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明清歷史時代這兩本奇書到底誰更好看?這次有定論了!

所謂明有《牡丹亭》, 清有《桃花扇》, 這兩本奇書糾葛數百年, 始終沒有分出誰的成就更高!至於有人提到《西廂記》和《長生殿》, 今日暫且不表, 就說一下《牡丹亭》和《桃花扇》

《牡丹亭》, 全名《牡丹亭還魂記》, 改編於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 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 他曾言“吾一生四夢, 得意處唯在《牡丹》。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 也叫“臨川四夢”。 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 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 故事中出現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 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 總之, 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 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 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傑作。 全劇共計五十五出,

每一出都為後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 下場詩全部採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於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 《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 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 滅人欲”的程朱理學。

《桃花扇》是一部表現亡國之痛的歷史劇。 作者將明末侯方域與秦淮豔姬李香君的悲歡離合同南明弘光朝的興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悲劇的結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傳統模式, 男女之情與興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昇華。 《桃花扇》是中國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 作者是孔尚任, 是他經歷十餘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 此劇表現了明末時以複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為代表的“權奸”之間的鬥爭, 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 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 即作者自己所說:借離合之情, 寫興亡之感, 實事實人, 有憑有據。

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 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 並總結明朝300年亡國的歷史經驗, 表現了豐富複雜的社會歷史內容。

《桃花扇》在傳奇裡很獨特。 一是“借離合之事寫興亡之感”;二是徹底的悲劇意味。 既寫人情, 也寫世事 ;既有儒家的家國之思,

也有對人世宗教式的看破。 《牡丹亭》, 後人雖然看出了“至情”, 看出了“情與理之爭”。 但最重要的, 依然是辭彩。 之所以《牡》更有名些。 我覺得恰恰是因為其人物、情節結構遠不如《桃》龐雜, 反而更適合折子戲搬演。

在文學研究上是《牡丹亭》, 因為它屬於豔詞, 只要認識字的人都能看懂, 而且它也是男歡女愛所以真情流露的很淺顯通俗易懂, 還有它是一個很圓滿的大結局就像我們看喜劇言情小說一樣很放鬆, 所以受眾也就很多。 可是從學術角度和歷史學, 以及文學方面與考究學等方面來說, 它的成就遠不如《桃花扇》。 《桃花扇》就像一杯經過各種繁瑣程式才煮成的好茶, 需要你懂需要你不斷的去品, 而不同於酒一杯下肚除了刺激沒別的感覺, 又如金庸的小說,不是小學生能看懂的,你首先要經歷才會感同身受進而才會自覺去思考,人生和歷史(當時孔尚任因為這部書差點被康熙砍頭,但是由於欣賞他的才華所以就沒做,不過據說這部書就成了康熙的枕邊書)。

《桃花扇》寫活了李香君和侯方域雖然結局和歷史有所衝突,人物秉性大致和歷史相似,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要表達的思想:紙醉金迷亡國不遠。李香君之所以位列秦淮八豔之首,也是因為她的忠貞,而侯方域則無疑成為封建教化下的犧牲品,你們不懂不能違逆父命的憂傷,更加不懂少年生在金窩裡,老來苟延殘喘,事事違心的滄桑。那是要命的,就好像一個成年人經常懷念童年的美好。

總結一下吧:《桃花扇》與其說孔尚任寫的是侯方域,倒不如說他寫的是感同身受的自己。

牡丹亭愛情至上,桃花扇家國至上。

牡丹亭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桃花扇最終有情人雙雙出家。

牡丹亭是為愛而生,悲劇轉化為喜劇,桃花扇是在時代變遷中徹徹底底被摧毀的愛情悲劇。

牡丹亭裡的配角不出彩,主要筆墨都在刻畫杜麗娘。桃花扇主角不出彩,反倒刻畫了一群有血有肉重情重義的配角們。

牡丹亭更傾向於抒情繾意,桃花扇更傾向於敘事。牡丹亭有小女兒的細膩之態,桃花扇則更大氣恢弘悲壯。

又如金庸的小說,不是小學生能看懂的,你首先要經歷才會感同身受進而才會自覺去思考,人生和歷史(當時孔尚任因為這部書差點被康熙砍頭,但是由於欣賞他的才華所以就沒做,不過據說這部書就成了康熙的枕邊書)。

《桃花扇》寫活了李香君和侯方域雖然結局和歷史有所衝突,人物秉性大致和歷史相似,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要表達的思想:紙醉金迷亡國不遠。李香君之所以位列秦淮八豔之首,也是因為她的忠貞,而侯方域則無疑成為封建教化下的犧牲品,你們不懂不能違逆父命的憂傷,更加不懂少年生在金窩裡,老來苟延殘喘,事事違心的滄桑。那是要命的,就好像一個成年人經常懷念童年的美好。

總結一下吧:《桃花扇》與其說孔尚任寫的是侯方域,倒不如說他寫的是感同身受的自己。

牡丹亭愛情至上,桃花扇家國至上。

牡丹亭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桃花扇最終有情人雙雙出家。

牡丹亭是為愛而生,悲劇轉化為喜劇,桃花扇是在時代變遷中徹徹底底被摧毀的愛情悲劇。

牡丹亭裡的配角不出彩,主要筆墨都在刻畫杜麗娘。桃花扇主角不出彩,反倒刻畫了一群有血有肉重情重義的配角們。

牡丹亭更傾向於抒情繾意,桃花扇更傾向於敘事。牡丹亭有小女兒的細膩之態,桃花扇則更大氣恢弘悲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