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日本究竟靠什麼立國?日本究竟強在哪裡?

2017-04-05 製造業電商

談起日本, 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沒落的發達國家”, 或者“經濟停止發展”的印象, 可是, 日本真的舉步維艱了嗎?

一起來看一篇文章,

看看悶聲發大財的日本, 這些年, 到底在幹什麼。

一、日本在創新領域

先來個總體概況:

2015國際權威研究機構《 湯森路透》 發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業創新排名TOP100——湯森路透還是國家智慧財產權中心, 中國科學院的合作夥伴, 可見其權威性。

全球創新企業TOP100 :

日本40家

美國35家

法國10家

德國4家

瑞士3家

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國第一名, 2014年之後被日本超越。

從這幾年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 日本的創新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日本其實早就拋棄已經淪為低端製造業的家電之類產業, 轉變為全力投入BtoB, 新材料, 人工智慧, 醫療, 生物, 新能源, 物聯網, 機器人, 高科技硬體, 環境保護, 資源再利用等新興領域。

新技術領域, 美日兩國瓜分了全球80%……

《Economist》發表2015國家創新品質(Innovation Quality)報告, 日本位列世界第三。 創新品質的意思, 就是你的創新到底有沒有為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創新實力:

未來12大新興技術分別是: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機器人、次世代基因組技術、自動化交通、能源存儲技術、3D列印、次世代材料技術、非常規油氣勘采、資源再利用

對, 目前日本就是全力投入上面這十二個方面, 而且百分之90已經做到了世界前三。

某些科研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 比如大資料雲計算, 新材料, 資源再利用, 能源存儲、機器人等。

目前的日本是蓄力期, 等到發力期, 其技術儲備有機會讓日本在下個100年又領先一步。 日本是個務實主義國家, 面子什麼的都是小事, 對於日本韜光養晦才是真諦

二、日本在技術領域

在技術研發方面, 日本有4個指標名列世界前茅:

一是研發經費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二是由企業主導的研發經費占總研發經費的比例世界第一;

三是日本核心科技專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四是日本的專利授權率竟然高達80%, 可見其專利申請的品質。

這意味著日本整個國家對技術研發的重視, 同時也告訴我們為什麼日本科技能獨步天下。

經濟不只是單純地建造工廠,然後高效運作。

日企不只在於表面豐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國際市場上眾多領域的“隱形王者”。

未來大資料時代的關鍵——雲計算,2014年10月起由日本富士通、NEC、NTT、KDDI等聯合設計開發的雲計算安全規則將成為雲網路服務的全球安全標準。

全球最大的資訊產業組織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BSA-美國商務軟體聯盟)連續第2年將日本評為雲計算技術與雲應用環境的世界第一國。

下圖是BSA通過對各國雲計算技術綜合評分後的考核報告。

雲計算技術越發達越接近綠色(good),

反之則越接近紅色(problematic),

而最終能獲得深綠色資格的只有日本一家。

我們經常聽說中國互聯網技術很強大,甚至把雲計算能力也歸類到了互聯網技術裡,那麼,走在國內雲計算領域最前排的阿裡雲是怎麼說的呢?

看阿裡雲官方介紹——

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和法國分列第一至第五——在雲計算領域,日本穩坐世界第一。

關於新技術,再舉兩個例子。

1、日本安川電機推出的一款生物醫療機器人。估計不出30年,這就是日本各行各業的樣子——

2、發那科的自動化生產線,這個已經是8年前的東西,現在更先進了。

最近看網友驚歎特斯拉高度自動化電動車生產線——但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只不過是買的豐田的二手生產線:

三、日本在次世代電腦領域

在未來電腦領域,量子電腦是當今世界一大研究課題。

速度最高是現有電腦的1億倍(10的8次方),而量子電腦的多項基礎技術源於日本, D-Wave量子電腦是由當時在日本NEC研究所任職的蔡兆申和中村泰信,於1999年在全世界率先實現的。

而它的基礎是源于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西森秀稔和門脅正史教授提倡的“量子退火”理論。

今後,能和日本在量子電腦領域展開激烈競爭的只有一個國家,美國。

如果以上部分已經讓各位驚到了,我推薦把這篇文章看完,這樣可以粗略瞭解下日本。

美,日,歐盟,這個順序不是隨便叫的。

四、你看不見的日本創新能力

看到有人說日本創新缺失,你看不到,只是因為別人玩得更隱晦了。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蘋果,高通等等,如果沒有日本的高精度設備,配件,解決方案,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

舉個例子:

這幾年不管是VLSI Research,英特爾最佳供應商裡的SCQI和PQS都是日系刷榜(8家SCQI6家日系,18家PQS11家日系,連iphone裡1000多項核心部件就有一半以上來自日本)。

還不信?

接著看。

日本有11家企業獲得英特爾PQS獎。

全球任何企業要獲得英特爾PQS獎,都需要在成本及品質方面獲得80%以上的分數,並在改進計畫方面也獲得80%以上的分數才能獲獎。

日本再次刷榜——

這個星球上日本的技術已經滲透到全世界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那麼,這些技術,對日本有什麼幫助呢?能賺錢?

當然能賺錢——

科技評選的權重指標:專利淨收入=專利盈餘(專利收入-專利支出)

日本專利盈餘世界第二,且年年在上漲——

這樣的一個資源匱乏的,土地面積稀少,原材料幾乎都要進口的國家為什麼能維持GDP世界前三半個多世紀?

想想也知道為什麼!

為什麼我國要限制稀土出口日本?

因為稀土是許多高科技材料不可缺少的元素——但能玩轉稀土這個點石成金的東西的國家,這個星球上只有2個,美國和日本。

日本這些技術哪來的?

強大的科研能力!

如何看出日本擁有強大科研能力?

看白人搞的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就知道了。

2000年之後一直到2016年,也就是今年,日本每年至少拿一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位於全球第二。

五、日本的經濟

談到日本經濟,先看看下面這則新聞——

日本蟬聯世界最大海外淨資產國,這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日本在海外還有一個超級日本。

日本資源匱乏,所以日本必須在海外尋求資源,到目前為止,日本海外的資源面積已經達到本土的10倍——礦山,石油這些基礎原料就是資源面積!

日本GDP停滯的原因,資本,技術,工廠不斷向外轉移,現在中國,英國,美國等等國家的GDP包括了日本的公司創造的GDP,但卻不算在日本的GDP統計之中。

日本已經在全球布好了局,當今世界的產業鏈中高端,幾乎由美,日霸佔。日本6大財團,每一個堪比一個小型國家。

日本才是屬於我國說的:裝弱小,悶聲發大財。

日本為了實現戰後經濟擴張的目的,一直堅持長期為企業減稅的政策,鼓勵國內資本輸出。到2015年日本的海外資產已經接近10萬億美元,是國內GDP的兩倍,是中國GDP的80%。

下面的視頻解釋了為什麼日本要開拓海外?

為什麼要隱藏實力?

以及美日當年的貿易摩擦是原因。

看完你就知道,日本這個國家有多恐怖了。

視頻:《CCTV深度國際:日本,危險的潛實力》

以下為部分視頻截圖,不想看視頻的朋友,可以直接看截圖——

結語

正如視頻裡的日本問題專家所稱的那樣——

日本恐怕不是我們,僅僅從表面上能看到的日本,我們一般人不太容易從表像的背後觀察這個國家;而只能從一些經濟的資料上去簡單的評判日本。

並不能僅僅靠GDP(國內生產總值)就能判斷日本經濟的好壞,以及日本國力的強弱,我們要知道,除了GDP之外,還有一個GNP(國民生產總值),如果用GNP來計算日本的經濟的話,它的規模要比現在龐大太多。

無論我們要把日本作為競爭對手,還是不共戴天的仇敵,都需要明確的清楚,日本究竟靠什麼立國?日本究竟強在哪裡?

