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錯失騰訊之後,深創投能否押中下一個“馬化騰”?

摘要:

2004年6月騰訊上市, 首次公開發行價3.7港元, 發售了4.202億股。 以發行價計算, 騰訊市值為62億港元左右。 到2017年11月21日, 截止發稿時間, 騰訊估價已逼近440港元, 市值41320.32億港元, 約合5288億美元, 超越Facebook, 成為全球市值第五大的公司, 僅次於蘋果、穀歌、微軟、亞馬遜。 13年間市值增長了600倍左右。

沒有投資騰訊或許是深創投——這家深圳本土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 最深的痛。 過去十幾年互聯網的發展造就了一批馬化騰、馬雲這樣頂級的富豪, 而互聯網過後, AI時代到來之前, 深創投能否憑藉其對技術創新的情有獨鍾, 在這樣一個視窗期抓住新一批的“馬化騰和馬雲”?深創投現任董事長倪澤望似乎將賭注押在了大數據上。

注:本文為創客貓原創文章, 文中部分資料來源倪澤望公開演講, 圖片來源網路,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

(圖為深創投現任董事長倪澤望 圖片來源網路)

抓住新一批的“馬化騰和馬雲”?

沒有投資騰訊或許是深創投——這家深圳本土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 最深的痛。

深創投全稱為: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前身為1999年8月26日成立的深圳市創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是國內成立最早的國有背景創業投資機構之一。 截止目前, 深創投是國內IPO專案最多的投資機構, 也被業界譽為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機構。

據瞭解, 2000-2001年騰訊曾幾次找上門尋求投資, 但彼時深創投看不明白騰訊的商業模式, 把騰訊“打發”走了。 2004年6月騰訊上市, 首次公開發行價3.7港元, 發售了4.202億股。 以發行價計算, 騰訊市值為62億港元左右。 到2017年11月21日, 截止發稿時間, 騰訊估價已逼近440港元, 市值41320.32億港元, 約合5288億美元, 超越Facebook, 成為全球市值第五大的公司,

僅次於蘋果、穀歌、微軟、亞馬遜。 13年間市值增長了600倍左右。

談起這起錯過的案例, 深創投現任董事長倪澤望在最近一次由第一財經主辦的科學與技術創新大會上就表示, “沒有投資騰訊是深創投最大的傷痛。 ”

早期中國的風投投資動作保守, 商業模式不明朗的互聯網是投資機構謹慎涉足的領域, 這導致投資人沒辦法在“燒錢”的互聯網領域揮灑自如地投資。

但遺憾之余, 倪澤望也進行了反思, “實際上我們是最不應該投的。 深創投畢竟是國有控股企業, 我們投最多的是高新技術製造業, 硬科技、黑科技的企業比較多, 我們對技術創新是情有獨鍾的, 但是對商業模式創新一直是沒有作為一個主流的投資領域去考慮。

誠如倪澤望所說, 相比商業模式的創新, 深創投更關注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這幾年深創投的投資領域就涉及IT、通訊、新材料、生物醫藥、能源環保、化工、消費品、連鎖、高端服務等。 一般說來國有體制很難適應創投領域, 包括資本管理、國企管理等方面不太能適應行業, 但拋開騰訊不說, 深創投卻憑藉著其對技術創新的敏感及專注18年走來戰果累累。

截止目前, 深創投共投資了約800個項目。 而11月2日, 深創投投資的企業江蘇麗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麗島新材”, 證券代碼:603937)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首發掛牌, 這標誌著深創投投資企業在資本市場公開上市達到了130家, 深創投2017年上市投資企業增至18家。

倪澤望也透露, 預計到年底深創投國內IPO項目會突破20家,

這將打破深創投投資項目國內IPO的2010年的峰值。 2010年深創投共實現26家投資專案IPO上市。 其中, 6家公司在海外上市, 20家公司在國內上市。

誠然, 錯過騰訊固然是深創投的一次“深刻的教訓”。 過去十幾年互聯網的發展造就了一批馬化騰、馬雲這樣頂級的富豪, 但倪澤望相信, 從技術變革的角度看, 今後的十幾年又將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新時代, 這個新時代將對每個行業和每個人進行重新洗牌, 到時會有一批新的領袖人物誕生出來。

