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命運的內核》:歸根到底,一個人還是無法真正逃避命運

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多達21次, 卻終其一生都未能獲獎的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成為職業作家前, 曾從事過新聞、編輯、評論、間諜等工作。 據說1950年是他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 此後很多年裡直到他離開人世, 評委會始終未將諾獎頒給他。

格林一生雖未獲獎, 卻被一眾諾貝爾獎獲得者瑪律克斯、福克納、V.S.奈保爾、J.M.庫切、威廉•戈爾丁、馬里奧•略薩視為精神偶像和導師。 瑪律克斯就曾說:“雖然把諾貝爾獎授給了我, 但也是間接授給了格林, 倘若我不曾讀過格林, 我不可能寫出任何東西。

格林的寫作生涯幾乎貫穿了整個20世紀, 在漫長的67年寫作生涯裡, 他創作了超過25部小說、4部遊記、6部劇作、3部自傳, 以及數部短篇小說集。 而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命運的內核》是格林最被看好的, 獲得無數獎項, 同時也是格林自己最喜歡的一部作品。

無法逃避命運的考驗

《命運的內核》創作於1948年, 被很多學者認為是像《尤利西斯》《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樣能被稱為20世紀最有價值和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 格林通過對斯考比這一悲劇人物的描寫, 窮盡了一個人在命運中會經歷的一切考驗:愛情、婚姻、家庭、事業、責任、憐憫、信仰。

斯考比在從海難中生還、只一息尚存的小女孩的病床前, 領悟到:

“歸根到底, 一個人還是無法真正逃避一件事的。

只要是人, 就必須歷盡生活的辛酸, 如果你某一天因為走運, 另一天又由於怯懦, 某件事被你逃開, 或遲或早你還會遇上第三次的。 ”

多年前斯考比的女兒去世時, 他由於在非洲任職而未能在場。 每次想到躲過了女兒去世的場景時, 他就會感謝命運的仁慈。 但現在, 他還是親身經歷了一回。

這種逃避後的再次經歷, 甚至要比他經歷女兒去世更加殘酷。

當他聽到面前的小女孩呼喊“爸爸”時, 他說:“我來了, 親愛的。 別說話, 我就在這兒。 ”他用手帕折成一隻小兔子, 讓兔子的影子落在她的枕頭上, 說:“這是你的小兔, 讓它跟你一起睡覺吧。 ”

一個人生而為人, 需要經歷多少件令人絕望的事故, 又要經歷多少件事故後才會渴望逃避命運?但命運就像一個巨大的迷宮,

有時你自以為逃避掉了, 最後你匆忙忙跑到下一個地點時, 才發現自己一頭撞上了命運。

《命運的內核》講述的正是每個人類共通的悲劇, 斯考比在西非獅子山殖民地所經歷的考驗, 也是當下我們所不能避免的:愛情、婚姻、家庭、事業、責任、憐憫、信仰, 等等。 並道出了這樣一個事實:每個人都要歷經命運的考驗, 即使最完美無缺的人也無法在命運中全身而退。

精神高尚者

斯考比無疑是一個精神高尚者, 一個避世者, 即使最後斯考比走上對天主的最大的背板, 但我們仍可以說他虔誠正直得如同聖人。 究其一生, 他都試圖在這個“卑鄙、惡毒、勢力”的殖民地社會裡獲得自己的一片寧靜,

堅守自己的原則和自我。 而這, 恰是斯考比的悲劇所在:這個世界本就沒有寧靜。

小說一開始就向讀者說明斯考比是怎樣一個形象——對現實物欲很少的人:

“別的人都是通過積累而建立‘家’這一概念的——新購置的一幅畫、越來越多的書籍、一個形狀奇特的鎮紙、不記得在哪個休假日為了什麼原因買的一個煙灰缸;斯考比卻通過逐漸減少而建立起自己的家來。 十五年前他剛剛在這裡安身的時候, 什物用品要比現在多得多。 ”

