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管新規對個人投資者影響有多大?

醞釀多時的資管統一監管標準出臺。 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起草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 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指導意見針對部分資管業務發展不規範、多層嵌套、剛性兌付、規避金融監管和宏觀調控等問題進行了規範, 我國資管行業首次迎來統一的監管標準。

那這些規定對我們個人投資者日常理財來說會有多大影響呢?小編整理了一下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還會有穩賺不賠的產品嗎?

提了多年的“打破剛性兌付”, 這一次監管動真格的了。 指導意見強調, 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 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凡是剛兌的金融機構將予以嚴懲。

投資限制增多, 理財收益會下降嗎?

除了能不能“穩賺不賠”, 聰聰知道大家還關心“能賺多少”。

專家表示, 新規對資管產品的投資端進行了嚴格規定, 包括資金池運作、期限錯配、可投資範圍等, 投資端收益的下降或將傳導給投資者。

新規不允許以短投長, 一些理財產品收益率高是因為期限錯配, 用短期理財投資了長期的非標準化債權資產。 但按照新規, 不能期限錯配投非標, 比如三個月的理財只能投資三個月期限的資產, 業內人士稱短期內理財市場可能出現增幅、收益率都下降的情況。

投資者門檻明確, 需要有多少錢才能買理財產品?

此次資管新規對投資者適當性進行了規定,

個人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設定為: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 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這意味著投資門檻要提高了麼?以後還能用萬把塊買到理財產品嗎?

“指導意見只是規定了私募投資者的門檻, 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門檻並未提高。 ”業內人士表示說, 我國資管產品投資者將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 分別對應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 此次只是明確了個人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 對普通投資者的門檻並沒有硬性規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