如果我們依然沉浸在“日本沒落”、“日本衰退”的幻覺中,那麼,只會令我們和真實的日本的差距更加巨大。

值得每個人深思:從今天的日本,看10年後的中國

日本一直是中國的一面鏡子,中國是否會重蹈日本之路?

不管我們從日本經驗中看到多少泡沫幻滅眾生相,能拯救泡沫的不是個體,生活在通脹週期的中國國民也無法理解一個通縮了20年的日本國民的日常經濟與人生。

本文節選了華爾街日報最新文章《日本年輕人心已老,還能拿什麼能拯救經濟?》、徐靜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近期兩篇日本觀察《這個國家買房的人為何越來越少?能給我們哪些啟示?》、《日本企業為何不要銀行貸款》,幫助我們觀察日本泡沫破裂20年後的眾生相。

第一

日本年輕人心已老,還能拿什麼拯救經濟?

在日本經濟高歌猛進的80年代,柴田廣美曾豪擲一整月的薪水買了件羊絨大衣,穿過幾次後便束之高閣。而今,她女兒對瘋狂購物的理解,就是到靜岡市母親的衣櫥裡去“淘貨”。

生活在東京的26歲的柴田奈奈子說:“我衣櫃裡大約三分之一的衣服都是媽媽當年穿過的。”為了節省東京到靜岡180公里旅程的路費,她選擇坐大巴,而不是曾象徵日本崛起的子彈頭高速列車。

然而,儘管勇往直前地進行了長期超低利率實驗,日本卻依然束手無策。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萎靡不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顯得縮手縮腳,因為他們目之所及的只有經濟不景氣、工資增長停滯和通貨緊縮。

“我認為日本人將繼續活在對通縮的恐懼當中,而且這種陰影會延續很多年。”

——滙豐亞洲經濟聯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

通縮將一直持續的觀念深植于日本人心中,似乎成了貨幣政策無法克服的挑戰。對行進在類似道路上的其他國家來說,這是個值得警惕的教訓。

日本央行的經濟刺激行動已經開展了近四年,其中包括印鈔數萬億日圓,調低利率至負水準等,力度之大或許堪稱全球之最。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2013年4月推出的令人震驚的刺激措施曾一度推動經濟和物價反彈,但終以失敗告終。日本去年重新陷入通縮。前不久,通脹率有所回升,徘徊在近零位置。

去年11月,黑田東彥推遲了實現2%通脹率的時間表,幾乎相當於承認自己江郎才盡。去年他在一系列講話中指出,根深蒂固的“通縮心態”扼殺了工資或物價上漲的希望,限制了負利率等貨幣政策的影響力。黑田東彥拒絕通過發言人置評。

近幾個月來,日本通脹率略高於零,經濟學家將其歸功於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美元升值和油價上漲等不屬於日本經濟基本面的因素。幾乎沒人認為日本踏上了增長強勁和物價回升的復蘇之路。

通縮之所以對經濟不利,在於它對經濟增長有破壞作用。企業盈利變少,因而減少投資、下調工資並停止招聘。在經濟不確定的背景下,民眾不再花錢消費,而這將進一步加重物價的螺旋式下行趨勢。

日本央行推行超低利率背後的考量是,低利率可重啟通脹,進而可以刺激消費者和企業進入消費模式。但日本人總是一成不變地認為通縮的情況將繼續,不管央行把利率壓得多低,消費者和企業在花錢方面都十分克制。有證據表明,超低利率起到了事與願違的效果,因為驚慌失措的消費者一直在未雨綢繆地存錢,而不是花錢。

在這個央行措施花樣百出的時代,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做到了極致。日本央行1999年率先將基準利率降至近零水準。幾乎10年後,歐洲、英國和美國才為了應對2008年的經濟危機出此下策。2001年,日本給金融系統注入大量現金以刺激通脹和經濟增長,而此舉便是後來西方國家亦步亦趨的“量化寬鬆”。

黑田東彥從2013年起向金融系統注入的現金之多(每年約7,000億美元),不禁讓一些投資者擔心日本會出現惡性通脹或資產泡沫。這一擔心並未變成現實。去年,日本央行追隨歐洲央行的做法,將利率降至負值,試圖以激進的方式迫使銀行增加放貸規模。如果銀行不願這麼做,將付出不菲的代價。

在經濟如火如荼的80年代,幾乎沒人會想到日本能淪落到眼下這般田地。當年,日本大亨動輒買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這樣的地標性建築,東京的房地產價格也高居世界榜首。1989年,日本發起的加息行動戳破了房地產和股市泡沫。

此後,受週期性衰退的影響,日本經濟年均增速不到1%。90年代末,物價開始下滑。

被中國趕超後,日本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滑落為第三大經濟體。日經指數目前徘徊於1989年高位時的一半。房地產價格25年來大面積下跌。

去年,日本冰凍甜品公司赤城乳業25年來首次提價約1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6毛錢)後,忙不迭播出了一條道歉廣告。而實際上,日本企業坐擁近2萬億美元現金,政府官員主張把這些閒錢投資於日本市場。

20到34歲的日本人大約有2,000萬,他們成長於物價開始下跌後的日本,通縮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加薪、股價上漲或是銀行給存款支付一定利息,這些對他們而言都屬於假想。現實世界裡,任何東西的價格明天都有可能比今天更低。所以他們的本能是穩妥行事,節衣縮食。

他們不認可父輩的消費主義,覺得那無異於揮霍浪費。有些人住在“團體家屋”裡,和室友共用一室(日本新興現象),吃3美元(約20元人民幣)的牛肉飯。要說他們肯在哪方面花錢,那就是旅行。在一個通縮的社會裡,你買的所有東西都可能貶值,但經歷不會。

一些上了年紀、經歷過二戰後缺衣少食日子的日本人不免擔心,年輕人缺乏進取心。日本用“啃老族”一詞形容不處於“讀書、工作或培訓”中任何一種狀態的年輕人,用“飛特族”指那些工作不穩定的兼職者或合同工。“單身寄生蟲”說的是那些從未離開父母家的人,還有遭女性抱怨、對女性不感興趣的“食草男”。

很多經濟學家本以為,日本央行2013年的刺激政策足以推動該國走出增長乏力和物價下跌的漩渦。黑田東彥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政府的其他內閣成員表示,通脹和增長初現起色是刺激政策終將奏效的明證。也有人認為,貨幣政策本來是有效的,但2014年上調消費稅後,效果打了折扣。

日本央行去年10月的一份調查發現,只有5%的受訪者打算來年增加開支,48%的受訪者則打算勒緊褲腰帶。

30歲的龜山啟太是香川縣一名公務員,每年工資收入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7.7萬元)。他將約四分之一的收入存起來,為的是最終能和相戀多年的女友修成正果。他和母親住在一起,開一輛老舊的本田車,很少購物。

日本央行的刺激政策對龜山的消費沒有產生任何影響。他仍雷打不動地把錢存入銀行帳戶。他不僅擔心日本的長期停滯會吞噬掉自己的養老金,還擔心沒有足夠的錢來照顧母親。老齡化是日本社會越來越關注的問題,60歲以上老人是20至34歲年輕人的兩倍。

雖然日本實行短期負利率,但長期存在銀行裡的錢還是會有利息,儘管少得可憐。在龜山看來,把錢放進銀行是唯一的攢錢之道。香川縣最大的百十四銀行(Hyakujushi Bank, Ltd.)存款利息只有0.05%,一筆錢如果從1995年存到現在,利息還不到1%。

龜山說:“香川縣的人們熱衷於存錢。我聽說日本央行為了讓民眾花錢動了很多腦筋,但我覺得我是不會敞開了花錢的。”

很多年輕人如此省吃儉用,是因為他們真的沒什麼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做的是臨時工,不僅薪酬低,還沒有員工福利。

