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樂視欠了華策一大筆債,華策表示:好吧,明後年能還上就行

文丨達倫糕

這幾天樂視的新聞愣是沒有消停過, 果然和業界的預期一致:等到大會開完, 樂視的事情會被繼續追責。

最近, 樂視上市體系公司樂視網和樂視致新終於迎來了融創中國新的一輪資金支援,

該筆投資將通過發債的方式來進行, 但是, 這樣的資金卻和樂視系公司的大部分員工無關。

近日, 樂視致新等樂視系公司的核心員工被通知, 其手中的股權將被全部“清零”, 這讓原樂視核心中高層、普通員工手中的股權協議書頓時變為廢紙, 這也宣告了賈躍亭原定的樂視全員股權激勵計畫也正式變為子虛烏有。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 11月18日, 銀華基金在公司官網發佈公告, 稱決定自2017年11月17日起, 對公司旗下持有的停牌股票樂視網按照3.91元進行估值。 按照樂視網目前的39.89億股總股本和最新的銀華基金下調的3.91元/股, 樂視網經下調後的股價估值僅為156億元。

與停牌時15.33元的價格相比, 市值跌去了75%。

據媒體報導, 從11月15日至18日, 已有至少26家機構宣佈調降樂視網的估值。

11月初, 遠在美國的賈躍亭宣稱自己目前正在美國籌資造車, 回國時間並不確定。 11月10日, 賈躍亭及其姐姐賈躍芳又向樂視網發函表示, 曾經承諾的向樂視網無償借款已經無力履行。

對於資金困難的樂視網來說, 賈躍亭的“無力履行”再次為公司帶來資金壓力。 11月15日, 包括財通基金、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宣佈, 將自11月14日起對樂視網按照3.91元/股進行估值;中郵基金同日宣佈, 將樂視網按照3.92元/股進行估值。 這樣的價格, 相較於此前10月下調的7.82元又再次下調了50%, 不足半月就再次估值“腰斬”。

而就在樂視半死不活, 取消員工股權並且重新舉債的時候,

樂視欠的老債卻依舊毫無動靜。 筆者注意到, 有一家公司其實被樂視的欠債拖累了大半年且毫無解決的跡象, 最近卻突然出現了“轉機”。

這家公司就是華策影視。 難道樂視真的還有可能還錢?樂視能夠還華策錢, 那什麼時候能夠還股民以及員工的錢呢?華策的錢又什麼時候能夠全部追討回來呢?

樂視的欠帳對於華策的財報影響巨大

根據11月17日媒體的消息, 華策影視(300133)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 與樂視的自還款協議簽署後, 樂視正按協定約定進度還款, 公司已收到對應款項。

11月9日, 在另外一場投資者關係活動中, 在問及對樂視的應收款項時, 華策影視方面表示:“因部分專案聯投,

公司對樂視也有幾千萬的應付款, 經過友好協商進行了沖抵, 算下來帳面上對樂視的應收款總共還有1.2億左右“。

華策影視稱, 公司已與樂視達成了還款協議, 樂視將按月還款。

按照華策對外宣佈的原話, 樂視看來會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分期把這筆錢給還上:“樂視網自2017年10月起按月支付剩餘授權使用費, 分兩年年逐月付清;初期每月付款金額較小, 後續每月支付金額分階段遞增。 其中, 2017年度付款額不超過應付款總額的1%。 ”

看到這裡, 筆者覺得挺有趣, 有兩個點特別引人注意。

第一, 1.2億元的欠款和華策影視半年報時披露的3.68億元應收款已降低不少, 所謂進行友好協商沖抵欠款, 究竟是用了什麼樣的妙方, 竟然把大概2.48億欠款就這麼沖抵沒了?

第二, ”2017年度付款額不超過應付款總額的1%“。 華策對於樂視真是相當的仁慈友善, 別人欠了你3億多的錢, 你哢嚓一刀免去了三分之二, 而後又寬宏大量地讓別人在2017年只還1%, 大約100多萬的錢, 看來華策是真的不缺錢?

