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蔡志忠對話機器學習之父Tom Mitchell,科學與藝術的新時代碰撞

漫畫家

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金漫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機器學習之父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 美國工程院院士

蔡志忠, 15歲成為職業漫畫家, 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金漫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幾十年間創作了超過200本作品, 在45個國家出版發行, 總印數高達4000萬冊。

Tom Mitchell, 機器學習之父, 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 美國工程院院士, 撰寫了機器學習方面最早的教科書之一《機器學習》, 是機器學習領域的先驅學者。

兩位看似毫無交集的大師級人物, 就像兩個在不同平行宇宙中轉動的星球, Tom Mitchell沉浸在資料的世界裡;而蔡志忠卻徜徉在漫畫的想像中。 日前, 一場有關科學和藝術的跨界對談在此二人間展開, 為我們碰撞出無限可能性的思想火花。

關於科學精神的本質, 藝術家和科學家會有怎樣不同的解讀?

Tom Mitchell:現在我覺得科學技術發展進步更像是社會現象, 開始的時候不是這樣的, 比如人工智慧, 30年的時間跨度, 1987年到2017年, 有很多科技浪潮, 或者範式的轉移, 很多傳統的東西都被淘汰顛覆, 有一段時間神經網路很流行,

1997年, 神經網路, 有人做了重要的研究, 1997年大家覺得神經網路做不下去了, 接下來我們做了基於規則的方法, 通過這種規則, 我們可以更好地去瞭解, 這裡資料很重要。 現在的浪潮就是, 除了個別人以外, 沒有人去做神經網路, 但2008、2009年, 神經網路又回來了, 今天的深度神經網路, 是之前的神經網路和一些新方法的結合, 這些歷史性波動讓我看到了高潮與低谷, 產生了一些迴圈的社會現象, 也有一些負面影響。 這就是我對科學精神的整體看法。

蔡志忠:科學的精神就是讓人通過我們的智慧, 去理解宇宙運作的底層規律。 而我們能夠利用這種規律為人所用, 所以科學當然是目前最有價值的。

人工智慧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

它如何幫助人類形成更強、更高的創造力?

蔡志忠:創造是特別大的叛逆, 所以一定要顛覆過去。 任何顛覆就是倒過來想的。 一般人不太會倒過來思考問題, 其實我想了很多。 一種是像計算1月1號到7月6號之間有多少天這樣的問題, 你一定要思考能力很強, 很快, 這非常重要。 思考是要找線頭, 線頭一拉可以找到。

Tom Mitchell:我們總是感覺現在是全球最缺乏創造力的時代, 但事實上這並不一件確切的事情。 2006年的時候還沒有智慧手機, 智慧手機出現後讓這十年的創造力非常豐富。 想想這十年之間全球發生了這麼多事情, 所以我不覺得創造力已經枯竭了。 總是很多人想這件事情, 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有一個叫索菲亞的機器人獲得了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身份。 我們應該怎樣看機器人獲得同樣或者更好的公民權利這個問題?

蔡志忠:我猜每一個世紀有很多智者們在預估下一個世界會發生什麼,每一個世紀都有錯估的地方,因為人類的進步比當代的智者預見還要大,我想人類的進步比我們預估要大,某一天機器人不可以投票嗎?機器人不可以學習嗎?機器人會遵守很多的法則,我期待著、相信著未來可能性更大。

Tom Mitchell:我想現在還太早。因為我還不希望他們投票,不過,我確實希望他們可以交稅。在未來的十年當中,比如說自動駕駛汽車,我覺得我不會說他們是公民,但可能會涉及到法律問題,比如說有由誰負責,比如說自動駕駛汽車撞了人或者是撞了車,嚴格意義上講汽車的生產商要負法律責任,如果這輛車要負責,怎麼懲罰,怎麼進行法律判斷呢?這些問題很快會浮現出來,這是關於道德、關於倫理的問題。

AlphaGo Zero讓人工智慧又一次成為了焦點事件,通俗的講,它已經開始自學成才了,不需要參考人類產生的資料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學習了,二位如何看待這樣的問題?

