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理財市場變天了

上週五, 一行三會發佈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政策一出, 傳統金融機構都叫苦連天。

但萬字長文再加高端術語,

普通老百姓看了, 基本是一臉懵逼。

那行業巨變, 對咱普通投資人有啥影響?

01

新規針對的是資管項目, 平常大家去銀行、券商買的收益超過5%的理財產品就屬於資管產品。

那為啥要嚴管資管產品?

對於買銀行理財的大叔大媽們來說, 啥是資管產品, 有沒有風險不重要。 他們只相信銀行不會倒閉, 在銀行買理財錢不會沒了。

而看理財安全性, 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可以作為一個分水嶺, 比如餘額寶。

銀行理財收益率在5%左右, 那風險就會在貨基的基礎上提升一檔, 而且有些銀行理財產品風險還很大。

銀行不會違約, 原因就在於它在拆東牆補西牆, 搞剛性兌付。

而且, 很多銀行理財產品根本就沒有投向具體的項目, 都是在“空轉”。

舉個栗子:A買了5萬的理財產品, 然後銀行獲得了5萬。 這5萬是銀行的負債, 那銀行把這5萬通過嵌套包裝, 再賣給B, 不僅甩出了5萬的債務, 手裡又多了5萬的收入。 這樣一直空轉下去, 買理財的人根本不知道錢去了哪裡。

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這麼來的, 不明白的推薦看看《大空頭》這部電影。

02

政策一出, 你就要多留個心眼了。

1.短期理財產品買不到了。

《指導意見》要求金融機構加強產品久期管理, 規定封閉式資管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 根據產品期限設定管理費率, 產品期限越長, 年化管理費率越低。

也就是說, 封閉式理財期限最高3個月, 開放式的理財產品暫時不受影響。

以前銀行通過滾動發行短期理財, 再把資金投入到長期投資獲取利差的好日子要結束了。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 眼光要放長遠了。 當然, 理財期限越長, 收益也更高。

2.打破剛性兌付。

一句話, 不允許承諾收益、不能拆東牆補西牆、出了問題不能兜底。

雖說打破剛兌是好事, 但你以後買銀行理財就要自負盈虧。

但也不用太緊張, 畢竟5%左右的收益, 風險還是很可控的。

3.警惕智能投顧。

所謂智慧投顧, 就是讓AI來告訴你該買那個, 怎麼買。

最近幾年, 智能投顧被吹的神乎其神, 但最大的問題是透明化。

你隨便找一家號稱智慧投顧的軟體, 它並不會告訴你資產配置的邏輯、標準是什麼, 只是告訴你無腦買入就可以。

說到底, 智慧投顧也是人來創造的, 說難聽點, 它只是個噱頭。

而此次《指導意見》的規定直指痛點——金融機構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採用機器人投資顧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應當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

取得相應的投資顧問資質, 充分披露資訊, 報備智慧投顧模型的主要參數以及資產配置的主要邏輯。

所以, 以後再看到用智慧投顧來行銷的機構, 先捂好自己的口袋看看資質再說。

03

總之, 銀行理財從收益來說, 確實很雞肋, 再加上嚴管“資管”, 那更沒啥吸引力。

同樣是固定收益理財的P2P, 只要資產端優質, 風險幾乎為零, 賺10%以上的收益還是很容易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