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儲量是石油的幾千倍,此能源已啟動開發,恭喜中國

隨著雄安新區首批3個3500米深度地熱勘探鑽孔順利開鑽, 儲量驚人的地熱能又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並將為石油人帶來新的機遇。

文 | 石油Link (更多深度內容, 請關注公眾號:石油Link)

近年來, 地熱能的開發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隨著近日, 雄安新區首批3個3500米深度地熱勘探鑽孔順利開鑽, 標誌著雄安新區深部地熱勘查工作正式啟動。

而地熱能作為一種新能源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並將為石油人帶來新的機遇。

中國地熱能的春天來臨

地熱能是指貯存在地球內部的可再生熱能, 是一種減排效益顯著的清潔能源。

目前, 地熱能廣泛應用於發電、供暖、旅遊(溫泉)等方面。 根據埋藏的深淺, 地熱能主要分為淺層、水熱型和幹熱岩三種類型。

地熱能儲量極為豐富。 據相關專家透露的資料計算, 中國5公里以內的地熱能資源量大約相當於580萬億噸石油的發熱量。 而這個資料是我國石油地質資源量的4600倍還多。

巨大的資源儲量引發了政策上的高度重視。

為了推動地熱能的開發, 2017年年初,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 《規劃》指出, 在“十三五”期間, 將新增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11億平方米, 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00MW。

而且, 到2020年全國地熱能年利用量將達到7000萬噸標準煤(相當於五千萬噸石油的發熱量)。

從目前我國地熱能發展現狀來看, 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其中, 中低溫地熱直接利用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連續20多年總量排名全球第一;在高溫地熱利用方面, 中國在西藏建起了羊八井地熱電站;在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方面, 2015年底全國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達到3.92億平方米。

隨著政策上的進一步推動, 我國的地熱能開發將迎來另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石油單位進軍地熱領域

石油行業開採地熱能本身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除了在資源勘查評價和鑽井開發等方面具有優勢之外, 地熱能本身所具有的清潔無污染的特性和巨大的儲量早就獲得了石油行業巨頭們的青睞。

在上個世紀, 中石油就開始了對地熱能的探索。

其中, 華北油田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利用地熱能。 並且在“十二五”期間, 重點開展了中低溫地熱發電先導試驗, 在2013年~2015年, 國家“863”中低溫地熱發電項目在華北油田開展了發電試驗。

遼河油田的地熱研究工作始於1985年, 目前,

遼河油田已經有穩定的研究、工程設計與施工團隊, 共建成10餘個地熱項目, 形成多項專利與專有技術。

大慶油田於1998年發現地熱田, 截至目前, 累計實施熱泵改造專案31項, 替代標煤能力達4.65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 地熱能的油田發展隊伍中, 又多了一員——浙江油田。 今年8月底, 伴隨著第一口地熱井——祝102井順利試水。 浙江油田也開啟了地熱能開發的新征程。

地熱能打造出中國第一座無煙城雄縣

而中石化在近年來, 更是走在了地熱能開發的前列。

在上世紀90年代, 中石化開始大規模探索開發利用地熱能, 其旗下新星公司開創的“雄縣模式”成為地熱界的典範, 而且, 雄縣也成為中國第一個“無煙城”。

在今年冬天, 新星公司分佈在全國40多個市縣的330多座地熱換熱站全面啟動, 包括雄安新區11個自然村6200多戶村民在內的30多萬個家庭開始享受清潔供暖。

而從中石化旗下油田的地熱能發展情況來看, 截至2017年4月, 勝利油田已投產運行地熱餘熱項目22個, 共實現新增和替代供暖(製冷)面積119萬平方米。

在“十三五”期間,勝利油田還將規劃地熱餘熱專案87個,實現民用地熱餘熱供暖(供冷)面積1029萬平方米,到2020年底,油田地熱餘熱利用規模將是目前的8倍。

值得注意的是,除勝利油田外,中石化旗下的中原油田、河南油田等油田單位都已經開始了地熱能的利用和開發。

新能源將給石油人帶來新機遇

在新能源備受矚目的今天,石油的路還能走多遠?這是石油人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不過,從地熱能的開發來看,新能源給石油行業帶來的不僅是衝擊,更有數不盡的機遇和工作機會。

以中石油長城鑽探為例,自2007年進入肯亞地熱鑽探服務市場至今,長城鑽探已累計簽訂合同達7.5億美元,完成鑽井151口,占肯亞目前地熱鑽井數的72%,並在高溫地熱鑽井服務市場形成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在外闖市場上,地熱能的開發也給石油人提供了新的工作機會。2017年11月,勝利西南分公司成功進軍雲南地熱市場,目前,共達成了兩口地熱井工作量的合作協定。

而隨著“十三五”期間,地熱能的大力開發,石油人或將未來迎來幾萬口的打井機會。

地熱打井

作為開發世界第一大能源的石油巨頭,在開發新能源方面本身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種優勢,從世界石油巨頭投資新能源的規模中就可窺得一二。2017年9月,石油巨頭道達爾投資法國 EREN 集團可再生能源部門,以 2.375 億歐元買下 23% 股權。並且宣佈在 2035 年前將投資五分之一資產配置于可再生能源。

