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

隆堯縣, 隸屬於河北省邢臺市, 位於邢臺市中部, 西北東南與內丘、任縣、巨鹿、甯晉、柏鄉六縣相連, 面積749平方公里, 人口約52萬, 轄6鎮6鄉, 縣城駐地隆堯鎮, 雙碑鄉、東良鄉、北樓鄉、魏莊鎮、蓮子鎮是邢臺市一城五星整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隆堯縣是隆平縣和堯山縣合併而成, 堯山歷史悠久, 是邢州九縣之一, 李唐皇室祖籍地, 堯帝在此封疆, 歷史上湧現出戰國名將李牧、後周皇帝郭威、柴榮、隋翻譯家彥琮等名人志士, 現有唐祖陵、柏人城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隆堯秧歌、招子鼓、澤畔抬閣等已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隆堯曾先後獲得“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一流供電縣”、“河北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等稱號[4]

中文名稱

隆堯縣

別 名

唐山、堯山、隆平、柏人

所屬地區

河北省邢臺市

下轄地區

6鎮6鄉276村

政府駐地

隆堯鎮

電話區號

0319

郵政區碼

055350

地理位置

邢臺市中部

面 積

749平方公里

人 口

517098人

方 言

冀魯官話-邢衡小片

氣候條件

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

著名景點

堯山、邢臺地震紀念碑等

機 場

沙河搭鏈機場(待複航)

火車站

邢臺東站

車牌代碼

冀E

建制沿革

上古時期, 軒轅黃帝曾躬耕於此, 後堯帝晚年建都于柏人, 並禪讓位於舜。

西周時期為邢國故土, 春秋末期屬晉國, 建柏人城, 戰國時期屬趙國。

秦朝統一天下設巨鹿郡(治所平鄉),

為三十六郡之一, 今縣域全境屬之。

西漢, 東境置廣阿縣、象氏侯國和武陶侯國, 屬钜鹿郡;西境置柏人縣, 屬趙國。

東漢, 廣阿縣屬冀州钜鹿郡, 于中平中期廢置;柏人縣屬冀州趙郡,

北魏, 複置廣阿縣, 並設殷州, 轄巨鹿郡、趙郡和南巨鹿郡(後更名南趙郡), 殷州和南趙郡治所均在廣阿縣, 柏人縣、廣阿縣均屬南趙郡。

北齊, 因避太子諱, 殷州更名為趙州, 治所仍在廣阿縣(今隆堯)。

隋代, 柏仁縣隸邢州(治所龍岡縣), 仁壽元年(西元601年)廣阿縣改名象城縣, 仍隸趙州(治所廣阿縣);

唐朝, 柏仁縣隸邢州, 至德二年更名為堯山縣。 武德四年(621年), 趙州治所遷于平棘(今趙縣), 天寶元年象城縣更名昭慶縣, 隸趙州;

五代, 堯山縣屬邢州, 昭慶縣屬趙州。

北宋, 堯山縣仍屬邢州(宣和元年為信德府)。 開寶五年(972年)昭慶縣改名隆平縣, 仍屬趙州(宣和元年為慶源府)。

金朝, 堯山縣屬河北西路邢州, 大定中期堯山縣改名唐山縣。 隆平縣屬河北西路趙州(天德三年改為沃州);

元代, 唐山縣屬順德路(順德府), 隆平縣屬趙州。

明代, 唐山縣屬順德府, 隆平於(1373年)併入柏鄉縣, 十三年複置, 仍屬趙州。

清代, 唐山縣仍屬順德府, 隆平縣仍屬趙州。

民國二年(1913年), 撤順德府、趙州, 隆平、堯山二縣改隸冀南大名道。

1928年, 南京政府改唐山縣為堯山縣, 改直隸省為河北省, 撤大名道, 二縣直屬河北省。

1936年, 河北省設立第十三行政督察區, 駐堯山縣, 轄堯山、內丘、隆平、甯晉、趙縣等9縣。

1937年, 日軍佔領河北順德(今邢臺市), 成立冀南道(駐邢臺),

轄隆平、堯山等34縣。

1940年, 析冀南道置順德道(駐邢臺), 轄隆平、堯山等15縣。 與此同時, 中共設冀南四專區, 轄二縣。

1947年, 隆平縣、堯山縣二縣合併為隆堯縣。

1949年, 中共恢復河北省, 成立邢臺專區, 轄隆堯縣。

1959年, 撤銷邢臺專區, 隆堯縣併入內丘縣。

1961年, 恢復邢臺專區, 析內丘縣複置隆堯縣(含柏鄉)。

1962年, 析隆堯縣複置柏鄉縣, 隆堯縣恢復原制, 繼屬邢臺專區。

1970年, 邢臺專區改稱邢臺地區, 仍轄隆堯。

1993年, 國務院批准邢臺地區與邢臺市合併, 隆堯為邢臺市轄縣。

名勝古跡

隆堯縣是遠古人類重要活動區域之一, 上古時期堯、舜、禹曾在隆堯一帶活動, 境內宣務山(又名堯山)即為唐帝堯的采封之地。 堯曾于此治理天下, 繁衍生民凡七十載。 縣北固城東一裡許為古象氏城址,

相傳舜弟象曾居此。 境內泜河兩岸有仰紹文化(後岡類型)遺存三處(西山南遺址、西侯南遺址、北村東遺址), 北小霍村南一公里處曾出土龍山文化石器、陶器, 1954年在丘底村南發現地下夯土牆、石鑿以及在雙碑一帶出土有繩文陶鬲等, 文物古跡遺存豐富。