仔細研究這兩個疑點, 筆者卻發現也許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過去,樂視網曾是華策影視重要的合作夥伴,華策有不少作品分銷給了樂視網,其中《孤芳不自賞》正是由樂視網進行獨播。根據華策影視2017年半年度報告,華策影視對西藏樂視網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應收賬款為3.68億元,占華策影視應收賬餘額總數的10.88%,其中壞賬準備為479萬元。

西藏樂視網是樂視網資訊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的全資孫公司。華策影視在半年報中稱,截至報告期末,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對西藏樂視網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西藏樂視”)的應收賬款餘額約為3.68億元,其中因未播出劇碼形成的應收賬款金額為1.32億元,因已播出劇碼形成的應收賬款金額為2.36億元。

華策影視稱,公司已經與樂視方及相關協力廠商進行了磋商接洽,已形成初步解決意向:對於未播出劇碼,公司擬重新向協力廠商進行發行,同時解除原發行合同,預計向協力廠商發行的價格將超過原發行價格;對於聯合投資專案,擬以公司應付樂視方的專案收益分成充抵公司對西藏樂視的應收賬款。如果上述初步方案得到全部實施,則公司對西藏樂視應收款餘額預計不超過1.72億元,扣除應對其他投資方的分成部分,歸屬於公司的金額預計不超過8000萬元。

所以簡單來說,只要是樂視給不了錢且還未播出的劇,華策就決定解除合同,把那些沒播出的劇重新賣給其他平臺。但問題就來了,超過原發行價格的劇集再要重新播出,什麼樣的平臺會收呢?又如何保證協力廠商平臺會給出合適的價格呢?

華策在這一點上並沒有給出具體答案。筆者認為,華策為了不讓樂視的應收賬款影響到整年的財報以及最近股價的走勢,決心通過所謂“協商”的方式來抵充大部分的欠款。

至於“協商”的具體內容,卻正好微妙體現在了“自2017年10月起按月支付剩餘授權使用費,分2年逐月付清;初期每月付款金額較小,後續每月支付金額分階段遞增。其中,2017年度付款額不超過應付款總額的1%”這個條款上。

簡單用大白話說,本來應該今年年底就付清的欠款,華策和樂視坐下一聊,決定做成一個類似京東白條或者花唄還款式的分期付款,而且還款金額還並非每月固定,而是分期遞增的。

令樂視感到分外驚喜的是,2017年只需要還1%不到的欠款,如果按照1.2億的協商價格來看,2017年樂視只需要還給華策120萬左右就可以了。

思來想去,這樣的協商結果,很可能就是出於一個原因:樂視真的是不想還錢了。於是華策也是心知肚明,追著對方立馬給出1.2個億幾乎毫無希望,好唄,華策也需要給投資者和股東一個交代,所以只好做一個分期,算是給了這筆爛帳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也讓樂視可以有餘力解決其他更為緊迫和雞飛蛋打的遺留問題。

如果協商不好,樂視還是還不了錢,華策財報上卻依舊堵著這筆壞賬,顯然是雙輸的局面;而現在大家好好一聊,突然就找到了迎刃而解的妙方,何樂而不為呢?

擺脫樂視後的華策:業績走向何方

11月7日,華策影視發佈2017 年三季報,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4.97 億元(同比增長6.04%),歸母淨利潤3.07億元(同比增長9.93%),扣非歸母淨利潤為2.44 億元(同比11.02%),加權ROE為4.74%(同比2.6%),基本每股收益0.18(同比增長12.5%)。

從市場普遍給出的回饋情況來看,華策三季度報告期內頭部劇確認收入相對較少,業績略低於外界預期。

從三季度財報來看,華策可謂是大勢趨好,有喜有憂,但是卻也有明顯的短板存在。喜的方面,華策影視這回算是把此前被外界一直詬病的兩大問題解決了,包括毛利率低、資金短缺兩大難點。華策影視1-3季度單季毛利率分別為28.7%、23.8%、32.0%,第三季度同比提升14.3、環比提升8.2%。