而殼牌擁有 400 百萬瓦規模的風力發電場。英國石油在美國擁有 1.5 吉瓦風力發電容量。挪威國油計畫在 2018 年為蘇格蘭 Hywind 漂浮式離岸風電計畫添加 1,000 度電儲能容量的鋰電池能源儲存系統。

雖然,我國的石油巨頭們還未有國外石油公司這樣的大手筆,不過除了地熱能開發,我國石油公司和油田單位也開始將觸角伸向了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領域。

根據中石化官網消息,在“十三五”期間,中石化新星公司將加快發展地熱餘熱利用、天然氣綜合利用、太陽能光伏利用“三大業務板塊”。爭取到“十三五”末在全國打造20座“無煙城”。

而從油田發展新能源的現狀來看,2016年11月24日,中原油田採油六廠橋口聯合站光伏太陽能發電專案投入運行。這是中原油田與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合作開發的首個光伏太陽能發電專案。

光伏發電 圖片來源於攝影部落

西北油田則建立起了太陽能和風能互補的發電站,截至2016年4月,已經有4座投運,3座在建。

總體來說,石油單位在新能源開發方面的規模比較小,但不容否認的是,對新能源進行佈局的意識已經逐漸蘇醒。

拋棄石油仍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的論斷不提,從世界石油巨頭在新能源領地的佈局來看,即使新能源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主力,也少不了巨型石油公司們分得一杯羹。

在石油人一邊擔心新能源會搶走飯碗的時候,一些石油單位已經開啟了自己的新能源之旅,這或將為石油人也帶來新的工作機會。

圖片來源於中石化官網、網路

在“十三五”期間,勝利油田還將規劃地熱餘熱專案87個,實現民用地熱餘熱供暖(供冷)面積1029萬平方米,到2020年底,油田地熱餘熱利用規模將是目前的8倍。

值得注意的是,除勝利油田外,中石化旗下的中原油田、河南油田等油田單位都已經開始了地熱能的利用和開發。

新能源將給石油人帶來新機遇

在新能源備受矚目的今天,石油的路還能走多遠?這是石油人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不過,從地熱能的開發來看,新能源給石油行業帶來的不僅是衝擊,更有數不盡的機遇和工作機會。

以中石油長城鑽探為例,自2007年進入肯亞地熱鑽探服務市場至今,長城鑽探已累計簽訂合同達7.5億美元,完成鑽井151口,占肯亞目前地熱鑽井數的72%,並在高溫地熱鑽井服務市場形成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在外闖市場上,地熱能的開發也給石油人提供了新的工作機會。2017年11月,勝利西南分公司成功進軍雲南地熱市場,目前,共達成了兩口地熱井工作量的合作協定。

而隨著“十三五”期間,地熱能的大力開發,石油人或將未來迎來幾萬口的打井機會。

地熱打井

作為開發世界第一大能源的石油巨頭,在開發新能源方面本身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種優勢,從世界石油巨頭投資新能源的規模中就可窺得一二。2017年9月,石油巨頭道達爾投資法國 EREN 集團可再生能源部門,以 2.375 億歐元買下 23% 股權。並且宣佈在 2035 年前將投資五分之一資產配置于可再生能源。

而殼牌擁有 400 百萬瓦規模的風力發電場。英國石油在美國擁有 1.5 吉瓦風力發電容量。挪威國油計畫在 2018 年為蘇格蘭 Hywind 漂浮式離岸風電計畫添加 1,000 度電儲能容量的鋰電池能源儲存系統。

雖然,我國的石油巨頭們還未有國外石油公司這樣的大手筆,不過除了地熱能開發,我國石油公司和油田單位也開始將觸角伸向了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領域。

根據中石化官網消息,在“十三五”期間,中石化新星公司將加快發展地熱餘熱利用、天然氣綜合利用、太陽能光伏利用“三大業務板塊”。爭取到“十三五”末在全國打造20座“無煙城”。

而從油田發展新能源的現狀來看,2016年11月24日,中原油田採油六廠橋口聯合站光伏太陽能發電專案投入運行。這是中原油田與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合作開發的首個光伏太陽能發電專案。

光伏發電 圖片來源於攝影部落

西北油田則建立起了太陽能和風能互補的發電站,截至2016年4月,已經有4座投運,3座在建。

總體來說,石油單位在新能源開發方面的規模比較小,但不容否認的是,對新能源進行佈局的意識已經逐漸蘇醒。

拋棄石油仍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的論斷不提,從世界石油巨頭在新能源領地的佈局來看,即使新能源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主力,也少不了巨型石油公司們分得一杯羹。

在石油人一邊擔心新能源會搶走飯碗的時候,一些石油單位已經開啟了自己的新能源之旅,這或將為石油人也帶來新的工作機會。

圖片來源於中石化官網、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