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便利店+書吧+餐飲,這種複合型便利店能成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嗎?

記者出身的徐元文是位“零售業新兵”, 但他創辦的濟南宜快宜慢便利店卻探索出一種卻區別於羅森、7-eleven等傳統便利店的創新模式——即面積在400平方米,

融入常規商品、書吧、餐飲、烘焙等多個業態的複合型便利店。

宜快宜慢創立於2014年, 此前以10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的標準型便利店為主, 單店日銷一萬元左右。 由於規模有限, 在便利店業態大軍中, 宜快宜慢名不見經傳。

2016年, 徐元文決定開出複合型門店, 其差異化競爭力有所凸顯。 他在40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中, 融入便利店、書吧、餐飲、烘焙等多個業態。 隨後, 宜快宜慢的“複合店+標準店”雙線戰略逐步落地。

這一方面使得宜快宜慢“逼格”提升, 得到綠地、萬科等知名開發商的青睞。 另一方面, 複合型門店為宜快宜慢開闢出新的盈利機會點。 據徐元文表示, 目前開出的3家複合型門店, 日均銷售三萬元左右, 已經實現單店盈利。

但對比業界常見的標準型便利店, 複合型門店的房租、人力成本更高, 開店速度更慢, 且坪效相對較低。 甚至這一問題在宜快宜慢管理層中間也產生不同看法。 比如, 宜快宜慢副總經理李曉鷗曾表示, “要把門店經營面積從400平方米減到150平方米, 我肯定會砍去占地最多的書吧、文創板塊。 ”

複合型便利店能成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嗎?它盈利的邏輯在哪裡?《第三隻眼看零售》日前實地走訪宜快宜慢。 我們認為, 有三個問題值得關注, 即宜快宜慢是否存在由標準店“養”複合店現象;他們的商品力、運營力及標準化能力, 能否支撐其快速擴張;以及對於區域零售企業來說, 類似於宜快宜慢這樣的創新商業模式, 是否具備借鑒意義。

“大小店型”雙線發展

借複合業態獲取潛在收益

據宜快宜慢官方透露, 當門店數突破50家之後, 或可實現總部、單店共同盈利。 按照規劃, 宜快宜慢複合店與標準店的門店數比例將趨近於2:8。 由此可以看出, 標準店短期內必然是宜快宜慢的主要盈利點。

複合型門店, 將發揮對接戰略合作方、塑造品牌影響力以及引導消費習慣等職能。

徐元文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宜快宜慢相當於建造一塊商品池, 由書吧、餐飲、烘焙等業態充當內部商品。 根據門店所在商圈、物業結構以及對標客群等因素, 宜快宜慢會將其自有組合, 衍生出便利店+書吧+餐飲;便利店+餐飲+烘焙等模式。 ”

但從這一層面來看, 宜快宜慢目前存在兩處矛盾需要平衡。 其一是門店客流峰穀差值太大, 使得員工配置難以提升性價比。 其二是餐飲+書吧區域需佔據50%左右的門店面積, 對於強調坪效的便利店業態來說, 物業承租壓力相對增大。

對此, 徐元文回應稱, “餐飲業態本就需要一定的員工配置, 宜快宜慢通過早、午高峰已經獲取了一定收益,

加上便利店常規商品銷售, 足以支撐門店的人力架構, 並且能夠盈利。 ”

以美蓮廣場店為例,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 該門店物業一年房租在70萬左右。 店內分為三個區域, 便利店區域配置有4名員工、餐飲前臺、後廚各有三名員工。 按照濟南地區3000元左右的便利店平均薪資計算, 其人力成本每年在40萬元左右。 另外從時間成本來算, 宜快宜慢開一家標準型便利店只需10天, 而複合型門店的前期籌備長達3個月。

如此高成本運作, 徐元文為什麼堅持佈局複合型門店?原因或在於三個方面。 在潛在收益方面, 宜快宜慢意圖借便利店+書吧+餐飲等業態組合方式, 將門店改造為一種迎合年輕白領的生活方式店。 且不論具體經營效果,這一舉措確實吸引了綠地、萬科等產業方關注。

“試想一下,萬科的房價為25000元/平方米左右,在濟南屬於中高端住宅區。你在裡面開一家夫妻老婆店,相對來說有些不搭調。”徐元文分析稱。因而,宜快宜慢一方面借此與上述產業方達成合作,提升其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宜快宜慢甚至能在新店培養期,在部分地產專案合作中,獲得有價格優勢的物業支持。

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宜快宜慢通過聯營等方式攤薄運營成本。李曉鷗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門店中的烘焙、文創、 餐飲等板塊為聯營。我們會與合作方存在聯營扣點與外租區經營兩種模式,當業績超過預期點,則採用扣點分成,反之則收取保底租金。”在此基礎上,宜快宜慢會逐步優化合作商,使其在產生引流效果時,隨之帶動門店業績。