有人分析稱,汽車、啤酒和化妝品公司大幅削減了針對年輕成年人的廣告預算,集中火力瞄準退休人士。父母和子女的角色現在反過來了,泡沫時代的父輩仍很孩子氣,希望買漂亮的車子,而後泡沫時代的子女則對父母的大手大腳憂心忡忡。

33歲的齊藤隆是名未婚企業家,2015年決定創業時,住在東京的集體宿舍裡。當時他想創建一個網上租衣公司,服務於那些既不想花錢置裝、又想擁有琳琅滿目衣櫥的女性。只需每月45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10元),顧客就能一次租用三件衣服,不想穿了可以還回來,再借其他衣服。

齊藤以為可以很容易獲得貸款,因為日本的低息政策就是要刺激銀行增加對小企業的貸款。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向專為小公司提供融資的日本金融公司申請了20萬美元貸款。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他拿到的貸款不足5萬美元。一年後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他想申請更多貸款,但卻被拒。日本金融公司不予置評。

齊藤動用了存款,也問家人借了些錢,目前仍希望拿到風險投資。

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成了通縮時代的明星公司,其好穿不貴的休閒服裝吸引了精打細算的日本國民。但2015年提價後,消費者不再趨之若鶩,優衣庫只好又被迫削價以提振銷售。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認為,是央行的負利率和量化寬鬆等政策讓消費者提心吊膽。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一切都是因為對未來不放心。必須停止愚蠢的負利率政策。”

摩根大通的日本經濟學家Masaaki Kanno說,通縮心態之根深蒂固在於它的合理性。在工資25年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年輕人不相信未來能掙得更多。

一些經濟學家主張,日本政府應當嘗試更多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政策。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刺激政策讓日本背負了太多債務(目前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30%),最終可能引發經濟崩潰。

前文提到的那位在母親衣櫥裡淘衣服的東京姑娘柴田奈奈子,前不久把自己在職業介紹所的工作時間減到了每週三天。為此,她搬到了租金只有之前一半的公寓裡,乾脆不再逛街。她覺得把時間投在工作上毫無意義。現在她學起了現代舞。

柴田奈奈子說:“我認為把自己完全耗在工作上不公平,反正也不指望能加薪。”

第二

這個國家買房的人為何越來越少?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春節前,日本某大型公寓樓建設公司的執行董事大門先生請我吃飯。他帶我去的那一家義大利餐廳在東京都的麻布。

麻布位於六本木的邊上,是東京一個有名的高級住宅區。這一個住宅區有兩大特點:一是外國的大使館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就在那裡。二是高級公寓樓多。

麻布的高級公寓樓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樓層都是5層以下,隱隱約約地掩映在綠樹叢中。大門先生說,日本所謂的高級公寓樓,有幾個基本特徵:一是樓層不高,一棟樓裡就十幾戶,最多也就30來戶人家。二是必須是在市中心,但是不是在市中心的繁華街區或者商業區,而是在寧靜的住宅區。三是外觀並不豪華,但是室內裝修絕對頂級。

在麻布,這樣低層的高級公寓時常可遇

我問他一個問題:“這些高級公寓樓的主人都是哪些人?”

大門先生告訴我,首先是成功的企業家,其次是高級商務人員,在其次是演藝界明星,最後是外國人的企業高管。但是,他也告訴我,高級公寓樓基本上是出租房為主,很少有普通的住家。原因是租金收益很好,一個月多則200萬日元,少則60萬日元,按人民幣計算的話,每月房租就是3萬6000元到12萬元之間。

在東京首都圈,上下班坐輕軌地鐵一個小時,是一個很正常的時間,或者說是標準的上下班所需要的時間。從東京市中心坐輕軌地鐵1個小時,可以到達哪裡?可以到達神奈川縣的橫濱市、埼玉縣的埼玉市,千葉縣的船橋市。換成上海的概念的話,可以到達江蘇的蘇州、昆山,浙江的嘉興和上海郊外的青浦、松江。也就是說,600萬白領們每天都是從這些地方離開家到東京市中心來上班的。

東京首都圈的白領們買第一套房子,平均年齡是在35歲,而在中國是27歲。東京人從22歲大學畢業,在30歲結婚,生下孩子要上幼稚園了,不少人才感覺到自己需要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於是考慮買房子。

在距離東京市中心一個小時車程的東京衛星城市,一套3室一廳的精裝修公寓樓,實用面積100平米(按照中國建築面積算的話,是130平米),售價一般在3500萬日元之間,大約是200萬元人民幣左右。因為日本年輕人結婚沒有向父母要婚房的習慣,因此,要買這一套房子,一般是首付20%,其餘的20年分期付款。也就是在55歲,自己退休前,把最後的房貸還完。這是日本人買房子的普通的套路。

日本的一個白領在其一生中,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工作的調動。三年一換崗,是日本大企業的普通做法。因此,作為企業戰士,常常會被派往地方工廠或者海外分公司去工作,甚至中央機關的幹部也會被派往地方城市的政府中去擔任不需要經過選舉就可以任職的職位,接受基層工作的鍛煉。因此移動性很大,有的時候,一家人舉家前往,有的是企業戰士一個人前往,一個人去外地工作,日語中有一個專用的名詞,叫“單身赴任”。

一旦單身赴任,妻子和孩子就變成了留守婦女與兒童,就要守家。有的人因此感覺到,如果不買這一套房子的話,就沒有住房的負擔,一家人跟隨丈夫走到哪裡就可以在那裡安家。譬如來到中國工作,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北京,租房子居住,房租還可以申請公 司補貼,幾乎可以白住。

大門先生所在的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一家專門開發建設公寓樓的公司,他說日本社會最近出現了一個新動向,那就是買房的人越來越少,租房子的人越來越多。

東京大學生生活協會的調查數據稱,東京年輕人結婚,85%的人是租房子結婚,還有10%的人是住在父母家裡或者單位宿舍裡結婚,真正買房子結婚的比例只有5%。

出現這一種情況的原因,第一是年輕人沒錢買房子,第二是日本沒有父母親掏錢給孩子買婚房的習慣,必須自力更生。第三,丈母娘也沒有一定要女婿買房子才允許嫁女兒的要求,不存在“丈母娘經濟”。

像這一類的公寓樓,在日本是屬於普通的公寓樓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最大原因是因為沒有錢,這可以理解。但是過了30歲,或者人到中年,還不買房子,在我們國家會覺得有點奇怪。

譬如說,孩子很小的時候,家要安在學校的附近,便於接送孩子,也方便孩子上學。同時,有兩個孩子的話,必須要有三室一廳的空間。但是,當孩子長大,考上大學,離開家獨立,或者結婚之後,家裡就剩下2個父母兩人,這時候,三室一廳的房子就顯得太空空蕩蕩,而且每年的房產稅也要多交。年紀大了,不再希望自己的家還在學校的邊上,希望離超市近一些,希望離輕軌地鐵車站近一些,希望離醫院近一些。這時候,就要考慮搬家,但是買新房將要動用養老錢,而且舊房子已經不值錢,賣不出高價。因此,以前自己買下的房子於是就變成一種負擔。

如果租房子住的話,孩子上學時,房子可以租在學校的邊上,孩子長大後,房子可以租在離公司近一點的地方,減少上下班的體力消耗。等孩子上大學結婚離家後,房子可以租的小一點,省下一些房租。等自己年紀大時,就可以租到離醫院離超市近一點的地方,便於自己看病和買菜。這一種根據生活形態變化而變化的租房生活,越來越多地被日本人所接受,因此日本的房地產市場,租房市場好過買房市場。

