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談談洽洽食品的投資邏輯!

之前說過投資洽洽食品最主要的邏輯是新品替代的極大成功概率, 以及估值合適情況下不必對其他業務板塊可能的成長付出對價。 但之前對可能的成長這塊覺得還有點難以把握, 不過三季度以來的銷售資料讓我們的信心加強了些, 一些虛處開始有落實的希望。

洽洽食品傳統香瓜子在9月份開始止住下滑, 藍袋系列達成銷售收入3.5億, 大約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今年有望達到5億銷售額。 皇葵等產品沒看到三季度統計資料, 但我自己根據一些資料大致統計了下, 銷量增長也還不錯。 截止11月初每日堅果銷量達一億。

跟蹤過程發現微信商城文章閱讀量提升速度較快, 除瓜子外個別單品銷量情況也表現的不錯。

洽洽瓜子新品替代的確定性在於, 實際上是在細分壟斷品類的自我替代。 品牌瓜子壟斷的穩固性主要體現在管道、品牌與品質, 背後是消費習慣。 一旦達成壟斷, 其他企業非常難阻止新品替代這個過程。 同時, 壟斷地位在新品競爭中對其他企業有著擠壓的優勢。 例如山核桃口味瓜子不是公司原創, 但卻引領了行業內山核桃口味瓜子的熱潮。 這塊可以想想騰訊, 在自己的細分領域內很多東西都不是原創, 但最後銷售最好。 洽洽需要做的是在自己70%的市占率內做替代, 基本沒有人能阻止。

業績上預計明年藍袋系列產品有可能達到10億以上。

這裡的新品替代速度與傳統的新品銷售速度可能不同。 體現在增速較為穩定, 不會有爆炸性增長。 主要因為兩者邏輯不同。 完全的新品類一旦管道鋪貨完成, 滲透率的提高伴隨著受眾接受度的提高。 銷量可能爆炸性增加。 但對原有品類的新品替代則不同。 消費習慣已經養成。

山核桃口味瓜子系列在2015 年下半年推出, 2016 年銷售收入2.5 億。 而每日堅果今年5 月推出, 8 月份開始重點在華南和華東推廣, 截止到11 月初銷售額已突破1 億。 皇葵與葵珍預計明年也能獲得不錯增長。 那麼最遲在2019年, 瓜子品類新品替代將完成。 銷售收入預計能達到50%以上增長, 而這一增長在18年就能很明顯地從資料上感受到。

有銷售還要有利潤。 休閒食品類消費品一般銷售費用占比很高, 特別是在新品推廣期。 由於費用的前置, 收入與利潤會有一些時間差。 洽洽食品1到9月銷售費用率達到14.8%且逐季上升, 3Q 單季同比增加2.3ppt, 因此導致利率同比下滑。 但這些銷售費用投入皆為一次性投入。 參考歷史上, 2011年由於瓜子管道下沉與薯片新品推廣銷售費用增速超過營收。 2012年營收增長0.4%, 銷售費用增長-10%, 歸母利潤增速33%, 說明銷售費用投入為一次性。 因此等待銷量達到一定臨界點, 利潤增速將會快于營收增速, 而這個臨界點就在18年。

同時, 在其他新品拓展上我們也看到了持續的亮點。 例如每日堅果、例如皇葵。 洽洽線上商城(包括用戶端與移動端)新品的品類不斷增加,

上線新品速度也在不斷增長。 這些都印證了我們之前提到的邏輯。 有些投資者擔心試錯成本, 實際上試錯成本非常小。 絕大多數產品都是利用原來的生產線生產, 部分產品利用合作企業的生產線生產, 所投入的成本十分有限。 也不需要擔心銷量, 新品的推出是在投入性價比權衡過後的不斷試錯過程。 經過統計, 很欣喜地看到某些新品的銷量已經開始遠超其他新品, 這些都代表著新品成功的可能性在增加。 而這不僅對基本面有促進作用, 對大眾的預期也有積極影響。 一旦在堅果或者其他品類上表現出成功的跡象, 向上的想像空間被打開, 大眾心理估值會有望提高。

