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君和資本王國斌:現在持有藍籌 “只輸時間不輸錢”

技術創新帶來的價值重估、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等一系列趨勢, 正在鞏固市場對白馬藍籌股的信心。 “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一個新常態, 龍頭公司的日子越來越好過。 ”在近日舉行的觀察家金融峰會上, 君和資本創始合夥人王國斌並不掩飾對價值白馬股的看好, 對於非龍頭企業的風險隱患等問題則暗露擔憂。

王國斌此前曾任職東方證券資管公司董事長, 是券商資管主動管理的旗幟性人物;在2016年初辭去東證資管職務後, 投身於PE投資。 對於二級市場當前的風向轉變, 王國斌表示, 這背後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發生了很大變化,

驅使企業家從利用制度的漏洞、滿足于尋租行為, 轉變為以市場和消費者為導向和中心的生產性努力。 這也意味著, 在制度基礎層面上, 劣幣驅除良幣的惡性競爭正走向終結。

在王國斌看來, 能顯示這種趨勢的變化有很多。 比如, 當前新股發行速度加快, 審批流程在減少, 這讓一級市場從監管的制度套利回歸到為創新創業服務;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及全員激勵等舉措, 則能夠優化企業治理的結構, 為價值投資創造制度基礎;加強對操作股價、財務造假、內幕資訊炒股等行為的稽查和懲處力度, 則在減少市場的博傻遊戲。 對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環保治理力度的加大,

也將鼓勵企業提高研發投入、擔當社會責任等。

而與此同時, 價值重估也在推動著資本市場發生巨變。 “今年有相當多的公司股價上漲, 是得益於過去七八年的持續研發投入。 ”王國斌稱, 近十年來, 國內人工智慧和金融科技領域的企業創新水準在世界範圍內居前, 在家電、材料、通訊等行業也擔任起挑戰者的角色, 在化工、電腦、工業器械、半導體等領域也都在齊頭趕上。 技術創新和品牌崛起, 正帶來國內資產的價值重估。

“市場當前仍然低估了有結構性競爭優勢的公司, 即擁有占主導地位的市場份額、專有資產和技術、具備成本優勢、強健品牌、遵規守法的公司, 未來依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王國斌稱, 對於有競爭力的企業,

市場應該給予溢價和高估。 藍籌股當前的估值並不高, 現在持有仍然“只輸時間不輸錢”。

高估值板塊藏隱患

“市場高估了弱者增長、劣幣變強的概率, 大量高估值公司調整遠未到位。 ”對於結構性行情中的潛在風險隱患, 王國斌也表示了擔憂。

一方面, 創業板商譽隱患仍值得高度關注。 其表示, 創業板的並購高峰在2015年, 對應三年業績承諾期是2017年。 業績承諾期內, 被並購標的利潤貢獻不成問題, 因此今年創業板已經出現外延並購數量下降、品質不錯的情況。 但從2018年起, 業績承諾大量到期, 甚至可能出現創業板整體盈利大幅回落的風險。

此外, 王國斌還指出, 2014年以來上市新股的成長性也值得警惕。 根據他的統計, 截至9月26日,

2014年以來上市的921家上市公司, 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扣非淨利潤保持每年30%以上增速的公司有31家, 占比3.4%。 這其中, 今年是首年上市的公司有23家, 占比74%。 “這就是說, 能實現過去3年每年30%以上增速的上市公司中, 大部分都是籌備IPO階段的業績, 而上市之後的業績還未得到驗證。 ”

但王國斌也同時指出, 與以往相比, 機構投資者話語權正在進一步上升, 海外投資者的陣容不斷擴大, 這都是國內資本市場發生的積極變化。

據統計,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 A股總市值57萬億元, 其中機構持股市值占比由中報披露的6.8%上升到8.8%, 一般法人占比由中報的40.4%上升至51.7%, 個人投資者占比則下降到40%。 市值越大的股票, 機構投資者占比越高、散戶越少。 而從三季度開始, 海外投資者加大對國內資產配置的趨勢開始凸顯,

港股通淨買入的勢頭強勁, QFII 在多隻個股中的持股比例也不斷增加。

“我國證券化率整體不高, A股總市值處於合理水準;如果保持當前的經濟增長趨勢的話, 證券市場未來空間還是比較可期的。 ”王國斌強調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