也有人會說,租房子雖好,但是,如果每月支付租金,支付到最後,房子還不是屬於你的。但是如果買房的話,每月還貸,還到最後,這房子就變成自己的了。這話沒有錯。

但是,有不少日本人是這樣認為的:我租房子生活,雖然支付的房租和每月還貸的金額差不多,但是,我不需要另外承擔房產稅,同時設備壞了也不需要我自己掏錢去買,通知一下房東就會過來給你修好。有錢時,我房子租的好一點,沒錢時,我房子租的差一點,人生有許多難以預測的變故,譬如離婚、譬如失業,如果是自己租房的話,這一筆張可以變得清清爽爽,但是如果是自己買房的話,夫妻之間的財產分割,失業後付不起房貸等等的問題就會迎面而來。

更為重要的是,日本有一個“財產贈與稅”和“遺產繼承稅”,父母親要把自己的房子轉讓給孩子,或者過世後,父母親的房子需要孩子來繼承,都要支付“財產贈與稅”或者“遺產繼承稅”,最高稅額是40%,等於是將近一半的房子錢需要交給政府。當孩子付不出這一筆錢時,那也等於是父母親給孩子一個很大的經濟負擔,反而給孩子添了麻煩。在日本空房率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老房子不一定,說賣就賣得出去。

正因為日本一直有一種租房的市場,因此在日本,尤其是像東京、大阪、福岡等這樣的大都市,許多的公寓樓從設計階段開始,就是確定是出租的不是出售的。日本的租房市場是十分的成熟,而且很有規矩:譬如房東希望你是長期租用,不會出現中國那一種突然要把房子賣了把房客趕走的事情。第二,可以租用的房子遍佈城市的各個角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地段不同價位的房子。第三,房型從單身公寓到家族公寓,應有盡有,而且每一套房子不管新舊,廚房、衛生間、洗浴間是一應齊全,生活十分便利。

現在我們國家的社會情況與日本社會還是有較大不同的。我這幾天回浙江老家陪伴爸媽過年,家裡是一棟三層樓的房子,如今只有2個老人在住。前幾年經濟好的時候,外地民工多,或者舊城改造,拆遷戶多的時候,房子還能租出去,現在民工也少了,舊城改造難度也越來越大,所以,租房子的人也越來越少。突然發現,有房子也是一個負擔,如果拋棄就有的觀念,日本人那一種租房生活也不失為一種理性的選擇。

第三

日本企業為何不要銀行貸款

這兩天,我在北京採訪中國兩會。在兩會期間,我遇到了一些搞企業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他們問我一個問題,那就是“聽說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萬多家,日本人到底是如何做企業的?”我跟他們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做長久,除了自身的謹慎經營之外,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內外因的有機結合,才使得日本企業能夠成為常青樹。

日本有一家負責企業調查的公司,叫做“東京商工調查株式會社”,他們在去年,對五千家企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這一調查結果顯示,有65%的企業表示根本不需要銀行貸款,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企業,考慮會向銀行申請貸款。這一調查結果告訴我們一個真實,那就是,有八成以上的日本企業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

日本商業銀行的企業貸款的年利息,最高的3.5%,最低的只有0.9%,一般是2%。為什麼利息有這麼大的跨度,銀行是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狀況來作決定的。那麼,與別的國家相比,這一貸款利息是偏低的。

即使利息那麼低,企業為何還沒有貸款積極性?我想這裡面有兩大原因,一個原因,是企業本身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可以應對自己的經營,也就是說“不缺錢”。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不會去追求“高大上”,不會盲目的去擴大產業規模,也不會盲目地去從事跨行業的投資,因此幾乎沒有資金需求。

日本企業的這一種經營模式,有一個專用的名詞,叫“安全駕駛”。他們把企業看作是一輛汽車,以安全駕駛為第一目標,不求高速不求超越,只求平穩發展。

所以,日本社會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銀行求企業貸款。

去年11月,日本新瀉縣的一家地方銀行邀請我去講演中國經濟,這家銀行邀請了當地100家左右的企業老闆來聽講。這一個活動的主辦方是銀行,所有活動經費也是銀行出的,最後,講演結束時,100多號人的晚餐費,也是銀行掏的。

我當時很納悶,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企業請銀行吃飯,而不是銀行拍企業馬屁,然後這家銀行的行長跟我說,像我們這一類地方銀行,企業就是我們的父母,如果企業不貸我們的款,或者不把錢存到我們銀行的話,那我們的銀行就無法生存下去,銀行和企業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聽了這位行長的話,我就很理解銀行為何要拍企業的馬屁,這麼多的企業表示不需要貸款,銀行的日子就顯得十分的難過。

我們把日曆翻到2008年。

2008年,世界爆發了一場金融危機,中國和日本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許多企業面臨破產。中國政府動用了4萬億元的資金實施救市,但是日本政府沒有掏一分錢。而是在國會通過了一部特別的法案,叫“金融救濟法”。這一部法案的核心內容,就是政府出面擔保了所有企業向銀行的貸款,但是要求銀行允許企業的還款期限延長5年。也就是說,本來需要在今年歸還的貸款,可以拖到5年之後去還。同時政府還減免了企業的法人稅。

這一法案通過後,使得許多面臨訂單減少,銀行貸款又催著歸還雙重壓力的日本企業,尤其是製造業,獲得了難得的喘息的機會。結果,日本政府沒花1元錢,就幫助無數的日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度過了難關。這麼多年來,隨著日本經濟的復蘇,這些企業開始慢慢積累資金,出現了如今多數企業不需要銀行貸款的狀況。

但是,這也並不是說,在過去幾年當中,日本沒有大型企業破產的案例,日本航空公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一個破產重建案。日本航空公司由於在泡沫經濟時期大量購置耗油極大的播音747雙層客機,加上預購油價出現價格反彈,導致經營陷入困境,瀕臨破產。日本航空公司要不要讓它破產?日本政府和企業界內部有許多的爭議,但是當時的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決定,必須拯救日本航空公司。

日本政府是如何拯救日本航空公司的呢?日本政府組建了一個“產業再生支援機構”,他們通過出資3000億日元,來換取日本航空公司20%股權,這種政府代持股的方式,解決了日本航空公司的資金難題。同時鳩山內閣還聘請了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請這一位80多歲的老先生擔任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長。結果,日本航空公司在稻盛和夫先生的治理下,在短短的2年時間裡扭虧為盈,並重新上市。

日本政府通過代持股的方式出資3000億日元説明日本航空公司不倒,其結果,是日本航空公司在重新上市後,這3000億日元變成了6000億日元,日本政府從股市裡賺了一倍的錢。於是把20%的股份退出,重新交還給日本航空公司去獨立經營。

日本政府的這一種通過“產業再生支援機構”出資來拯救瀕臨破產企業的做法,一直延續至今,讓眾多日本企業避免了破產的困境,重新獲得了發展的機會。

但是,網友也一定會說,那個夏普公司被臺灣鴻海集團收購,日本政府為什麼沒有出手相救呢?其實,日本政府出手救過,政府的產業再生支援機構準備出資1600億日元給夏普公司,但是夏普公司需要3000億日元才能度過難關。產業再生支援機構希望夏普公司提供更為嚴厲的裁員和重建方案,但是夏普公司無法答應日本政府的要求。於是,表示願意掏3000億,甚至承諾可以掏5000億日元的臺灣鴻海集團,最終買下了夏普公司,讓日本這一家著名的家電製造企業劃歸於台資企業的旗下。

我跟日本的幾位經濟學家討論過夏普收購案,他們告訴我一個很直接的理由,說日本政府最終沒有下定決心來拯救夏普,日本各大商業銀行也袖手旁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夏普公司只是一家家用電器的製造商,沒有任何軍工企業的背景,它存在與不存在,對於日本的國家安全沒有任何的關係。

那麼,最近一段時間,日本的東芝公司也遇到經營難題,他們收購的美國西屋公司在核電站建設工程中出現了7000億日元的巨額虧損。奇怪的是,東芝公司雖然有這麼大的負面新聞,但是它的股票,卻沒有出現很大的波動。為什麼呢?因為東芝公司在IT領域,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在日本是處於一個領先的地位,它雖然算不上標準的軍工企業,但是它開發研究的一系列半導體產品對於日本的國家安全,甚至國防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日本社會相信,日本政府是不會讓東芝公司破產的,更不會讓東芝成為一家外資控股企業。