而深創投能否在這樣一個視窗期抓住新一批的“馬化騰和馬雲”?倪澤望和深創投似乎將賭注押在了大數據上。

從資料找到科技創新的交接點

AI代表著未來的一個新時代, 是無論哪個行業都無法避免、亟需融合的未來。而在企業AI化、智慧化的過程中,大資料則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驅動角色。“大資料與各行業的融合”是接下來創新的趨勢,這裡面充滿了可發展的機會。

比如政策大方向上宣導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去產能、三去一降一補”等,這一切其實就跟大數據息息相關。

在倪澤望看來,計劃經濟時代,由於市場訊息的不對稱和不充分,使得供需雙方總是很難達到平衡。於是市場周而復始地迴圈著“供不應求或供大於求”的規律。大資料的價值在於,能夠使這個波動趨於平滑。大資料不管在農業、地產業還是媒體業等都有深度融合的機會,能夠創造出一些新的場景出來。

當然,如果說五年前,大資料還只是人們腦中的一個概念,目前來看,大資料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和認可,並進入深化應用的階段。大部分企業已明白何為大資料,開始關心資料如何與業務結合,進而去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企業之間也逐漸展開了新的競爭和整合,大資料行業從“早期平臺搭建、積累資料、解決已知問題”為主更多地向“利用資料、發現和解決新問題”的方向轉變。

而從產業鏈角度看技術的發展,大資料產業無論從底層、中間層和應用層三方面都充滿了機會。

但在投資上,倪澤望則有自己的想法,他表示深創投在投資大資料企業時一般有三個關注點:

首先企業要具備資料採擷的能力。資料是資產,同時也是資源(新能源)。從資源的角度講,只有需過加工才會更具有價值,同樣,經過加工之後的資料使用價值會比直接使用資料來的更高,“就像礦石、石油等一些原材料直接拿出去賣雖然也值錢,但沒有那麼值錢一樣,資料直接變現的價值低而且比較困難。”在倪澤望看來,掌握資料的企業有價值,但去挖掘和分析資料的企業更有價值。

其次要求企業需重視並且具備持續產生資料和留存資料的能力。在資料互聯的時代,能夠把資料分享出去但又不喪失所有權,這種跨界共用能夠將資料的價值進一步放大。關鍵在於安全和合理的利益分配。“什麼樣的利益分配才能使得資料合理的流通和分享,同時持續迴圈地更新。”

最後,對資料來源管理利用能力比佔有資料更重要。就像石油一樣,資料作為一種資源也需要內燃機轉化成動力,需要化工廠提煉成產品,因此不僅要有大資料,怎麼樣管理和利用好大資料,這比佔有更重要。這就要求企業要有持續資料獲取能力的商業模式,能夠持續獲取資料而不是僅僅利用現有的資料。且其能利用過去的資料持續發展新問題、新需求,使資料不僅可以提供分析服務還可以進行延展。

總結起來倪澤望認為,當下大資料企業無外乎要做兩件事:第一,怎麼樣把現有的資料變成錢;第二,通過錢怎麼找到更有價值的資料。

在大資料的投資佈局上,深創投的野心似乎更大

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領域,目前深創投已佈局了有15家企業,其中包括近兩年來勢頭猛進的易觀。

易觀集團成立於2000年,北京易觀智庫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為易觀集團下屬專注于大資料分析的子公司(以下簡稱易觀)。如今易觀已成長為中國領先的大資料分析公司,打造了以海量數位使用者資產及演算法模型為核心的大資料與分析服務生態體系。產品包括易觀千帆、易觀方舟、易觀萬像、易觀博閱等。

不過在大資料的投資佈局上,深創投的野心似乎更大。於深創投本身而言,佈局一些大資料的企業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近日深創投與新華社旗下的中國經濟資訊社就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倪澤望表示希望通過加強和諸如此類的大資料單位的合作,為其所投企業提供戰略方面的幫助。