關於電商運營方面之前文章已經說了很多。

基本沒有補充, 需要注意的是實體企業完善電商體系可能需要3年, 但是, 電商企業複製實體佈局可遠不止3年。 互聯網電商企業目前所處的焦慮有兩點:第一, 在根據新零售戰略完善線上線下佈局過程中, 實體企業已經逐漸蘇醒並開始行動;第二, 早期已經意識到業態變化並佈局線上業務的實體企業, 線上業務也開始逐漸成熟。 觀察幾個友商企業, 之前的判斷已經得到部分驗證。 業界大佬們關於新零售業界的探討也印證了一些判斷。 電商業務, 我們認為較為符合預期。

投資探討方面, 之前擔憂的成本問題也已經得到解答。 公司回答因為產品升級所需要額外付出的成本已經消化完畢, 不會再影響接下來的利潤, 參考這幾個季度的毛利率變化情況也得到了基本驗證。同時,下半年葵花籽價格穩定,這塊也得到了落實。需要補充的一點是,消費品估值需要動態地看。洽洽目前的估值如果放在其他品類確實隱含了一部分成長性。但如果僅在食品品類內部,絕對是隱含了很大的悲觀預期。也就比承德露露好些,但從基本面看來,洽洽食品比露露好的很多。在行業龍頭估值高高在上的當下,洽洽算是估值窪地。當然這只是一個外部因素,最重要的是基本面的變化。

很多人喜歡類比喜詩糖果。但實際上兩者的邏輯完全不同。如果說買喜詩糖果的邏輯是買壟斷品種的現金奶牛的話,買洽洽食品的邏輯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內部結構性的變化可能帶來的成長。當年喜詩的獨特性好於洽洽,估值也低於洽洽。但基本面的成長性也低於洽洽,同時兩者所處的市場、環境也完全不同。估值要落在具體的市場裡去看,否則並無多大意義。

市場面這裡有一點點可以補充。

參考過去歷史股價走勢與基本面走勢研究(研究方法參考之前長城汽車市場面研究,這裡不展開具體過程。有興趣地可以按照之前的那個框架自己統計每個上漲下跌階段各個因素的影響。)

股價趨勢一般會稍稍領先于公開業績。這主要是因為這個行業裡的企業業績比較容易跟蹤。但正是因為容易預判,機構很多時候就很放鬆,因為能獲得更全面更有時效性的資訊,往往出於資金“效率”考慮不會提前很多開始埋伏。所以才會有類似之前13塊多的“黃金坑”。參考目前估值,我估計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也還是較好的進入時機。

明年一季度業績資料可能會比較好看。因為17年一季度營收增速是-7.13%。之前說過主要是因為春節提前影響與電商基地搬遷、薯片收入下滑。受益於新品替代,17年洽洽營收Q1/Q2/Q3同比增減分別為-7.13%/+0.71%/+3.82%,隨著春節假期的到來,四季度想必會有更好的表現。那麼18年一季度的資料可能會比較好看。

從食品行業整體情況也可以看出,隨著行業整體增速的放緩。多年來行業整體PE在持續下降,但市值卻在不斷創新高。關鍵在於業績是第一驅動力。

最後,再補充一些可能的風險。洽洽食品業績也會受宏觀消費影響。而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全社會消費品銷售景氣程度在不斷提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419億元,同比增長10.3%。食品類增速10.5%。

當然接下來外部復蘇是不是會持續我們會跟蹤。而對於食品安全、其他企業競爭、新品不達預期等風險之前已經分析的比較多了就不再贅述。

對洽洽其他品類的新品戰略上有一點想法。或許達利食品是個很好的學習對象,在很多品類中作為後進者,能做到老二老三也很了不起了。畢竟食品行業不是互聯網,老二可不會“非死不可”,相反,在很多品類成為老二也會活的不錯。