所以,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再來聊一聊日本企業,它為什麼不需要銀行貸款?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經營理念的問題,也就是說,日本人做企業,沒錢是不做的。我們有時候恰恰相反,沒錢時才想到要去開公司。日本企業對於資金,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那就是企業必須準備半年以上的流動資金,也就是說,企業在半年內接不到一份訂單,也能扛過去。所以,“半年準則”是日本人經營企業的一個基本的原則。正因為有這一個原則,日本企業它才會做到信步而走,不急不火。

也正因為有這麼一些理念,日本企業,尤其是家族型企業是拒絕風投基金的靠近,更不會輕易接納風投基金的參股。

從我們看來,日本企業這種缺乏闖勁的做法會失去許多的機會,但是日本不少企業認為,做企業不是放煙火,不求一時的燦爛,但求長久擁有。

經濟不只是單純地建造工廠,然後高效運作。

日企不只在於表面豐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國際市場上眾多領域的“隱形王者”。

未來大資料時代的關鍵——雲計算,2014年10月起由日本富士通、NEC、NTT、KDDI等聯合設計開發的雲計算安全規則將成為雲網路服務的全球安全標準。

全球最大的資訊產業組織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BSA-美國商務軟體聯盟)連續第2年將日本評為雲計算技術與雲應用環境的世界第一國。

下圖是BSA通過對各國雲計算技術綜合評分後的考核報告。

雲計算技術越發達越接近綠色(good),

反之則越接近紅色(problematic),

而最終能獲得深綠色資格的只有日本一家。

我們經常聽說中國互聯網技術很強大,甚至把雲計算能力也歸類到了互聯網技術裡,那麼,走在國內雲計算領域最前排的阿裡雲是怎麼說的呢?

看阿裡雲官方介紹——

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和法國分列第一至第五——在雲計算領域,日本穩坐世界第一。

關於新技術,再舉兩個例子。

1、日本安川電機推出的一款生物醫療機器人。估計不出30年,這就是日本各行各業的樣子——

2、發那科的自動化生產線,這個已經是8年前的東西,現在更先進了。

最近看網友驚歎特斯拉高度自動化電動車生產線——但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只不過是買的豐田的二手生產線:

三、日本在次世代電腦領域

在未來電腦領域,量子電腦是當今世界一大研究課題。

速度最高是現有電腦的1億倍(10的8次方),而量子電腦的多項基礎技術源於日本, D-Wave量子電腦是由當時在日本NEC研究所任職的蔡兆申和中村泰信,於1999年在全世界率先實現的。

而它的基礎是源于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西森秀稔和門脅正史教授提倡的“量子退火”理論。

今後,能和日本在量子電腦領域展開激烈競爭的只有一個國家,美國。

如果以上部分已經讓各位驚到了,我推薦把這篇文章看完,這樣可以粗略瞭解下日本。

美,日,歐盟,這個順序不是隨便叫的。

四、你看不見的日本創新能力

看到有人說日本創新缺失,你看不到,只是因為別人玩得更隱晦了。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蘋果,高通等等,如果沒有日本的高精度設備,配件,解決方案,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

舉個例子:

這幾年不管是VLSI Research,英特爾最佳供應商裡的SCQI和PQS都是日系刷榜(8家SCQI6家日系,18家PQS11家日系,連iphone裡1000多項核心部件就有一半以上來自日本)。

還不信?

接著看。

日本有11家企業獲得英特爾PQS獎。

全球任何企業要獲得英特爾PQS獎,都需要在成本及品質方面獲得80%以上的分數,並在改進計畫方面也獲得80%以上的分數才能獲獎。

日本再次刷榜——

這個星球上日本的技術已經滲透到全世界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那麼,這些技術,對日本有什麼幫助呢?能賺錢?

當然能賺錢——

科技評選的權重指標:專利淨收入=專利盈餘(專利收入-專利支出)

日本專利盈餘世界第二,且年年在上漲——

這樣的一個資源匱乏的,土地面積稀少,原材料幾乎都要進口的國家為什麼能維持GDP世界前三半個多世紀?

想想也知道為什麼!

為什麼我國要限制稀土出口日本?

因為稀土是許多高科技材料不可缺少的元素——但能玩轉稀土這個點石成金的東西的國家,這個星球上只有2個,美國和日本。

日本這些技術哪來的?

強大的科研能力!

如何看出日本擁有強大科研能力?

看白人搞的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就知道了。

2000年之後一直到2016年,也就是今年,日本每年至少拿一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位於全球第二。

五、日本的經濟

談到日本經濟,先看看下面這則新聞——

日本蟬聯世界最大海外淨資產國,這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日本在海外還有一個超級日本。

日本資源匱乏,所以日本必須在海外尋求資源,到目前為止,日本海外的資源面積已經達到本土的10倍——礦山,石油這些基礎原料就是資源面積!

日本GDP停滯的原因,資本,技術,工廠不斷向外轉移,現在中國,英國,美國等等國家的GDP包括了日本的公司創造的GDP,但卻不算在日本的GDP統計之中。

日本已經在全球布好了局,當今世界的產業鏈中高端,幾乎由美,日霸佔。日本6大財團,每一個堪比一個小型國家。

日本才是屬於我國說的:裝弱小,悶聲發大財。

日本為了實現戰後經濟擴張的目的,一直堅持長期為企業減稅的政策,鼓勵國內資本輸出。到2015年日本的海外資產已經接近10萬億美元,是國內GDP的兩倍,是中國GDP的80%。

下面的視頻解釋了為什麼日本要開拓海外?

為什麼要隱藏實力?

以及美日當年的貿易摩擦是原因。

看完你就知道,日本這個國家有多恐怖了。

視頻:《CCTV深度國際:日本,危險的潛實力》

以下為部分視頻截圖,不想看視頻的朋友,可以直接看截圖——

結語

正如視頻裡的日本問題專家所稱的那樣——

日本恐怕不是我們,僅僅從表面上能看到的日本,我們一般人不太容易從表像的背後觀察這個國家;而只能從一些經濟的資料上去簡單的評判日本。

並不能僅僅靠GDP(國內生產總值)就能判斷日本經濟的好壞,以及日本國力的強弱,我們要知道,除了GDP之外,還有一個GNP(國民生產總值),如果用GNP來計算日本的經濟的話,它的規模要比現在龐大太多。

無論我們要把日本作為競爭對手,還是不共戴天的仇敵,都需要明確的清楚,日本究竟靠什麼立國?日本究竟強在哪裡?

如果我們依然沉浸在“日本沒落”、“日本衰退”的幻覺中,那麼,只會令我們和真實的日本的差距更加巨大。

值得每個人深思:從今天的日本,看10年後的中國

日本一直是中國的一面鏡子,中國是否會重蹈日本之路?

不管我們從日本經驗中看到多少泡沫幻滅眾生相,能拯救泡沫的不是個體,生活在通脹週期的中國國民也無法理解一個通縮了20年的日本國民的日常經濟與人生。

本文節選了華爾街日報最新文章《日本年輕人心已老,還能拿什麼能拯救經濟?》、徐靜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近期兩篇日本觀察《這個國家買房的人為何越來越少?能給我們哪些啟示?》、《日本企業為何不要銀行貸款》,幫助我們觀察日本泡沫破裂20年後的眾生相。

第一

日本年輕人心已老,還能拿什麼拯救經濟?

