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媒體日熱鬧不再 廣州人卻仍需要車展

相比于去年廣州車展媒體日人頭攢動大汗淋漓的幹架陣仗, 今年的廣州車展媒體日顯得冷清了不少——除了往日的豔陽高照變成了秋風蕭瑟之外, 更令人關注的一點大概是, 本來應該人擠人的媒體們, 包括那些拿著手機直播的“小姐姐”網紅們, 都去哪裡了?

僅僅一年之差, 廣州車展似乎一夜之間從媲美北上車展的超A類變成了與成都車展一樣的准A類, 發佈會乾貨變少, 新展出的明星車派頭不夠。 重磅車型?來兩個XX之夜就給你小規模對付了, 車展媒體日, 似乎已經不再是那個萬眾矚目的焦點day。

難道鍋都要給廠商開展前的“自開小灶”背了?如果真這麼想, 那上帝的戒尺可能不會原諒你。 畢竟, 即使細數今年的各種“之夜”, 其規模也沒有比去年熱鬧多少, 甚至還更顯冷清。 除了一台讓媒體人坐了一個多小時大巴, 折騰了大半天在佛山某會展中心召開的“雪佛蘭之夜”之外,

包括大眾, 江淮, 豐田, 似乎對於單單一款新車來說, 之夜的體量太大了, 總不能搞個什麼“豐田凱美瑞運動版品鑒之夜”這樣的奇怪東西。 而車企不再掐著車展推出新車, 也是廣州車展媒體日, 包括前期預熱活動冷清的根本原因。

重磅的新車在車展亮相?好像真沒那麼多了。

所以是時候靜下心來想想, 車展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召開?在那個資訊尚不發達的年代, 一年舉辦的一次車展幾乎成為了車企與公眾交流的全部時間視窗。 車展對車企的意義是什麼?“我A品牌就覺得我的產品比別家的厲害, 你消費者可以過來隨便看, 隨便比。 ”換句話說, 不僅是讓消費者瞭解自家的產品, 也是一個各個車型同台競技的“戰場”。

所以媒體日的意義就在於, 車企在這一天發佈的新車, 可以讓那些平常沒有機會接觸那麼多車的消費者, 能夠抽出時間來看看我們品牌推出的那些代表時代最尖端的作品, 順便跟別家的產品比比, 看看我們到底是不是在吹牛逼。

用潮水一般激動人心的新車消息讓消費者來看展, 站在幾年前的角度來看, 這對每家車企都有好處。

然而時代在變化, 資訊傳播的速度也在變化。

互聯網, 文字, 圖片, 視頻, 甚至是VR實景, 一項又一項的新科技能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瞭解到最新的產品資訊, 最全面的市場解析, 以及最想知道的行情消息, 對於他們來說, 資訊爆炸是每天都在發生的。 所以有時候, 車展爆炸一般的新車資訊反而更像是“垃圾”一樣, 沖刷著本就混亂的現代人的大腦, 對於資訊的渴求, 早已沒有十年前那麼強烈。

車企也不傻, 經濟上行, 資訊暢通, 交通便捷, 那為何我還要與別人同台競技?既然以往車展的引流效果已經不再出眾, 我為何不能夠“錯峰出行”?只要有大篇幅的媒體報導, 車企可以讓一年365天中的某一天成為“它的單獨車展”, 沒有競爭, 只有實實在在的新車消息露出, 想看的人, 不想看的人, 統統都能看到, 這比車展擠破頭皮去爭搶那些人流, 省事不知幾倍。

所以是否可以說, 還敢在越來越頻繁的車展上嶄露頭角的新車, 不是炮灰,就是真正有實力的勇士。比如今年在廣州車展上市的全新凱美瑞,比如大眾的T-ROCSTAR,比如富豪的XC60,還比如一汽豐田那個新的C-HR。

哦,差點忘了,C-HR叫奕澤,然後跟廣大媒體的見面禮是跳票。

重磅新車不再,媒體人數減少,有些廠家的展臺佈置甚至可以用“天安門廣場般空曠”來形容,這對於展臺裡的工作人員來說,似乎也在媒體日這天陷入了“無聊的閉環”。尤其是對於那些西裝革履的銷售小哥小妹來說,這一天甚至可以用重複的煎熬來形容。

“先生看車嗎?”

“不看。”

“那留一下您聯繫方式行嗎?”

“不留。”

“那我給您做個調查問卷行嗎?”

“別做了,我媒體的,就是過來拍個照。”

“那也做一下吧。”

“……”

出於“工作不容易”的考慮,這份調查問卷我還是做了,也順利的幫別人完成了那不知道多少分之一的調查問卷指標考核項目。相信不少媒體也都有過相同的經歷,廣州車展,越來越像大賣場了,也許主機廠對它的期待,更多的是銷量上面的願望罷了。

這有錯嗎?沒錯啊,展銷會性質的車展,車企可以沖銷售業績,消費者可以拿到更低的價格,何樂而不為?

況且廣州人民,真的很需要這樣一台車展繼續辦下去,因為如果你在觀眾日這一天再次走進現場,那在你眼前的將會是另一個場景。

中國汽車市場遇冷了嗎?恐怕這是個偽命題,因為真正涼了的,只有展銷會的媒體日罷了。

不是炮灰,就是真正有實力的勇士。比如今年在廣州車展上市的全新凱美瑞,比如大眾的T-ROCSTAR,比如富豪的XC60,還比如一汽豐田那個新的C-HR。

哦,差點忘了,C-HR叫奕澤,然後跟廣大媒體的見面禮是跳票。

重磅新車不再,媒體人數減少,有些廠家的展臺佈置甚至可以用“天安門廣場般空曠”來形容,這對於展臺裡的工作人員來說,似乎也在媒體日這天陷入了“無聊的閉環”。尤其是對於那些西裝革履的銷售小哥小妹來說,這一天甚至可以用重複的煎熬來形容。

“先生看車嗎?”

“不看。”

“那留一下您聯繫方式行嗎?”

“不留。”

“那我給您做個調查問卷行嗎?”

“別做了,我媒體的,就是過來拍個照。”

“那也做一下吧。”

“……”

出於“工作不容易”的考慮,這份調查問卷我還是做了,也順利的幫別人完成了那不知道多少分之一的調查問卷指標考核項目。相信不少媒體也都有過相同的經歷,廣州車展,越來越像大賣場了,也許主機廠對它的期待,更多的是銷量上面的願望罷了。

這有錯嗎?沒錯啊,展銷會性質的車展,車企可以沖銷售業績,消費者可以拿到更低的價格,何樂而不為?

況且廣州人民,真的很需要這樣一台車展繼續辦下去,因為如果你在觀眾日這一天再次走進現場,那在你眼前的將會是另一個場景。

中國汽車市場遇冷了嗎?恐怕這是個偽命題,因為真正涼了的,只有展銷會的媒體日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