作為專注頭部明星與頭部IP的劇集的老牌企業,華策影視長期以來的影視投資都可謂大手筆,也因此其資金量都令人堪憂。三季度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4.8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9%。不過,《創業時代》(黃軒、Angelababy主演)、《甜蜜暴擊》(鹿晗、關曉彤主演)等九部超大劇集的收入都將在四季度確認,華策影視的全年營收將因此獲得大力支持。

綜上所述,短期來看,華策影視的資金量不成問題。

而憂的地方則是在於華策的戰略面太廣,同時其與樂視的壞賬對於投資者還是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華策影視曾經對外表示,未來想要構建一個“光線傳媒+閱文集團”,或者一個“迪士尼”這樣的龐大帝國。

以華策影視的戰略表述就是:徹底打通互聯網和影視娛樂界限,從IP開發的最初既對劇碼、電影、網路劇、遊戲,乃至電商衍生品等全產品線進行設計和一攬子運營。

問題在於,戰略或許可以多線出擊,但資金卻很難全部顧及。

9月20日,華策影視董事長傅梅城,將其持有的900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質押給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新支行進行融資。10月27日,華策影視申請註冊發行不超過20億元中期票據,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償還銀行借款及其他規定用途。

華策這種“重金之下出爆款”的模式是否能夠延續,還是令人疑惑。

包括華策在內,2017年三季度財報已經披露完畢,機構資金尤其是以“證金”為代表的“國家隊”在A股市場的投資路線圖也浮出水面,在半年報中現身文娛上市公司公告的證金公司,持倉情況亦在三季度發生了變化。

證金曾經在今年8月入倉接近4000萬股華策的股票,晉升華策十大股東行列,頓時在A股文娛板塊引起震動,刺激華策影視一度股價大漲;但是好景不長,三季度顯示,證金已經拋售大部分華策股票,當前僅占股0.88%, 已經不再位列十大股東榜單。

由此看來,華策雖然巧妙處理了樂視的欠帳問題,並且財報一片飄紅,但是未來前景卻並非完全樂觀。

上到中央機構,下到普通投資者,也許還得等華策全年的財報出來之後才能見分曉。

筆者卻發現也許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過去,樂視網曾是華策影視重要的合作夥伴,華策有不少作品分銷給了樂視網,其中《孤芳不自賞》正是由樂視網進行獨播。根據華策影視2017年半年度報告,華策影視對西藏樂視網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應收賬款為3.68億元,占華策影視應收賬餘額總數的10.88%,其中壞賬準備為479萬元。

西藏樂視網是樂視網資訊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的全資孫公司。華策影視在半年報中稱,截至報告期末,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對西藏樂視網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西藏樂視”)的應收賬款餘額約為3.68億元,其中因未播出劇碼形成的應收賬款金額為1.32億元,因已播出劇碼形成的應收賬款金額為2.36億元。

華策影視稱,公司已經與樂視方及相關協力廠商進行了磋商接洽,已形成初步解決意向:對於未播出劇碼,公司擬重新向協力廠商進行發行,同時解除原發行合同,預計向協力廠商發行的價格將超過原發行價格;對於聯合投資專案,擬以公司應付樂視方的專案收益分成充抵公司對西藏樂視的應收賬款。如果上述初步方案得到全部實施,則公司對西藏樂視應收款餘額預計不超過1.72億元,扣除應對其他投資方的分成部分,歸屬於公司的金額預計不超過8000萬元。

所以簡單來說,只要是樂視給不了錢且還未播出的劇,華策就決定解除合同,把那些沒播出的劇重新賣給其他平臺。但問題就來了,超過原發行價格的劇集再要重新播出,什麼樣的平臺會收呢?又如何保證協力廠商平臺會給出合適的價格呢?