在日本經濟高歌猛進的80年代,柴田廣美曾豪擲一整月的薪水買了件羊絨大衣,穿過幾次後便束之高閣。而今,她女兒對瘋狂購物的理解,就是到靜岡市母親的衣櫥裡去“淘貨”。

生活在東京的26歲的柴田奈奈子說:“我衣櫃裡大約三分之一的衣服都是媽媽當年穿過的。”為了節省東京到靜岡180公里旅程的路費,她選擇坐大巴,而不是曾象徵日本崛起的子彈頭高速列車。

然而,儘管勇往直前地進行了長期超低利率實驗,日本卻依然束手無策。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萎靡不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顯得縮手縮腳,因為他們目之所及的只有經濟不景氣、工資增長停滯和通貨緊縮。

“我認為日本人將繼續活在對通縮的恐懼當中,而且這種陰影會延續很多年。”

——滙豐亞洲經濟聯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

通縮將一直持續的觀念深植于日本人心中,似乎成了貨幣政策無法克服的挑戰。對行進在類似道路上的其他國家來說,這是個值得警惕的教訓。

日本央行的經濟刺激行動已經開展了近四年,其中包括印鈔數萬億日圓,調低利率至負水準等,力度之大或許堪稱全球之最。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2013年4月推出的令人震驚的刺激措施曾一度推動經濟和物價反彈,但終以失敗告終。日本去年重新陷入通縮。前不久,通脹率有所回升,徘徊在近零位置。

去年11月,黑田東彥推遲了實現2%通脹率的時間表,幾乎相當於承認自己江郎才盡。去年他在一系列講話中指出,根深蒂固的“通縮心態”扼殺了工資或物價上漲的希望,限制了負利率等貨幣政策的影響力。黑田東彥拒絕通過發言人置評。

近幾個月來,日本通脹率略高於零,經濟學家將其歸功於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美元升值和油價上漲等不屬於日本經濟基本面的因素。幾乎沒人認為日本踏上了增長強勁和物價回升的復蘇之路。

通縮之所以對經濟不利,在於它對經濟增長有破壞作用。企業盈利變少,因而減少投資、下調工資並停止招聘。在經濟不確定的背景下,民眾不再花錢消費,而這將進一步加重物價的螺旋式下行趨勢。

日本央行推行超低利率背後的考量是,低利率可重啟通脹,進而可以刺激消費者和企業進入消費模式。但日本人總是一成不變地認為通縮的情況將繼續,不管央行把利率壓得多低,消費者和企業在花錢方面都十分克制。有證據表明,超低利率起到了事與願違的效果,因為驚慌失措的消費者一直在未雨綢繆地存錢,而不是花錢。

在這個央行措施花樣百出的時代,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做到了極致。日本央行1999年率先將基準利率降至近零水準。幾乎10年後,歐洲、英國和美國才為了應對2008年的經濟危機出此下策。2001年,日本給金融系統注入大量現金以刺激通脹和經濟增長,而此舉便是後來西方國家亦步亦趨的“量化寬鬆”。

黑田東彥從2013年起向金融系統注入的現金之多(每年約7,000億美元),不禁讓一些投資者擔心日本會出現惡性通脹或資產泡沫。這一擔心並未變成現實。去年,日本央行追隨歐洲央行的做法,將利率降至負值,試圖以激進的方式迫使銀行增加放貸規模。如果銀行不願這麼做,將付出不菲的代價。

在經濟如火如荼的80年代,幾乎沒人會想到日本能淪落到眼下這般田地。當年,日本大亨動輒買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這樣的地標性建築,東京的房地產價格也高居世界榜首。1989年,日本發起的加息行動戳破了房地產和股市泡沫。

此後,受週期性衰退的影響,日本經濟年均增速不到1%。90年代末,物價開始下滑。

被中國趕超後,日本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滑落為第三大經濟體。日經指數目前徘徊於1989年高位時的一半。房地產價格25年來大面積下跌。

去年,日本冰凍甜品公司赤城乳業25年來首次提價約1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6毛錢)後,忙不迭播出了一條道歉廣告。而實際上,日本企業坐擁近2萬億美元現金,政府官員主張把這些閒錢投資於日本市場。

20到34歲的日本人大約有2,000萬,他們成長於物價開始下跌後的日本,通縮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加薪、股價上漲或是銀行給存款支付一定利息,這些對他們而言都屬於假想。現實世界裡,任何東西的價格明天都有可能比今天更低。所以他們的本能是穩妥行事,節衣縮食。

他們不認可父輩的消費主義,覺得那無異於揮霍浪費。有些人住在“團體家屋”裡,和室友共用一室(日本新興現象),吃3美元(約20元人民幣)的牛肉飯。要說他們肯在哪方面花錢,那就是旅行。在一個通縮的社會裡,你買的所有東西都可能貶值,但經歷不會。

一些上了年紀、經歷過二戰後缺衣少食日子的日本人不免擔心,年輕人缺乏進取心。日本用“啃老族”一詞形容不處於“讀書、工作或培訓”中任何一種狀態的年輕人,用“飛特族”指那些工作不穩定的兼職者或合同工。“單身寄生蟲”說的是那些從未離開父母家的人,還有遭女性抱怨、對女性不感興趣的“食草男”。

很多經濟學家本以為,日本央行2013年的刺激政策足以推動該國走出增長乏力和物價下跌的漩渦。黑田東彥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政府的其他內閣成員表示,通脹和增長初現起色是刺激政策終將奏效的明證。也有人認為,貨幣政策本來是有效的,但2014年上調消費稅後,效果打了折扣。

日本央行去年10月的一份調查發現,只有5%的受訪者打算來年增加開支,48%的受訪者則打算勒緊褲腰帶。

30歲的龜山啟太是香川縣一名公務員,每年工資收入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7.7萬元)。他將約四分之一的收入存起來,為的是最終能和相戀多年的女友修成正果。他和母親住在一起,開一輛老舊的本田車,很少購物。

日本央行的刺激政策對龜山的消費沒有產生任何影響。他仍雷打不動地把錢存入銀行帳戶。他不僅擔心日本的長期停滯會吞噬掉自己的養老金,還擔心沒有足夠的錢來照顧母親。老齡化是日本社會越來越關注的問題,60歲以上老人是20至34歲年輕人的兩倍。

雖然日本實行短期負利率,但長期存在銀行裡的錢還是會有利息,儘管少得可憐。在龜山看來,把錢放進銀行是唯一的攢錢之道。香川縣最大的百十四銀行(Hyakujushi Bank, Ltd.)存款利息只有0.05%,一筆錢如果從1995年存到現在,利息還不到1%。

龜山說:“香川縣的人們熱衷於存錢。我聽說日本央行為了讓民眾花錢動了很多腦筋,但我覺得我是不會敞開了花錢的。”

很多年輕人如此省吃儉用,是因為他們真的沒什麼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做的是臨時工,不僅薪酬低,還沒有員工福利。

有人分析稱,汽車、啤酒和化妝品公司大幅削減了針對年輕成年人的廣告預算,集中火力瞄準退休人士。父母和子女的角色現在反過來了,泡沫時代的父輩仍很孩子氣,希望買漂亮的車子,而後泡沫時代的子女則對父母的大手大腳憂心忡忡。

33歲的齊藤隆是名未婚企業家,2015年決定創業時,住在東京的集體宿舍裡。當時他想創建一個網上租衣公司,服務於那些既不想花錢置裝、又想擁有琳琅滿目衣櫥的女性。只需每月45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10元),顧客就能一次租用三件衣服,不想穿了可以還回來,再借其他衣服。

齊藤以為可以很容易獲得貸款,因為日本的低息政策就是要刺激銀行增加對小企業的貸款。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向專為小公司提供融資的日本金融公司申請了20萬美元貸款。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他拿到的貸款不足5萬美元。一年後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他想申請更多貸款,但卻被拒。日本金融公司不予置評。

