海仲會陳波有話說

陳波

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兼仲裁院副院長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國內船舶行業大約有2000起案件在倫敦仲裁, 99%的案件以敗訴告終。

中國船舶工業想要做強、引領世界船舶工業發展, 無疑應重視合同中的爭議解決條款, 盡可能地爭取話語權, 選擇在中國進行仲裁, 使用中國相關海事法律法規, 避免高額的法律費用支出及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今年1~10月, 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船舶訂單量保持增長, 手持訂單量止跌企穩, 但“融資難”“接船難”“盈利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同時, 我國船舶企業在海外仲裁頻頻遭遇滑鐵盧。

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兼仲裁院副院長陳波表示:“面對‘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盈利難’等問題, 我國如何完成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顯得至關重要。 大力發展海事仲裁事業, 將對提高我國海運軟實力、提升國際話語權、助力國際海事司法中心建設、推動海運業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船企海外仲裁 遭遇不公平對待

據海仲委瞭解和統計到的資料顯示,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 我國船舶企業手持大量國外船東的訂單, 在國際航運業運力過剩期間,

為了維護自身利益, 外國船東常常故意“找茬”, 以不惜犧牲中國造船企業的利益為前提, 千方百計地去毀約、棄船。 這就導致了大量中國造船企業在倫敦仲裁。 當然, 由於中國企業對英國法律不熟悉, 致使其敗訴的幾率大大提升。 此外, 倫敦當地的仲裁員已經對中國船舶企業有了一種刻板印象, 如不守約、不誠信。 判中國企業贏, 不但幾率微乎其微, 還會成為一種特例。 即使中國企業在法律和事實層面佔有優勢, 倫敦仲裁員仍會經過相當長時間的慎重考慮才判中國不敗訴。 這種考慮對中國企業來說, 成了一種苛刻的條件, 甚至帶有歧視性質。 可以說, 中國船舶企業在倫敦仲裁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公平、公正待遇,
還被貼上了“劣跡斑斑”的標籤。

陳波指出, 當前, 我國船舶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合同, 各地企業在簽訂合同時基本採用外方要求的範本。 一旦雙方出現糾紛, 只能按照合同上的約定到國外仲裁。 而中國船舶企業受制於語言、法律、路途等因素缺席審判, 導致無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 並最終影響了企業的整體利益。 “海仲委在對中國船舶行業做了相關的調研、瞭解後發現,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國內船舶行業大約有2000起案件在倫敦仲裁, 案件標的金額龐大。 除了其中1起案件贏得勝訴、2~3起案件和解外, 99%的案件以敗訴告終。 而敗訴的連鎖反應就是, 國內船企利潤受損、國內銀行遭受不小打擊。 總而言之, 航運市場低迷、海外仲裁勝算幾率低下,

這些都成為我國船舶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負面因素。 ”陳波說。

幫助企業提高應對法律風險的能力

“中國船舶工業想要做強、引領世界船舶工業發展, 無疑應重視合同中的爭議解決條款, 盡可能地爭取話語權, 選擇在中國進行仲裁, 使用中國相關海事法律法規, 避免高額的法律費用支出及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陳波認為, 選擇在國內進行仲裁, 當事人同樣能夠享受到與國際化接軌的高品質仲裁服務, 而且費用更為低廉, 程式更為靈活、高效。 以選擇海仲委仲裁為例, 在倫敦海事仲裁員協會裁決一起案件, 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 有的甚至拖了四五年才結案。 但在國內, 根據海仲委《仲裁規則》的規定, 一般海仲委的案件在組庭後6個月內結案。可見,假如雙方在合同裡事先約定,發生爭議後,可以提交海仲委仲裁,那麼,對於國內船企來說,將大大提高案件審理的效率。此外,海仲委規則和仲裁機構均具有較高的國際化水準,既能為國內的船舶行業服務,也能為外國的船東所接受。海仲委不但有內地、香港的仲裁員,也有一部分倫敦海事仲裁員協會仲裁員,其他國際知名海事仲裁員也在其名冊之內。這意味說,約定在海仲委仲裁,當事人能充分享受到國際化、高水準的服務。若不便在中國內地進行仲裁,當事人還可以選擇海仲委香港仲裁中心解決爭議,海仲委香港仲裁中心完全按照國外的仲裁機構運作,且聯通國際文化,其地位與設在香港的其他仲裁機構地位無異。

