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趙冬苓代表談編劇背後的故事 “法律是我天然的熱愛”

“冤錯案對受害人子女的打擊比對受害人還大, 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 所以, 我覺得從孩子的視角來透視冤錯案對社會的傷害更為直觀。 ”談到執筆創作的以糾正冤錯案為題材的電視劇劇本, 著名編劇趙冬苓代表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該劇暫定名為《因法之名》, 目前劇本創作和拍攝工作都已經完成, 正在進行後期製作。

細節來源於平反冤案的真實案例

作為《紅高粱》《上學路上》等知名影視劇的編劇, 趙冬苓透露, 《因法之名》主要講述了一個錯案、兩代檢察官的故事, 該劇故事的精彩度和演員的號召力都很高。

“李幼斌、張豐毅、李小冉等演員都非常喜歡這個劇本, 覺得非常接地氣, 真實。 ”

《因法之名》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鳳凰衛視影視劇製作中心聯合發起製作的我國第一部反映平反冤錯案的電視劇, 它一改傳統刻畫英雄人物的理念, 從多側面展現被冤案影響的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態、情感經歷和生活態度等。

“我熱愛編劇這個工作, 我要尋找自己工作的價值, 糾正冤錯案這個題材非常有意義, 這麼好的事情為什麼沒人寫呢?”趙冬苓告訴記者, 在劇本寫作過程中, 她採訪過一些近年來平反的冤錯案有關人員, 也多次聽取最高檢有關負責人對冤錯案的看法, “劇中負責案件的痕檢員陳謙和出於私心,

沒有彙報帶來疑問的另外兩枚指紋, 這個細節就來源於最高檢平反冤案中的真實案例。 ”

疑罪從無觀念仍需強化

“我之前寫劇本很快, 也不是一個愛服輸的人, 但在這部劇的創作上, 僅大綱就改了12稿, 在第5稿以前, 我每天都問自己為什麼要受這樣的罪。 ”趙冬苓接受採訪時用“艱難”來形容這部劇的創作過程。

趙冬苓坦言, 自己在編劇方面最高的目標就是要有獨特的審美和價值存在, 作為有責任感的編劇, 要能看到社會法治在進步過程中的痛點。 趙冬苓分析, 現在平反的冤案大都發生在20多年前, 而當時的條件有很大的歷史局限性, 疑罪從無原則還沒有被明確寫入法律。 “司法公正和人權保障的刑事法治理念必然要求堅持疑罪從無原則。

司法人員要始終堅守並強化這一原則, 從每一起案件做起, 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冤錯案上演, 提升全社會對司法公正的信心。 ”趙冬苓說。

“冤錯案被改判只是第一步, 還應當建立冤錯案受害人撫慰制度。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 這五年趙冬苓的提案幾乎都和法律相關。 “法律是我天然的熱愛, 這種熱愛是一以貫之的。 依法治國就是一個規矩, 只有嚴肅立法、講規矩, 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趙冬苓說道。

(本報北京3月11日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