蔡志忠:我自己也很關心時事,AlphaGo Zero通過自我學習找到規律,其實找規律是很簡單的。但我不擔心機器人會超越人類,可能會超越大部分人的智慧,機器沒有辦法創作和創想的,比如,笛卡爾每天中午才起床,他身體不好,經常躺在床上,看天花板上的格子,看格子聯想如何用幾何學,然後他把一個當橫坐標,一個當縱坐標,所以可以寫出函數,寫出X和Y的平方,當X等於2的時候,Y等於4。如果是這樣的問題,讓機器人證明橫豎是不可能的,機器人應該要幾百年才可以做到。從過去的規律,證明一個人的妄想是錯的。

Tom Mitchell:我想遊戲本身就是一種非天然的行為。實際上,機器人的發明是挑戰我們的一些既有想法,或者說能做一些目前我們做不了的事情,這也是應他們非常有趣的一點。我們做不了的就是分析一些很大的資料,因為這對腦力是很大的挑戰,電腦處理成倍的資料要比人腦好很多。這些問題要從既有的事情當中,可能有一些既定的步驟,是我們可以採用的步驟。接下來就是要類比這個步驟,類比100次,完全無錯的模擬。但腦子通常做的就是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然後學習,然後我們講,然後我們理解句子的意思,下一步應該說什麼。我想這是自然智慧、天然智慧。

但我並不覺得AlphaGo Zero本身是人工智慧是巨大的一步。對於人來說,我們知道電腦是可以完成一些機械的步驟,可以做複雜的事情,也可以很快的做。他們也可以戰勝人,因為人的技巧和過程、處理步驟和它完全不一樣。但是,我對此更激動的是過去的幾年中,電腦從幾乎盲目的階段,到現在可以像人一樣,可以看到一些情況,可以根據情境做出反應。

聽說蔡老師的下一部著作不再是諸子百家這些中國國學文化裡的東西,是要出一本物理方面的書。

蔡志忠:我對宇宙、金星、恒星、分子、原子、粒子的內在運轉規律都非常有興趣。西方世界有很多有關宇宙探索的著作,但我並不認為白紙黑字的東西一定是真理,所以我們不能盲目崇拜。物理學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Tom Mitchell: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把這些想法寫成一本書的話,會幫助大家以一種更嶄新的方式去理解世界。我想這是一個非常有創意、有價值的一種方式,我希望可以看到這本書的英文版本。

時下有一股“科學復興”的新浪潮,這讓我們不得不想到了文藝復興。其實在文藝復興時期,並沒有科學家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哲學家。而同時也沒有藝術家的概念,藝術這一術語指任何具有理論的學問門類。縱觀歷史,藝術和科學的聯繫在達芬奇去世前並不緊密。在其去世後,逐漸聯結,後又分道揚鑣。達芬奇既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在科學和藝術的關係變化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蔡志忠作為漫畫家,對科學也保持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熱情,除了高產漫畫書,他還自學理論物理學、數學,從1998年到2008年,他閉關10年40天研究物理。不僅出版了科學書籍與心得,還在新作中加入了很多物理和數學元素,讓故事達到了全新的境界。

蔡志忠自學物理的筆記

不管是科學家還是藝術家,他們都在通過科學的方式尋找宇宙運動的底層原理。瞭解這些底層原理,可以説明人們直接跳出漸進式改善的思路,直接實現從零到一的飛躍。而這些原理一旦為人所用,將會產生無法估量的價值。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文藝的復興,更是科學的復興。這次跨界對談,從創造力、科學的思考方式、技術浪潮帶來的影響幾個問題的討論,為大家撥開層層迷霧,更好地瞭解宇宙運行的底層原理,找到偉大成就背後的驅動力。

我們應該怎樣看機器人獲得同樣或者更好的公民權利這個問題?

蔡志忠:我猜每一個世紀有很多智者們在預估下一個世界會發生什麼,每一個世紀都有錯估的地方,因為人類的進步比當代的智者預見還要大,我想人類的進步比我們預估要大,某一天機器人不可以投票嗎?機器人不可以學習嗎?機器人會遵守很多的法則,我期待著、相信著未來可能性更大。

Tom Mitchell:我想現在還太早。因為我還不希望他們投票,不過,我確實希望他們可以交稅。在未來的十年當中,比如說自動駕駛汽車,我覺得我不會說他們是公民,但可能會涉及到法律問題,比如說有由誰負責,比如說自動駕駛汽車撞了人或者是撞了車,嚴格意義上講汽車的生產商要負法律責任,如果這輛車要負責,怎麼懲罰,怎麼進行法律判斷呢?這些問題很快會浮現出來,這是關於道德、關於倫理的問題。

AlphaGo Zero讓人工智慧又一次成為了焦點事件,通俗的講,它已經開始自學成才了,不需要參考人類產生的資料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學習了,二位如何看待這樣的問題?