更重要的是,宜快宜慢有23家標準型便利店,是其培養複合型門店的基礎支持。據瞭解,標準型便利店單店日均銷售1萬元左右,高於本土便利店單店日銷4700元的平均水準。

選擇性“拷貝”7-eleven

以百萬級加盟門檻提升品質

“7-eleven、羅森等日資便利店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運營邏輯,新興的本土便利店企業沒有必要全部創新,你只要努力的學習複製就可以。但框架是別人的,內容還得自己填充。以鮮食品類為例,如果你把上海7-eleven、全家暢銷的飯團、壽司、沙拉等品類拿到濟南來賣,一定會死。因為濟南人不吃冷餐。”李曉鷗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為此,宜快宜慢在選址、運營以及搭建供應鏈體系等環節,以7-eleven的標準化模型為基礎,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操作邏輯。

舉例來說,宜快宜慢的選址標準大體上會參考四個因素。

其一是周邊客群應以年輕人為主,例如網路科技公司紮堆的CBD辦公區;

其二是競爭業態調研,舉例來說,濟南當地的另一家連鎖便利店品牌為統一銀座,在濟南主城區中開有150多家門店。宜快宜慢在選址時,便會有所規避。

其三是房租成本,綜合來看,宜快宜慢門店租金最低在單日每平米1.5元左右,最高可達單日6元/平方米。

其四是物業結構,因為有餐飲業態,宜快宜慢會考慮380V電壓、上下水結構、能夠容納堂食區域的門店面積等因素。為做到標準化複製,宜快宜慢甚至會要求物業門頭寬度最低不得少於4.8米。

走進宜快宜慢門店可以看出,其便利店板塊的商品結構與日資便利店品牌較為接近,但在單品上具有差異性。舉例來說,東源大廈店屬於辦公區門店,卻有拖鞋、400Ml洗髮水等社區店中的常見單品。據該門店相關負責人介紹,上述單品並非一開始就有,也是通過商品汰換機制增加的特色商品。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宜快宜慢每兩周進行一次商品更新,他們會參考動銷率、必需品類、天貓等電商搜索排名、競爭業態市調、網紅商品等因素綜合選品。

以食品為例,宜快宜慢組織了一夥“吃貨達人”,由5至10名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組成,根據他們的意見回饋確定是否上架。但面對創可貼、碘酒、牙刷等單品時,因為它們屬於必需品類,即使動銷率相對較低,宜快宜慢仍然會保留。

一位熟悉徐元文的友人表示,宜快宜慢初創時,只有一家門店,面對供應商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只能現金採購。為此,宜快宜慢的商品採購更為謹慎。發展至今,宜快宜慢逐漸過渡到向上級代理商進行賬期採購,要求他們將商品統一配送至倉儲中心。

為了提升配送效率,同時降低門店庫存壓力。宜快宜慢有一套配送機制,例如針對飲用水、速食麵等批量銷售的單品,採用整箱配送,但對於大部分單品,宜快宜慢也能做到拆零配送。其中常規商品兩日一配,低溫商品、鮮食等品類一日一配。

但是,《第三隻眼看零售》共走訪了兩家複合型門店和一家標準型門店,發現部分品類存在缺貨現象。我們推測,這或許及閘店無法精准測算訂貨量有關,為降低報損率,只能讓貨架缺貨。

為此,宜快宜慢要優化供應鏈的穩定性,擴大門店規模,提升採購量即成為必要前提。因而,開展加盟也是他們最新的業務重點。據李曉鷗透露,宜快宜慢將採取緊密型的託管式加盟,加盟主只需承擔加盟費、開店成本,物業房租、人工等運營費用,總部可代為經營,使其獲得門店分紅。“我們目前已開出兩家加盟店,未來或將直營店與加盟店比例控制在2: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開一家宜快宜慢複合型門店需要一百萬元左右,明顯高於美宜佳等本土便利店品牌五六十萬的開店成本,這無疑提升了加盟門檻。但在宜快宜慢看來,其目標加盟者並非是以夫妻老婆店經營者為代表的個體戶,而是面向有穩定工作,具備財務基礎,有投資意向的企事業單位中高層。

“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把控加盟店品質,同時提升開店速度。”徐元文表示,“我們對加盟店的管理甚至會細化到燈光控制層面,標準便利店的燈光色溫應該在6000K左右,為正白光,從而突出商品;但在餐飲區域,宜快宜慢就要將色溫控制在3000K以下,使其呈現出暖白光。”