“近年來,海仲委通過起草格式合同、專家會培訓等形式,積極致力幫助我國船舶企業做大做強,提高企業法律意識。為應對船舶企業交易中的潛在風險,海仲委組織業界知名專家、學者、律師起草了包括《船舶融資租賃合同》《CMAC標準新造船合同》等在內的一系列格式合同。格式合同內容不僅貼近中國發展實際,符合中國法及國際公約的規定,還充分考慮了船舶企業的交易習慣,便於企業更好地規範經營行為。除此之外,海仲委不定期組織仲裁員及業界專家為企業提供培訓,針對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各類法律問題進行解答,提高企業應對法律風險的能力。”陳波說。

建設發達的海事司法環境

當前,中國正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邁進,中國的海洋經濟將在更深的層次上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對外貿易90%以上的運輸都由海運完成,海運業在中國對外貿易中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2015、2016年,中國造船訂單量連續2年佔據世界首位,集裝箱輸送量世界第一,船隊規模世界第三。這些矚目成績表明,中國已然成為世界海運大國,也令世界對中國格外關注。

“世界海運大國的地位為我國海事司法的發展帶來了契機,特別是在當前海運發展尚未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海運經濟增長失速、海運市場風險因素增加、海運市場的違約事件明顯增加的背景下,海事爭議無論是在案件數量上還是涉案金額上均呈現顯著上升態勢。2016年,中國司法系統審結海事海商案件1.6萬件,中國成為海事審判機構最多、海事案件數量最多的國家。” 陳波認為,“發達的海事司法環境是我國提升全球影響力、增強國際話語權的必由之路。中國是海洋大國、貿易大國、造船大國、港口大國、海運大國和海員大國,需要通過法治方式,維護國家長遠利益、戰略利益、核心利益。”

一般海仲委的案件在組庭後6個月內結案。可見,假如雙方在合同裡事先約定,發生爭議後,可以提交海仲委仲裁,那麼,對於國內船企來說,將大大提高案件審理的效率。此外,海仲委規則和仲裁機構均具有較高的國際化水準,既能為國內的船舶行業服務,也能為外國的船東所接受。海仲委不但有內地、香港的仲裁員,也有一部分倫敦海事仲裁員協會仲裁員,其他國際知名海事仲裁員也在其名冊之內。這意味說,約定在海仲委仲裁,當事人能充分享受到國際化、高水準的服務。若不便在中國內地進行仲裁,當事人還可以選擇海仲委香港仲裁中心解決爭議,海仲委香港仲裁中心完全按照國外的仲裁機構運作,且聯通國際文化,其地位與設在香港的其他仲裁機構地位無異。

“近年來,海仲委通過起草格式合同、專家會培訓等形式,積極致力幫助我國船舶企業做大做強,提高企業法律意識。為應對船舶企業交易中的潛在風險,海仲委組織業界知名專家、學者、律師起草了包括《船舶融資租賃合同》《CMAC標準新造船合同》等在內的一系列格式合同。格式合同內容不僅貼近中國發展實際,符合中國法及國際公約的規定,還充分考慮了船舶企業的交易習慣,便於企業更好地規範經營行為。除此之外,海仲委不定期組織仲裁員及業界專家為企業提供培訓,針對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各類法律問題進行解答,提高企業應對法律風險的能力。”陳波說。

建設發達的海事司法環境

當前,中國正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邁進,中國的海洋經濟將在更深的層次上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對外貿易90%以上的運輸都由海運完成,海運業在中國對外貿易中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2015、2016年,中國造船訂單量連續2年佔據世界首位,集裝箱輸送量世界第一,船隊規模世界第三。這些矚目成績表明,中國已然成為世界海運大國,也令世界對中國格外關注。

“世界海運大國的地位為我國海事司法的發展帶來了契機,特別是在當前海運發展尚未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海運經濟增長失速、海運市場風險因素增加、海運市場的違約事件明顯增加的背景下,海事爭議無論是在案件數量上還是涉案金額上均呈現顯著上升態勢。2016年,中國司法系統審結海事海商案件1.6萬件,中國成為海事審判機構最多、海事案件數量最多的國家。” 陳波認為,“發達的海事司法環境是我國提升全球影響力、增強國際話語權的必由之路。中國是海洋大國、貿易大國、造船大國、港口大國、海運大國和海員大國,需要通過法治方式,維護國家長遠利益、戰略利益、核心利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