身為當地員警署副專員的他, 卻面臨一個尷尬的事實:現任專員即將退休, 但包括斯考比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不能接任。 因為他:

“在樹敵方面有驚人的本領, 就同正直的阿裡斯蒂德(雅典政治家,

以公正聞名)一模一樣。 ”

當不當專員, 斯考比並不在意, 但對他的妻子來說卻是一個災難。 因為害怕他人的閒言碎語, 妻子提出前往南非度假。 但斯考比又面臨一個難題:籌不出船票錢。

出於正直, 斯考比可以不接受受賄。 但出於對妻子、甚至是他人的責任和憐憫(這種責任和憐憫常常還會激化升為愛情), 讓妻子和他人幸福、快樂成了他的不可推卸的義務。

因此, 儘管斯考比與妻子早已過著名存實亡的夫妻生活, 但他還是不得不作出一個又一個錯誤的決定:

他向當地的奸商尤塞夫借了200英鎊。

斯考比單方面地只想把這當作純粹的個人借貸, 卻還是不可避免地一次次被尤塞夫利用。

受感情腐蝕而墮落

另一方面對於愛情和婚姻, 斯考比曾以為:

“愛同相互瞭解是有關係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知道沒有誰能夠瞭解另外一個人。愛本是一種想瞭解別人的願望,只是因為不斷失敗,這種願望很快就死亡了,愛或者也隨著死去,或者變成了痛苦的情誼,變成忠貞、憐憫……”

但當他與海倫發生戀情之後,他一直恪守的忠貞也沒有了。

斯考比的原則一次次被打破,他離自己渴望的寧靜也越來越遠。

他一直想躲避的命運中的那些不堪和苟且,最終還是一個沒能躲掉。尤其是當由於自己的懦弱的猜疑,導致陪伴自己多年的傭人阿裡死於非命時,這種內心的折磨最終壓垮了他。

小說的最後, 命運像是對斯考比開了一個玩笑。

前來接任專員的人,調去了別的地方。他們決定由斯考比接任。

但此時,對斯考比來說已經太晚了。他意識到自己已經與其他人一樣墮落了:

“這麼說這一切本來都不必要啊!如果露易絲留下不走,我就絕對不會愛上海倫;尤塞夫就絕對不會訛詐我;我就絕對不會做出那一絕望的行動來。我將還是我--還是十五年日記裡記載的我,而不是這樣一個破碎的鑄模。但是,當然了,他又對自己說,我現在所以走運正是因為我幹了這些事。我已經是魔鬼黨羽中的一名成員了。”

在《名譽領事》的引言裡,英國評論家尼古拉斯·莎士比亞提道一件往事。有次他問格林自己覺得哪本書最好。格林說:“《命運的內核》,但我不喜歡那個hero。”(格林是用hero(英雄)來形容斯考比)

一個精神上有著高度潔癖、可以犧牲自己的幸福和願望、全身心為他人付出的英雄。但這種英雄,在這個“卑鄙、惡毒、勢力”的世界裡,顯得多麼不合時宜。

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讀者道德常識的一個考驗。

一直以來,責任和憐憫都被認為是極高尚的品德,但在這裡,格林卻說“憐憫對人類有著災難性的的影響”,成了毀滅一個人的原罪。

讓斯考比走向墮落的與殖民地其他人不同,不是金錢,而是情感:

“這些人都是受了金錢的腐蝕,而他卻是受感情腐蝕而墮落的。比較起來,感情比金錢更危險,因為感情是沒有固定價格的。一個慣於受賄的人在賄賂沒用達到某一數字時還是可靠的,而感情卻可能只是因為一個名字、一張照片,甚至一陣使人緬懷的氣味就在一個人的心裡氾濫起來。”

一如格林自己所說的他作品的基調:惡在人間暢通無阻,而善卻不能再在世間漫步。

回過頭來,全書最讓人舒心的一段,不是斯考比與海倫那段短暫幸福的戀情。而是斯考比擎著傘只是去提醒海倫注意遮住燈光的那個雨夜:

“事後斯考比回憶起這一天的事,他覺得當時他是到達了幸福的頂點:黑暗中,隻身一人,周圍只有嘈雜的雨聲,沒有愛,也沒有憐憫。”

《命運的內核》

作者: [英] 格雷厄姆·格林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讀客

原作名: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譯者: 傅惟慈

出版年: 2017-11

頁數: 400

定價: 69.9

裝幀: 精裝

叢書: 讀客全球頂級暢銷小說文庫:格雷厄姆·格林作品

斯考比曾以為:

“愛同相互瞭解是有關係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知道沒有誰能夠瞭解另外一個人。愛本是一種想瞭解別人的願望,只是因為不斷失敗,這種願望很快就死亡了,愛或者也隨著死去,或者變成了痛苦的情誼,變成忠貞、憐憫……”

但當他與海倫發生戀情之後,他一直恪守的忠貞也沒有了。

斯考比的原則一次次被打破,他離自己渴望的寧靜也越來越遠。

他一直想躲避的命運中的那些不堪和苟且,最終還是一個沒能躲掉。尤其是當由於自己的懦弱的猜疑,導致陪伴自己多年的傭人阿裡死於非命時,這種內心的折磨最終壓垮了他。

小說的最後, 命運像是對斯考比開了一個玩笑。

前來接任專員的人,調去了別的地方。他們決定由斯考比接任。

但此時,對斯考比來說已經太晚了。他意識到自己已經與其他人一樣墮落了:

“這麼說這一切本來都不必要啊!如果露易絲留下不走,我就絕對不會愛上海倫;尤塞夫就絕對不會訛詐我;我就絕對不會做出那一絕望的行動來。我將還是我--還是十五年日記裡記載的我,而不是這樣一個破碎的鑄模。但是,當然了,他又對自己說,我現在所以走運正是因為我幹了這些事。我已經是魔鬼黨羽中的一名成員了。”

在《名譽領事》的引言裡,英國評論家尼古拉斯·莎士比亞提道一件往事。有次他問格林自己覺得哪本書最好。格林說:“《命運的內核》,但我不喜歡那個hero。”(格林是用hero(英雄)來形容斯考比)

一個精神上有著高度潔癖、可以犧牲自己的幸福和願望、全身心為他人付出的英雄。但這種英雄,在這個“卑鄙、惡毒、勢力”的世界裡,顯得多麼不合時宜。

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讀者道德常識的一個考驗。

一直以來,責任和憐憫都被認為是極高尚的品德,但在這裡,格林卻說“憐憫對人類有著災難性的的影響”,成了毀滅一個人的原罪。

讓斯考比走向墮落的與殖民地其他人不同,不是金錢,而是情感:

“這些人都是受了金錢的腐蝕,而他卻是受感情腐蝕而墮落的。比較起來,感情比金錢更危險,因為感情是沒有固定價格的。一個慣於受賄的人在賄賂沒用達到某一數字時還是可靠的,而感情卻可能只是因為一個名字、一張照片,甚至一陣使人緬懷的氣味就在一個人的心裡氾濫起來。”

一如格林自己所說的他作品的基調:惡在人間暢通無阻,而善卻不能再在世間漫步。

回過頭來,全書最讓人舒心的一段,不是斯考比與海倫那段短暫幸福的戀情。而是斯考比擎著傘只是去提醒海倫注意遮住燈光的那個雨夜:

“事後斯考比回憶起這一天的事,他覺得當時他是到達了幸福的頂點:黑暗中,隻身一人,周圍只有嘈雜的雨聲,沒有愛,也沒有憐憫。”

《命運的內核》

作者: [英] 格雷厄姆·格林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讀客

原作名: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譯者: 傅惟慈

出版年: 2017-11

頁數: 400

定價: 69.9

裝幀: 精裝

叢書: 讀客全球頂級暢銷小說文庫:格雷厄姆·格林作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