業態組合或為表像

差異化策略才是轉型根本

宜快宜慢能夠獲得綠地、萬科等產業方關注,一大原因在於它提供了濟南市場此前沒有的業態組合。這是他的差異化競爭力,但未必能夠為區域零售企業所複製。綜合經受市場檢驗的各種創新業態來看,差異化是實體零售業的轉型根本,但並非僅限於商品,而是能夠延伸至業態、價格、服務甚至空間設計等多個層面。

如同生鮮傳奇總經理沈華峰所說,“什麼是差異化,你把同品質的商品做到價格最低,這就是最大的差異化。”這一策略使生鮮傳奇成為價格殺手,在千里之外的福州,也讓永輝超級物種下分的各個工坊業績飄紅。以鮭魚工坊為例,由於能夠通過食材處理、供應鏈管理以及售賣方式等手段,將三文魚零售價做到低於海鮮市場批發價,鮭魚工坊首店開業時即可做到單店日銷30頭三文魚。

在商品方面,對標單一品類,獲取差異化競爭力也是不少便利店品牌的主流選擇。例如全家、羅森等日資便利店以鮮食著稱,南京蘇果好的便利則將重點放在了自有品牌開發板塊。隨著宜快宜慢的門店數不斷增長,如何尋找持續可合作的聯營方,也是一大難點。為此,他們計畫不久後將自有品牌開發提上日程,或將從商品、鮮食、書吧、清吧等多個方向進行嘗試。

“舉例來說,人們願意去誠品書店,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我在便利店中引入書吧元素,也是希望能夠突破本土便利店照搬日資品牌的怪圈。”徐雲文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我是記者出身,從2014年開始做便利店,算不上老零售人。但或許也因為這樣,我沒有大多數實體零售企業遵循的傳統基因,反而更敢於另闢蹊徑。”【完】

第三隻眼看零售遍訪零售企業

提供行業資訊、精品培訓、商務考察、品牌傳播、專案對接等全方位服務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第三隻眼看零售

第一時間掌握新鮮、獨家、原創的“真資訊”

且不論具體經營效果,這一舉措確實吸引了綠地、萬科等產業方關注。

“試想一下,萬科的房價為25000元/平方米左右,在濟南屬於中高端住宅區。你在裡面開一家夫妻老婆店,相對來說有些不搭調。”徐元文分析稱。因而,宜快宜慢一方面借此與上述產業方達成合作,提升其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宜快宜慢甚至能在新店培養期,在部分地產專案合作中,獲得有價格優勢的物業支持。

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宜快宜慢通過聯營等方式攤薄運營成本。李曉鷗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門店中的烘焙、文創、 餐飲等板塊為聯營。我們會與合作方存在聯營扣點與外租區經營兩種模式,當業績超過預期點,則採用扣點分成,反之則收取保底租金。”在此基礎上,宜快宜慢會逐步優化合作商,使其在產生引流效果時,隨之帶動門店業績。

更重要的是,宜快宜慢有23家標準型便利店,是其培養複合型門店的基礎支持。據瞭解,標準型便利店單店日均銷售1萬元左右,高於本土便利店單店日銷4700元的平均水準。

選擇性“拷貝”7-eleven

以百萬級加盟門檻提升品質

“7-eleven、羅森等日資便利店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運營邏輯,新興的本土便利店企業沒有必要全部創新,你只要努力的學習複製就可以。但框架是別人的,內容還得自己填充。以鮮食品類為例,如果你把上海7-eleven、全家暢銷的飯團、壽司、沙拉等品類拿到濟南來賣,一定會死。因為濟南人不吃冷餐。”李曉鷗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為此,宜快宜慢在選址、運營以及搭建供應鏈體系等環節,以7-eleven的標準化模型為基礎,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操作邏輯。

舉例來說,宜快宜慢的選址標準大體上會參考四個因素。

其一是周邊客群應以年輕人為主,例如網路科技公司紮堆的CBD辦公區;

其二是競爭業態調研,舉例來說,濟南當地的另一家連鎖便利店品牌為統一銀座,在濟南主城區中開有150多家門店。宜快宜慢在選址時,便會有所規避。

其三是房租成本,綜合來看,宜快宜慢門店租金最低在單日每平米1.5元左右,最高可達單日6元/平方米。

其四是物業結構,因為有餐飲業態,宜快宜慢會考慮380V電壓、上下水結構、能夠容納堂食區域的門店面積等因素。為做到標準化複製,宜快宜慢甚至會要求物業門頭寬度最低不得少於4.8米。