最近關於博弈與技術面也有一點學習與思考。但比較零碎就不展開說了。基本面研究是根本,但市場的博弈性無可避免,在投資中儘量把自己擺在最弱勢的地位。然後用各種手段與方法武裝自己,或許能做的相對好一些。這也是我願意把絕大部分研究細節都寫在文章裡的原因,希望有些有效的資訊能在交流中產生。而理解了更廣泛的市場主體的想法,對企業的估值邏輯會有進一步的認識,這樣或許能更接近真相。畢竟企業的價值最終要在市場裡體現。(作者:群獸中的一隻貓)

參考這幾個季度的毛利率變化情況也得到了基本驗證。同時,下半年葵花籽價格穩定,這塊也得到了落實。需要補充的一點是,消費品估值需要動態地看。洽洽目前的估值如果放在其他品類確實隱含了一部分成長性。但如果僅在食品品類內部,絕對是隱含了很大的悲觀預期。也就比承德露露好些,但從基本面看來,洽洽食品比露露好的很多。在行業龍頭估值高高在上的當下,洽洽算是估值窪地。當然這只是一個外部因素,最重要的是基本面的變化。

很多人喜歡類比喜詩糖果。但實際上兩者的邏輯完全不同。如果說買喜詩糖果的邏輯是買壟斷品種的現金奶牛的話,買洽洽食品的邏輯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內部結構性的變化可能帶來的成長。當年喜詩的獨特性好於洽洽,估值也低於洽洽。但基本面的成長性也低於洽洽,同時兩者所處的市場、環境也完全不同。估值要落在具體的市場裡去看,否則並無多大意義。

市場面這裡有一點點可以補充。

參考過去歷史股價走勢與基本面走勢研究(研究方法參考之前長城汽車市場面研究,這裡不展開具體過程。有興趣地可以按照之前的那個框架自己統計每個上漲下跌階段各個因素的影響。)

股價趨勢一般會稍稍領先于公開業績。這主要是因為這個行業裡的企業業績比較容易跟蹤。但正是因為容易預判,機構很多時候就很放鬆,因為能獲得更全面更有時效性的資訊,往往出於資金“效率”考慮不會提前很多開始埋伏。所以才會有類似之前13塊多的“黃金坑”。參考目前估值,我估計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也還是較好的進入時機。

明年一季度業績資料可能會比較好看。因為17年一季度營收增速是-7.13%。之前說過主要是因為春節提前影響與電商基地搬遷、薯片收入下滑。受益於新品替代,17年洽洽營收Q1/Q2/Q3同比增減分別為-7.13%/+0.71%/+3.82%,隨著春節假期的到來,四季度想必會有更好的表現。那麼18年一季度的資料可能會比較好看。

從食品行業整體情況也可以看出,隨著行業整體增速的放緩。多年來行業整體PE在持續下降,但市值卻在不斷創新高。關鍵在於業績是第一驅動力。

最後,再補充一些可能的風險。洽洽食品業績也會受宏觀消費影響。而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全社會消費品銷售景氣程度在不斷提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419億元,同比增長10.3%。食品類增速10.5%。

當然接下來外部復蘇是不是會持續我們會跟蹤。而對於食品安全、其他企業競爭、新品不達預期等風險之前已經分析的比較多了就不再贅述。

對洽洽其他品類的新品戰略上有一點想法。或許達利食品是個很好的學習對象,在很多品類中作為後進者,能做到老二老三也很了不起了。畢竟食品行業不是互聯網,老二可不會“非死不可”,相反,在很多品類成為老二也會活的不錯。

最近關於博弈與技術面也有一點學習與思考。但比較零碎就不展開說了。基本面研究是根本,但市場的博弈性無可避免,在投資中儘量把自己擺在最弱勢的地位。然後用各種手段與方法武裝自己,或許能做的相對好一些。這也是我願意把絕大部分研究細節都寫在文章裡的原因,希望有些有效的資訊能在交流中產生。而理解了更廣泛的市場主體的想法,對企業的估值邏輯會有進一步的認識,這樣或許能更接近真相。畢竟企業的價值最終要在市場裡體現。(作者:群獸中的一隻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