華策在這一點上並沒有給出具體答案。筆者認為,華策為了不讓樂視的應收賬款影響到整年的財報以及最近股價的走勢,決心通過所謂“協商”的方式來抵充大部分的欠款。

至於“協商”的具體內容,卻正好微妙體現在了“自2017年10月起按月支付剩餘授權使用費,分2年逐月付清;初期每月付款金額較小,後續每月支付金額分階段遞增。其中,2017年度付款額不超過應付款總額的1%”這個條款上。

簡單用大白話說,本來應該今年年底就付清的欠款,華策和樂視坐下一聊,決定做成一個類似京東白條或者花唄還款式的分期付款,而且還款金額還並非每月固定,而是分期遞增的。

令樂視感到分外驚喜的是,2017年只需要還1%不到的欠款,如果按照1.2億的協商價格來看,2017年樂視只需要還給華策120萬左右就可以了。

思來想去,這樣的協商結果,很可能就是出於一個原因:樂視真的是不想還錢了。於是華策也是心知肚明,追著對方立馬給出1.2個億幾乎毫無希望,好唄,華策也需要給投資者和股東一個交代,所以只好做一個分期,算是給了這筆爛帳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也讓樂視可以有餘力解決其他更為緊迫和雞飛蛋打的遺留問題。

如果協商不好,樂視還是還不了錢,華策財報上卻依舊堵著這筆壞賬,顯然是雙輸的局面;而現在大家好好一聊,突然就找到了迎刃而解的妙方,何樂而不為呢?

擺脫樂視後的華策:業績走向何方

11月7日,華策影視發佈2017 年三季報,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4.97 億元(同比增長6.04%),歸母淨利潤3.07億元(同比增長9.93%),扣非歸母淨利潤為2.44 億元(同比11.02%),加權ROE為4.74%(同比2.6%),基本每股收益0.18(同比增長12.5%)。

從市場普遍給出的回饋情況來看,華策三季度報告期內頭部劇確認收入相對較少,業績略低於外界預期。

從三季度財報來看,華策可謂是大勢趨好,有喜有憂,但是卻也有明顯的短板存在。喜的方面,華策影視這回算是把此前被外界一直詬病的兩大問題解決了,包括毛利率低、資金短缺兩大難點。華策影視1-3季度單季毛利率分別為28.7%、23.8%、32.0%,第三季度同比提升14.3、環比提升8.2%。

作為專注頭部明星與頭部IP的劇集的老牌企業,華策影視長期以來的影視投資都可謂大手筆,也因此其資金量都令人堪憂。三季度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4.8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9%。不過,《創業時代》(黃軒、Angelababy主演)、《甜蜜暴擊》(鹿晗、關曉彤主演)等九部超大劇集的收入都將在四季度確認,華策影視的全年營收將因此獲得大力支持。

綜上所述,短期來看,華策影視的資金量不成問題。

而憂的地方則是在於華策的戰略面太廣,同時其與樂視的壞賬對於投資者還是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華策影視曾經對外表示,未來想要構建一個“光線傳媒+閱文集團”,或者一個“迪士尼”這樣的龐大帝國。

以華策影視的戰略表述就是:徹底打通互聯網和影視娛樂界限,從IP開發的最初既對劇碼、電影、網路劇、遊戲,乃至電商衍生品等全產品線進行設計和一攬子運營。

問題在於,戰略或許可以多線出擊,但資金卻很難全部顧及。

9月20日,華策影視董事長傅梅城,將其持有的900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質押給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新支行進行融資。10月27日,華策影視申請註冊發行不超過20億元中期票據,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償還銀行借款及其他規定用途。

華策這種“重金之下出爆款”的模式是否能夠延續,還是令人疑惑。

包括華策在內,2017年三季度財報已經披露完畢,機構資金尤其是以“證金”為代表的“國家隊”在A股市場的投資路線圖也浮出水面,在半年報中現身文娛上市公司公告的證金公司,持倉情況亦在三季度發生了變化。

證金曾經在今年8月入倉接近4000萬股華策的股票,晉升華策十大股東行列,頓時在A股文娛板塊引起震動,刺激華策影視一度股價大漲;但是好景不長,三季度顯示,證金已經拋售大部分華策股票,當前僅占股0.88%, 已經不再位列十大股東榜單。

由此看來,華策雖然巧妙處理了樂視的欠帳問題,並且財報一片飄紅,但是未來前景卻並非完全樂觀。

上到中央機構,下到普通投資者,也許還得等華策全年的財報出來之後才能見分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