在倪澤望看來,作為投資機構來講,最需要的是企業的征信資料,有時投資人費很大力氣做企業的盡調,可掌握的資訊也就30%~40%,很難完整給企業畫像。而大部分數據都掌握在政府和國有機構手上,關鍵是怎麼進一步去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料。

“像新華社這樣的一些大型國有機構,掌握了巨大的資料來源,但是他們的資料採擷和利用是非常不充分的,對每個行業和企業來講可能就是很好的合作機會,誰能把這些資料利用起來,就是很好的發展機會。”在倪澤望看來,無論是投資易觀這樣的企業還是與中國經濟資訊社這樣的機構合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投資機構提供更多的企業畫像。

其實,眼下大資料領域企業面臨的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資料怎麼來?怎麼建立一套新的模式獲取資料,同時掌握資料的共用。

顯然政府部門掌握了非常多非常有效的資料,可惜至今還沒有一個非常成功的應用案例出來。而包括深創投在內的很多企業正是希望通過與政府部門或國有機構合作的模式將一些資料來源圈在自己手上。

政府部門的資料資源無疑價值巨大,但不得不說想通過這種方式把政府手裡的資料來源圈到自己手上,真正運行起來還是相對費力的,尤其是民營企業與政府談判的時候,各個地方政府想法不同,顯然做起來非常吃力。

而能否把政府部門及國有機構的資料來源圈在手上,並形成共用,這也是當下深創投在一邊努力嘗試,並一邊觀望能否持續下去的一種模式。

但不管怎麼說,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對每個行業、每個企業來說都是充滿機會的。對於企業來說,倪澤望認為,大資料企業不一定要追求做大,關鍵是搶到屬於自己的細分領域做專做精即可,只要跑出來就有機會。

比如,Palantir作為估值僅排在Uber和Airbnb之後的獨角獸企業,自2015年浮出水面後就以全球估值第一的大資料企業在業界名聲鵲起,它的重要客戶為美國的情報機構,業務主要涉及國防安全與金融領域。目前市值已達220億美金。

至於中國的大資料行業最終哪只獨角獸會脫穎而出以及深創投能否在其所佈局的企業中賭贏如騰訊般或超越騰訊的獨角獸企業,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林翠瓶,以上為創客貓原創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平臺無關,轉載請注明來源)

是無論哪個行業都無法避免、亟需融合的未來。而在企業AI化、智慧化的過程中,大資料則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驅動角色。“大資料與各行業的融合”是接下來創新的趨勢,這裡面充滿了可發展的機會。

比如政策大方向上宣導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去產能、三去一降一補”等,這一切其實就跟大數據息息相關。

在倪澤望看來,計劃經濟時代,由於市場訊息的不對稱和不充分,使得供需雙方總是很難達到平衡。於是市場周而復始地迴圈著“供不應求或供大於求”的規律。大資料的價值在於,能夠使這個波動趨於平滑。大資料不管在農業、地產業還是媒體業等都有深度融合的機會,能夠創造出一些新的場景出來。

當然,如果說五年前,大資料還只是人們腦中的一個概念,目前來看,大資料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和認可,並進入深化應用的階段。大部分企業已明白何為大資料,開始關心資料如何與業務結合,進而去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企業之間也逐漸展開了新的競爭和整合,大資料行業從“早期平臺搭建、積累資料、解決已知問題”為主更多地向“利用資料、發現和解決新問題”的方向轉變。

而從產業鏈角度看技術的發展,大資料產業無論從底層、中間層和應用層三方面都充滿了機會。

但在投資上,倪澤望則有自己的想法,他表示深創投在投資大資料企業時一般有三個關注點:

首先企業要具備資料採擷的能力。資料是資產,同時也是資源(新能源)。從資源的角度講,只有需過加工才會更具有價值,同樣,經過加工之後的資料使用價值會比直接使用資料來的更高,“就像礦石、石油等一些原材料直接拿出去賣雖然也值錢,但沒有那麼值錢一樣,資料直接變現的價值低而且比較困難。”在倪澤望看來,掌握資料的企業有價值,但去挖掘和分析資料的企業更有價值。