齊藤動用了存款,也問家人借了些錢,目前仍希望拿到風險投資。

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成了通縮時代的明星公司,其好穿不貴的休閒服裝吸引了精打細算的日本國民。但2015年提價後,消費者不再趨之若鶩,優衣庫只好又被迫削價以提振銷售。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認為,是央行的負利率和量化寬鬆等政策讓消費者提心吊膽。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一切都是因為對未來不放心。必須停止愚蠢的負利率政策。”

摩根大通的日本經濟學家Masaaki Kanno說,通縮心態之根深蒂固在於它的合理性。在工資25年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年輕人不相信未來能掙得更多。

一些經濟學家主張,日本政府應當嘗試更多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政策。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刺激政策讓日本背負了太多債務(目前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30%),最終可能引發經濟崩潰。

前文提到的那位在母親衣櫥裡淘衣服的東京姑娘柴田奈奈子,前不久把自己在職業介紹所的工作時間減到了每週三天。為此,她搬到了租金只有之前一半的公寓裡,乾脆不再逛街。她覺得把時間投在工作上毫無意義。現在她學起了現代舞。

柴田奈奈子說:“我認為把自己完全耗在工作上不公平,反正也不指望能加薪。”

第二

這個國家買房的人為何越來越少?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春節前,日本某大型公寓樓建設公司的執行董事大門先生請我吃飯。他帶我去的那一家義大利餐廳在東京都的麻布。

麻布位於六本木的邊上,是東京一個有名的高級住宅區。這一個住宅區有兩大特點:一是外國的大使館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就在那裡。二是高級公寓樓多。

麻布的高級公寓樓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樓層都是5層以下,隱隱約約地掩映在綠樹叢中。大門先生說,日本所謂的高級公寓樓,有幾個基本特徵:一是樓層不高,一棟樓裡就十幾戶,最多也就30來戶人家。二是必須是在市中心,但是不是在市中心的繁華街區或者商業區,而是在寧靜的住宅區。三是外觀並不豪華,但是室內裝修絕對頂級。

在麻布,這樣低層的高級公寓時常可遇

我問他一個問題:“這些高級公寓樓的主人都是哪些人?”

大門先生告訴我,首先是成功的企業家,其次是高級商務人員,在其次是演藝界明星,最後是外國人的企業高管。但是,他也告訴我,高級公寓樓基本上是出租房為主,很少有普通的住家。原因是租金收益很好,一個月多則200萬日元,少則60萬日元,按人民幣計算的話,每月房租就是3萬6000元到12萬元之間。

在東京首都圈,上下班坐輕軌地鐵一個小時,是一個很正常的時間,或者說是標準的上下班所需要的時間。從東京市中心坐輕軌地鐵1個小時,可以到達哪裡?可以到達神奈川縣的橫濱市、埼玉縣的埼玉市,千葉縣的船橋市。換成上海的概念的話,可以到達江蘇的蘇州、昆山,浙江的嘉興和上海郊外的青浦、松江。也就是說,600萬白領們每天都是從這些地方離開家到東京市中心來上班的。

東京首都圈的白領們買第一套房子,平均年齡是在35歲,而在中國是27歲。東京人從22歲大學畢業,在30歲結婚,生下孩子要上幼稚園了,不少人才感覺到自己需要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於是考慮買房子。

在距離東京市中心一個小時車程的東京衛星城市,一套3室一廳的精裝修公寓樓,實用面積100平米(按照中國建築面積算的話,是130平米),售價一般在3500萬日元之間,大約是200萬元人民幣左右。因為日本年輕人結婚沒有向父母要婚房的習慣,因此,要買這一套房子,一般是首付20%,其餘的20年分期付款。也就是在55歲,自己退休前,把最後的房貸還完。這是日本人買房子的普通的套路。

日本的一個白領在其一生中,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工作的調動。三年一換崗,是日本大企業的普通做法。因此,作為企業戰士,常常會被派往地方工廠或者海外分公司去工作,甚至中央機關的幹部也會被派往地方城市的政府中去擔任不需要經過選舉就可以任職的職位,接受基層工作的鍛煉。因此移動性很大,有的時候,一家人舉家前往,有的是企業戰士一個人前往,一個人去外地工作,日語中有一個專用的名詞,叫“單身赴任”。

一旦單身赴任,妻子和孩子就變成了留守婦女與兒童,就要守家。有的人因此感覺到,如果不買這一套房子的話,就沒有住房的負擔,一家人跟隨丈夫走到哪裡就可以在那裡安家。譬如來到中國工作,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北京,租房子居住,房租還可以申請公 司補貼,幾乎可以白住。

大門先生所在的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一家專門開發建設公寓樓的公司,他說日本社會最近出現了一個新動向,那就是買房的人越來越少,租房子的人越來越多。

東京大學生生活協會的調查數據稱,東京年輕人結婚,85%的人是租房子結婚,還有10%的人是住在父母家裡或者單位宿舍裡結婚,真正買房子結婚的比例只有5%。

出現這一種情況的原因,第一是年輕人沒錢買房子,第二是日本沒有父母親掏錢給孩子買婚房的習慣,必須自力更生。第三,丈母娘也沒有一定要女婿買房子才允許嫁女兒的要求,不存在“丈母娘經濟”。

像這一類的公寓樓,在日本是屬於普通的公寓樓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最大原因是因為沒有錢,這可以理解。但是過了30歲,或者人到中年,還不買房子,在我們國家會覺得有點奇怪。

譬如說,孩子很小的時候,家要安在學校的附近,便於接送孩子,也方便孩子上學。同時,有兩個孩子的話,必須要有三室一廳的空間。但是,當孩子長大,考上大學,離開家獨立,或者結婚之後,家裡就剩下2個父母兩人,這時候,三室一廳的房子就顯得太空空蕩蕩,而且每年的房產稅也要多交。年紀大了,不再希望自己的家還在學校的邊上,希望離超市近一些,希望離輕軌地鐵車站近一些,希望離醫院近一些。這時候,就要考慮搬家,但是買新房將要動用養老錢,而且舊房子已經不值錢,賣不出高價。因此,以前自己買下的房子於是就變成一種負擔。

如果租房子住的話,孩子上學時,房子可以租在學校的邊上,孩子長大後,房子可以租在離公司近一點的地方,減少上下班的體力消耗。等孩子上大學結婚離家後,房子可以租的小一點,省下一些房租。等自己年紀大時,就可以租到離醫院離超市近一點的地方,便於自己看病和買菜。這一種根據生活形態變化而變化的租房生活,越來越多地被日本人所接受,因此日本的房地產市場,租房市場好過買房市場。

也有人會說,租房子雖好,但是,如果每月支付租金,支付到最後,房子還不是屬於你的。但是如果買房的話,每月還貸,還到最後,這房子就變成自己的了。這話沒有錯。

但是,有不少日本人是這樣認為的:我租房子生活,雖然支付的房租和每月還貸的金額差不多,但是,我不需要另外承擔房產稅,同時設備壞了也不需要我自己掏錢去買,通知一下房東就會過來給你修好。有錢時,我房子租的好一點,沒錢時,我房子租的差一點,人生有許多難以預測的變故,譬如離婚、譬如失業,如果是自己租房的話,這一筆張可以變得清清爽爽,但是如果是自己買房的話,夫妻之間的財產分割,失業後付不起房貸等等的問題就會迎面而來。

更為重要的是,日本有一個“財產贈與稅”和“遺產繼承稅”,父母親要把自己的房子轉讓給孩子,或者過世後,父母親的房子需要孩子來繼承,都要支付“財產贈與稅”或者“遺產繼承稅”,最高稅額是40%,等於是將近一半的房子錢需要交給政府。當孩子付不出這一筆錢時,那也等於是父母親給孩子一個很大的經濟負擔,反而給孩子添了麻煩。在日本空房率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老房子不一定,說賣就賣得出去。

