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敦煌藏經洞流失海外珍品複製品—河西學院展”專訪

記者 錢曉萍

10月30日, “敦煌藏經洞流失海外珍品複製品—河西學院展”在河西學院美術館開展。 在歷時近半個月的展出內, 參展者總會見到一位身材微胖, 說話謙遜的“講解員”, 他從敦煌藏經洞的發現、由來說起, 一一詳解著每件參展作品的特殊與故事, 讓人總有種聽專家上課的錯覺。 他就是此次展覽的主辦方負責人郭煜文。

據瞭解, 敦煌“藏經洞”中藏有西元四世紀至十一世紀的各種歷史文本、絹書及刺繡等文物, 共計5萬餘件, 由於歷史原因, 大量流失至海外。 此次展出的敦煌藏經洞海外流失書畫複製品, 是敦煌藏經洞流失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等年代紙本、絹本書畫複製作品, 共計110幅。 作品均為原大原色, 是郭煜文先生多年在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美國弗里爾藝術博物館、日本龍谷大學圖書館收集整理的原始資料,

最大限度還原了文物原貌。

“這真是珍品, 要不是這展覽還真看不到!”

“對研究敦煌文化的人來說, 這個展覽是必須要看的!”

“儘管不懂, 來感受一下我大中華的文化瑰寶也是不錯的!”在展覽館, 這樣的評價不絕於耳, 也讓郭煜文欣喜良多:“帶著這些展品從西安開始做展覽, 張掖已是第7站, 想到會有很多學術專家來看, 但沒想到在普通群眾中也這麼受歡迎, 花費這麼大精力, 挺值的!”郭煜文告訴記者, 因為所展作品大都是絹本, 製作之初先要根據原作品絹的疏密程度, 手工織絹, 新品出來後還要對照原作進行反復做舊。 為了確保複製品盡可能真實, 一件作品會選用相近的色階製作10幅備選, 再交由專家比對, 選擇最相近的一張作為成品。

從這些繁瑣的製作工序到最終展覽的呈現, 郭煜文差不多半年的時間都花在了籌備上。 “來張掖免費辦展的初衷其實很簡單, 張掖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 距離敦煌文化又那麼近, 可我不是個專業研究者, 這些展品說到底也不過是模擬製品, 但是它對相關領域的研究者, 對於感興趣的普通大眾來說就有價值, 我就是希望盡我的微薄之力讓更多人看到這些文化的神奇!”郭煜文解釋說。

談及複製品的收集過程, 郭煜文靦腆地笑道:“你一定想不到, 這是一個理工科男因為喜歡和興趣做的事兒!”原來, 1996年, 郭煜文在日本留學, 專攻經濟類專業畢業後, 工作幾經輾轉, 最終選擇在日本辦起了廣告公司。 期間, 東京國立博物館一場名為“渡來的書畫”展覽的廣告招商, 引發了他極大的興趣。 “這次展覽意味著世界其他博物館有關中國的展品都可以來參展, 在異國他鄉卻可以看到中國的東西那種心情很特別。 ”郭煜文介紹道, 為了能成功競標,

他索性提出免費製作, 但請求對方答應自己可以保留作品掃描件的請求。 這些作品中敦煌藏經洞文物占了大部分, 而長達三年的雙方合作, 也讓郭煜文從中接觸、瞭解了不少敦煌藏經洞文化, 更因此結緣, 多次前往敦煌實地感受當地文化魅力。 “後來知道藏經洞文物除了自己看到的, 流失海外的還有不少, 就有了想盡可能收集的想法。 ”於是, 他用近10年的時間輾轉於多家博物館, 開始了漫長的搜集、辦展之路。

“到了夜晚, 抽一支煙, 看一幅畫, 在昏黃的燈光下, 想像著畫裡千奇百怪的故事。 ”對郭煜文而言, 這已經成為他多年不變的習慣。 沒有專業研究, 單憑著越來越深入瞭解後的喜歡, 郭煜文還打算將這條路走得更遠:“敦煌藏經洞文物數萬件, 利用有生之年,盡可能多的把作品呈現給大家,是我一直以來想做的事......”

利用有生之年,盡可能多的把作品呈現給大家,是我一直以來想做的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