蔡志忠:我自己也很關心時事,AlphaGo Zero通過自我學習找到規律,其實找規律是很簡單的。但我不擔心機器人會超越人類,可能會超越大部分人的智慧,機器沒有辦法創作和創想的,比如,笛卡爾每天中午才起床,他身體不好,經常躺在床上,看天花板上的格子,看格子聯想如何用幾何學,然後他把一個當橫坐標,一個當縱坐標,所以可以寫出函數,寫出X和Y的平方,當X等於2的時候,Y等於4。如果是這樣的問題,讓機器人證明橫豎是不可能的,機器人應該要幾百年才可以做到。從過去的規律,證明一個人的妄想是錯的。

Tom Mitchell:我想遊戲本身就是一種非天然的行為。實際上,機器人的發明是挑戰我們的一些既有想法,或者說能做一些目前我們做不了的事情,這也是應他們非常有趣的一點。我們做不了的就是分析一些很大的資料,因為這對腦力是很大的挑戰,電腦處理成倍的資料要比人腦好很多。這些問題要從既有的事情當中,可能有一些既定的步驟,是我們可以採用的步驟。接下來就是要類比這個步驟,類比100次,完全無錯的模擬。但腦子通常做的就是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然後學習,然後我們講,然後我們理解句子的意思,下一步應該說什麼。我想這是自然智慧、天然智慧。

但我並不覺得AlphaGo Zero本身是人工智慧是巨大的一步。對於人來說,我們知道電腦是可以完成一些機械的步驟,可以做複雜的事情,也可以很快的做。他們也可以戰勝人,因為人的技巧和過程、處理步驟和它完全不一樣。但是,我對此更激動的是過去的幾年中,電腦從幾乎盲目的階段,到現在可以像人一樣,可以看到一些情況,可以根據情境做出反應。

聽說蔡老師的下一部著作不再是諸子百家這些中國國學文化裡的東西,是要出一本物理方面的書。

蔡志忠:我對宇宙、金星、恒星、分子、原子、粒子的內在運轉規律都非常有興趣。西方世界有很多有關宇宙探索的著作,但我並不認為白紙黑字的東西一定是真理,所以我們不能盲目崇拜。物理學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Tom Mitchell: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把這些想法寫成一本書的話,會幫助大家以一種更嶄新的方式去理解世界。我想這是一個非常有創意、有價值的一種方式,我希望可以看到這本書的英文版本。

時下有一股“科學復興”的新浪潮,這讓我們不得不想到了文藝復興。其實在文藝復興時期,並沒有科學家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哲學家。而同時也沒有藝術家的概念,藝術這一術語指任何具有理論的學問門類。縱觀歷史,藝術和科學的聯繫在達芬奇去世前並不緊密。在其去世後,逐漸聯結,後又分道揚鑣。達芬奇既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在科學和藝術的關係變化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蔡志忠作為漫畫家,對科學也保持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熱情,除了高產漫畫書,他還自學理論物理學、數學,從1998年到2008年,他閉關10年40天研究物理。不僅出版了科學書籍與心得,還在新作中加入了很多物理和數學元素,讓故事達到了全新的境界。

蔡志忠自學物理的筆記

不管是科學家還是藝術家,他們都在通過科學的方式尋找宇宙運動的底層原理。瞭解這些底層原理,可以説明人們直接跳出漸進式改善的思路,直接實現從零到一的飛躍。而這些原理一旦為人所用,將會產生無法估量的價值。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文藝的復興,更是科學的復興。這次跨界對談,從創造力、科學的思考方式、技術浪潮帶來的影響幾個問題的討論,為大家撥開層層迷霧,更好地瞭解宇宙運行的底層原理,找到偉大成就背後的驅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