正因為日本一直有一種租房的市場,因此在日本,尤其是像東京、大阪、福岡等這樣的大都市,許多的公寓樓從設計階段開始,就是確定是出租的不是出售的。日本的租房市場是十分的成熟,而且很有規矩:譬如房東希望你是長期租用,不會出現中國那一種突然要把房子賣了把房客趕走的事情。第二,可以租用的房子遍佈城市的各個角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地段不同價位的房子。第三,房型從單身公寓到家族公寓,應有盡有,而且每一套房子不管新舊,廚房、衛生間、洗浴間是一應齊全,生活十分便利。

現在我們國家的社會情況與日本社會還是有較大不同的。我這幾天回浙江老家陪伴爸媽過年,家裡是一棟三層樓的房子,如今只有2個老人在住。前幾年經濟好的時候,外地民工多,或者舊城改造,拆遷戶多的時候,房子還能租出去,現在民工也少了,舊城改造難度也越來越大,所以,租房子的人也越來越少。突然發現,有房子也是一個負擔,如果拋棄就有的觀念,日本人那一種租房生活也不失為一種理性的選擇。

第三

日本企業為何不要銀行貸款

這兩天,我在北京採訪中國兩會。在兩會期間,我遇到了一些搞企業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他們問我一個問題,那就是“聽說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萬多家,日本人到底是如何做企業的?”我跟他們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做長久,除了自身的謹慎經營之外,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內外因的有機結合,才使得日本企業能夠成為常青樹。

日本有一家負責企業調查的公司,叫做“東京商工調查株式會社”,他們在去年,對五千家企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這一調查結果顯示,有65%的企業表示根本不需要銀行貸款,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企業,考慮會向銀行申請貸款。這一調查結果告訴我們一個真實,那就是,有八成以上的日本企業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

日本商業銀行的企業貸款的年利息,最高的3.5%,最低的只有0.9%,一般是2%。為什麼利息有這麼大的跨度,銀行是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狀況來作決定的。那麼,與別的國家相比,這一貸款利息是偏低的。

即使利息那麼低,企業為何還沒有貸款積極性?我想這裡面有兩大原因,一個原因,是企業本身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可以應對自己的經營,也就是說“不缺錢”。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不會去追求“高大上”,不會盲目的去擴大產業規模,也不會盲目地去從事跨行業的投資,因此幾乎沒有資金需求。

日本企業的這一種經營模式,有一個專用的名詞,叫“安全駕駛”。他們把企業看作是一輛汽車,以安全駕駛為第一目標,不求高速不求超越,只求平穩發展。

所以,日本社會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銀行求企業貸款。

去年11月,日本新瀉縣的一家地方銀行邀請我去講演中國經濟,這家銀行邀請了當地100家左右的企業老闆來聽講。這一個活動的主辦方是銀行,所有活動經費也是銀行出的,最後,講演結束時,100多號人的晚餐費,也是銀行掏的。

我當時很納悶,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企業請銀行吃飯,而不是銀行拍企業馬屁,然後這家銀行的行長跟我說,像我們這一類地方銀行,企業就是我們的父母,如果企業不貸我們的款,或者不把錢存到我們銀行的話,那我們的銀行就無法生存下去,銀行和企業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聽了這位行長的話,我就很理解銀行為何要拍企業的馬屁,這麼多的企業表示不需要貸款,銀行的日子就顯得十分的難過。

我們把日曆翻到2008年。

2008年,世界爆發了一場金融危機,中國和日本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許多企業面臨破產。中國政府動用了4萬億元的資金實施救市,但是日本政府沒有掏一分錢。而是在國會通過了一部特別的法案,叫“金融救濟法”。這一部法案的核心內容,就是政府出面擔保了所有企業向銀行的貸款,但是要求銀行允許企業的還款期限延長5年。也就是說,本來需要在今年歸還的貸款,可以拖到5年之後去還。同時政府還減免了企業的法人稅。

這一法案通過後,使得許多面臨訂單減少,銀行貸款又催著歸還雙重壓力的日本企業,尤其是製造業,獲得了難得的喘息的機會。結果,日本政府沒花1元錢,就幫助無數的日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度過了難關。這麼多年來,隨著日本經濟的復蘇,這些企業開始慢慢積累資金,出現了如今多數企業不需要銀行貸款的狀況。

但是,這也並不是說,在過去幾年當中,日本沒有大型企業破產的案例,日本航空公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一個破產重建案。日本航空公司由於在泡沫經濟時期大量購置耗油極大的播音747雙層客機,加上預購油價出現價格反彈,導致經營陷入困境,瀕臨破產。日本航空公司要不要讓它破產?日本政府和企業界內部有許多的爭議,但是當時的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決定,必須拯救日本航空公司。

日本政府是如何拯救日本航空公司的呢?日本政府組建了一個“產業再生支援機構”,他們通過出資3000億日元,來換取日本航空公司20%股權,這種政府代持股的方式,解決了日本航空公司的資金難題。同時鳩山內閣還聘請了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請這一位80多歲的老先生擔任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長。結果,日本航空公司在稻盛和夫先生的治理下,在短短的2年時間裡扭虧為盈,並重新上市。

日本政府通過代持股的方式出資3000億日元説明日本航空公司不倒,其結果,是日本航空公司在重新上市後,這3000億日元變成了6000億日元,日本政府從股市裡賺了一倍的錢。於是把20%的股份退出,重新交還給日本航空公司去獨立經營。

日本政府的這一種通過“產業再生支援機構”出資來拯救瀕臨破產企業的做法,一直延續至今,讓眾多日本企業避免了破產的困境,重新獲得了發展的機會。

但是,網友也一定會說,那個夏普公司被臺灣鴻海集團收購,日本政府為什麼沒有出手相救呢?其實,日本政府出手救過,政府的產業再生支援機構準備出資1600億日元給夏普公司,但是夏普公司需要3000億日元才能度過難關。產業再生支援機構希望夏普公司提供更為嚴厲的裁員和重建方案,但是夏普公司無法答應日本政府的要求。於是,表示願意掏3000億,甚至承諾可以掏5000億日元的臺灣鴻海集團,最終買下了夏普公司,讓日本這一家著名的家電製造企業劃歸於台資企業的旗下。

我跟日本的幾位經濟學家討論過夏普收購案,他們告訴我一個很直接的理由,說日本政府最終沒有下定決心來拯救夏普,日本各大商業銀行也袖手旁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夏普公司只是一家家用電器的製造商,沒有任何軍工企業的背景,它存在與不存在,對於日本的國家安全沒有任何的關係。

那麼,最近一段時間,日本的東芝公司也遇到經營難題,他們收購的美國西屋公司在核電站建設工程中出現了7000億日元的巨額虧損。奇怪的是,東芝公司雖然有這麼大的負面新聞,但是它的股票,卻沒有出現很大的波動。為什麼呢?因為東芝公司在IT領域,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在日本是處於一個領先的地位,它雖然算不上標準的軍工企業,但是它開發研究的一系列半導體產品對於日本的國家安全,甚至國防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日本社會相信,日本政府是不會讓東芝公司破產的,更不會讓東芝成為一家外資控股企業。

所以,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再來聊一聊日本企業,它為什麼不需要銀行貸款?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經營理念的問題,也就是說,日本人做企業,沒錢是不做的。我們有時候恰恰相反,沒錢時才想到要去開公司。日本企業對於資金,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那就是企業必須準備半年以上的流動資金,也就是說,企業在半年內接不到一份訂單,也能扛過去。所以,“半年準則”是日本人經營企業的一個基本的原則。正因為有這一個原則,日本企業它才會做到信步而走,不急不火。

也正因為有這麼一些理念,日本企業,尤其是家族型企業是拒絕風投基金的靠近,更不會輕易接納風投基金的參股。

從我們看來,日本企業這種缺乏闖勁的做法會失去許多的機會,但是日本不少企業認為,做企業不是放煙火,不求一時的燦爛,但求長久擁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