走進宜快宜慢門店可以看出,其便利店板塊的商品結構與日資便利店品牌較為接近,但在單品上具有差異性。舉例來說,東源大廈店屬於辦公區門店,卻有拖鞋、400Ml洗髮水等社區店中的常見單品。據該門店相關負責人介紹,上述單品並非一開始就有,也是通過商品汰換機制增加的特色商品。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宜快宜慢每兩周進行一次商品更新,他們會參考動銷率、必需品類、天貓等電商搜索排名、競爭業態市調、網紅商品等因素綜合選品。

以食品為例,宜快宜慢組織了一夥“吃貨達人”,由5至10名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組成,根據他們的意見回饋確定是否上架。但面對創可貼、碘酒、牙刷等單品時,因為它們屬於必需品類,即使動銷率相對較低,宜快宜慢仍然會保留。

一位熟悉徐元文的友人表示,宜快宜慢初創時,只有一家門店,面對供應商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只能現金採購。為此,宜快宜慢的商品採購更為謹慎。發展至今,宜快宜慢逐漸過渡到向上級代理商進行賬期採購,要求他們將商品統一配送至倉儲中心。

為了提升配送效率,同時降低門店庫存壓力。宜快宜慢有一套配送機制,例如針對飲用水、速食麵等批量銷售的單品,採用整箱配送,但對於大部分單品,宜快宜慢也能做到拆零配送。其中常規商品兩日一配,低溫商品、鮮食等品類一日一配。

但是,《第三隻眼看零售》共走訪了兩家複合型門店和一家標準型門店,發現部分品類存在缺貨現象。我們推測,這或許及閘店無法精准測算訂貨量有關,為降低報損率,只能讓貨架缺貨。

為此,宜快宜慢要優化供應鏈的穩定性,擴大門店規模,提升採購量即成為必要前提。因而,開展加盟也是他們最新的業務重點。據李曉鷗透露,宜快宜慢將採取緊密型的託管式加盟,加盟主只需承擔加盟費、開店成本,物業房租、人工等運營費用,總部可代為經營,使其獲得門店分紅。“我們目前已開出兩家加盟店,未來或將直營店與加盟店比例控制在2: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開一家宜快宜慢複合型門店需要一百萬元左右,明顯高於美宜佳等本土便利店品牌五六十萬的開店成本,這無疑提升了加盟門檻。但在宜快宜慢看來,其目標加盟者並非是以夫妻老婆店經營者為代表的個體戶,而是面向有穩定工作,具備財務基礎,有投資意向的企事業單位中高層。

“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把控加盟店品質,同時提升開店速度。”徐元文表示,“我們對加盟店的管理甚至會細化到燈光控制層面,標準便利店的燈光色溫應該在6000K左右,為正白光,從而突出商品;但在餐飲區域,宜快宜慢就要將色溫控制在3000K以下,使其呈現出暖白光。”

業態組合或為表像

差異化策略才是轉型根本

宜快宜慢能夠獲得綠地、萬科等產業方關注,一大原因在於它提供了濟南市場此前沒有的業態組合。這是他的差異化競爭力,但未必能夠為區域零售企業所複製。綜合經受市場檢驗的各種創新業態來看,差異化是實體零售業的轉型根本,但並非僅限於商品,而是能夠延伸至業態、價格、服務甚至空間設計等多個層面。

如同生鮮傳奇總經理沈華峰所說,“什麼是差異化,你把同品質的商品做到價格最低,這就是最大的差異化。”這一策略使生鮮傳奇成為價格殺手,在千里之外的福州,也讓永輝超級物種下分的各個工坊業績飄紅。以鮭魚工坊為例,由於能夠通過食材處理、供應鏈管理以及售賣方式等手段,將三文魚零售價做到低於海鮮市場批發價,鮭魚工坊首店開業時即可做到單店日銷30頭三文魚。

在商品方面,對標單一品類,獲取差異化競爭力也是不少便利店品牌的主流選擇。例如全家、羅森等日資便利店以鮮食著稱,南京蘇果好的便利則將重點放在了自有品牌開發板塊。隨著宜快宜慢的門店數不斷增長,如何尋找持續可合作的聯營方,也是一大難點。為此,他們計畫不久後將自有品牌開發提上日程,或將從商品、鮮食、書吧、清吧等多個方向進行嘗試。

“舉例來說,人們願意去誠品書店,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我在便利店中引入書吧元素,也是希望能夠突破本土便利店照搬日資品牌的怪圈。”徐雲文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我是記者出身,從2014年開始做便利店,算不上老零售人。但或許也因為這樣,我沒有大多數實體零售企業遵循的傳統基因,反而更敢於另闢蹊徑。”【完】

第三隻眼看零售遍訪零售企業

提供行業資訊、精品培訓、商務考察、品牌傳播、專案對接等全方位服務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第三隻眼看零售

第一時間掌握新鮮、獨家、原創的“真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