唐祖陵

唐祖陵

唐祖陵位於隆堯縣,為李唐皇室的祖籍地,埋葬的是唐高祖李淵的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隆堯唐祖陵陵墓週邊分為三圈:內垣為正方形,外垣為長方形,最外圈由若干夯土台組成。郭濟橋說,陵園整個佈局與唐代長安城佈局相似,陵園規制為帝王規格,並且與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陵園大小一樣。另外,光業寺碑詳細記載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實,是考證隆堯為李唐祖籍權威的實物證據。由此確認隆堯唐祖陵是大唐皇室祖籍所在地。[33]

柏人城

柏人城

柏人城位於隆堯縣雙碑鄉境內,為趙國軍事重鎮。城廓面積約4平方公里,原有9個城門,北鄰泜水,三面環崗,依山傍水,形勢險要。城牆系夯土建築,全長8017米,城牆平均厚度15.1米,最高處9.15米,城牆夯土層為10釐米左右,總土方堆積量達110多萬立方米。

宣務山

宣務山

宣務山石窟坐落於縣城西北7.5公里的宣務山之巔,曾有千佛殿、同聲穀石室、臥佛殿等建築。石窟有隋代碑一幢,唐碑三幢,就山刻成,俗稱“沒影碑”;宋碑兩幢。千佛殿石室內外壁上刻有739龕摩崖造像,大部是一佛二菩薩,最大龕高0.8米,寬0.97米,造型優美,別具風格。還有“准提塔”、“妙法蓮華”經刻。文革後無存。

堯山即宣務山之南山,相傳上古堯帝始封於此,因以名山。山巔遺留文物古跡較多,北魏、唐、宋、元、明等代的摩崖石刻尤以為最。古時山頂建有堯祠(現遺址尚存),祠前樹有元代碑刻。山之東坡有隋代法僧彥琮墓。此外還有民間傳說的張果老腳跡、驢蹄印、龍王廟前的八角琉璃井、石麒麟等。山上歷代名人題字石刻比比皆是,楷、行、草、篆諸體皆備。

邢臺地震紀念碑

邢臺地震紀念碑

1966年3月8日淩晨5時29分,隆堯縣東部的白家寨一帶發生6.8級強烈地震,震中烈度9度,8000餘人遇難。為紀念邢臺大地震,特于地震20周年之際建立邢臺地震紀念碑。正前方為10米寬臺階,第一段三級,第二段八級,象徵著發生地震的1966年3月8日。碑高19.66米,象徵1966年。碑座高1.4米,8.2米見方,正面刻有碑文,兩側和背面刻有《蒙難》、《救援》、《重建》三組線雕。

唐祖陵

唐祖陵位於隆堯縣,為李唐皇室的祖籍地,埋葬的是唐高祖李淵的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隆堯唐祖陵陵墓週邊分為三圈:內垣為正方形,外垣為長方形,最外圈由若干夯土台組成。郭濟橋說,陵園整個佈局與唐代長安城佈局相似,陵園規制為帝王規格,並且與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陵園大小一樣。另外,光業寺碑詳細記載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實,是考證隆堯為李唐祖籍權威的實物證據。由此確認隆堯唐祖陵是大唐皇室祖籍所在地。[33]

柏人城

柏人城

柏人城位於隆堯縣雙碑鄉境內,為趙國軍事重鎮。城廓面積約4平方公里,原有9個城門,北鄰泜水,三面環崗,依山傍水,形勢險要。城牆系夯土建築,全長8017米,城牆平均厚度15.1米,最高處9.15米,城牆夯土層為10釐米左右,總土方堆積量達110多萬立方米。

宣務山

宣務山

宣務山石窟坐落於縣城西北7.5公里的宣務山之巔,曾有千佛殿、同聲穀石室、臥佛殿等建築。石窟有隋代碑一幢,唐碑三幢,就山刻成,俗稱“沒影碑”;宋碑兩幢。千佛殿石室內外壁上刻有739龕摩崖造像,大部是一佛二菩薩,最大龕高0.8米,寬0.97米,造型優美,別具風格。還有“准提塔”、“妙法蓮華”經刻。文革後無存。

堯山即宣務山之南山,相傳上古堯帝始封於此,因以名山。山巔遺留文物古跡較多,北魏、唐、宋、元、明等代的摩崖石刻尤以為最。古時山頂建有堯祠(現遺址尚存),祠前樹有元代碑刻。山之東坡有隋代法僧彥琮墓。此外還有民間傳說的張果老腳跡、驢蹄印、龍王廟前的八角琉璃井、石麒麟等。山上歷代名人題字石刻比比皆是,楷、行、草、篆諸體皆備。

邢臺地震紀念碑

邢臺地震紀念碑

1966年3月8日淩晨5時29分,隆堯縣東部的白家寨一帶發生6.8級強烈地震,震中烈度9度,8000餘人遇難。為紀念邢臺大地震,特于地震20周年之際建立邢臺地震紀念碑。正前方為10米寬臺階,第一段三級,第二段八級,象徵著發生地震的1966年3月8日。碑高19.66米,象徵1966年。碑座高1.4米,8.2米見方,正面刻有碑文,兩側和背面刻有《蒙難》、《救援》、《重建》三組線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