其次要求企業需重視並且具備持續產生資料和留存資料的能力。在資料互聯的時代,能夠把資料分享出去但又不喪失所有權,這種跨界共用能夠將資料的價值進一步放大。關鍵在於安全和合理的利益分配。“什麼樣的利益分配才能使得資料合理的流通和分享,同時持續迴圈地更新。”

最後,對資料來源管理利用能力比佔有資料更重要。就像石油一樣,資料作為一種資源也需要內燃機轉化成動力,需要化工廠提煉成產品,因此不僅要有大資料,怎麼樣管理和利用好大資料,這比佔有更重要。這就要求企業要有持續資料獲取能力的商業模式,能夠持續獲取資料而不是僅僅利用現有的資料。且其能利用過去的資料持續發展新問題、新需求,使資料不僅可以提供分析服務還可以進行延展。

總結起來倪澤望認為,當下大資料企業無外乎要做兩件事:第一,怎麼樣把現有的資料變成錢;第二,通過錢怎麼找到更有價值的資料。

在大資料的投資佈局上,深創投的野心似乎更大

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領域,目前深創投已佈局了有15家企業,其中包括近兩年來勢頭猛進的易觀。

易觀集團成立於2000年,北京易觀智庫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為易觀集團下屬專注于大資料分析的子公司(以下簡稱易觀)。如今易觀已成長為中國領先的大資料分析公司,打造了以海量數位使用者資產及演算法模型為核心的大資料與分析服務生態體系。產品包括易觀千帆、易觀方舟、易觀萬像、易觀博閱等。

不過在大資料的投資佈局上,深創投的野心似乎更大。於深創投本身而言,佈局一些大資料的企業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近日深創投與新華社旗下的中國經濟資訊社就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倪澤望表示希望通過加強和諸如此類的大資料單位的合作,為其所投企業提供戰略方面的幫助。

在倪澤望看來,作為投資機構來講,最需要的是企業的征信資料,有時投資人費很大力氣做企業的盡調,可掌握的資訊也就30%~40%,很難完整給企業畫像。而大部分數據都掌握在政府和國有機構手上,關鍵是怎麼進一步去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料。

“像新華社這樣的一些大型國有機構,掌握了巨大的資料來源,但是他們的資料採擷和利用是非常不充分的,對每個行業和企業來講可能就是很好的合作機會,誰能把這些資料利用起來,就是很好的發展機會。”在倪澤望看來,無論是投資易觀這樣的企業還是與中國經濟資訊社這樣的機構合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投資機構提供更多的企業畫像。

其實,眼下大資料領域企業面臨的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資料怎麼來?怎麼建立一套新的模式獲取資料,同時掌握資料的共用。

顯然政府部門掌握了非常多非常有效的資料,可惜至今還沒有一個非常成功的應用案例出來。而包括深創投在內的很多企業正是希望通過與政府部門或國有機構合作的模式將一些資料來源圈在自己手上。

政府部門的資料資源無疑價值巨大,但不得不說想通過這種方式把政府手裡的資料來源圈到自己手上,真正運行起來還是相對費力的,尤其是民營企業與政府談判的時候,各個地方政府想法不同,顯然做起來非常吃力。

而能否把政府部門及國有機構的資料來源圈在手上,並形成共用,這也是當下深創投在一邊努力嘗試,並一邊觀望能否持續下去的一種模式。

但不管怎麼說,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對每個行業、每個企業來說都是充滿機會的。對於企業來說,倪澤望認為,大資料企業不一定要追求做大,關鍵是搶到屬於自己的細分領域做專做精即可,只要跑出來就有機會。

比如,Palantir作為估值僅排在Uber和Airbnb之後的獨角獸企業,自2015年浮出水面後就以全球估值第一的大資料企業在業界名聲鵲起,它的重要客戶為美國的情報機構,業務主要涉及國防安全與金融領域。目前市值已達220億美金。

至於中國的大資料行業最終哪只獨角獸會脫穎而出以及深創投能否在其所佈局的企業中賭贏如騰訊般或超越騰訊的獨角獸企業,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林翠瓶,以上為創客貓原創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平臺無關,轉載請注明來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